试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将领*

2015-02-12 03:32鑫,尚
阴山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陵将领西汉

马 鑫,尚 烨

(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编余札记·

试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将领*

马 鑫,尚 烨

(包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西汉时期一些中原将领入居匈奴。这些将领多数是出于各种原因被动投降的,且集中在几个时期。匈奴重视并优待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汉朝认为投降匈奴的行为是可耻的,对他们及其家人予以严厉的处置。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在匈奴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外本是中原将领的他们投降匈奴对西汉的对匈作战和政策转变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西汉;匈奴地区;中原将领

西汉时期的匈奴与中原有诸多交流,频繁的人员往来是汉匈交流的有力见证。在匈奴内部有着形形色色的中原人,其中有宦官,如中行说;将领,如韩王信、赵信、李陵、李广利;使者,如路充国、卫律、苏武、马宏;迫于生活压力而迁入匈奴的平民等。学术界对于匈奴地区的中原将领这一群体并没有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侧重这一群体,尝试对他们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西汉时期中原将领入居匈奴的特点

西汉时期匈奴地区不乏中原将领,这些中原将领于不同时期进入匈奴,冒顿单于时期有韩王信、卢绾,伊稚邪单于时期有赵信,乌师庐单于时期有赵破奴,且鞮侯单于时期有李陵,狐鹿姑单于时期有李广利。他们入居匈奴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这些中原将领多数是被动投降匈奴的,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被迫做出的抉择。

第一,有的中原将领入居匈奴是受到西汉政治环境的影响。庄金秋就认为“西汉各类人物无论是主动投降匈奴还是被迫投降匈奴,都与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1](P29)卢绾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例证,他归顺匈奴与汉初剪灭异姓王有关。卢绾与汉高祖同日出生,关系十分亲密。高祖攻打天下时,他作为将领跟随左右,曾被封为长安侯;高祖取得天下后,他又被封为燕王。卢绾在亡入匈奴前,明确以“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2](P2638)为由称病不行,可见他已明确预见到高祖想要铲除他这个异姓王。当时高祖病重,他仍顾及与高祖的情谊,“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伺候,幸上病愈,自入谢”[2](P2639),直到高祖去世后,才做出了“将其众亡入匈奴”[2](P2639)的举动。

第二,有的中原将领入居匈奴是因为战争的失利。赵信,原为匈奴小王,被汉朝封为翕侯。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他作为前将军与与几路大军共同攻打匈奴时,“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2](P2927),投降匈奴。赵破奴,曾因攻打楼兰有功被封为浞野侯。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赵破奴担任浚稽将军率兵攻打匈奴,遭到单于军队围困,他在夜间独自出去找水时,“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2](P2915)。李陵,李广之孙,曾被封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士兵攻打匈奴,而使李陵将五千人出居延以分匈奴之兵,李陵军队遭到匈奴单于八万兵的围击。李陵的军队本是孤军深入,加之管敢叛逃,援军又迟迟未到,最终战败,李陵力竭被俘。

第三,有的中原将领入居匈奴是受到了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韩王信是异姓诸侯王之一,冒顿单于围攻马邑时,韩王信并没有立刻投降,而是派使者到匈奴求和解,等待汉朝的救援。汉朝发兵救援韩王信,但是“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2](P2633),韩王信恐,最终投降匈奴。我们有理由怀疑,这种不信任可能只是汉朝的借口,其目的是想要剪灭韩王信这个异姓王,因此韩王信的投降是汉朝对他不信任和遭到匈奴军队围击的结果。李广利是武帝李夫人的长兄,曾灭大宛,被封为贰师将军。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曾对丞相刘屈氂说“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3](P2883)。刘屈氂牵涉巫蛊之祸后,李广利的妻子也被牵连入狱,当时李广利远征匈奴,“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2](P2918),战争中失利的李广利投降了匈奴。

这些中原将领入居匈奴有的是出于政治原因,有的是因为军事失利,也有的是受到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煎熬。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不管出于任何理由,这些中原将领最后的选择是投降。汉朝与匈奴漫长的对抗中,对匈作战的将领很多,难以封侯的名将李广,在战争中也遇到过失利,但是他的选择却迥然不同。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广在与匈奴抗战时,被匈奴捕获,又有伤病在身,匈奴人将他置于两马间,他装死,“睨其旁有一胡儿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取其弓……复得其余军,因引入塞”[2](P2871),回到汉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李广军队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2](P2875),面对军事上的失利,他最终选择了“引刀自刎”[2](P2876),这样的将领受到了国人的赞赏和肯定,得以流传千古。

(二)中原将领入居匈奴集中在几个时期。查阅史料发现,两汉时期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集中在西汉和新莽时期。西汉时期,这些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又集中分布于汉高祖和汉武帝两朝。

