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刊《淮南子》版本考

2015-02-13 11:54陈功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淮南子小字淮南

陈功文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明刊《淮南子》版本考

陈功文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明代《淮南子》出现了较多版本,主要有二十八卷、二十一卷与节选本之别。通过对经眼的各版本进行考证,发现这些版本当属三个版本系统,即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与茅一桂本。明刊各本正文内容基本相同,惟注文存在多寡、不同之分。明刊诸本展示了明代学者研究《淮南子》的演变轨迹,为研究与张扬其书的文化价值与魅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术平台。

《淮南子》;明刊;版本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牢笼天地,博极古今”[1]的思想体系和精深的内涵,深受历代学者好评,梁启超曾盛赞此书“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2]。《淮南子》自成书之后产生了很多版本,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乃北宋小字本,清代刘履芬曾据此影抄一部,后收藏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1920年商务印书馆据此抄本重印,收入《四部丛刊》初编。宋刊本流传于世的仅此一本,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除宋刊本以外,存世的众刊本中当以明刊本为最先。明代,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以及雕版印书越发普及与兴盛,典籍出版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一批典籍借此纷纷面世,《淮南子》也不例外。明代研究《淮南子》人数众多,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版本,有二十八卷本、二十一卷本及节选本之别。明代《淮南子》版本学术价值较高,清代及近、现代学者研究此书,往往都选明代的一种版本作底本,以他本作参本。目前学界对《淮南子》研究可谓是十分兴盛,但针对此书的明刊版本作专门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分别从二十八卷本、二十一卷本及节选本三方面,拟对所见的明刊诸版本的状况、特点及源流等等进行考论。

一、二十八卷本系列

(一)道藏本

道藏本是《淮南子》现存明刊本中最早的版本。明代道藏的编纂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由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奉旨重编。张宇初去世后,由其弟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纂。至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版,正统十年(1445)校定付印,史称正统道藏。正统道藏收录有《淮南子》,书名为《淮南鸿烈解》。正统道藏按千字文的顺序编排函次,《淮南鸿烈解》分属“动”、“神”、“疲”三函,入《道藏》“太清部”,列863册至867册。此版本乃经摺本,无版口。版式为每半摺5行,行17字,小字双行同,半页之间有空栏。书前有高诱的序,但无目录,卷首题识为“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

道藏本与以往版本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将《淮南子》析为28卷。考察汉至宋代的史志,《淮南子》都为21卷,如《汉书·艺文志》:“《淮南内》二十一篇。王安。”《汉书·淮南王传》称“作为《内书》二十一篇。”以后的《隋书·经籍志》题为《淮南子》二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题为《淮南商诂》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亦称《淮南子》二十一卷。张氏兄弟在编纂正统道藏时,将《原道》《俶真》《天文》《地形》《时则》《主术》《氾论》七篇分为上下,成28之数。关于21卷与28卷本之异同,现代学者吴则虞撰有《〈淮南子〉书录》一文,论述颇详。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道藏本《淮南子》出于道士之手,再加上编纂时间仓促,书中不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如文字脱漏:卷二(《原道训》下)“是故至人之治也,……与民同出于公”正文后脱漏“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八字。再如文字讹误:卷六(《天文训》下)“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误为“天地九重,人亦有九窍”。再如衍文:卷六(《天文训》下)“正东万八千里,则从中北亦万八千里,则从中北亦万八千里也”,衍“则从中北亦万八千里”。再如讹舛:卷十(《时则训》下)“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于天……”句,正文“次,月穷于纪,星周于”,讹舛为注文。

当然,道藏本的失误是瑕不掩瑜的,历史上有很多学者给予道藏本以充分的肯定,如王念孙曾说:“余未得见宋本,所见诸本中,惟《道藏》本为优。”[3](P45)从道藏本的出现至王念孙的时代,《淮南子》出现了很多版本,王念孙还以道藏本为优,可见道藏本的价值是得到学界认可的。后代很多学者在校注、研究《淮南子》时,比较看重道藏本,王念孙认为“《道藏》本为优”,他在校勘《淮南子》时,即以道藏本为主,而参以群书所引。[3](P45)其他的如现代学者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台湾学者于大成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博士论文《淮南子校释》等,均以道藏本为底本。

