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差异及启示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02-12 16:17桂亚平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反省战争德国

桂亚平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 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差异及启示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桂亚平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 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在隆重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70周年之时,世界各国人民还密切关注着当时的两个主要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对那场战争应负的责任问题。这是因为能否正确认识那段灾难性的历史,不仅关系德日两国的军事和政治走向,而且关系着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比德日两国在侵略战争的反省问题上的明显差别和带来的结果,将发现只有彻底反思历史才有未来光明前景,有关国家必须正视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国;战后德国;战争罪行;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年。2015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日本访问时发表的言论,再次引发了各方对日本对战争历史的态度的关注。“对过去的清算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1]——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期间在多个场合强调,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是正视历史。德国和日本虽然同为二战战败国,但在对过去那段反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历史问题的反省上,彼此的认识态度却截然不同。战后德国对纳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成功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而日本则在历史认识方面屡屡开倒车,在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其所作所为成为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紧张的主要症结之一。那么,德国和日本是如何总结与反省历史的?带给当今世界哪些警醒和启示?

一、德国社会对战争的认罪与反省

“清算过去”、“永远不再由德国发动战争”,是德国战后政治术语中最常见的口号。二战后,德国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他们对受害国人民怀有一种深重的历史负罪感。为了消除欧洲邻国对自己的深深警觉和敌意,积极配合以美苏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对纳粹分子进行“非纳粹化”运动。那些罪大恶极的纳粹分子经过纽伦堡审判和美苏英法四国占领区的甄别处理后,基本都没能逃脱法网。此外,德国政府还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严格防止新纳粹势力抬头。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对纳粹时期的历史必须包含足够的内容,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内容;德国中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到集中营旧址参观。德国政府一直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二战的忏悔之意,并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深重的犹太民族赔偿近550亿欧元。正因为如此,德国的主流社会、朝野主要政党,特别是政府政要,在对待战争罪责的立场和态度上始终如一。他们敢于直面历史,勇于承担历史罪责,利用一切机会向受害国人民认罪,并以实际行动清算过去,赢得了过去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谅解和信任。

1949年12月7日,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一次集会上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2](P31)。

1951年9月27日,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在发表的一项政府声明中表示:“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了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一刀两断了”[2](P31)。阿登纳在另一次演说中指出,要赢得他国对新德国的信任,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克服过去的不幸经历并从中为未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双膝跪拜犹太人纪念碑,则把德国人的忏悔之意表达到了极致。正因为德国勇于反省自己的历史罪责,因此赢得了国际社会谅解和尊重。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3]。

1985年5月8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说:“我们德国人醒悟到,历史问题是无法超越的,是难以洗刷掉的,也是不能回避的。无论我们大家有罪与否,也无论我们是老是少,都不得不接受历史,我们大家都受到历史后果的牵连,都要对历史承担责任”[4]。

1994年8月1日,当时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纪念反法西斯起义大会上,再次向波兰人民谢罪。他说:“我在华沙起义的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我的头,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4]。

1995年8月,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战胜纳粹德国50周年的活动。他在致词时也表示:“我向死难者你,请求宽恕。我们在莫斯科缅怀遭受过希特勒造成的种种灾难的俄罗斯人以及前苏联其他民族的人”[4]。

1998年11月,赫尔佐克在纪念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和迫害的大会上指出:“60年前,对犹太人的屠杀是德国历史上最恶劣、最无耻的事件,国家本身成了有组织犯罪的凶手。”[4]

2005年4月10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那段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德国决不向试图忘却或不承认那段历史的任何企图让步。”施罗德低沉的话语在布痕瓦尔德纳粹集中营遗址上空回荡着。[5]

2014年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胜利日纪念仪式上,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英、美、俄、中等二战的战胜国首脑一道出席纪念活动,并向打败本国军队的苏联阵亡将士鞠躬献花圈,“以德国人的名义”请求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原谅德国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6]

2015年1月26日,国际奥斯维辛委员会在柏林举办活动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默克尔发表演讲时说道:“反人道的罪行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对于我们当时犯下的残酷罪行,传递给下一代并铭记是德国人永远的责任。”[7]

德国在战争罪责问题上坦诚和自觉的反省态度,赢得了世人的理解和信任,为它在战后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日本为何不能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德日两国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国,但战争结束以后在如何认识这场战争、如何面对战争罪责的问题上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日本在战后不仅没有对其侵略罪行进行深刻反省,而且随着整个社会的越来越右倾化,在一系列问题上不断后退。例如,日本文部省审查通过载有歪曲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公然否定国际审判,为二战战犯开脱罪责;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突破和平宪法向海外派兵;修改和平宪法,要求将“自卫队”升格为“军队”等等。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置国际大局与东亚安全于不顾,在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神风特攻队等问题上接连抛出颠覆历史的言论,日本国内从政界到学界右倾倾向越来越明显,引起亚洲国家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为什么日本不仅不能向德国那样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反而与全人类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对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公然挑衅呢?