汉高祖时期有韩王信和卢绾两位中原将领入居匈奴,约占西汉时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总数的33%;剩下的四位中原将领分别于汉武帝时的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和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投降匈奴,约占西汉时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总数的67%。这些数据明确表明:西汉时期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集中在汉高祖和汉武帝两朝。第一个时期:西汉初期匈奴在冒顿单于统领下,统一北方,南下侵扰。中原由于秦末的农民起义和楚汉之间的持续战争,经济残破,国力空虚,不足以对抗匈奴。在汉高祖剪灭异姓王时,韩王信和卢绾这样的异姓王选择了投降匈奴来避免被杀。而且据《史记·匈奴列传》载,这一时期“汉将众往降”[2](P2895)。第二个时期:西汉王朝在经过六七十年的修养生息之后,至武帝即位时,国力已经很充实。汉武帝为了摆脱匈奴的侵扰,一改被动的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大规模进攻,“根据从《汉书·武帝纪》和《史记》、《汉书》中各少数民族传记记载中的情况进行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仅对北匈奴用兵就多达44年,几乎平均1年2个月就要进行一次战争”[4](P191)。战争本身具有残酷性,在如此频繁的战争中,赵信、赵破奴、李陵和李广利投降匈奴。

二、匈奴和西汉对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的态度

匈奴与西汉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因此对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一)匈奴重视并优待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在匈奴与西汉的战争中,汉朝将领的投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对汉作战,为了拉拢中原降将,增强自身实力,匈奴重视并优待他们,主要表现在:

其一,匈奴不滥杀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遍查史籍,只有李广利一位中原人在匈奴地区被杀”[5](P86)。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受到单于尊宠,“卫律害其宠”[3](P3781),乘阏氏生病,联合巫师将他陷害致死,可以说他的被杀不能说明他没有受到单于重用,而且在他被杀后,匈奴地区天灾不断,“单于恐,为贰师立祠室”[3](P3781)。李陵听说全家因为李绪而被诛杀,便指使人刺杀李绪,大阏氏因此而想要杀死李陵。单于曾“客遇绪,常坐陵上”[3](P2457),但是面对如此棘手之事,他果断地选择了保护李陵,将其藏匿北方,直到大阏氏死后才让他还乡。

其二,匈奴单于将胡女嫁予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汉代中原人士在匈奴娶妻生子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匈奴时被俘,留居匈奴十余年,娶妻生子;苏武曾与匈奴妇女结合,生有儿子通国。这些将领也不例外,赵信投降后,冒顿单于“用其姊妻之”[2](P2908);李陵投降后,“单于乃贵陵,以其女妻之”[2](P2918);李广利投降后,匈奴单于“以女妻之”[3](P3780)。

其三,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有人身自由。中原将领在匈奴的具体生活状况,史书记载不详。但是从这些将领多数留居匈奴地区,而且可以在匈奴地区参政等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人身自由的。王庆宪先生也认为,“当时生活在匈奴地区的中原人,不但没被歧视、虐待、买卖、杀戮,他们反而具有相当的人身自由”[5](P86)。

其四,匈奴单于重用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赵信被封为“自次王”;卢绾被封为“东胡卢王”;李陵被封为“右校王”;李广利受到单于尊宠;此外连雁门尉使这样的守城小吏也被封为“天王”。

(二)汉朝认为投降匈奴的行为是可耻的,对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及其家人予以严厉的处置。从史料中发现,汉朝对他们及其家人的处罚还是非常严苛的。韩王信投降匈奴后,“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2](P2633),虽然兵败平城,但是最终还是派柴将军将他斩杀;李陵投降后,“群臣皆罪陵”[3](P2455),武帝大怒,“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3](P2457),想要替他辩护的司马迁被处以腐刑,“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2](P2878);另外新莽时期,王莽对降将也做出了严厉的处罚,陈良、终带、韩玄、任商选择进入匈奴后,王莽派使者“赎求陈良、终带等”[3](P3927),带回长安后,“莽皆烧杀之”[3](P3927)。

两国交战,反对投降,是任何一方统治者都要坚持的原则。如果不对这些降将进行相对严苛的处罚,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汉朝的国威,也会造成其他将领的效仿,不利于汉朝对匈作战。但是对中原降将的处罚牵涉到其家人,表明了封建社会刑法的严酷性。

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由于各种原因进入匈奴,远离故土,会有思归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韩王信的这种心理在他给柴将军的书信中表现出来,汉朝派柴将军攻打匈奴时交给韩王信书信,意欲使韩王信归汉,韩王信拒绝,回复“陛下擢仆起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仆人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2](P2631)。韩王信一直视匈奴为“蛮夷”,急切希望归汉,只是惧怕皇上对他的三大罪状进行处罚。卢绾投降匈奴后,“常思复归”[2](P2639)。李陵在投降之初,“忽忽如狂,自痛负汉”[3](P2464),倍感自责,但他的全家已被诛,如果归汉,恐再辱,只能留居匈奴。不可否认,这些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仍有思汉之心,但是汉朝和匈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尤其是匈奴的多种优待措施使他们更愿意留居匈奴,因此这些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基本上去世于留匈期间,真正意义上回到汉朝的只有赵破奴。

