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大流行语的模因论解读

2015-02-14 08:11刘华
语文学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模因失联神器

○刘华

(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郭熙,1999)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时效性强、使用频率高、流行范围广等鲜明特点,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近年来,得益于网络的普及,流行语更是汹涌而来、发展迅猛,对我们的语言、思维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探讨2014年网络流行语的模因现象及其触发机制。

一、2014年十大流行语

2014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该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和萌萌哒。这些流行语并非完全根据词语的热度来筛选,而是先由广大读者推选,再由语言文字专家讨论研究选定的,评选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价值:“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下面简要概述这些流行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概念,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个项目的各层次和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在中国,“顶层设计”现已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各行各业。作为一个政治名词,它指的是政府的“战略管理”。

(二)“新常态”

“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译自英语的“New Normal”。这是“习式热词”之一,最早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过程中提及的,意指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呈现出新常态。

(三)“打虎拍蝇”

“打虎拍蝇”里的“老虎”喻指位居高层的腐败官员,“苍蝇”则是指基层的腐败官员。“打虎拍蝇”是中国治理国政的重要环节,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党中央在反腐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

(四)“断崖式”

“断崖式”用来指幅度大、势头猛的下行状态,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断崖式降级”的官员、“断崖式暴跌”的股市、“专家预测今年楼市不会出现断崖式降价”、“广州近期气温稳定,不会出现断崖式天气”等等。

(五)“你懂的”

“你懂的”本是网络用语,译自英语“youknow”,是网友们“心照不宣”的最佳表达,交际场合中如果你知道他知道,就可以说一句“你懂的”来表达所有要求和心情。2014年3月,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关于周永康的提问时说:“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于是“你懂的”走出网络,在全社会流行,成为有点神秘有点幽默、十分管用的社交应对语。“你懂的”主要用于两种场合:一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说话人不必多说或无需说明;二是由于涉及敏感话题,说话人不愿说、不便说或不能说。

(六)“断舍离”

这个词语来自日本的“汉字词”,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著有《断舍离》一书,倡导通过“做减法”,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让自己生活在宽敞舒适自由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为“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现在“断舍离”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七)“失联”

“失联”即“失去联系或联络”。2014年3月8日,马航波音777-200飞机与飞控中心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于是一个新的缩略词“失联”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应运而生。因为言简意赅,“失联”一词频繁见于媒体,有“失联的飞机”、“失联女大学生”、“失联官员”等,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语。

(八)“神器”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十大神器”的说法,如盘古的“开天斧”、女娲的“补天石”、后羿的“射日弓”等。如今,“神器”是指某种具有独特神奇功效的新器物或高科技产品,成了备受各方人士青睐的潮语。如,“洗脸神器”、“手机自拍神器”、“旅行必备神器”等。

(九)“高大上”

“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词。2013年开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形容人或事物有品位、有档次,偶尔也作反讽使用。2014年,“高大上”不断升温,使用率和知名度大幅上升,迅速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全民流行语。如,“演讲中让你高大上的7个手势”、“将高大上的西餐搬回家”、“高大上的英国贵族文化”。

(十)“萌萌哒”

“萌”,即可爱,源自日本动漫用语。“萌萌”,重叠使用则是很可爱的意思。“哒”,本是音译字,这里用作谐音“的”,显得俏皮、幽默而亲切。“萌萌哒”意为“太可爱了,可爱得不行”,可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本是网络用语,后演化为大众流行语。

二、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和因子复制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它通过探索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研究模因与语言、文化、交际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文化传承的规律及各种文化传播现象进行“更精致的描写”和“更合理的解释”。(何自然等,2007,P144)模因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模因(meme)”。该词最早是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来的。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类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靠复制而生存,一旦得到传播它会像病毒那样到处传染。当某种思想、行为或信息模式出现后,在别人对它进行复制传播之前还不是模因,只有经过传播和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杂多样,“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何自然等,2007)

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将模因的概念泛化,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为模因(Blackmore,1999)。因此可以说,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概括而言,有三样东西可以成为模因,即思想、语言和行为。何自然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何自然等,2007,P 150)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往往要经历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 mission)四个阶段。模因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被淘汰或选择,有些模因没有得到宿主的关注、模仿和传播直接被淘汰,历经四个阶段的选择幸存下来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也不一定是完整的“克隆”,语言交际者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需要对模因加以创造和改良,产生新的模因变体。有些模因比其他模因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更成功,更容易幸存下来并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成功的模因。一般来说,成功的模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复制忠实性(copying-fidelity)。语言模因按照传播的力度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弱势的模因往往受众稀少、传播范围小、昙花一现很快被人遗忘。强势模因易于被大众接受,使用率高,流行范围广,存活时间长,那些结构简单、意思好懂、书写容易的字、词、句、段经常被模仿和使用,逐渐发展为强势模因。