从内部来看,日本战后的民主改革不彻底,对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没有作彻底清算。在国际上把隐姓埋名躲到天涯海角几十年的纳粹分子送上审判台的同时,日本却扶持一批战犯相继登上政治舞台。战后日本的第一、二、三届内阁首相,不是出身皇族就是出身旧官僚。例如,东条英机内阁的工商大臣岸信介当上了首相,甲级战犯重光葵当上了外务大臣,甲级战犯贺屋兴宣当上了法务大臣。内阁中从大臣到长官,战犯比例达到半数,使战后日本政府具有明显的“战犯政府”色彩。战犯成了政府的高官,怎么能指望他们对二战罪行进行彻底反省、对青年一代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呢?此外,岛国日本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资源极为匮乏,相对孤立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日本人视野狭窄和自大而又自卑的扭曲思维模式。自大是由于日本在近代从西方学到了“船坚炮利”,从而跻身于列强之列,并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从日俄战争、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都是战胜国。日本源远流长的是武士道精神,其荣辱观系于战争胜负。日本藉此傲视其他亚洲人,并以“脱亚入欧”、跻身西方白人世界为荣。自卑是由于日本从西方学到的主要的是器物层面实用的东西,西方的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并未真正学到手。日本历史中除了几场战争之外乏善可陈,如果彻底否定侵略战争,就否定了19世纪末以来一系列对外征服的“业绩”,则日本历史中就没有太多值得自豪的东西了。正因为日本人在这些方面缺乏自信,才不肯彻底否定过去的罪行。

从外部来看,一些国家的绥靖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日本否认侵略历史、重走军国主义道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战后,美国代表盟国独家占领日本,其任务是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但美国出于对自己的全球战略考虑,不仅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清算,反而对日本政要歪曲历史的言行置若罔闻。正是在美国的姑息下,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最大战犯裕仁天皇并未受到应有的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只判处了7名战犯死刑,18人监禁[8]。日本反而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不到20年就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正是在美国的纵容下,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肆无忌惮,大肆翻案:在军事上扩充军备,军费开支高居世界第二,并以反恐为名强行向海外派兵;在与邻国关系上怀有领土野心,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在政治上公然挑战国际正义,拒绝承担国际义务,还野心勃勃地要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些恶果和要求都是在美国的姑息纵容下产生的,日本事实上成为美国绥靖主义和冷战政策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受益者。

当然,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的和平势力一度得到较快发展,反省战争、主张和平的势力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社会党、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也一度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段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也基本坚持和平主义,尽量避免和邻国发生摩擦。然而,随着一批经历过战争、爱好和平的政治家相继去世,能够牵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和平势力大大减弱,右翼政治势力发展壮大。近年来,一批在战后出生、没有接受过正确历史教育的新生代政治家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并已经逐步控制了日本的政治中枢。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战犯和右翼政治家的后代,他们的祖、父辈曾经主导或参与了当年的那场侵略战争。这些新生代政治家对二战的“反思”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如果日本战胜,结果会完全两样。他们还认为对亚洲邻国发动的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解放战争。他们认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没有交战权,是极不正常的,日本应该也必须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虽然日本现在也存在一些能够反思战争、正视历史的和平势力,但他们的声音正越来越弱。日本社会的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世人对其未来感到担忧。

三、只有彻底反思历史才有未来光明前景

不同的历史观决定了德国和日本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行为方式造就了这两个国家不同的国际处境。德国不仅和昔日战场上的对手实现了和解,而且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动机。日本则未能走出错误历史观的误区,不时扮演着地区稳定“问题制造者”角色,无法同亚洲邻国建立起信任关系[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人们应该从历史经验中总结点什么呢?