(二)刘绩补注本(王溥刊本)

此本半页9行,行17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书前附高诱序,卷首第二行题识为“汉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第三行题“后学刘绩补注”,第四行题“后学王溥校刊”。书后有“弘治辛酉(1501)芦泉刘绩识”之后序,序称:“暇中据它书补数千字,改正数百字,删去数百字,其疑者仍存,难释者草草书数语释之。”此“难释者草草书数语释之”,常为刘绩补注之内容。刘绩本的注文较为齐全,其补注之内容以“绩按”的形式附于原注之后,前以空白圆圈间隔之。吴则虞先生对该版本曾给予较高的评价,其云刘绩本“注文佳胜,不但藏本不能及,即北宋小字本亦所未逮。……刘氏补注亦颇渊雅,与明人蹈虚逞臆者不同。”[4]王念孙未得见宋本,认为所见诸本中,“惟《道藏》本为优,明刘绩本次之,其余各本,皆出二本之下。”[3](P45)

然刘绩补注本也并非精密之本,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误,如《齐俗训》“筐不可以持屋”后余本均有注“筐,小簪也”,独刘本无。当然,刘绩本的失误与其价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宋本与道藏本难见的时代,为世人得见《淮南子》之面目,刘绩本功不可没。

另外,刘绩补注本还有黄焯校刊本,二十八卷,半页10行,行18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卷首题识:“许慎记上,江夏刘绩补注,延平黄焯校刊”。前有嘉靖庚寅(1539)黄焯永州东山书院序,书末有刘绩识语。此版本有一个显著的版本错误,即《齐俗训》“故求是者”下误入《泰族训》之“照下者人之俊也”至“伊尹”的307个字。据陈静先生的考证,这个错误不是发生在黄焯本的装订上,而是发生在底本的误置方面。[5]

(三)中立四子集本

又称中都四子集本,收《道德经》、《南华真经》、《淮南子》与《管子》四书,凡六十四卷,明万历己卯七年(1579)刻成。该版本《淮南鸿烈解》半页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书口题“中立四子集”,版心题书名及页码。卷首题识:“汉汝南许慎记上,涿郡高诱注释,明临川朱东光辑订,宁阳张登云参补,休宁吴子玉繙校”。书前附郭子章《淮南子题辞》,称《淮南子》“盖沉博绝丽之书也。自有子部以来,未有若是书有理而且备者”。此本对高诱、许慎的旧注有所删节,也有极少数篇章有自己的补注,如卷十《缪称训》“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许注为:“商容,神人也。商容吐舌示老子,老子知舌柔齿刚。”该版本在此注后有补注“而齿先亡也”。该版本所补注的内容,是其它版本所未见的。

另外,中立四子集本正文有挖补而改用小字者,如在卷七《精神训》“肝主耳”后,挖补“脾主舌”三字,字为小字,易与注文相混。

再次,经过对校发现,中立四子集本与刘绩补注本较为接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两本有相同的且是它本所无的注,如卷四《地形训》“夸父、耽耳在其北方”,高诱有注:“以两手摄耳,居海中。”两本此注均作“以两手摄其肩之耳”。其二,两本正文有相同的衍文,如在卷七《精神训》“肝主耳”后,王溥本有正文“脾主舌”三字;中立四子集本挖补“脾主舌”三字,字为小字。由此可见,中立四子集本有可能是以刘绩补注本为母本的。

(四)王蓥刊本

此本由闽人王蓥与寿州人范庆共同校刊,嘉靖九年(1530)版,无注。书前附《淮南子序略》,书末有王蓥刻淮南子后序。此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心上方记书名《淮南子》,卷首题识:“汉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明后学闽中王蓥、寿春范庆校正。”

