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 李陵军败暴露出西汉将领的一个“短板”
    事。汉武帝时期的李陵即是一个典型例子。李陵军败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汉军出击匈奴,主将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而驻扎在酒泉、张掖一带训练休整的骑都尉李陵,被安排率领所部为李广利的辎重后勤部队。作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孙子、时年35岁的李陵尚未上过真正的战场,一听到消息,他立即到未央宫武台殿求见汉武帝,希望可以率兵出征,而不仅仅做后勤保障工作。汉武帝完全明白李陵想建奇功的心思,也很赞赏他的气概,但因为此次战事所派将士较多,已经没有军马分拨给他。李陵志在必

    领导文萃 2023年1期2023-05-30

  •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BD0866的《李陵变文》,作为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以史传为基础敷演而成,记载了汉将李陵出征西域被迫投降却导致一家被杀的故事。李陵形象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变迁,到唐五代时期形成《李陵变文》,其含义和精神逐渐适应敦煌民众心理要求,成为民众心理的具体化表现。目前关于《李陵变文》的研究,或集中在文本的整理注释,如赵逵夫《〈李陵变文〉校补拾遗》,郭在贻、黄征、张涌泉《〈李陵变文〉补校》,刘瑞明《〈李陵变文〉补校》;或着意于故事渊源的考索,如钟书林《敦煌李陵变文的考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0-15

  • 李陵军败暴露出西汉将领的一个“短板”
    事。汉武帝时期的李陵即是一个典型例子。李陵军败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汉军出击匈奴,主将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而驻扎在酒泉、张掖一带训练休整的骑都尉李陵,被安排率领所部为李广利的辎重后勤部队。作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孙子、时年35岁的李陵尚未上过真正的战场,一听到消息,他立即到未央宫武台殿求见汉武帝,希望可以率兵出征,而不仅仅做后勤保障工作。汉武帝完全明白李陵想建奇功的心思,也很赞赏他的气概,但因为此次战事所派将士较多,已经没有军马分拨给他。李陵志在必

    廉政瞭望 2022年15期2022-09-24

  • 司马迁之死
    有条不紊地进行。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这件事发生在天汉二年(前99 年),下一年,李陵家族被汉武帝全部处死。司马迁则因为为李陵辩护,被处死刑,最终以宫刑替代。李陵究竟是怎样投降匈奴的?很遗憾,司马迁自己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今天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主要来自班固。班固是所谓“正统史学家”,这个说法肯定不错,但却很容易使人低估班固的复杂性与才华。李陵事件是汉家的一个痛点,应该怎样写呢?首先,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李陵批判李陵,那会让无数在边疆上浴血奋战的将士寒心,也会显得

    中外文摘 2022年11期2022-08-02

  • 朔风又起
    他就要回到故乡。李陵也转过身去,身后是流言蜚语和无边寂寥。汉武帝天汉二年秋,骑都尉李陵率领五千步卒北上。朔风起,飞沙走石,给茫茫戈壁又增一分肃杀。面对匈奴的骑兵主力,這五千步兵要深入敌境可谓鲁莽至极。朔风又起,卷起飞沙走石。原本的计划是李陵率五千步卒直捣匈奴王庭,老将路博德在半途接应。路博德迎接李陵前派人往京城送去奏章,言眼下匈奴兵强,应过冬后再战。不料汉武帝误以为是李陵胆怯了,勃然大怒,催李陵赶快向漠北进军。朔风又起,吹不散愁绪。其实李陵带兵有方,颇得兵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2年6期2022-06-28

  • 从《李陵》看中岛敦文学中的命运观
    多不朽的杰作。《李陵》是中岛敦的遗作,亦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对于深入研究剖析中岛敦文学的内核具有极高的价值。该作描写了西汉名将李陵、史学家司马迁和名臣苏武,在面对不公命运时所选择的不同的生存方式及其各自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与追寻,其中也蕴含着中岛敦对存在意义与人的命运的哲学思考。关键词:中岛敦;李陵;命运观;生存方式;存在意义中岛敦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他在短暫且坎坷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山月记》《弟子》《李陵》等杰作。写于1942年的《李陵》是中岛敦的遗作,也是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2022-03-30

