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景下舞蹈课教案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2015-02-13 13:56李东旭楚亚丽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案舞蹈教师

李东旭 楚亚丽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教育改革背景下舞蹈课教案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李东旭 楚亚丽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创新是新时代为教育事业提出的一项重要命题,舞蹈教育亦不能例外,舞蹈课程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对舞蹈教案进行改革和创新。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整理,是对教学情境设定和突发事件的预想;是对学科课程的二次加工;是舞蹈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教学理念、教案形式、教案撰写以及教案评价探讨教案编写的创新性,同时亦不能忽视舞蹈课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既要传授舞蹈理论知识,又要体现舞蹈训练人体肢体功能的特性。

舞蹈教育;教案;创新

一、舞蹈课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舞蹈课教案的全局性和时效性

每一堂课都是整个舞蹈课的一部分,因此每堂课的设计都要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感,通常每个学期开设的课程都有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比如,低年级的芭蕾课,是要解决学生的基本外开、柔韧性、以及身体的直立、重心的转移、脚部的灵活性等等,所以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应围绕整体的要求展开。但教案的设计和安排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教案的时效性。由于学生的年龄、身体条件、专业水平、心理素质等有所差别,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最终达到统一、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舞蹈教案的叙述性和预见性

由于舞蹈教案是用文字的形式把整个课程表述出来的,因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怎样应对等都需要有具体的表述。因此教案应该在体现教学程序的同时也对事物发展有所估计,不仅仅是教师主观愿望的表述,还应对学生主体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关注,以达到教师所要执行的教学策略。

(三)舞蹈课教案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舞蹈课的课时与课时之间,都是单个的个体,都具有独立性,每个课时都有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但从整个教学上来看又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从形式上看,每个课时的教案,内部看似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但实质上,它们都是有所衔接的。从教学内容的导入到学习目标的实现,每个部分的设计都遵循这一整体目标。而所有独立的课时教案之间也是具有连贯性的。形成一门系统的舞蹈课教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可将两个主干教材互相搭配练习,也可以以一个主干教材为主配以辅助教材的练习。如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既可以“云间转腰”这一主干教材动作为主,配以“提、冲、靠、含、腆、移”等分解元素的练习。也可以将主干教材中的“云间转腰”、“云手系列”放到一起,通过不同形式的腰部、手臂的圆形路线,以及不同力度、幅度、方位、空间的身体运动,感受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基本体态;“起于心、发于腰、形与体”的风格特点;“平圆、立圆”的基本路线等。将几个教案的内容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教案都是这一单元的细化,各个单元环环相扣,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章法执行。

(四)舞蹈课教案的灵活性和人性化体现

在古代的乐舞教育中,传授技艺的宫廷乐舞朝官或是民间的艺人师傅,对技艺有着绝对的拥有和垄断权,这就决定了乐舞教师在教学中的至高的权威和地位。学生在这种专制的教育制度里,必须按照统治阶级或是师傅的想法和意志,对其言听计从,绝对服从,不容半点质疑。在接受知识和技艺时,往往处于被动和屈从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地位明确,且无半点平等可言。学生只有尊重老师的义务,稍不顺从便为大逆不道。“师尊徒卑”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学生的意志、情感、尊严则无从谈起。而当今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征,才

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和关怀。如若把学生的认知比作一条大河,教师的作用就是用尽全力,想尽办法开闸通流,使之在前进的过程中,既不分流泛滥,也不断流干涸。舞蹈课教案在凸显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也要有灵活性,由于我们教学面临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每个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师也不可能事先预想到,因此教学进度不可能完全按照实现规划的那样进行。所以教师不能死扣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因势利导,满腔热忱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人因班因年级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和改进。低年级的同学,由于软度、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属初步学习阶段,在学生不知、不能,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软度和技术技巧能力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理念的创新

舞蹈课教学应是教学互长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情感和心理发育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重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传统的舞蹈课都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教”的痕迹十分清晰,但看不到课堂主体——学生的存在,教案的设计也很少考虑学生的心态。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是要营造出与学生对话的亲和环境,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思考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兴趣的提高。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做以下五点思考:

(一)主题思考:一篇好的舞蹈课教案,需要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比如,民族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纪律观念;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学生进取、勇敢、豪放、洒脱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培养学生优美的体态,陶冶性情,增加对美的感知力;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使学生有优雅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使四肢、器官灵活敏锐,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等等。

(二)资源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除教材外还有哪些资源可供参考和应用。如学生的课外生活经验、声像资料等,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从刺激与反应的心理效果来看,动画的效果最强,图形次之,文字最弱。而多媒体正是综合了动画、声音及文字的多功能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视听、观察、人机交互,在接收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获得视听上的愉悦感。画面的清晰、生动,图文结合,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方法的思考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有所要求,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以“口传身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准确、生动、精炼地讲解动作,在学生做动作时给予提示或批评,并有充分的耐心和亲和力,改正学生的错误。而教师也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比如:模仿学习法、以情带形学习法、诘难发问学习法等。