第一,对于德国来说,战后能够进行深刻的历史反省,与其所培育的尊重事实、理性包容的民族心态与健康的、负责任的历史意识密切相关。正确的历史态度不仅仅是出于对受害者的关切、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更是德意志国家实现自我救赎、重建民族认同的必由之路。德国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告知世人:在犹太人隔离区的起义纪念碑前跪下的是一个人,而站起来却是整个民族。2013年12月,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每个国家都应该诚挚地说明自己在20世纪的残酷战争暴行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这种诚挚说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从前的敌人共筑未来。这是德国发自内心的信念,而且在我看来也是所有国家认同的信念”[9]。

第二,对于日本来说,在这样一个反思历史的关键年份,更不能忘记发动侵略战争害人害己的结果。日本《读卖新闻》新近一项调查显示,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只有5%的受访者“很清楚”,44%的受访者“知道一些”,49%的受访者“不知道”或“完全不知道”。这项调查同时显示,学校教育和教科书是受访者了解战争真相的主要途径[10]。对于应当如何认识当年那场战争的性质,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亚洲许多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深重苦难的国家纷纷要求日本在历史认知方面秉持负责任的态度。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杀害了几千万亚洲人民,自己也有几百万人死于战火。日本还是迄今为止唯一遭受到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它表明,走军国主义道路、搞法西斯侵略扩张只会给日本民族带来灭顶之灾。走军国主义道路,还是走和平友好道路,日本需要冷静地仔细盘算,千万不要头脑发热。

第三,对于美国来说,不应该忘记“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战争的教训。但遗憾的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清算并不彻底,不仅在排除中国和苏联的情况下片面对日媾和,还将琉球群岛和中国的钓鱼岛私下授给日本。而今又出于‘冷战’的需要,不断纵容日本突破和修改和平宪法,扩军备战。当下,日本对美国俯首贴耳只是因为在争当政治大国方面有求于美国,一旦目的达到,就可能向美国叫板。我们可以看到种种迹象,日本正在减轻对美国的依赖,不断努力发展自身的军事能力,并且在新材料运用和制导技术方面已显示出对美国的优势。如果美国为了所谓的“遏制中国”,继续其绥靖主义和“冷战思维”,一味纵容甚至怂恿日本扩充军事实力,只怕将来玩火自焚,重蹈“珍珠港事件”的覆辙也未必没有可能。

第四,对中国来说,历史上的日本是法西斯侵略国家,给中国造成的灾难至今仍有切肤之痛。二战后日本对其侵略战争从未作过认真反省,而现实中的日本已经重新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核能力,其自卫队已完全具备了进行战争的能力。目前,日本社会右倾化和敌视中国的倾向已十分明显,对于这样一个有侵略前科而又毫无信义、从不反省认罪的国家,中国必须放弃一切幻想,高度警惕并早作准备,既不可一厢情愿地沉浸在“中日友好”的梦幻中自我陶醉,也不可顾忌别有用心的所谓“中国威胁论”而裹足不前,而要理直气壮地发展经济,增强国防实力。天鹅绒手套里要有铁拳,只有铸造出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我们才会底气十足。

总之,日本应该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承担起理应承担的责任,这是引领自己的国家同不光彩的历史彻底决裂所必须做的事情。唯有这样,日本才能给亚洲人民和整个国际社会一个令人放心的交代。日本提升其国际形象的正确做法,是郑重表明对待侵略历史的反省态度。这一态度也是改善同亚洲邻国关系,维护东亚稳定的关键。没有这种对历史、对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负责任的态度,日本就不可能真正卸下历史包袱、走向光明未来。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的今天,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和平,是2015年世界各国领袖在新年传递出的最强音,珍视和平,防止战争,也正是世人牢记二战历史的最终目的。

[1]石泽.端正历史认知方能重建信任[N]. 人民日报,2015-3-24.

[2]肖季文.日本:一个不肯服罪的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3]杨华升.德国只有谢罪才可了断[N]. 青海日报,2010-8-13.

[4]杨华升.感受德国人对二战历史态度:认真反省坦诚谢罪[N].中国青年报,2001-6-29.

[5]罗真如.历史永远不能忘怀[EB/OL].光明网 ,2006-9-23.

[6]段久慧.德国如何反思战争罪行[N] .长江日报,2015-3-11.

[7]余波.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EB/OL].大中资讯网,2015-3-9.

[8]邓贤.大国之魂[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

[9]张倩红.德日两国反省战争历史的不同态度及其启示[EB/OL]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6-30.

[10]严跃文.日本在历史问题逞一时之快 终将吞苦果[N].人民日报,2015-3-25.

责任编辑:罗 雷

桂亚平(1963—),男,回族,中共曲靖市委党校、曲靖社会主义学院文史科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史、党的建设。

D815

A

1671-2811(2015)02-0019-04

猜你喜欢
反省战争德国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壹月记事簿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被风吹“偏”的战争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他们的战争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反省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