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5-02-13 11:54许丽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院校

许丽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16)

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许丽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16)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把人才工作部署为党的建设八项任务之一。针对会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会展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职会展教育的重要任务,该文依据我国会展业发展概况及从业人员现状,分析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厘清会展人才培养的思路,提出完善会展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十八大精神;会展;人才培养

“国以人治,政以才兴。”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核心资源,是执政兴国之根本。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1]十八大报告把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八项主要工作之一进行部署,并且对人才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是今后较长时间我国人才工作的“指路明灯”。近年来,尽管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会展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这与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就我国各高职院校在会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非常重要。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概况及从业人员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步入黄金发展时期,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益加明显。每年举办的展览会数量不断增多、展览面积逐渐扩大、展馆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2012年我国共举办7189场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展会,展览总面积达8990万平方米,已有316个会展场馆的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业直接产值约3500亿人民币,拉动相关产业收入3.15万亿人民币。会展业已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头戏,是各大城市争先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学者一般把会展人才归纳为核心人才、支持型人才、辅助型人才三大类型[3]。核心人才主要是会展活动的策划、市场运营等人才,知识面广,是会展业最重要人才;支持型辅助性人才主要包括招展、招商、展馆租赁、广告宣传等,操作能力较强;辅助型人才则包括翻译、展位设计、展位搭建、会务接待等人才,三类人才相互配合会展活动才能顺利举办。被公认德国“会展业第一人”、德国西门子媒体学院院长贝恩斯认为会展业之所以能成为德国很重要的服务产业,与德国会展业有大批高综合素质人才的参与分不开。

二、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我国最早的会展教育始于2001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会展与广告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招生,此后,会展教育与培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据统计,截止2013年,全国已有220所高等院校招收会展专业新生,其中,本科院校55所,高职165所,我国会展高职教育盛况以见一斑。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会展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很多高职院校是依托原有专业群如外贸类、旅游类等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会展活动包含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等诸多内容,这就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会展人才培养应分方向、分层次进行。如果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会展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必会受影响。

(二)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各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课程设置,会展的综合性特点使得会展学科内容与许多其他学科相关,因此各院校在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上容易出现随意性,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依托本校现有的师资和教学资源进行的,这样会展课程设置就显现出学校差异性,如起源于营销类和旅游类的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课程,由于学校的学科差异,教学内容会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嫁接式”的课程设置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会产生一定的错位。课程设置如果不能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片面追求大而全,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而且会展专业也会失掉自己的特色[4]。

(三)会展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他指出,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教师是关键。我国会展业起步晚,行业内本身就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和运营等方面人才,而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师就更加稀少。目前各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师不缺文凭硕士、博士都有,不缺职称副教授、教授不少,但是很多老师是从旅游、广告、营销、管理、外语等专业转行过来,既缺乏专业的会展理论知识,又没有相关的会展活动从业经验[5]。囿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背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依赖自己对会展专业理论的了解和把握,进行空洞乏味的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案例教学和基本的实操练习,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四)会展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实践能力是会展业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相应的高职会展人才培养也应重视实践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给学生提供实训和实践的机会,加大实践性课程的安排。由于各高职院校会展教育往往忽视会展行业的特性,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跳不出传统的教学理念,与会展企业缺乏沟通,使会展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很少有机会参与具体会展活动策划、运营等,实战经验普遍缺乏。这种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满足会展企业的用人要求,学生的能力遭到用人单位的质疑,一些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与会展无关的行业就业,会展业人才依然是紧缺的[6]。

三、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注重专才和通才相结合

专才,即专注在某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讲求的是深度;而通才恰恰相反,关注领域比较宽的人才,知识面比较广,讲求的是宽度。一般而论,会展支持型人才和辅助型人才在既定的岗位上工作,为会展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需具有专才的特质;而会展核心人才应善于把握全局,了解会展业的发展情况,通才更倾向于具备这样的能力。因而在培养会展人才时,要依据不同岗位要求进行培养。

(二)人才培养路径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会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参考国际会展业惯例的要求来培养我国会展业所需要的人才或将人才送至国际会展院校培训;其二是聘请国外会展专家对我国会展人才进行培训。而本土化则是由我国高校或会展相关培训机构根据我国会展业发展情况培养有一定针对性的人才。随着我国会展业的与世界接轨,会展人才培养应走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7]。

(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培养会展人才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引导他们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会展业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构建会展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十八大报告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各高职院校应重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会展学科体系[2]。

(一)合理定位会展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各高职院校应依据会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口培养,这就是会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由于会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会展业培养一线的服务技能型人才,则会展辅助型人才应该是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中国会展高职教育以及会展业的健康长远发展[8]。

(二)重构会展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针对会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各高职院校应重构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和实践、实操和实用相结合,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成熟的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体系,重构以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为基础,以会展理论知识、外语、艺术设计、操作技能等相关课程为重点的体系。专业课程的“量身定做”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会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做好:一是为专业老师提供国内外培训的机会,使专业老师在会展知识与管理方面与时俱进;二是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聘请会展行业专家兼任专业老师,壮大本校师资队伍;三是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会展企业、会展管理机构挂职锻炼,增强教师实践能力。过硬过强的师资是培养合格会展人才的保证[9]。

(四)完善会展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建设会展实训室,让学生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二是加大专业课程课内实训课时的比例,通过案例探讨、仿真模拟等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通过校企合作,由会展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让学生接触各类会展活动的策划、组织、接待和服务等实际工作,使他们成为具有“真材实料”的专业人才[7]。

[1]人民出版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小南.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西华大学的科学发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4.

[3]郑菁.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会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2):12-13.

[4]黄玲.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及创新模式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2007(3):51-53.

[5]王冬梅.浅析我国会展人才供需错位的成因[J].商业经济,2007(11):104-105.

[6]高欣.辽宁会展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开发对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35-38.

[7]许欣.我国会展人才需求与职业指导浅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4):55-57.

[8]许典榕.校企合作与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人力资源. 2013(11):128-129.

[9]冯臻.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2 (2):157-158.

(责任编校:马余平)

Study on the Talents-training Mode of the Exhibi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Li-fa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16)

The personnel training has been deployed as one of the eight task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in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In view of the demand of exhibition market profession for talents training,talents for the needs of the exhibition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n the basis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tioners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talents-training model.And it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the talents-training of exhibition in the hope of developing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spiri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exhibition;talent-training

G 712

A

1672-738X(2015)01-0017-03

2014-11-06

2014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般立项课题(闽教职学【2014】16号)。

许丽芳(1982—),女,福建莆田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院校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