王蓥在该书后序中曾叙及此本参校、刊刻情况:“因忆居楚时,少华先生尝进诸馆下,欲梓而未果。乃复搜诸箧中得河南板,然种种多鱼豕脱漏参焉,旋复止。既而沔中童太史闻之乃寄善本以勗其存。……每携之行,暇则参互考校,得其一二。然恐井蠡之窥测,未可以尽信也,因与其乡进士范子庆共订正焉,乃刻。”由此序可知,王蓥本曾参校于“河南版”及童太史的善本。据仓石武四郎考证,此善本为刘绩本[6](P334)。而进行版本考校后发现,王蓥本确实具备刘绩本一些特征,如卷七《精神训》“肝主耳”后,刘绩本正文独有“脾主舌”三字,该本也具备。

(五)王元宾校梓本

此本约刻于明万历年间,书名题“淮南鸿烈解”。此书分六部分,订为六册,分别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序,1—6卷为第一册,序为礼;7—12卷为第二册,序为乐;13—16卷为第三册,序为射;17—20卷为第四册,序为御;21—24卷为第五册,序为书;25—28卷为第六册,序为数。每册在书名“淮南鸿烈解”下右方小字标序。卷首题识为“太尉祭酒许慎记上,蕃王元宾校梓”。版式为半页10行,行21字,注文小字单行、双行不一,四周单边,双鱼尾。上书口白口,印书名“淮南子”及序号;下书口黑口,印刻工姓氏。

王元宾本与道藏本较为接近,其正文与注基本同于道藏本,即使道藏本是错误的,也一并遵循,如卷二(《原道训》下)“是故至人之治也,掩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于公”正文后同道藏本一样,也脱漏“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八字;卷六(《天文训》下)“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也误为“天地九重,人亦有九窍”.

二、二十一卷本系列

(一)茅一桂订本

该本其实是茅一桂与温博合订之本,前依次附武林山人沈玄徵手书的高诱《淮南鸿烈解叙》、乌程冯年手书的茅一桂万历庚辰(1580)年夏四月《重校淮南鸿烈解引》。此两份手书字迹端正,每半页7行,每行16字。在总目前还附有《淮南鸿烈总评》一文,汇录了历代名家评言,方便研究者参考。卷首题识为“汉河东高诱注,明西吴温博、茅一桂订”。该本刻工精细,学术价值较高,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即以此版本作底本。该版本正文半页9行,行19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上书口题“淮南鸿烈解”,版心题卷名及页码,下书口题刻工姓名等,可知本书由长洲章莒、无锡侯祖、锡山侯国臣等写样,邹邦彦、王志、余用、何鲸、刘罡、邹邦显、邹子明等名工刊刻。现日本京都大学藏有一套此刻本,12册,书签处题名“淮南鸿烈解”。各册扉页镌有“阳明藏”红方篆刻印章一枚。每册正文第一页(第一册为叙)天头处从右至左依次镌有“阳明藏”、“京都大学图书之印”红方篆刻印章各一枚。此藏本惟卷一正文有红笔标点,余皆不标。

当初茅一桂校订《淮南子》时,曾“与允文(温博)汇藏经钞本,参将校仇,攟摭经传,而稍稍为之损益已。”(茅一桂《重校淮南鸿烈解引》)可见,此本曾据道藏本校订。此版本有如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对高诱原注进行删节。此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将高诱原注释直接删去,如卷一,在“夫道者,覆天载地”后直接删去注释“道无形而大也”。另一方面,是对高诱原注释进行删改,如卷一“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此处高诱原注为“舒,散也。幎,覆也。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故曰六合。言满天地间也。一曰四方上下为六合。不盈一握,言微妙也。”此被删改为“舒,散也。幎,覆。六合,言满天地间也。四方上下为六合。不盈一握,言微妙也。”

其二,补充了新注。如卷一“师旷之聪,合八风之调,而不能听十里之外”,高诱在“合八风之调”后原注为:“师旷,晋平公乐师子野也。八风,八卦之风声也。”余皆无注。茅一桂本在此基础上补充了新注:“东方谷风,东南方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方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风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以八音之器宣播八方之风。一本以八风配八卦之风声。”

