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致富创新模式探索
——以库区万州甘宁镇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为例

2015-02-13 11:54王平童洪志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万州区万州三峡库区

王平 童洪志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重庆万州 404155)

三峡移民致富创新模式探索
——以库区万州甘宁镇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为例

王平 童洪志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重庆万州 404155)

三峡库区移民致富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文分析万州移民致富面临的政策支撑发展机遇及问题与挑战,以库区万州甘宁镇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为例,初步探索出以建设示范园区生产基地为载体的移民增收致富创新模式,为库区移民提供新的致富之路。

三峡移民;万州;增收致富;创新模式;示范基地

三峡库区万州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曾有“成渝万”之说,也是库区移民任务最重和重庆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十一五”期间,万州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仍远低于全国和重庆市平均水平,而且,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依然突出。此外,万州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由于这些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的复杂因素,导致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维稳压力巨大。

近十年来,库区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库区水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的投资拉动,而靠高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移民致富的局面难以持续。当前,要实现“两翼”农户增收,解决库区农村移民致富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特以库区万州甘宁镇示范产业生产基地为例,探索移民致富发展之路。

一、万州移民致富面临的政策机遇与挑战

(一)政策机遇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关于支持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有关优惠政策及外来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等等,明确提出要把万州打造成渝东北和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要求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km2,城区人口达1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主城区平均水平。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要求采取特殊政策,集中力量支持万州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为提高农户移民致富增收,制定了“1+6”配套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投入”(财政、项目、金融投入)和“四项扶持”(林下经济补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助、龙头企业税收返还、龙头企业贷款担保贴息)。库区万州政府为进一步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根据三峡移民情况,也先后出台了适宜地方经济发展的《关于实施“两翼”农户增收工程的意见》、《关于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等相关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更加利于库区移民,增添了移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库区移民能快速走上安稳致富之路,为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增收致富起到了极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二)问题与挑战

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水库蓄水高175m,淹没涉及湖北和重庆两省市共20个区市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个组,2座城市、11座县城、116个集镇等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全淹或基本全淹的县城有8座[1],部分淹没的市区和县城4座,其中万州区被列入其中。淹没工矿企业370家,耕地1670hm2,与搬迁前相比,经过开发、改造、调整后的在淹没线以上的土地人均数量和质量,均大不如前。许多企业被迫关停转让,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且面临经济总量偏小、移民难以安稳致富、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至2008年6月30日止,累计完成各类移民搬迁310355人,其中农村移民56559人,城镇移民243796人。‘搬得出’仅是第一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在近十余年的移民经济开发中,万州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移民的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安置难以统一。从非农安置来看,万州农村移民安置近3万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矛盾加剧;部分占地移民仅靠领取低保维持生活;被淹工矿企业关闭破产,造成下岗职工多。二是移民人均耕地减少。库区耕地匮乏,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较低,加上土地被淹和搬迁占用,人均耕地进一步减少。三是移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其中,文盲占8%左右,小学文化程度占41%,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6%[2],且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2009年万州区大约120万农村人口,外出务工近50万人,占移民劳动力总数的42%,其中出卖苦力的临时工38万人。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大。2008年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7.9%,同比之下,低于全国和重庆市2.5和2.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支撑力度不大,导致就业岗位不足。

二、三峡库区万州移民致富创新模式探索

所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各地针对移民的致富模式不同。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对宁都移民采取了“党委政府推动、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方互动、群众主动行动”的新模式,帮助移民过上幸福生活;辽宁省北票市五间房镇骆驼营村二组武玉廷采取了“果菜结合、冷暖结合、种养结合”的“三结合”方式[3],为移民脱贫致富。与前两者不同,本文提出的致富创新模式为建设示范产业生产基地助推移民致富模式。

