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阅读视角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2015-02-13 21:19
英语教师 2015年20期
关键词:阅读课评判高中英语

姜 颖

评判性阅读视角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姜 颖

为解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简单肤浅的文本处理,缺乏层次的问题设置,过度重视“语言点”的阅读教学,不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等问题,认为引入评判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评判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多角度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英语;阅读课;评判性阅读;策略

一、主题

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要帮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语言文化(葛炳芳2010:4)。然而,大多数英语阅读教学仍处于一种浅层次阅读状态,传统的“梳理文章脉络、讲解语言知识”阅读课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对文本信息的处理通常是:判断正误、提问(通常是选择题)、填表、查找中心句等,教学设计趋于程序化和模式化,对文本信息解读不到位,文本处理简单肤浅,学生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没有机会体验真正开放性的、深度思维层次上的阅读训练,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参与语篇理解,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才能使阅读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课型?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引入评判性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评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也称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评判性阅读是分析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化的阅读(张淳2009:6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考英语学科的《考试说明》中也对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考查作出了要求。

二、困惑

如何实现评判性阅读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

(一)简单肤浅的文本处理

在评判性阅读教学活动中,读者要以文本为基础,首先对文本本身所蕴涵的信息进行认知、理解与加工,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分析与评价。因此,批判性阅读教学注重阅读过程,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加工和处理。然而,目前阅读课“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中,教师在读前的导入和读后的问题讨论上花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对读中阶段的处理却过于轻描淡写,存在对文本信息解读不到位,对课文处理过于简单肤浅的问题。

(二)缺乏层次的问题设置

多层次、多角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置是评判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激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虽加入了一定量的信息获取任务,例如:判断正误、提问、填表、查找中心句等,但这些问题设计大多只涉及对文本的表层理解,而非真正地参与理解语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评估型问题(梁美珍2011:1)。展示型问题一般用于文本阅读的初始阶段,提问的内容涉及文本中的词句、细节理解或篇章结构,学生凭借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快速查找文本便能回答;参阅型问题是学生在掌握文本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挖掘文本信息而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时不仅要参阅文本内容,而且要结合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理,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评估型问题一般用于文本处理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拓展和运用。这三类问题设计有梯度,层次明确,围绕阅读的文本,可以避免目前阅读教学问题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既抓了双基教学,又兼顾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基于分类,笔者发现,常态阅读课中教师的提问大多属于展示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参阅型问题设计不足。展示型问题设计过多、过散,缺乏连贯性,问题之间几乎没有逻辑联系。评估型问题往往存在内容空洞、与文本内容联系不紧密、偏离主题、语言活动低效等现象。

(三)过度重视“语言点”的阅读教学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文本的处理局限于一些简单的问答题、判断题或选择题。在匆匆处理完课文之后,脱离课文而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琐碎的语言知识点,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一知半解,所获得的只是零碎的、孤立的语言知识。然而,众所周知,任何语言的掌握都脱离不了阅读,否则语言词汇就毫无意义。目前的高考也非常淡化语法,注重阅读和语言的运用能力,而教师为什么依然热衷于讲解繁杂的语言点和语法呢?归根结底,是教学理念的问题,这种过度重视“语言点”的阅读教学与评判性阅读教学完全背道而驰。

(四)不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

评判性阅读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阅读和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赋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权利和时间,这是实施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很多阅读课课件制作精美、活动丰富、课堂容量大、气氛热闹,但学生没有自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阅读课是否真实有效?此外,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就马上让学生回答,结果出现冷场、教师自问自答或只有少数优等生回答问题的现象。

三、行动

(一)行动对策

1.笔者理解的“评判性阅读”

与传统的“接受性”阅读相反,评判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它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参与,独立探究,反思质疑,分析与评价,而不是一味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记忆所读的内容。概括而言,评判性阅读是对文本信息进行认知、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和评价,挖掘文本的隐藏含义(read between and beyond lines),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评判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多角度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评判性阅读的策略运用

(1)预览

预览指的是学生在真正阅读前,先行熟悉和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和结构。预览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培养学生的预览能力,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活动:①引导学生阅读标题和副标题、篇首段和篇尾段,了解文章大意。②阅读小标题或每段的首句。小标题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概要和框架,如果该文章没有小标题,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每段的首句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③关注文章中的黑体字,这些黑体字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猜测文章的大意,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这些重点单词、词组的印象。④注意文章的插图,插图往往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或简化,能帮助读者快速地对文章内容作大致了解。

(2)评注

评注是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判性阅读的中心部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阅读,积极思考,为下一步的探究讨论做好准备。评注一般包括两种:①标出(underline,circle,highlight)重点的词或词组、主题句、重要信息、不理解的内容等。②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write in the margins)生词的释义、关键词、问题、疑惑以及评价等。尽管边阅读边作评注会耗时较长,但经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对文本的信息及词汇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3)概述

概述指用简洁确切的语言概括原文的主题,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给阅读文本写概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分析和组织概括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概述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项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区分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写概要时,要先理清文章的结构,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再用一句话概括该部分大意,然后找到或写出全文的主题句,最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把主题句和每个部分的概括写成一篇通顺完整的概要。概要的长度一般为原文长度的15%~20%。

(4)分析

评判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质疑评价的过程。真正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要能够达到识别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read between and beyond lines)的深层次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的信息进行有根据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能在阅读中赏析构成语篇思想内容的词语和句子,升华文本理解,欣赏、评价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境。教师可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语言、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以达到对文本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

(5)提问

边阅读边质疑的能力不仅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提高理解力(Lewin 2010:23)。评判性思维源于反思提出问题。在常规的阅读课中,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为主,而在评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并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问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提问自己、提问作者、提问文章。如何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分析性的、思考层面的问题是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于此。

