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翻译中“达”的缺失原因考

2015-02-13 18:30倪修璟葛陈蓉
英语教师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译作英语翻译译者

倪修璟 葛陈蓉

科技英语翻译中“达”的缺失原因考

倪修璟葛陈蓉

科技英语的翻译常常因较为注重译文的“信”,即忠实,而忽略了译文的“达”,即通顺易懂,因此使得很多科技译文在逻辑上不够严密、语言上晦涩难懂。翻译的目的,便是使译文读者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因此,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规范与习惯,然而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译文”,故针对科技英语汉译中“达”的缺失作根源性探究。

科技英语;翻译;达;习惯用法

引言

匈牙利著名翻译家拉多·久尔吉(Lado Julgi)认为,翻译是逻辑活动,译文是逻辑活动的产品(杨文秀 2012:73)。科技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特征,内在逻辑性极为严密。因此,很多译者认为科技英语的翻译必须忠实,即注重形合,遵从原文的形式。然而,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廖七一 2006:88)。科技英语的翻译属于翻译的一个部分,因而译文读者在阅读科技译文时应该与原文读者阅读科技原文时拥有同样的反应,而不应得到不通、难懂、蹩脚的感染力,因此“达”便是科技英语翻译中必须遵循的翻译标准。所谓“达”,指的是译文符合译语语法结构及表达习惯,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即译文须明白晓畅、文理通顺、结构合理、逻辑关系清楚,无死译、硬译、语言晦涩难懂的现象(赵萱、郑仰成 2013:3)。然而,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晦涩不通的译文时常可见,追根寻源是由于译者自身准确自如运用汉语的能力没有达标,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种种束缚,脱离了译文的组句成文标准。

一、受到原文句型的束缚

英语是一种形合型语言,其句式结构成树状结构,而汉语是一种意合型语言,其句式结构往往成竹状结构(潘文国 2012:197),因此,英语的句子有时极为冗长复杂,而汉语句子一般则较为短小精炼。然而,不少译者在翻译时,对这两种语言的特点把握不透,导致译文读来冗长繁琐、不得要领。如:

1.At a still higher velocity,a point is reached when the particles are all just suspended in the upward flowing gas or liquid.(邢修祥 1985:348)

【译1】当速度更高时,所有颗粒正好悬浮在向上流动的气体或液体之中的情况就会被实现。

【译2】当速度更快时,就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所有颗粒正好悬浮在向上流动的气体或液体之中。

英语中常会出现被动句,但汉语中的被动句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因此,直接将原文中的被动句译作汉语中的被动态,读起来实在相当奇怪,故译句2将被动改作主动,同时将冗长的定语单独提出来,读起来轻松不少。

2.Minerals make it possible for man to design products in materials which have the properties required to perform certain specific functions.

【译1】矿物使得人类设计具有为完成某些特定使命所需的种种性质的材料的产品成为可能。

【译2】人们常常需要设计能够完成某些特定任务的产品,这些产品必须用具有种种特性的材料来制造,这只有在有了种种矿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邢修祥 1985:352)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往往非常长,但汉语却不喜如此。译句1过分拘泥于原文,在动宾之间加上了较长的定语,使得整句话读起来非常累,改为译句2则比较符合汉语习惯。

3.It is clear that ice will melt away when heated.

【译1】这是很显然的:被加热时,冰会融化。

【译2】显然,冰受热会融化。

英译汉时,我们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结构,若完全“复制”英语,译文必然不像汉语。如这句话中,将It is clear译作“这是很显然的”使得整句话显得很啰唆,所以不如将其译作“显然”。此外,针对英语的被动语态,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受”“挨”等动词进行转化,会使得译文更加贴近汉语的表达方式。

二、受原文显性意思的束缚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英语中的有些词若是硬译为对应的汉语,会导致译文不够准确或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更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在翻译时往往需要采用增译的方法,使原文隐含的意思明确化。

1.The consumption of coal varies with the season and the area.

【译1】煤的消耗随季节和地域改变。

【译2】耗煤量随季节和地域改变。

译句1虽然对原文很忠实,但并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在表示“多少”时,往往会加上“量”,使译文的逻辑、语气更加通畅。

2.Because of this attraction,some very smooth surfaces hold on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are pressed together.(邢修祥 1985:337)

【译1】由于这种引力,某些很光滑的表面压合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粘得很紧。

【译2】由于这种引力作用,某些很光滑的表面压合在一起时,彼此粘得很紧。

有些词语在用英语表达时是没问题的,但若译作相对应的汉语则不够通畅,或者说并不符合科技文本的表达方式,因而需要加以补充,故这里需在“引力”后加上“作用”二字。

3.In addition to the speed,the computer has another advantage:reliability.