(一)万州区甘宁镇移民致富现状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是川东、渝东、鄂西、陕南、湘西和黔东北的物资集散地,系三峡库区中心城市和长江十大港口之一,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富集,已形成了柑橘、葡萄、食用菌等骨干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区内甘宁镇幅员面积104.8km2,其中耕地面积2165.5hm2;共辖25个村,15588个农户,60144人,其中农业人口52989人,现有蔬菜、养殖、花卉等支柱产业。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70元,比上年增长20%,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60%,共3254户。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增收3359元,达到8000元。近年来,甘宁镇重点加强林下经济、林业产业、产业基地、乡村旅游、市场体系等建设,以柑橘、榨菜、中药材和蔬菜等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巩固壮大传统农业,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规划并实施“两翼”农户增收工程,实现农户快速稳定致富,缩小地区差异。

(二)甘宁镇示范产业基地建设模式

在甘宁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镇示范产业基地采取“协会+基地+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户增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农户增收办公室和农业服务中心,并下设规划组、宣传报到组、督导检查组,同时落实驻村领导和干部,典型示范,帮扶带动。2010年,该镇新增榨菜200hm2,总规模达到666.7hm2;新增蚕桑66.7hm2,总规模达到120hm2;新建花卉苗木基地33.3hm2,新建永正村名优鱼水产养殖园1个,新增大户20户,其中种植业12户,养殖业8户[4],已完成牌楼、烟坡村的低产果园改造133.3hm2。目前,该镇依托甘宁果品协会、汇源集团等实现产业化,完成贯峰村33.3hm2桑树种植任务,种植莲藕320hm2;在黑马、高桥种植中药材33.3hm2;在永胜村发展白肋烟20.7hm2;新增专业户75户,其中养殖业40户,种植业35户[5],各项移民增收计划正在顺利推进。

此外,全镇不断发展壮大西部农业、汇源集团、索特双龙、青龙花木等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大户,大户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按照万州区“3+X+2”示范模式,甘宁镇在永胜村、贯峰村建设3个7hm2以上的林下种植、养殖示范点5个,创办7hm2以上的示范片2个、发展专业大户150户。在策略上实施镇领导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社(大户),村社干部包户,农业服务中心全体技术人员包村,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规划,落实措施,以此提高移民收入。

(三)建示范产业生产基地实现移民增收致富

示范基地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企业为主”的原则进行建设[6],实现了移民收入大幅增长、移民安稳致富、企业稳步增效的三方共赢局面。

1.果园生产基地建设

甘宁镇利用4000多年的柑桔栽植历史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按照“发展一大支柱产业、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片群众致富”的思路,完成了666.7hm2柑橘果园的建设和改造,已经发展成为万州区传统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2010年,该镇发展永胜、永正村塔罗科血橙200hm2,全镇柑橘总规模达到666.7hm2以上,成功打造了“甘宁红”血橙柑橘品牌。其中,属塔罗科血橙示范基地已建成规模53.3hm2,将带动建成万州晚熟塔罗科血橙产业基地2000hm2以上。在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下,紧邻园区周边5km范围内,现已形成独具传统民俗风貌特色的别墅式群落小城镇,有特色农家乐10家,吸纳了当地60人就业创业[7]。另外,该镇在汇源集团、西部农业、万绿农业、友成农业等一批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调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当地移民安稳致富,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年,基地所属种植户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2.林下产业基地建设

甘宁镇依托2000hm2的丰富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现已形成了林下种植产业1466.7hm2,其中林下种粮233.3hm2,主要以黄豆、花生等豆类为主;林下种菜1000hm2,主要以榨菜、蔬菜为主;林下种植药材100hm2;林下种植牧草100hm2;林下种植食用菌33.4hm2[8]。同时,该镇扩大林下养禽和林下养畜的规模,主要养殖林下土鸡、鹅和鸭,已实现出栏土鸡60万只、鸭20万只、鹅5万只;林下养畜主要以牛、羊、兔为主,已实现出栏牛120头、羊3000只、兔5000只。其中,该镇贯峰村最大的林下羊养殖场,每年出栏800只,产值达48万元,带动了周边100多农户增收。目前,该镇已形成了“林下经济、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经济及劳务经济”四轮齐驱的经济发展大格局,助推了农民增收经济快车的发展。