  • 从《李陵》看中岛敦怀疑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变
    在他的绝笔之作《李陵》中塑造了三个经典的人物:与匈奴作战战败成为俘虏,最后成为匈奴一员的李陵;为李陵辩护,惹怒了汉武帝被施宫刑的司马迁;被匈奴俘获后坚持自己的初心,最终回到汉朝的苏武。作者将自己的灵魂倾注于李陵和司马迁这两位人物之中,可以说二人是作者自身的映像。本文对作品中的两位主要人物李陵和司马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中岛敦由怀疑主义向行动主义的转变。【关键词】 李陵;司马迁;中岛敦;自我怀疑【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2022-03-22

  • 《汉书·苏武传》的结构、对话和细节
    再则苏武事涉及到李陵李陵已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作了附传,而司马迁因分辩李陵投降匈奴事被处宫刑,因对记述苏武不能不有所顾虑。班固《汉书》[1]在《李广苏建传》里附有《苏武传》,虽名为附传,实际是篇大文字,不仅完成了司马迁未竟之志,而且手法上亦宗法《史记》,传神写照,精彩照人,亦为一篇卓绝文字。传文正面写苏武的文字并不多,此前出使与匈奴内讧而突发谋反,以及返回后的仕历升迁,都写得极为简略。主要以滞留匈奴十九年为中心,而其中又以两次劝降与一次送别为重点。但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31

  • 论元上都扈从诗人笔下的李陵、苏武主题*
    系的历史人物——李陵、苏武——成为这些诗人们表达历史见解或者抒发人生感慨的常用素材。这是可以理解的:元代扈从诗人从中原来到这片充满历史传奇的土地,触景生情在所难免。首先,扈从诗人由内地到元上都,这是历史上中原地区文人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密切接触在他们心目中十分神秘且隔膜的北方及那里的少数民族,这种接触不仅有利于他们从正面了解、认识一个地区的人民及其文化,而且,历史上与北方民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历史人物总是容易触动他们敏感的文化神经,勾起他们的历史文化的记忆,成为他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2

  • 杭爱怀李陵
    至于对降了匈奴的李陵,并没有过多地留意。二十年时光,如毛主席诗词中写的一样,“弹指一挥间”。我没有想到自己混入中国作家代表团,来到了据说与中国已经近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北蒙古。不仅越过了当年塔勒根·敖包一线的蓝色远山,而且越过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直向北,向北,进入了大名鼎鼎的杭爱山脉以北。好像两国之争,来使之命,于我都毫不相干。我用我的双眼,迎接着我熟悉的景色。秋草原上明根勒的紫花球已经散了,节令使人遗憾地已经逼近初雪。大地一望千里金黄眩目。清澈的风吹得挺拔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4期2021-11-24

  • 从“历史”到“历史小说” ——论中岛敦《李陵》的叙事艺术
    子》《名人传》《李陵》等一系列作品。其中,遗作《李陵》被誉为“中岛最杰出的作品、昭和文学中最值得自豪的收获之一”①深田久弥.中岛敦の作品[A].中村光夫,上英广,郡司胜义.中岛敦研究[C].东京:筑摩书房,1978:22-28.。学界对《李陵》的相关研究是多方面的,佐佐木充将其文本细致划分,一一考证各部分出典,确定《李陵》情节的大体框架参照《汉书》(《李广苏建传》),少许补充来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自序》)心理描写和对话部分参考《报任少卿书》和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9-26

  • 昆曲《望乡》观后说成全
    杨琴《望乡》中的李陵,最终以性命成全了苏武的忠孝节义。动笔之前,大脑里不由得想起昆曲《望乡》第一折《出兵》的场景:大幕缓缓拉开,扮演李陵和苏武的两位主演坐在纱幕后,整顿妆容,准备演出。随后,灯光暗去。待剧场再次明亮时,李陵一身戎装,略带得意地诉说着自己的家世,表达着到匈奴成功营救苏武的必胜信心。谁料,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李陵因有叛徒告密而兵败,在逐渐变暗的灯光下黯然下场……思绪从剧场拉回现实。看昆曲《望乡》大概有十几遍了。每看完一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近日重

    新民周刊 2021年27期2021-08-03

  • 假如你是司马迁
    马迁是因为替汉将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与李陵一同在宫中供职,卻并未深交,甚至没有聚会喝过一杯酒,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他之所以替李陵申辩,说到底是为汉朝天下着想,认为朝廷需要这样的国士,虽出入万死,也不求一线生机。李陵是西汉名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多次请战,率5000余名弓箭手出发征战匈奴,激战中屡屡获胜。不料,李陵率军深入匈奴境内,与单于军队连战10余日后,弹尽粮绝,遭至兵败。司马迁看到“主上凄惨悲痛”,很想表达心中的想法。适逢朝会召见询问,他