【译1】除了速度,该电脑还有另一个优点:可靠。

【译2】除了速度快,该电脑还有另一个优点:可靠。

“除了速度”是表意不明的翻译,因此在译入汉语时要做出补充。译句2在“速度”一词后增译了“快”字,译文一下子就通畅多了。

三、受英语习惯用法的束缚

英语语言注重逻辑性的显性,而汉语语言的逻辑性则蕴含在行文之中。因此,英语句子中的连词、介词等在汉译时必须弄清其原意,选择恰当的汉语结构,力求译文的简洁。

1.In designing a chemical reactor operating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s,the problem of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邢修祥1985:339)

【译1】在设计高温高压下作业的反应器应综合考虑膨胀和收缩问题。

【译2】设计高温高压下作业的反应器应综合考虑膨胀和收缩问题。

英语的介词常常在句子建构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将其照搬、译入汉语则可能显得多余,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其省略。这里将“在”省略,译句便更加简练。

2.Different crystals differ in their melting point.

【译1】不同的晶体,它们的熔点不同。

【译2】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熔点。

英语喜用物主代词,但将其译出则会让译文变得啰唆、散乱,故而在翻译时适时地将物主代词省略不译,更加符合语言简练化的原则。

3.If we want to figure out the pressure,we have to use this formula.

【译1】如果我们想要算出压强,我们就要使用这个公式。

【译2】要想算出压强,就要使用这个公式。

英语句子的逻辑通常要利用连词,而汉语的逻辑关系往往暗含在句子中,所以在翻译时常常不需要将连词译出。与此同时,英语中的we,you等人称代词有时只是一种泛指,并不需要译出。解决这两个问题后,译句2明显比译句1要简洁、通畅。

四、受基本词义的束缚

单词本无意,但一个单词在英语中往往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词义常需译者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来确定。

1.Organic compounds seemed to be quite different in nature and behavior.

【译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似乎大不相同。

【译2】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性状似乎大不相同。(蒋太培 1985:265)

behavior这个词虽然我们很熟悉,但有时却不能将其翻译准确。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其译作“行为”,但单词在具体的语境下则有其特殊的含义,在生物学中常常译作“习性”,在化学中则习惯译作“性状”,因此,译者在进行科技翻译时要准确定位单词的真正意思。

2.Projects become more ambitious in scale and speed,and the costs of disorganization and delay become heavier.

【译1】由于工程项目在规模和速度上越来越有野心,因此,组织混乱和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也更为严重。

【译2】由于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组织混乱和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也更为严重。(杨文秀 2012:74-75)

要想翻译好这里的 ambitious in scale and speed,便不能拘泥于ambitious的表面词义“有野心的”,而应该根据其后的短语in scale and speed译为“规模大、速度快”。

3.As speed built up so did the pressure of air which flowed into openings under a thin aluminum sheet designed to protect Skylob against tiny meteorites.

【译1】速度建立起来时,流进一个薄铝屏下面空隙里的空气的压力也增大了;按其设计,薄铝屏能保护天空实验室,使其免遭微陨石雨的袭击。

【译2】速度增大时,流进一个薄铝屏下面空隙里的空气的压力也增大了;按其设计,薄铝屏能保护天空实验室,使其免遭微陨石雨的袭击。(蒋太培1985:266)

build up通常译作“建立”,但“速度”与“建立”搭配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这时便需做出调整,将其译作“增大”,这样行文才能顺畅、明了。

五、受词性的束缚

英语与汉语的语言构造和表达方式不同,对词性的喜好程度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常需进行词性的转换,实现译文的地道化。

1.Smart phones are fairly recent development.

【译1】智能手机是新近的发展。

【译2】智能手机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

译句1照搬了原文的词序,导致译文表达不畅,不符合译入语的习惯,因此在处理这句话时应对原文中的词性进行转换,将形容词转化为副词,这样才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

2.This engine is shown schematically in Fig.10.

【译1】这个发动机被简要地呈现在图10中。

【译2】图10是这个发动机的简图。

在这个句子中,将schematically译作副词使得译句拖得很长,明白的意思也被表述地复杂化了,而将该词转化为名词,译作“简图”,意思一下子就明晰了。

3.In the case of large motors,it is desirable that there should be an adequate starting torque and some control over speed.

【译1】对于大型电动机来说,足够的启动转矩且能实现速度调节是所想要的。

【译2】对于大型电动机来说,最好有较大的启动转矩,并能调节速度。

在这句话中,如果将desirable硬译成其字面意“所想要的”,就势必会拉长句子的主语,导致整个句子头重脚轻,读起来没有顺畅之感。但如果将其转化为副词,句子的意思便很明了,读来也不累赘。

结束语

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对科技英语翻译时自当有诸多细节需要译者关注。科技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译者的理解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译者自身对汉语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还没有达标。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常常会遇到原文意思已经理解,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这便显示出译者对汉语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有所欠缺。对译者而言,多阅读英语原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文进补,提高自身对母语的运用能力;否则,译者翻译出的文字会让读者无法理解,这样的结局对译者而言难免可悲了一些。

引用文献

蒋太培.1985.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

廖七一.2006.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潘文国.2012.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邢修祥.1985.科技英语读译指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杨文秀.2012.科技英语翻译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赵萱,郑仰成.2013.科技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信息:倪修璟:200093,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葛陈蓉:100872,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

教育信息化研究

猜你喜欢
译作英语翻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what用法大搜索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