(四)理论思考:在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具备口头语言的传递能力,在授课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传递适合的舞蹈理论知识与信息。比如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所教动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伴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民俗、民风、民情等知识,如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个地区的舞蹈动律是这样的?当地的居民为什么会这样跳舞?告诉学生某个民族舞蹈素材形成的缘由,讲解民间的风土人情,以及各个民族的民族心态等等,讲解中再和教师自己对民间舞动作的感受结合起来灌输给学生。

(五)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点,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对教学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设计,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此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这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三、教案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案往往过分追求形式,教师必须按照规定将教案各个部分的内容写在规定的地方,这种大统一是为了方便检查,但这样就忽视了教师的创造力。教案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但形式要以内容为服务对象,寻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要以“不拘一格,效用至上”为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来决定教案的形式设计。

(1)显性、隐形教案共存,合理运用

所谓显性教案,是指书写出来或是打印出来的教案,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隐形教案,即“腹案”,是隐藏在教师思想情感中的“腹稿”,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情感态度、口头传授的能力、逻辑应变能力等等。显然相比较显性教案,隐形教案更利于课堂的动态教学生成,但能将这些要素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显性教案的辅助,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日臻成熟。

(2)详案、简案共存,提倡简案

所为详案就是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细微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等系数列出。而简案是只将教学规划中的关键内容呈现出来,概括出来,不拘泥于细节。写详案背后所隐含的教学理念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是可预设的,是将教案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课堂上。但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教案的书写需要对突发事件有所预测,不能照单全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否则会使课堂变得沉闷没有生机,缺少了生命的律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书写简案,将更多的部分留在头脑中,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

(3)纸质、电子教案共存,提倡电子教案

随着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的普及和发展,大量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领域,运用网络这一强大的资源进行教案的书写、整理、修改、保存,不仅提高了设计教案的效率,还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然而纸质教案仍然在较长时间内是教案书写的主要形式。电子教案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它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

四、撰写过程的创新

撰写过程的创新即教案的书写不仅仅是在课前完成,而应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做好课前预设,在课中随时调整,留出一定的空间和弹性。在课后补充内容和及时反思,对教学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反思,记下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事件,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败笔等,进行教案的二次编写,即二次备课,以适应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变“死案”为“活案”。

五、教案评价创新

舞蹈教案和其他类学科的教案一样,要体现出合理性、科学性,而舞蹈教案作为特殊课程的教案怎样才能体现呢?具体来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一)科学性:以科学的教学理念进行舞蹈教案的编写

首先要明确作为高等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中小学生或是社会大众。舞蹈课的目标不是培养职业的舞蹈表演人才,而是更强调美育功能的培养,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在课程的设置和具体的内容要求上都要与职业舞蹈教育有所区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启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探究既存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使对舞蹈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持续的过程。

(二)深刻性:在符合逻辑性和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进行教案编写

一份好的舞蹈教案要有严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要经过有角度的选取,教学细节要优美得当且经过认真的琢磨,教师的语言也要经过筛选、提炼,教案内部结构要有起承转合、层层推进的层次感。

(三)个性化:在传统教案撰写基础上突出自我个性

个性化的教案设计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案设计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教案的设计要能看出教师对教材、学生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独到理解,努力做到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结晶。

六、结论

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舞蹈课教案的重要性,了解舞蹈课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编写和设计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改革舞蹈课教案的编写形式。简言之,就是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撰写过程、教案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和审视舞蹈课教案,赋予教案以新的内涵。

[1]孙天路.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田培培.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6]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Dance Course

Li Dong-xu,Chu Ya-li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Anhui 234000,China)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and it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in dance education.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dance course.The teaching plan,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dance course,which is the arrangement for teaching and the prediction of emergence in teaching process as well as the secondary processing of the curriculum.The present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plan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plan design,the assessment and the forms of teaching plan,while not ignoring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dance teachers not only have to impart the theories of dance,but demonstrate the features that dance may exercise man’s limbs.

dance education;teaching plan;innovation

G642

A

1672-0547(2015)05-0117-03

2015-07-10

李东旭(1986-),男,山东荷泽人,宿州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楚亚丽(1983-),女,山东荷泽人,宿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教学与表演。

安徽省教育厅2014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研究"(2014jyxm381);安徽省宿州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本土传统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思考与实践——以宿州学院为例”(2013yyb28)。

猜你喜欢
教案舞蹈教师
最美教师
学舞蹈的男孩子
《立定跳远》教案
教师如何说课
舞蹈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