    党员文摘 2021年4期2021-06-11

  • 钓鱼
    他不回头也知道是李陵又来了。这时他的手腕一紧,他知道那条鱼又来咬钩了,他已经和这条鱼耗了很长时间,好像就是李陵第一回来的时候。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一条鱼击败,多次尝试之后无一例外地拎上一个空空的挂钩。更让人气愤的是,那条鱼仿佛已经窥见苏武的心理,当他想放弃到下一个水洼子时,它又给苏武以希望,一次甚至游到苏武近处的水面,还做了一个跳跃的动作。苏武有点儿不知如何是好了。卫律派人偷走了他所有的羊,这让他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通过钓鱼改善伙食是他这个时候最需要做

    小小说月刊 2021年6期2021-06-10

  • 《苏武传》的叙事艺术
    大窖—苦守北海—李陵劝降—获释归汉的时间顺序来依次叙述,脉络清晰,但不是平铺直叙,将相关事件以倒叙、插叙的方式进行追述。例如,《苏武传》中第七段开头就交代“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李陵降,不敢求武”这句看似可有可无的插叙,一方面,既可以交代李陵和苏武之间感情的深厚,同时也可以为下文李陵对苏武设身处地、推心置腹的劝降做铺垫;另一方面,通过插叙交代李陵投降,将李陵与苏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出苏武不失志洁的爱国形象。插叙中,提到了“不敢求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4期2021-05-10

  • 天地苍茫一根骨
    ,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为这位被迫投降的大汉名将发声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的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了。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朝堂上,刘彻目扫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46期2021-01-14

  • 人死得有意义——重于泰山
    位善于骑射的勇将李陵,自请带兵五千北上拒之,不料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寡不敌众,坚持了十余天,杀敌一万多人,因无后援,退路又被截断,被俘而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就把李陵的三族都给杀了。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说李陵有功于汉朝,他的功足以抵补战败之罪;他的投降不是真降,而是在等待时机报效国家。汉武帝一听此言勃然大怒,司马迁惨遭下狱,并被处以“腐刑”。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摧残,痛苦万分,曾打算一死了之。但他转念一想:假如我这样死了,就如同牛身上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1年36期2021-01-06

  •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我们,少年时代的李陵,工作在宫禁内,等于是在汉武帝身边成长起来。他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也都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李陵的朋友圈,正是和汉武帝关系最亲密的那个小圈子。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击在天山活动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想让李陵为李广利押送辎重。李陵主动请命,想独立带领一支部队,去分担单于的攻势。汉武帝提醒李陵,这次军事行动规模很大,已经没有骑兵再分拨给他了。两年前,汉朝远征大宛,战马几乎消耗光了,而新夺得的大宛马是珍贵的种马,这时

    领导文萃 2020年23期2020-12-15

  • 奋不顾身
    ,以徇国家之急。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0年10期2020-11-06

  •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军没于塞外,主将李陵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是司马迁人生最大的灾难,但《史记》中对李陵事件的记叙,只有寥寥二三百字。为了解这个改变太史公命运的人,只能看看班固在《汉书》中的描写了。班固告诉我们,少年时代的李陵,在宫禁内工作,等于是在汉武帝身边成长起来的。他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也都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 李陵的朋友圈,正是和汉武帝关系最亲密的那个小圈子。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从酒泉出击在天山活动的匈奴右贤

    读书文摘 2020年8期2020-08-23

  • 司马迁之死
    有条不紊地进行。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这件事发生在天汉二年(前99年),下一年,李陵家族被汉武帝全部处死。司马迁则因为为李陵辩护,被处死刑,最终以宫刑替代。李陵究竟是怎样投降匈奴的?很遗憾,司马迁自己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今天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主要来自班固。班固是所谓“正统史学家”,这个說法肯定不错,但却很容易使人低估班固的复杂性与才华。李陵事件是汉家的一个痛点,应该怎样写呢?首先,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李陵批判李陵,那会让无数在边疆上浴血奋战的将士寒心,也会显得皇

    领导文萃 2020年13期2020-07-24

  • 丹心
    军没于塞外,主将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是司马迁人生最大的灾难,但《史记》中对李陵事件的记叙只有寥寥两三百字。为了解这个改变太史公命运的人,我们只能看看班固在《汉书》中的描写了。少年时代的李陵,工作在宫禁内,等于是在汉武帝身边成长起来的。他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也都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李陵的朋友圈,正是和汉武帝关系最亲密的那个小圈子。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从酒泉出击在天山活动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想让李陵