(6)预测

预测是指学生根据一些线索,对文章可能讨论的问题进行猜测,可以在阅读前,也可以在阅读中。预测要求学生激活头脑中原有的背景知识、阅读已获得的信息,并用它们进行信息交互,深入思考,预测下文的信息和问题。在阅读前,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的标题、出处、写作时间,以及开头和结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体裁,作者的语气态度等,阅读中将自己预测的内容与文本材料进行核对,验证预测,同时不断地发现新线索,不断地修正假设,从而推动阅读成功进行。

(7)评价

评价是评判性阅读最常用的策略。教师可引导学生评价作者所持观点、文章的内容、写作的目的、作者的措辞、篇章结构等多个方面。评价不是一味地赞同欣赏,也可以是质疑反对;可以对文章进行延伸扩展,也可以与其他文章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在评价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尝试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

(二)课例呈现

(以下所有课例片段均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2 Reading puzzles in geography)

1.对文本标题的预测与探究

Teacher: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a country—the UK.When we talk about a country,what will be mentioned?

Country

Students:culture,history,food,capital,flag,tourist attraction,population,economy,agriculture...

Teacher:All of them are included in geography. Now let's pay attention to the title“puzzles in geography”,what do you think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orunderstand about the UK?

Students:history,culture,the name of the country...

Teacher: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what is mentioned?

说明:由于geography一词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故该部分问题的设计没有直接聚焦标题中的geography,而是改让学生对country一词展开讨论。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他们谈到的关于国家的方方面面其实都是这个国家的地理——geography,这样对标题中geography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然后与学生探讨puzzle,提问What do you think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or understand about the UK?先让学生猜测,之后,让他们快速阅读验证猜测。

2.对文本信息的推理和判断

例1:

Most of the population settled in.Why?

Most of the industrial cities are in.

说明:文章介绍England分为三个地区,人口聚居在南部,工业城市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聚居在南部?是否与工业城市集中在中部和北部有关?还有没有其他因素?

Student 1:To avoid or escape from pollution

Student 2:To enjoy more agreeable climate

Student3:Tolivealongtheriverandinplainarea

例2:

Teacher:What's the hidden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Although,nationwide,these cities are not as large as those in China,they have world-famous football teams and some of them even have two!”?

Student 1:None of the cities in England are as large as the cities in China.

Student 2:Soccer is a kind of popular sport in England.

Student 3:People in England are good at playing soccer.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隐藏含义。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推理和判断,学生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成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同时养成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

3.对文本内容、作者的提问和评价

评判性阅读要求读者能不断地对所读的文本提出问题并对文章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进行评价。

例1:

Teacher:Could you analyze the functions of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If you look around the British countryside you will find evidence of all these invaders.You must keep your eyes open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your trip to the United Kingdom enjoyable and worthwhile.(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Student 1:To advise readers to make their trip to the UK.

Teacher:Can you list more details from the passage to support the functions?

Student 2:It is a pity that the industrial cities buil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o not attract visitors.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you have to go to older but smaller towns built by the Romans.There you will find out more about British history and culture.

Student 3:The greatest historical treasure of all is London with its museums,art collections,theatres,parks and buildings.

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推荐英国之后,让学生关注推荐类的语言表达,并让其根据句型仿写:

(1)If you look around...you will find...

(2)For...you have to go to...There you will find out more about...

例2:

The invaders'influence on England and London

London England

The Romans

The Anglo-Saxons

The Vikings?...the North of England

The Normans

通过分析侵略者对England和London的影响,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哪批侵略者没有影响London,并弄明白其中的原因。进一步提问侵略到底给一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Teacher:Does the invasion only have bad effects on a country?What else can it bring?

Student:The invasion brings pains as well as something new to the country,which is important for making up its culture.

4.对文本语言的鉴赏与评价

Teacher: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what figure of speech is used?

It has the oldest port built by the Romans in the first century AD,the oldest building begun by the Anglo-Saxons in the 1060s and the oldest castle constructed by later Norman rulers in 1066.

Student:parallelism(排比)

Teacher:Can you find more examples of parallelism in the passage?

Student:Thefirstinvaders,theRomans,left their town and roads.The second,the Anglo-Saxons,left their language and their government.The third,the Vikings,influenced the vocabulary and placenames of the North of England,and the fourth,the Normans,left castles and introduced new words for food.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 parallelism?

Student:to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readers

在评判性阅读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品,进而欣赏和领略文章的遣词造句。这篇文章多处使用排比修辞手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四、思考

在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1.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可以不断提醒学生在评判性思维的提升过程中既求真务实,又创新升华。

2.鼓励学生不仅超越课本、挑战教师,而且超越自我、创新立异,让评判性阅读能力升华在一个循序渐进的、个性化的成长过程中。

3.并非所有的文本中都适合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师应关注问题设计与文本内容的联系。

结束语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高中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阅读课应该做到让学生静下心主动阅读,积极思维,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的策略,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不能让学生的阅读处于一种为了记忆单词、掌握语言点和应付考试的被动阶段。利用评判性阅读视角,可以让阅读课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2003:29)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引用文献

戴军熔.200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20-27.

葛炳芳.2010.High school reading instruction:A SIMPLE 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4-8.

何强生,刘晓莉.2003.批判性阅读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19):54-55.

赖朝晖.2011.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27-32.

梁美珍.2011.高中英语文本处理阶段的问题类型及设计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1-6.

张淳.2009.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66-69.

作者信息:311519,浙江杭州,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分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课评判高中英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