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对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干扰

2015-02-13 21:19肖遥遥
英语教师 2015年20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定势读音

肖遥遥

首因效应对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干扰

肖遥遥

纵观首因效应与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大多数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该理论对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基于此,从商务英语精读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学生地域及学习特点,试探首因效应在课程教学中所起的阻碍作用,从而为教好这门课提供更好的指引。

首因效应;干扰;教学启发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对于“首因效应”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研究者们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因此,后续的新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即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注意;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

近年来,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把“首因效应”引入了课堂教学中。从2002年开始,关于首因效应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论文已经非常之多。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了解首因效应的意义在于能在教学中自觉利用这一社会心理效应。教师学会利用首因效应产生的积极作用指导教学,同时也及时纠正由于第一印象对英语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为以后整个教学进程实现良性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赵俊峰2011)。

二、首因效应对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干扰

与其他事物相同,首因效应也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首因效应对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但其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阻碍也不容忽视。只有全面认识和分析其对英语教与学的影响,才能给教师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为学生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笔者以广州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例,联系教学实践,结合学生语言的地域特色,经研究得出,首因效应对教学的干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定势干扰

在首因效应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对先习得的单词形成第一印象之后,随着记忆加深,逐渐对这些单词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将固化的思维应用到英语学习中,严重干扰学生后来掌握在读音、词性、构词等方面相似的单词。

1.读音词形干扰

在英语单词习得过程中,一音多词的现象很多,同时多词音形相近的现象也不少见。这类词中,先出现的单词在学生认知系统中先入为主。学生对这类单词中先学的有了第一印象之后,往往会形成认知定势,并将这种定势带到后来的相似单词的习得中。定势是一种思维习惯,在英语学习中,不能以习惯作为英语学习的原则。比如,学生在学习compliment(称赞)和complement(补充)时,由于这两个单词不但读音一样,都是['k鬑mpl陨m藜nt],而且外形相似,假设学生先学会了compliment,后学习complement,教师要求学生听写或拼读“补充”,学生往往错写或拼读成compliment。再如,premier ['prem陨藜(r)]和premium['pri:mi藜m],两者外形和读音都相似,根据《实用商务英语进程下册》知识编排,一般学生先学会premier(总理),在学习premium(保险金)时,总是倾向于将premium误读或误写成premier。同样,学生在学习magnitude(规模)和multitude(许多)时,在对magnitude形成第一印象后,multitude总是会被误读或误写成magnitude。

2.词性干扰

根据英语构词法,为了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的架构,学生先对词缀与词性的关系形成第一印象,期间亦形成-tive结尾的单词大都是形容词的概念。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通常习惯用构词法规律去认知这一类词的词性及意义。事实上,以-tive结尾的单词在不同语境中并不一定是做形容词,需根据语境具体分析。《实用商务英语进程下册》的Unit 3有如下例句:

e.g....Using SMART objectives in your strategy should make measurement of your success easier to judge later on...

Ownership encourages responsibility and initiative.

在教学中,学生首次接触这类词汇时,总是会联想诸如active,positive,negative等以-tive结尾、构词类似的英语单词。在语境中第一反应总是把objective和initiative当形容词来理解。

(二)方言干扰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广州市,生源来自广东省各地市,学生除了使用普通话外,交流所使用的方言可谓丰富多彩。在学生的语言系统中,方言是最先习得的,构成语言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续的语言信息被同化进了方言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英语语音中不可避免具有了方言属性痕迹。英语中的语音是英语教学入门阶段的基础与重点,然而,据统计,广东各地方言分为三大类七十二小种,主要为粤语、客家话和潮州话。于是,先入为主、纷繁复杂的方言导致了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各不相同和非标准化的问题。

三、教学启发

“首因效应”作为社会知觉效应的一种形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以第一印象作为评判标准来判断和辨别事物,往往有失偏颇。不过,第一印象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通过交流与学习,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被完善。为了改变由于定势及方言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如下两点建议:

(一)联想记忆

由于定势的干扰,学生易于将读音、词形、构词相似的单词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构建一个浅显易懂的知识网络。比如,学到compliment时,教师带领学生从词形相似度上展开联想,于是complement,implement等词则被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比并讲解各自的意义、读音和用法,逐步加深印象,学生则能牢固把握,在实操中避免错误(孔姜燕2013)。

(二)典型举例记忆

由于受方言的干扰,学生发音别扭。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语音有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并以个别为典型,告诫其他学生不要犯同样的读音错误。比如,在学到provision[pr藜'vI廾n]这个单词时,教师在讲解完该单词的意义、用法及派生词等相关知识点后,在重复读音的基础上,应特别提醒:“某某同学,你是否会教家乡的孩子们读[pr藜'vIzn]呢?”其他学生听完后,哄堂大笑,该生则频频摇头。

总之,教师要正确且恰当地利用首因效应,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使其成为教师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在包容的基础上,投入百分之百的耐心认真纠正、反复练习,从而将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转化为学生在犯错误中牢固掌握知识的手段。

引用文献

孔姜燕.2013.“首因效应”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突显与运用[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6).

赵俊峰.2011.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信息:510540,广东广州,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定势读音
“那”与“哪”的读音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思考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