    读者 2020年13期2020-07-09

  • 其“情”也难
    人,就在于苏武和李陵二人与历史上常见的忠奸二元对立不一样,他们原本兄弟情深。李陵的背叛与汉廷对其家人的赶尽杀绝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有其值得理解和同情之处。因此,这出戏的情感维度特别丰富,在展示苏武毫不含糊的价值观和立场的时候,还要演出他与李陵情感深厚的一面。二人在台上并不是简单地划清界限,他们是有感情“黏度”的。简单的冲突、对立、分道扬镳,太刚、太硬、太冷;从黏连的情谊之中挣脱出来,才更具有戏剧的张力和浓稠度。这当中,二人肢体语言是表达亲疏的重要途径,李陵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4期2020-06-12

  •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军没于塞外,主将李陵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是司马迁人生最大的灾难,但《史记》中对李陵事件的记叙,只有寥寥二三百字。为了解这个改变太史公命运的人,只能看看班固在《汉书》中的描写了。班固告诉我们,少年时代的李陵,工作在宫禁内,等于是在汉武帝身边成长起来。他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也都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李陵的朋友圈,正是和汉武帝关系最親密的那个小圈子。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从酒泉出击在天山活动的匈奴右贤王。

    环球人物 2020年7期2020-04-19

  • 守不住的初心,回不去的汉朝
    象,作为对比人物李陵不可或缺。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学生初步认识了李陵,《苏武传》的李陵形象又更加具体,这也激发了学生走近李陵的阅读欲望。《古文观止》卷六·汉文(二)的第十篇收录了李陵的《答苏武书》,恰好可以用来做对比阅读教学内容。《答苏武书》不仅是李陵给挚友苏武的回信,更是李陵向世人倾诉内心痛苦、沉冤郁结的咳血哀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要点,借助工具书自主扫清字词句障碍,建构文言文基础知识体系。2.过程和方法:查阅资料,了解李陵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2020-03-12

  •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影响
    的知识积累之外,李陵之祸对司马迁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李陵之祸李陵之祸是指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带兵出击匈奴,不仅全军覆没,而且还在兵败被俘后投降了匈奴。司马迁曾经就此事出面替李陵辩解,受到牵连,最终被处以宫刑。针对这一事件,司马迁在与好友任安的书信中有过详细描绘:“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报任安书》)一句话就向世人表明,自己与李陵虽然同在侍中曹门下做官共事,但因为两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平日交情一般,

    长江丛刊 2019年17期2019-11-15

  • 降与不降 ——李陵与苏武
    著 许云鹰 译李陵:厄运缠身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当户在其子李陵还未出生时病逝。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年轻时受命看管设有汉武帝居室的建章宫。后经汉武帝同意,李陵统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驻扎在酒泉和张掖两个郡防范匈奴入侵。天汉二年(前 99),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前去讨伐匈奴右贤王。同时,汉武帝任命李陵为辎重队伍的统领配合作战。血气方刚的李陵不愿意在运输队做后勤,希望能够直接参加战斗。为此,李陵在皇宫武台殿拜见汉武帝,恳求率领经过训练的五千步兵

    书摘 2018年7期2018-12-07

  • 奋不顾身
    位著名的大将名叫李陵。他骁勇善战,擅长骑马射箭,又懂兵法,当时很受汉武帝和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不料,后来匈奴突然入侵,朝廷派李陵前去抵抗。李陵只带了五千兵马,虽然他作战英勇,但怎能以一当十,去抵抗匈奴数万兵马呢?最终李陵寡不敌众,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生气。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是当时少有的一位有气节的人。他说:“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18年10期2018-10-27

  • 九牛一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都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6年8期2018-05-02

  • 李陵:中国历史上最受同情的叛徒
    徒”英雄。他就是李陵李陵战败,事出有因。其一,汉武帝本无意令他为将,而令他做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押粮运草官,但李陵自负其名,耻于做李广利的副手,故坚请独立指挥部队对匈奴作战。汉武帝说无马匹给他,他说不须给马匹,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按现在的话来说,牛吹得过大,不能量力而行。其二,正像李陵耻于做李广利的押粮运草官一样,汉武帝派给李陵的副手路博德也羞于做李陵的后备,独自上奏武帝,愿“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惹得汉武帝大怒。将佐