其三,采用同音注字的方式进行注音,用小字紧接在被注字之下右方标出。如卷一“廓四方,柝八极”,将“柝”注音为“托”,小字右下方标出。

(二)茅坤批评本

茅坤批评本前附王宗沐《重刊淮南鸿烈批评序》及无名氏识语。王序对茅本的学术价值有较高的评价,其云:“鹿门从子一桂故嗜书业,已订《淮南鸿烈解》行海内,而鹿门子犹病其略,载其批评。读之,句若栉,字若缕,不啻设左右广而导之前茅也。安《鸿烈》其说固曲学者流,毋能为吾儒者重。而自有鹿门子之评,则马、班氏外,未必非亚旅云。”此序所提及的“一桂”,即茅一桂,茅坤之侄,其刻《淮南鸿烈解》后,茅坤对此作不甚满意,复又整理点评,曾采用朱墨套印的方法,重新刊刻,茅坤的眉评为朱字。此版本半页9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无直格。后又在朱墨套印本的基础之上加入高诱注解,改为墨印。此本半页9行,行19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该版本卷首题识“汉河东高诱注,归安鹿门茅坤批评”,书口题书名《淮南鸿烈解》,版心依次题卷名、卷数及页码。现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有一套日本宽文四年(1664)本,此版本前附高诱序、桐乡陆时雍《淮南鸿烈解序》以及临海王宗沐《重刊淮南鸿烈批评序》。此书乃鵜饲信之翻印本,每半页10行,每行19字,白口,小字双行同,四周双边,单鱼尾。书口题“淮南鸿烈解”,版心依次题卷名、卷数及页码。二十一卷末尾题“宽文甲辰孟陬之月,洛下逋客石斋鵜子直训点,书林额田胜兵卫、同姓正三郎求板”。

茅坤批评本的底本来自茅一桂订本,其原文与注释基本上同茅一桂本。相对于茅一桂本,茅坤批评本除对版本有所修订之外,还增加了眉评。茅坤眉评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对某一篇的总体评价。如卷一,茅坤评曰:“淮南所著,其言不尽由一人。即此篇兼括道术、事情,最为庞杂,然梗概大都袭老、庄,道之款隙则性命,道之到手处则无为。其文烂焉如绣。”其二,对某些句子的评价或解释。如卷一评“无为为之,而合于道”,认为此“二语一篇关节”。其三,对一些语段的评价或解释。如卷一在“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处,眉评为“以下极力形容水处,正是说至德”。其四,对文字的校订。如卷二“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茅坤评曰:“山疑作珠。”

(三)张烒如集评本

此版本乃明崇祯年间所刻,题名《淮南鸿烈解》。书前依次附桐乡陆时雍《淮南鸿烈解序》、姚江张存心《鸿烈解序》、汉高诱《淮南鸿烈解旧序》、临海王宗沐《淮南鸿烈解批评原序》(此序即茅坤本所附王宗沐《重刊淮南鸿烈批评序》)、金陵顾起元《淮南鸿烈解辑略原叙》、张烒如《淮南鸿烈解凡例》及《淮南鸿烈解氏籍》、《目录》等,末附武林张炜如的跋。正文半页9行,行20字,白口,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单鱼尾。上书口题“淮南鸿烈解”,版心处依次题卷数、篇名及页码。

张烒如集评本被认为是明代《淮南子》评本之集大成者[6](P339),以茅坤本为底本,但对注有所删减。此书的集评,主要采自明代茅坤、袁宏道、张榜三家注评《淮南子》的文字,此在书前《凡例》中也有所交代:“鹿门巨眼,石公近禅,宾王崛起,智镜现焉。嘈嘈众响,无取烦言。质诸三子,要归于玄。故存三子评。”此处所云的鹿门,即茅坤;石公,即袁宏道;宾王,及张榜。张烒如存三家之评语,主要以眉评的形式随文录于书籍天头处,小字印刷。此外,张烒如对《淮南子》原文也有所批注,并施以不同的符号以示区别。在各卷卷末,张氏还辑录上述三家评语附后,并在评语后注上评者姓名。