三、西汉时期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的作用与影响

西汉时期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在匈奴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此外由于他们本是西汉将领,因此他们入居匈奴对汉朝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第一,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作为匈奴将领参与了对汉作战,提高了匈奴的作战能力,不利于西汉对匈作战。韩王信投降后,仍披坚执锐,为匈奴冲锋陷阵,往来击边,汉朝边境屡遭侵伐,汉高祖十一年,“故韩王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距汉”[2](P2935),汉朝被迫派出柴将军应战。赵信投降后,成为匈奴的得力干将,并为单于谋划,教单于“以精兵待漠北”[2](P2935),在匈奴困弊时,又教匈奴“遣使于汉,好辞言和亲”[2](P2911)。李陵投降后不久,单于令其“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3](P3779)。加之,“匈奴人往往通过汉之降兵了解西汉方面的情况”[6](P93),如汉武帝发动马邑之谋,意图出其不意地围击匈奴,雁门尉史投降后,告知匈奴汉朝伏兵所在,使汉兵一无所获。因此这些降将在与汉兵作战时,可谓是知己知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有利于匈奴一方的作用。

第二,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也参与了匈奴的政治生活,在匈奴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匈奴处于不发达的奴隶社会,有所谓“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2](P2900),这些将领都在汉朝担任官员,有的甚至是高官,韩王信和卢绾是汉初异姓诸侯王,赵信被封为翕侯,李陵被任命为骑都尉,李广利是外戚,他们熟知汉朝的典章制度。许多将领到了匈奴地区后,又受到单于的重用,参与政事,单于让李陵“有大事,乃入议”[3](P2457),卫律“常伴单于左右”[3](P2457),甚至参与单于废立,李广利投降后,“尊宠在卫律之上”[3](P3780),也参与了政治。马勇先生也认为,这些熟悉汉朝典章制度的将领,“作为封建文的载体进入匈奴统治集团后,给匈奴不发达的政治机体注入了新的因素,进而加强了匈奴政权的统治力量”[7](P113)。

第三,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及随之而去的士兵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匈奴的经济。在这些将领投降匈奴时,有许多跟随他们的士兵也随之投降。燕王卢绾“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2](P2895);赵信“将其余骑可八百,犇降单于”[2](P2927);李陵本率领五千骑击匈奴,后“得还者四百人”[2](P2918)。进入匈奴的这些中原人为匈奴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也带入了汉朝的先进技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匈奴的经济。

农业方面,匈奴人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在元狩四年,卫青出击匈奴,追到赵信城,“得匈奴积栗食军”[2](P2935)。《汉书·匈奴传上》也载,匈奴地区曾因“连雨雪数月”而导致“谷稼不熟,单于恐。”[3](P3781)。建筑业方面,匈奴“无城郭常处耕田之业”[2](P2879),上述赵信城,是以降将赵信的名字命名。“匈奴地区有城镇的事实,也为考古发掘所证明,近数十年来,经过前苏联和蒙古国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了十多处被认为是属于匈奴的城镇遗址”[7](P113)。此外,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对匈奴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贡献。林干先生也认为,“匈奴人的农业受到了汉族很大的影响,农业技术就是从汉人那里传入,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也大多是汉人”[8](P138),而且匈奴的“铁匠大多也是来自中原的汉人”[8](P140)。西汉时期入居匈奴的中原将领是匈奴地区中原人的一部分,应该对匈奴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中原将领入居匈奴对西汉政策的转变也产生了影响。西汉初期,《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以汉将众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2](P2895)。从中可以判定,汉高祖从对匈作战转为实行和亲政策受到了汉初降将众多的影响。赵信投降匈奴后,教匈奴以精兵待漠北,使汉朝对匈作战从漠南进一步深入到漠北。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提到,“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遂,是扰劳天下……”[3](P3913)可见汉武帝晚年放弃大规模的对外征伐,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与李广利投降匈奴也有一定关系。

西汉时期匈奴与汉朝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冲突。在冲突中,有一些将领投降了匈奴,这些降将分布于不同的时期,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也各不相同,投降匈奴后受到厚待,但是身居异乡的他们也具有思归之心。虽然这些中原将领多数是被动投降匈奴的,但是降将这一身份确凿无疑,其功过是非,尚需我们评判。

[1]庄金秋.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08.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4]王绍东.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

[5]王庆宪.中原人口逃入匈奴及其受到信任使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4).

[6]吴明月.谈西汉时期汉人入居匈奴及其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5,(4).

[7]马勇.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逃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

[8]林干.匈奴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常芳芳〕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entral-Plains Generals in Hun Region During the Western Han period

MA Xin, SHANG Ye

(Faculty of Historic Culture,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Some Central-plains generals got into Hun during the Western Han period. Most of them passively surrendered to Hun for various reasons in a few periods. The Hu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se generals and gave them special treatment. The Han Dynasty held that the behavior of surrendering to Hun was shameful, so the general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strictly disposed. These generals played roles in the military, political and economy of Hun. In addition, their behavior had influences on wars with Hun and policy shift of Western Han Dynasty.

Western Han Dynasty; Hun region; central-plains generals

2015-03-23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阴山地区民族关系研究”(2014B071)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鑫(1991-),女,山西长治人,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阴山文化研究。

K234

A

1004-1869(2015)04-0078-04

猜你喜欢
李陵将领西汉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朔风又起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奋不顾身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国民党将领观摩八路军打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