    妇女生活 2018年3期2018-03-15

  • “熟”材新用·卑而不苟
    展示]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匈奴,非常愤怒,朝臣也都一面倒地指斥李陵,并添油加醋地诬陷李陵。司马迁却挺身而出:“现在他在外面刚遇到不幸,那些只为自家利益着想的人就随声附和,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况且李陵这次所带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入匈奴国境,消灭匈奴几万军队,单于聚集了全国的军队进攻他。李陵与敌人辗转战斗了一千多里,最后箭射光了,退路被截断了,而他的士兵仍赤手空拳,争先恐后与敌人拼死。他如此得人心,即便是古代名将也不如他呀。他之所以不肯轻易地死,大概是想暂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12期2018-01-27

  • 共许漠上草离离
    得背负千古骂名的李陵,身边该有个温柔的知心人,而这人担得起这样的名字。良心未泯的人终是无法理直气壮地背叛,再多花月良辰也是枉然,“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刚一入秋,距长安城万里之遥的匈奴北海边,已是满目萧索,芨芨草枯黄如毡,远望四野,杳无人烟。这是李陵第三次来看望苏武,也将是最后一次,“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李陵抬起右手放在胸前,略一低身,对着苏武和他手里的汉节执匈奴礼。凉风趁离烟,旅雁远思边,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4期2017-11-24

  • 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 ——兼论李陵作品的流传及真伪
    丁宏武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 ——兼论李陵作品的流传及真伪丁宏武唐代以前关于李陵的认识和评价,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和演变。汉昭帝始元六年苏武归国,引发了西汉王朝对李陵案的重新审查和讨论,为经学时代班固书写李陵确立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建安时期文姬归汉,引发了魏晋士人对李陵的重新关注和反思,《李陵集》、《李陵别传》的整理编撰,是时人重新认识和解读李陵的历史产物。五胡乱华以后,李陵接受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刘琨等文化精英肯定李陵,突破了此前同情为主、批判为辅的评价模式

    文史哲 2017年6期2017-11-23

  • 共许漠上草离离
    得背负千古骂名的李陵,身边该有个温柔的知心人,而这人担得起这样的名字。良心未泯的人终是无法理直气壮地背叛,再多花月良辰也是枉然,“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刚一入秋,距长安城万里之遥的匈奴北海边,已是满目萧索,芨芨草枯黄如毡,远望四野,杳无人烟。这是李陵第三次来看望苏武,也将是最后一次,“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李陵抬起右手放在胸前,略一低身,对着苏武和他手里的汉节执匈奴礼。凉风趁离烟,旅雁远思边,

    恋恋中国风 2017年4期2017-09-11

  • 共许漠上草离离
    得背负千古骂名的李陵,身边该有个温柔的知心人,而这人担得起这样的名字。良心未泯的人终是无法理直气壮地背叛,再多花月良辰也是枉然,“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刚一入秋,距长安城万里之遥的匈奴北海边,已是满目萧索,芨芨草枯黄如毡,远望四野,杳无人烟。这是李陵第三次来看望苏武,也将是最后一次,“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李陵抬起右手放在胸前,略一低身,对着苏武和他手里的汉节执匈奴礼。凉风趁离烟,旅雁远思边,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4期2017-05-06

  • 李陵故事自汉至五代时期的嬗变
    王雅琦【摘要】李陵故事作为一个自汉代起就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它有着很大的特殊性。自古以来,降将都是遭人唾骂的反面人物,但是李陵形象自从诞生之日起,甚至是史书里,都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宋代以后的戏曲里还添加了“撞碑”与“封侯”等情节,为李陵追加了一个完美一些的结局。本文着眼于五代之前李陵故事的嬗变,力求为整个嬗变过程补上一段清晰的链条。通过对《史记》、《汉书》、《李陵变文》和《苏武李陵执别词》的详细对比,发现民间的李陵故事直接继承于《汉书》中的“李陵传”及“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2017-05-04

  • 被驱逐的生命交响乐 ——《李陵》论
    命交响乐 ——《李陵》论吴晓莉(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安徽 淮南 232001)作为在不安意识之中穷其一生的日本近代作家中岛敦,其绝笔之作《李陵》可谓说是中岛对其不安意识的绝唱。文章拟从作品人物李陵、司马迁、苏武等人的命运这一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在《李陵》中中岛是如何向读者传达这影响其一生的不安意识。李陵;司马迁;苏武;不安意识一、不安的李陵像佐佐木充在《〈李陵〉与〈弟子〉》一文中指出:“从这部作品中依次删去登场人物,全文就没有一句有意义的句子了”[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28