3.乡村旅游基地建设

青龙瀑布,被誉为“亚洲第一瀑布”,位于甘宁镇,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60.13km2,高64.5m,宽115m。据悉,青龙瀑布正迈向打造成5A级景区,可实现年游客接待量50万人次。该镇利用万州大瀑布群—青龙瀑布旅游开发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瀑布群的开发可集约土地166.7hm2,土地租金收入60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能吸纳大量农民工就地务工,实现总收入达1亿元;旅游服务能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帮助3000个家庭年收入增加10000元[7]。目前,旅游周边已新建农家乐6家,乡村家庭式旅馆4家,带动了餐饮住宿业、旅游产品加工业、农副品产业的发展,新增就业岗位累计1000余个。该镇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三峡绣、桑葚酒、手工工艺毯等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2009年该镇以商招商和以项目招商的方式,完成招商引资50万元,启动了散文家、文学理论家何其芳旧居的复建工作,充分发挥何其芳文化的名片效应,促进了农家乐的提档升级。同时,三国东吴大将甘宁将军古墓、甘宁湖等知名自然人文景观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旅游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充分就业,培育了大批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了当地农民素质和收入水平。

三、启示

本文通过对万州甘宁镇建设示范产业生产基地助推三峡移民致富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启示:(1)建设果园生产和林下产业生产基地帮助移民致富,这种模式打破了农民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改变了以前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传统农业观念,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加快了村社经济的快速发展;(2)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帮助移民致富,这种模式对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真正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长;(3)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此致富模式通过对农民进行就业指导和农业技术培训,培育了一批掌握了新型农业技术的现代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科学种田,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综上,尽管移民致富模式并非唯一,但可为三峡库区移民致富途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借鉴,以期作为推广。

[1]王清亮.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9:7-8.

[2]徐小芳,童洪志,谢必武,等.三峡库区移民收入增缓归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9):5608-5610.

[3]武玉廷.说说咱的致富模式[J].新农业,2008(3):17.

[4]吴晓明.中共万州区甘宁镇第二届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2-03)[2014-10-25].http://www.wz.gov.cn/zwgk/ jhbg/zjjhzj/44367.htm.

[5]万州区甘宁镇.甘宁镇2008年工作总结[EB/OL]. (2009-07-28)[2014-10-25].http://www.wz.gov.cn/zwgk/jhbg/ zjjhzj/41352.htm.

[6]徐小芳,童洪志,谢必武,等.三峡库区移民致富万元增收创新模式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5):208-210.

[7]蒲翔.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游助农增收.[N].三峡都市报,2012-03-23(2).

[8]蒲翔.四轮齐驱经济快车[N].三峡都市报,2010-11-05(3).

(责任编校:马余平)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Model of the affluence of Three Gorges Immigrants——Taking the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Base of Ganning Wanzhou as an example

WANG Ping TONG Hong-zhi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 College,Chongqing Wanzhou 404155)

The issue of affluence of immigrant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by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This paper analysed the policy support,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Wanzhou immigrants.Taking the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base of Ganning Wanzhou as an example,the paper initially explored the new ways to build up the demonstrati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base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the immigrants become rich.

Three Gorges immigrants;Wanzhou;get richer;innovation model;demonstration base

F 127.71

A

1672-738X(2015)01-0112-04

2014-10-25

王平(1985—),男,重庆万州人,物流管理专业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万州区万州三峡库区
万州:发展生态经济 书写绿色答卷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万州面的乡愁味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
昭君今若在,定惊故里殊 三峡库区兴山县移民搬迁侧记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万州有个『草莓王』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