(四)汪一鸾订本

明万历十八年庚寅(1590)刊,黄德时刻板。书前附高诱序、汪一鸾《重刻淮南鸿烈解》及许国《刻淮南鸿烈解序》,三序文乃书法体,字体娟秀。此版本书名、卷首均题《淮南鸿烈解》,卷首题识依次为第一行“汉淮南王刘安著”,第二行“汉河东高诱注”,第三行“明新安汪一鸾订”,三行并书。版式为半页9行,行19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双边,无鱼尾。版心白口,上方记篇名,中间记书名“淮南子”。全书颜体字,字迹端庄。

关于汪本的版本来源,许国《刻淮南鸿烈解序》称:“姻氏汪生一鸾英年嗜古,耽玩枕中,爰取吴兴、寿阳二本参复讎定,新付剞劂。”吴兴、寿阳二本,即茅一桂本与王蓥本。由于王蓥本无注,从版本角度而言,汪本多依茅一桂本。因为两本处理原注,常有一致的地方,如《本经训》“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原注为“咐读符命之符。酝酿,犹和调也。”两本之注均无“咐读符命之符”六字。再如《齐俗训》“辟若伣之见风也”,原注为“伣,候风雨也。世所谓五两者也。”“雨”,两本注均作“者”;两本在“五两”下均添加“凡候风以鸡羽,重五两,系五丈旗”十三字。

汪本面世后,出现许多翻刻本,张维城刊本即是其一,乃依汪一鸾本加以是正而成。张本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书前附高诱序及汪一鸾明万历十八壬辰(1590)年所作《校鸿烈内书叙》《总目》后有牌记云:“吴郡张维城宗甫是正,甲午秋九月镂版家塾。”又记云:“长洲许世魁刻。”可见此版本乃张维城家刻本,由长洲许世魁刻成。版式同汪一鸾本。

(五)二十子本

二十子本源于明万历年间新安吴勉学刊《二十子全书》,全书由吴勉学编辑并校刊。该版本前附高诱序,半页9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口上方记书名《淮南子》。卷首题识:“汉刘向校定,明新安吴勉学校正。”篇中只录正文,无注文。吴勉学刊二十子本面世后,其版片又辗转至同县书林黄之寀之手。黄之寀得版片后,将原版本卷首题识中的“明新安吴勉学校正”挖改成“明新安黄之寀校正”,重印出版。篇中内容一切照旧。二十子本内容有同于王蓥本及汪一鸾本者,当是参考此两本校刊的。

三、节选本

(一)二十九子品汇释评本

《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全称《新锲翰林三状元会选二十九子品汇释评》,由明代焦竑汇释评点,卷首题识“从吾焦竑校正”(次行);“青阳翁正春阅释”(三行);“蓝嵎朱之蕃圈点”(四行)。此三人乃新钦翰林三状元,故有书名。该版本书名题《淮南子》,收入全书第八卷,为节选本,依次节选了《原道训》《精神训》《齐物训》《说林训》四篇。作者节选此四篇用意很明确:“一子书大都取诸子所最当意、诸名公所契□者,或有裨于举业者。”(该书目录末附)该本刻于明万历44年(1616),半页10行,每行24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双鱼尾,上书口题“二十九子品汇释评”,版心题“八卷,淮南子”,下书口题页码。有眉批,多选焦竑、王守仁、茅坤、苏濬、唐顺之、顾天峻、王鳌、王世贞、翁正春、黄洪寓、袁宗道、朱之蕃、汤宾尹、陶望龄、王道坤、真德秀、吕祖谦、许应元、吴默等诸家评语。作者选诸家之评语用意也是很明确的:“一子书评释、圈点,汇罗历代诸史文集,删其繁盭,掇其玄精,间以狭衷解骘之。”(该书目录末附)考其版本,基本上同于茅坤本。当是在茅坤评本的基础上,增删各家评点而成。