  • 九牛一毛
    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只有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6年11期2016-12-10

  • 黑暗中的舞者
    大爱生大恨。二、李陵李广的孙子李陵先假降匈奴,后又真降,其命运一波三折,历尽坎坷,一想起他就让人内心酸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悲苦的人。李陵刚出道时便显得与众不同,渴望能够上战场去打仗,在这一点上他像极了爷爷李广。不久,李陵得到了一次打仗的机会,他率800骑兵,深入匈奴腹地2000多里探视行军地形,圆满完成了任务,因功被封为骑都尉。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陵有胆识,而且还是一个能够听话守规矩的人。这样很好啊,由此证明李陵不是毛躁的小伙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骑都尉虽

    作品 2016年11期2016-12-06

  • 纪念李陵投降匈奴2115年
    -01天汉二年,李陵自请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击匈奴,“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立下战功,然而“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使复战,故陵不免耳”。从这段引自《李陵答苏武书》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陵是在无力抵抗时被活捉的,不能不说他是一位战斗勇将,而汉武帝却听信不实之言,误杀李陵全家。李陵也看见了前人的血泪史,“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

    人间 2016年27期2016-11-11

  • 唯一被同情的叛徒
    那位反面角色——李陵。设立李陵这个人物,显然是为了给苏武做鲜明对比。相同的身世,相近的遭遇,却岔路分道,李陵投降匈奴,苏武坚贞不屈,是背面敷粉的写法。有趣的是,《牧羊记》的作者不肯作简单的脸谱化描述,在他的笔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叛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刻画。尤其在《望乡》一折,我所流的热泪,多半倒为李陵。《望乡》是目前《牧羊记》最流行于舞台的一折。李陵归降匈奴,满面羞惭来见手执节杖的苏武,两人登上望乡台,南望故土,百感交集。这出戏里,苏武固然是主角,冠生李陵

    视野 2016年19期2016-09-30

  • 李陵变文中的非正统英雄观 ——对明君圣主的期待
    100]征文大赛李陵变文中的非正统英雄观 ——对明君圣主的期待⊙杨华[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100]摘要: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武将,他由于战场失利、被迫投降匈奴,所以成为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在史学上还是文学上,自汉以来,人们对他评价的态度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降臣,不断贬低他;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忠君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在历年来的正史中,最多做到的就是客观地描述他投降这一事实。但是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李陵变文中,人们却发现了

    名作欣赏 2016年14期2016-07-17

  • 李陵变文中的非正统英雄观
    杨华摘 要: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武将,他由于战场失利、被迫投降匈奴,所以成为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在史学上还是文学上,自汉以来,人们对他评价的态度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降臣,不断贬低他;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忠君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在历年来的正史中,最多做到的就是客观地描述他投降这一事实。但是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李陵变文中,人们却发现了当时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给予了李陵英雄的称谓。尽管这是一种非正统的英雄观,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5期2016-05-27

  • 司马迁与麦克阿瑟
    的历史。汉武帝派李陵征伐匈奴,李将军因寡不敌众,沦为战俘。先不说李陵投降一茬,仅因他打败仗一节,皇上就将其一家满门抄斩。李陵一寒心,这才归顺匈奴。此时,李陵家已是无门可抄、无人可斩了,否则,皇帝非来个二度抄斩不可。也因此,汉武帝心中的一口恶气正不知如何化解。一天,茬儿终于有了,汉武帝召集群臣,召开了一个李陵罪行揭批会。一把手之所恨即群臣之所恨,这是集权社会的“优良传统”之一。意外的是,群臣中竟有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他就是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李陵揭批会上说:“李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6年2期2016-05-26

  • 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李陵
    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李陵台A Study of Li Ling Ta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Geography梁建功LIANG Jian-gong(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475001)(He'nanUniversity,Kaifenghe'nanChina475001)[摘要]元代李陵台位于闪电河沿岸,面向金莲川草原,是大都前往上都的重要驿站,同时还是上都路为数不多的人文景观。元代扈从文士除了在李陵台创作出大量写景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9

  • 悲夫李陵
    想起的古人竟然是李陵。当时,正是清晨,在月台上列队时,我看到祁连山黝黑色的根部漾着一大片淡黄日光,冷风从西边沿着铁轨汹涌而来。带兵干部说,这是酒泉。我惊异了一下,脑子里忽然就弹出了李陵这个名字,还有一幅头戴铁盔、神情肃穆的画像。心里还想,在这个地方,说不定还能看到李陵碑。几年后,再次想起当年那一刹那所想,竟然源于少小时候听刘兰芳演播的评书《杨家将》。因为评书说,杨令公是撞死在李陵碑的。对于杨家将这个吃水很深的多半以演绎为主的民间故事,我曾经给予了无限同情,