模因是一个解释力很强的概念,模因选择驱动着观念的进化,人类文化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模因并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得到传承和发展,模因论可以用来分析很多社会文化现象,对语言研究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流行语模因的类型特点和触发机制

模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经常与具体的社会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新的模因产生。流行语就是一种典型的、受社会语用催生出来的语言模因。毫无疑问,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因为它在某个特定时期内能够不断地被大众广泛使用、传播和复制。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流行语有时直接被复制,有时会与不同语境结合,产生新的模因复合体。

根据不同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语言模因可分成两类:“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其中基因型的模因又可分为同形传递和异形传递两种。前者是指不改动信息内容直接传递的模因,如“顶层设计”、“新常态”、“你懂的”等词语被不同的人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但是意义内容未改变。异形传递则是指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变异,与原始形式或表面意义不同,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传递出来的内容仍然是复制前的内容。如“失联”一词,由特定的社会事件催生,因频繁见于媒体被简化,但它与“失去联系”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高大上”也是在交际中出于简洁省力的原则将原词“高端大气上档次”简化而来的。不管是同义同形也好,同义异形也好,这些模因都是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表达的原始信息不变,复制出来的仍是以前的内容。

表现型的模因主要有三种: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就是在不改变原来语言结构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将其中的关键词语换成同音异义词进行横向嫁接。例如成语“一鸣惊人”被替换成“一明惊人”用于眼药广告,给人印象深刻,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同形联想嫁接,这一类的模因语言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嫁接于不同场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例如上文的“打虎拍蝇”一词中,“虎”跟“蝇”都有特定的含义,而“打虎”和“拍蝇”的动宾组合也是通过模因的联想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央政府在惩治腐败问题上的决心和措施。3.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变了,被另外的词语取代。这种类型的语言模因现象在网络用语和流行语中很常见。如,“断崖式”一词出现后,很快在不同场合被复制成不同的模因复合体。“神器”也活跃在各行各业,有“搜索神器”、“看片神器”、“解题神器”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器”。

由上分析我们发现,流行语模因有各种类型,有的以传递信息为主,有的以保留结构为主。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流行语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流行语模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总是与某些具体社会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2014年的流行语政治味浓厚,像“顶层设计”、“打虎拍蝇”、“断崖式”等词语都是当今社会政治事件催生出来的,“新常态”更是“习式热词”之一。这反映了语言发展和传播的一个重要规律:权威人士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创造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普通社会成员的语言运用。人们总是乐于接受那些自己敬畏或喜爱的人的观点,模仿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其次,流行语模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时尚性和大众化特点。一个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出现之后,人们谈论时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新词或对旧词赋予新的含义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语言模因形式简约,内涵丰富,时效性强,一经复制便会大量传播成为大众化的时髦用语。人们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使用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赶时髦的行为,也是在特定言语社区追求身份认同的表现。当然,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流行的语言模因可能会渐渐被人遗忘,一些新的语言又会出现。最后,媒体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大众流行语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社会热点事件催生而成,另一种则是网络用语演化而来。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和时空便利使我们有大量的机会第一时间接触和传播那些生动鲜活的语言,在复制的同时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进行创造和改良。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多亏了模因之力。

分析了流行语的类型特点,我们再来看看流行语的生成和触发机制。语言模因的触发主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可能转变为模因的信息,即模因潜势。其二是语境,它可能是一种情景语境,或语言语境、认知语境、社会语境。(何自然,2014)一个社会热点或事件出现之后,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触发了人们的认知机制,引起了宿主(人)心理上的某种联想,这个事件的核心概念就会形成信息表征被宿主传播出去,形成了基于事件认知的语言模因。之后,如果这些模因迎合了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表达适应实际需要,符合大众口味,就会得到越来越多宿主的模仿和复制,在传播中流行起来,成为大众接受的强势模因。源于网络用语的流行语模因,则适应了网络平台即时表达的多元化要求成为强势的模因,并借助网络和其他大众媒体之力,迅速在全社会流行开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流行语。此外,模因的成功传递还与人的认知取向与偏好、注意焦点、情感状态与行为愿望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结束语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流行语作为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体现了民众的智慧,说明了社会上的语言探索和创新很有活力,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产物,对它的研究离不开文化层面的审视。模因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进化发展的规律,也为流行语文化的传播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了解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触发机制,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用语及社会流行语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和影响力,探索语言和文化、交际及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界对语言的应用研究。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02).

[4]Black more,S.The Me 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猜你喜欢
模因失联神器
古代降暑“神器”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怀念一台机器人:2月12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被宣布永久失联
美肌自拍神器 一拍就有大长腿
自拍神器
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失联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高利贷危机
失联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