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5-02-12 16:17吴成林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民主党派执政党

吴成林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8)

邓小平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吴成林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8)

邓小平同志早在党的“八大”就提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重要思想。考察这一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分析“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的基本要求:即实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的监督,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当下仍具的重要价值: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有效防治腐败,提升政党形象;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邓小平;共产党;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大力反腐工作,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执掌着公共权力,决定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当前出现种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及贪污腐败现象、脱离群众现象,说到底都是缺乏监督或者监督无效的结果,在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必须成为党的监督的积极推动者,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克服上述现象,如何挖掘我们党关于党的监督丰富历史资源,构建党的监督体系,改进和完善党的监督制度,加大党的监督力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的提出

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思想,报告分析了共产党所面临的的新形势、新情况,指出,“党的状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这些情况,要求我们十分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和对于党员的教育工作。”[1]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基于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认识,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执政党的监督问题。他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为此,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1](P214-215)他还强调:“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1](P214-215)

1957年,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上再次专门强调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1](P270)

1962年,邓小平在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同志时强调:“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这也是一种监督。还有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的检查制度的监督,组织部门对干部实行鉴定的监督。”[1](P331)

1979年,邓小平在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时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党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2](P205)

由此可见,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作为执政党要接受监督的极端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法宝之一。

二、“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的要求

对于共产党接受监督的形式,邓小平同志鲜明的指出“所谓监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1](P270)这体现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的基本要求。

1.将党内监督视为共产党接受监督的根本

党的监督即党内监督,主要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同级监督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三个维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1](P270),邓小平同志认为党内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党内监督是实现党的有效监督的内核,这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这是由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掌着公共权力,而最有效的制约就是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监督正是从事实上体现了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其次,党内民主能为党内监督提供有效的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无论是在党的民主生活会上,还是在决策过程中,党员能够充分发挥民主的权利,监督上级以及同级党员、党组织;再次,党内监督能够带动社会监督和党际监督。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实行良好的监督,形成一种执政制度文化,执政的共产党通过在执政过程中的将这样的文化社会化,必然起到表率和推动作用,使群众监督和党际监督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将群众监督视为共产党接受监督的基础

群众监督就是“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1](P271)。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群众方面,要扩大各方面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要开好。开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很有益处。”[1](P271)这里的民主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民众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1](P273)而民众享受的一项重要民主权利就是监督权利。党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监督是党的监督发挥实效性的重要基础。这主要是基于:一是群众监督范围的广泛性。群众监督无所不在,群众监督涉及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能够有效防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不断调适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轨迹。二是群众监督渠道的多样性。群众监督的渠道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以及当下比较注重的社会舆论监督(包括新兴的网络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介、网络媒体等渠道来对党员或党组织进行监督,违法违纪行为一旦经由这些渠道引起广泛关注,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发生效应。

3.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视为共产党接受监督的关键

各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主席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则指出民主党派监督的益处,“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1](P273)同时,邓小平认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2](P203)民主党派的监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来自各个行业,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二是民主党派具有较高的监督能力。民主党派人士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各行各业的能手,且对政策法规有相当的了解,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所以其监督能力比普通群众要高的多。三是民主党派监督具有较好的监督效果。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政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参政议政权利,民主党派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政治协商等各种渠道来实施监督,这样的监督更有“权力监督权力”的味道,而不是民众监督那种相对弱势的监督。

三、“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的当代价值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体现了人民主权原理,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掌公共权力,就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从而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具体来说,“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

1.加强党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廉政建设等方面,“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因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1](P270),而监督就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面镜子,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是加强和改善自身的领导,而只有靠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才能实现。其一,对党的监督能够约束党员的不良行为,改变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的监督,能够有效防止党内存在的一系列亚文化现象,官僚主义、“潜规则”、规范的“形式主义”等等,赋予普通党员、群众、民主党派以确实的监督权力,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二,对党的监督使党能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民主从来就不是最好的东西,但是能避免最坏的结果。权力具有扩张性和腐蚀性,缺乏有效的监督必然使权力行使者骄傲自满、横行跋扈,只有行使民主监督才能够检验出党的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党的领导方式是否合理、党的腐败问题等。其三,对党的监督能够为党的建设出谋划策。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来看,民主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运用大众的智慧使决策科学化,对党的形成有效的监督过程中,监督主体常会对党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从而成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导向。

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3](P134)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也是一次全党全国人民对党的监督过程,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加强党的监督,有利于有效防治腐败,提高党的执政形象

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的缺位,“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正如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这是对权力缺乏监督所造成后果的精辟描述。[4](P273)执政党执掌公共权力,因此,对执政党的有效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群众监督、党际监督,都对预防腐败的各个环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5](P32-33),这是对权力处于被监督状态的一种描述,也是对监督功能的肯定。监督对预防腐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从腐败主体来看,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通过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发挥监督实效,从而能够对腐败主体形成有效的监督。二是从腐败过程来看,腐败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缺位,对于“一把手”在金钱和权力的使用上无法监督,从来产生了腐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腐败现象,必须健全纪检部门的监督机制,才能够发挥实效。三是从腐败参与者来看,在腐败过程中,行贿方也应该负有相当的腐败责任,因此,对腐败参与者的监督机制也应该继续完善,强化各种举报、监督机制,保障检举者的权利。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腐败行为重拳出击,坚决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面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3](P135)党的监督事关反腐败的成败,中纪委制定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将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同时,中纪委还通过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设立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举报等方式充分发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功能,共同形成反腐合力,彻底惩治腐败行为。因此,搞好对党的监督必然能够有效预防腐败,必然能够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3](P135)

3.加强党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就指出:“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及时反映各阶级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去考虑问题决定问题;……它能够使我们党得到群众的监督,克服党员堕落腐化的危险,……它能在民主政治斗争中提高党员的斗争能力,使党员更加接近群众,锻炼党使党成为群众的党”[1](P12)在阐述共产党接受监督时强调:“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1](P214-215),也就是说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关系到党的监督效果,事实上,党的监督与民主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监督权利作为民主权利的一种,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它的行使本身就是民主。具体说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党际监督与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党际民主紧密相连,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党内监督有利于党内民主,党内监督能够约束党员和党组织的过分集中的行为,也就能够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二是群众监督有利于人民民主,人民群众的监督能够对决策者形成社会压力,从而影响决策者的行为,这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三是党际监督有利于党际民主,就是要在政协各种会议上,切实保证各民主党派提出批评的权利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这样才能起到监督作用,也就体现了党际之间的民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普通党员、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通过民主生活会、新闻媒体、座谈会、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等多种途径,广泛参与到对中国共产党民主监督过程中来,充分实现了自身的民主权利,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邓小平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于执政党自身建设、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们对其分析仅仅是处于理论考察的阶段,监督功能能否发挥实效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赖于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更加合理,有赖于监督形式、渠道不断创新,有赖于各种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正如党的十八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必须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6]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监督对于权力的实效性,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2015-04-05].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5.htm.

责任编辑:罗 雷

吴成林(1982-),男,安徽宿松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

D64

A

1671-2811(2015)02-0154-04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民主党派执政党
关于群众监督制度化建设的思考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群众监督才是正道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