    山花 2016年3期2016-02-18

  • 《苏武传》中武帝“法令亡常”史实考
    李陵劝降”是《苏武传》中的精彩部分,历来认为此一段是苏李二人人品高下的见证。但此段李陵说武帝“春秋高,法令亡(无)常”,包含史实众多,李陵并未详细列举,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空白,读者无法从具体历史事件中真正理解到武帝的“法令亡常”。通过挖掘这段历史,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苏武的家国情怀,而且还能真正理解李陵的为人——李陵为什么要投降?如何理解李陵的“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等等。那么武帝在位的几十年中究竟杀了多少人?有统计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任用了十三位丞相,三位被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10期2015-10-26

  • 司马迁写《史记》
    派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军队跟匈奴作战。李陵打了败仗,投降了。汉武帝很生气,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关进了牢房,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纷纷谴责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有不同意见。司马迁说:“李陵虽然打了败仗,但是也杀了很多敌人。他不肯马上去死,也许是想将功赎(shú)罪,报答皇上。”汉武帝听了很生气,就把司马迁也关进了牢房,交给廷尉审问。审问下来,廷尉认为司马迁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5期2015-05-18

  • 李陵一家是被汉武帝冤杀的吗
    文 / 王杰李陵一家是被汉武帝冤杀的吗文 / 王杰曾经有学者提出汉朝大将李陵一家是否被汉武帝冤杀的疑问。那么,经过是怎样的呢?公元前89年,汉朝大将李陵主动请战,率领5000步兵出征,与匈奴单于带领的主力遭遇。李陵下令以大车结为军营,出战时“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当匈奴军逼近时,“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获得首战胜利。匈奴调集援军,连续进攻,李陵以“连弩”(射程远的强弩)射单于,使单于差点中箭。最后匈奴将汉军围困于山谷,万箭齐发,汉军弹尽粮绝,无法有效还

    侨园 2015年4期2015-02-06

  • 论《李陵变文》的悲剧性
    摘 要:《李陵变文》以韵散结合的方式完美呈现了李陵的悲剧性。变文里描述的战场是艰辛的,在李陵拼尽全力之后还是不得不选择投降,其结果是悲痛无奈的。原本无论是李陵自身的悲剧还是全家的悲剧,都是有避免的可能性的,但最终因为被人陷害使全家被诛还牵连了“路人”司马迁。从这些角度上来看,《李陵变文》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关键词:李陵 变文 悲剧性鲁迅在1925年发表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以此来看,《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期2015-02-04

  • 愿做长安城楼一株柳
    秦弋天图/飞 霜李陵血统高贵,同所有出身将门的少年一样,该谱写少年风华的传说。只可惜,折剑扬枪,人只要背负上命运沉重的囚笼,便只能换回一声属于自己的浩叹。李陵是遗腹子,从小随爷爷李广长大。在飞将军的教导下,他骁勇善战,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他本该同霍去病一样有着战神般的英勇神话,只可惜在这大汉帷幕下,只是平添了几分艳丽血色。悲哀的故事在开头就埋下了不祥的伏笔。天汉二年,武帝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击匈奴,李陵主动请缨辅佐李广利。武帝欣然应允,然而战马不足,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4期2015-01-09

  • 独具只眼看李陵
    肖树菊李陵,一个饱受戏曲艺术争议的历史人物,一个备受历代“正人君子”不齿的人物,一个令汉王朝庭多番纠结的人物,是他改变了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人生命运与为文品格,是他混淆了历史传统伦理中忠奸与善恶的界限,是他让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误解,继而扼腕叹息,最后寄予无限感伤与同情。拂去时间尘封的荒寂,我读到了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苏武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坚贞气节使我深深地折服了: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牧公羊,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014年21期2014-10-21

  • 司马迁昧于军事的影响——以李陵事件为例
    匠司马迁所受的“李陵之祸”莫不扼腕叹息,我们在为太史公掬一把同情之泪的时候,从未怀疑过太史公的正直无私、忠君爱国,然而他为何在李陵事件中作出有失偏颇的判断?他为何如此漠视李陵明显有亏于国家大节这一事实,而为之苦苦辩解?这一点似乎成为千古之谜,而学界对此所作的相关讨论有:认为司马迁不善于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明哲保身造成的;还有人认为李陵事件是由于汉武帝的私心,出于扩张的野心受阻而迁怒于人造成的;也有学者从司马迁对于李陵的主观预期与后来现实不符的角度来分析。[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2013-03-19