(二)诸子汇函本

《诸子汇函》由明代天启六年(1626)归有光立达堂刊。此书由归有光汇辑,文震孟参订,收子书九十四种,凡二十六卷,半页9行,每行18字,小字单行同,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眉栏镌评,竹纸印。卷首题“昆山归有光熙甫搜辑,长州文震孟文起参订”。书前有文震孟撰于天启乙丑(1625)冬日的《诸子汇函序》文。序称归有光“慨慕荆州之志,起八代之衰,自许一生得力,尽在诸子。其读子故有心法,气听神视,意色俱忘……先生所玩味者,汇录成函,奚囊簇锦,不亦快乎!此余夙愿,而贾人颔之。遍购先生所评阅诸子,托诸副墨。”

此本《淮南子》也为节选本,书口题“诸子汇函”,版心依次题卷数、书名《淮南子》及篇目、刻工。归有光分别选了《原道训》《览冥训》《精神训》《本经训》《齐俗训》《主述训》《说林训》《说山训》八篇汇入《诸子汇函》一书,前四篇作为该书的第十五卷,后四篇作为该书的第十六卷。此八篇选文之次序,亦并非按照《淮南子》篇目之原序。归有光选此八篇刻入《诸子汇函》,此目的是“摘其玄妙,便于举业者”(卷首语)。选刻时,只保留了部分原注;采用同音注字的方式注音,与茅一桂本相较,在注字前多一“音”字,但注音之字减少了。此外,该版本以眉评的方式存多家评语,小字印刷;正文中有批点,并施以不同的符号以示区别。

结语

《淮南子》明刊版本种类繁多,竞相争艳。通过对经眼的各版本进行考证,发现这些版本当属三个版本系统,即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与茅一桂本。虽然明刊各版本在版本方面有诸多不同,但综合考察,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特点与价值。

首先,明刊诸本在内容上大同小异。虽然存在卷数不同之别,但各本正文内容基本相同,惟注文存在多寡、不同之分。

其次,明刊诸本展示了明代学者研究《淮南子》的演变轨迹。明代首先出现的是二十八卷道藏本,这是二十八卷本的首次面世,也是《淮南子》版本演变史上的创举。可惜该本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故后人便陆续对其进行订正、补充并付之剞劂,便产生了以道藏本为底本或以道藏本为源的诸多版本。当然,由于《淮南子》传统的版本均为二十一卷,因此恢复其庐山真面目成为一部分学者的心愿。在对《淮南子》进行校刊时,二十一卷本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二十一卷本较早面世者当属茅一桂本,所以后世又不断地出现了以此本为底本的诸多版本。又由于《淮南子》一书内容庞杂、精深,不断有学者对其加以评点,故而出现了一批评点本。《淮南子》版本的多样化及广泛流布,为研究与张扬其书的文化价值与魅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术平台。

[1]刘知几撰.赵吕甫校注.史通新校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613.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92.

[3]王念孙.读书杂志(第15册)[M].中国书店,1985.

[4]吴则虞.《淮南子》书录[A]//文史(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63(04):294.

[5]陈静.自由与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87.

[6]〔日〕仓石武四郎.淮南子考[A]//江侠安编译.先秦经籍考(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责任编校:张广宇)

Research on the Ming Dynasty Versions of Huai Nan Zi

CHEN Gong-wen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Henan 476000)

There had been different versions of Huai Nan Zi in the Ming Dynasty,including twenty-eight-volume version, twenty-one-volume version and the extracted version.Researching the three of them,the author has found that they belong to three edition systems,namely the Taoist editions,Liu Ji additional note edition and Mao Yi Gui edition.The content of the Ming Dynasty's Version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only bear the difference of amounts and diversity of notes.The Ming Dynasty's Versions have shown that the scholars had studied the evolution trajectory and have provided rich various academic platform to our culture studying and making its book known to public.

Huai Nan Zi;Ming Dynasty's Versions;versions

G 256.22

A

1672-738X(2015)01-0098-06

2014-01-06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为本,素质为魂——高职自主招生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13jyxm337)。

陈功文(1971—),男,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中文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学术。

猜你喜欢
淮南子小字淮南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从齐学研究角度看《〈淮南子〉道论研究》的创新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
契丹小字山和的解读及其他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