  • 司马迁被宫只因马屁拍在马蹄上?
    朱小虚李陵被迫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到汉武帝的办公厅时,汉武帝很郁闷,就顺口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司马迁就为李陵说了好话。班固用了三个字描述司马迁回答领导问话时的态度:“迁盛言”。班固一定觉得,司马迁“盛言”的时候,很男人,是个纯爷们儿。可是,班固滥用他的想象,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印象:司马迁惹恼汉武帝,变成了不纯的爷们儿,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而强出头。事实真是如此吗?司马迁为什么要替降将李陵辩解呢?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铁哥们儿吗?司马迁给朋友任安写过一封很有名

    百家讲坛 2012年17期2012-02-11

  • 变节而受同情:名将李陵身上纠结的大命题
    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出师未捷公元前99年的秋天,汉武帝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铁骑从酒泉出发,征伐匈奴。此时的李陵正担任骑都尉,率领丹阳和楚地的5000人在酒泉、张掖一带教习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战役打响后,李陵主动要求率领5000步卒,出居延海,向北深入单于王庭

    群文天地 2011年15期2011-10-25

  • 李陵之祸”及其文化意蕴
    李丽“李陵之祸”及其文化意蕴李丽李陵之祸对司马迁来说不论是心灵上还是身体均造成很大的伤害,论述了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的内外因及其为李陵开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李陵之祸;司马迁;文化意蕴;2000多年前,一个文人司马迁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之后,忍辱负重,以心灵的煎熬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他所受磨难的根源即“李陵之祸”,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1]2493《报任安书》也说:“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4期2010-08-15

  • 文人的那点心思
    个人——司马迁。李陵兵败投降,汉武帝怒冲冲地召集大臣们来议定对李陵的处置问题。司马迁认为李陵为人耿直而朴实,打起仗来威武神勇。这次虽说败陷,其功亦足以彰显于天下。他的投降,或许是在等待机会以报效汉室。其实,司马迁更深层的心思,是要让汉武帝安心,不要为这件事弄坏了身子。然而,汉武帝的心思又是什么呢?在他的心中,李陵的投敌是不可宽恕的,因为李陵背负着原罪。这个原罪还得从李陵的祖父李广说起。汉景帝时期,为了嘉奖李广在梁国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梁王刘武授予李广“将军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8期2009-11-19

  • 文人的那点心思
    人———司马迁。李陵兵败投降,汉武帝怒气冲冲地召集大臣们来议定对李陵的处置问题。司马迁认为李陵为人耿直而朴实,打起仗来威武神勇。这次虽说败陷,其功亦足以彰显于天下。他的投降,或许是在等待机会来报效汉室。其实,司马迁更深层的心思,是要让汉武帝安心,不要为这件事弄坏了身子。然而,汉武帝的心思又是什么呢?在他的心中,李陵的投敌是不可宽恕的,因为李陵背负着原罪。这个原罪还得从李陵的祖父李广说起。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景帝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吴楚等七国之乱。李广时任骁骑

    意林 2009年15期2009-09-06

  • 《大漠悲风》悲在何处
    是汉代投降匈奴的李陵李陵的故事很有冲突,作为小说的形象也算上佳;然而读毕掩卷,这本书“悲”在何处,着实让人诧异。李陵出征匈奴的失败。并不是由于他的孤军奋战、求援无门。按照朝廷的部署,李陵的任务是保障李广利的军需粮草,但是,李陵坚持要独自带兵打仗,他对汉武帝说:“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他的意思是我的手下不能归李广利统领。必须由我自己统领。汉武帝对此当然十分不满:“将恶相属邪

    草原 2009年4期2009-05-22

  • 悲情李陵
    摘 要】教参中对李陵形象的认定和评价是前后矛盾的。“死亡”非即等于爱国,爱国也非以牺牲为前提。李陵,乃是悲情的英雄。【关键词】爱国主义;李陵;苏武;形象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四)入选了《苏武传》(节选),传记通过卫律招降而不应、单于逼降而不屈、李陵说降而不动三个典型片段,塑造了一个忠心赤胆、坚贞守节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苏武北海穷厄、杖节牧羊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历来受到人们普遍称颂。但我们不能因此离开具体的历史时代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3期200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