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橡塑中心工作年会、第六届《橡塑技术与装备》编委会换届会暨《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周年庆典在宁厦召开

2015-02-15 03:10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橡塑橡胶装备

本刊记者

(全国橡塑中心,北京 100143)

2015年全国橡塑中心工作年会、第六届《橡塑技术与装备》编委会换届会暨《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周年庆典在宁厦召开

本刊记者

(全国橡塑中心,北京 100143)

2015年7月30~8月2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橡胶塑料设计专业委员会、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全国橡胶塑料技术专家委员会、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石油和化工橡塑节能环保中心、《橡塑技术与装备》《橡塑机械时代》《石化橡塑节能环保》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5全国橡塑中心年会、第六届《橡塑技术与装备》编委会换届会在宁夏银川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信息协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参见图1、图2)。

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橡胶塑料设计专业委员会、石油和化工橡塑节能环保中心副秘书长黄绍敏主持。会上,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主任郑玉胜首先致开幕词,如下:

“尊敬的荣世立会长、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图1 参会人员合影

图2 大会现场照片

图3 郑玉胜主任致开幕词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抱着为振兴中国橡塑工业快速发展之心,新老朋友相聚在具有神奇美称的凤凰城——银川,团聚一堂共商信息引领橡塑发展大计,欢庆《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年,在此我谨代表本次会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向千里迢迢专程前来参加会议和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是全国橡塑中心年度工作会议,恰逢《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办40年和第六届编委会换届会一并举行。

会议将对中国橡塑技术与装备4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对橡塑行业与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创新技术、转型升级、绿色生产等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会议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制造2025年规划,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工业4.0时代发展战略,安排了有关智能制造、智慧工厂、节能减排、工业信息化等专业技术进行交流。为加快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深入拓宽融合发展之路,橡塑节能环保中心搭建了节能环保项目新技术应用服务平台,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和技术的提升。

会议为庆祝《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年特出版了彩色纪念画册和会议资料汇编,让大家更清晰了解《橡塑技术与装备》从创办—发展—再创新的全部历程。

会议为助阵我国橡胶工业在新常态下走科学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树立行业会员的创新意识,本杂志社继2012年邀请于清溪老先生撰写的《橡胶创业三部曲》和2014年撰写的《中外橡胶工业创新三部曲》之后,今年他又为本次庆典撰写了《橡胶/弹性体开发创新史观》这部力著,同前两部书前后呼应,以满足行业同仁不同所需。这是他老人家对行业又一新的奉献和对本刊40年庆典的宝贵礼物和厚爱。今天在这里奉献给大家。

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于老衷心的感谢!

会议借《橡塑技术与装备》40年之际,为勿忘先辈和多年来伴随着杂志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者谷传芝等18位老同志和为信息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会议秘书处为落实好本次会议的各项内容,采取灵活办会形式,分专业组组织讨论,面对面交流,听取大家建议和意见,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出谋划策,站在高起点,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探究发展新思路。集中精力把会开好、开活、开出效果。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在两融发展的历史时期,发挥各位委员、专家、理事、编委和各位代表的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读写更加光辉灿烂的橡塑新篇章!

祝各位在银川开心快乐!”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会长荣世立先生为大会发表讲话,他说:

“今年,全国橡塑中心年会选在宁夏古城银川召开,我感到在橡塑行业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检阅回顾过去一年来,中国石化勘察设计协会橡塑专委会、三个中心和三刊杂志社取得的工作成果,同时组织交流新的学术技术和发布新的信息及网络升级。二是举办《橡塑技术装备》40周年庆典和对第六届编委会换届。它将使中心和杂志,又进入一个新的第二次创业时期。三是又传50年前化工部在银川建立西北第一个橡胶工业基地、第一批大三线企业——银川橡胶厂(如今的银川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建厂周年,见历银川由过去的一个边陲小镇,如今已成新型的、正在崛起的、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此情此景,令人振奋不已,心潮滂湃。

我在化工部机关为橡胶恒业工作服务了几十年,亲身见证了《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发展的全过程。他们几代人为杂志拼搏的执着追求和热忱敬业精神,令人深受感动。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从杂志创刊的第一天起就是它的忠实读者,又是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也是它的宣传员和呵护员。

多年来,《橡塑技术与装备》为我国橡塑机械和橡塑工艺技术发展的交流,起了相当重要的平台作用,受到行业的喜欢和爱戴。现在,它已成为跨越橡机、塑机和橡塑工艺技术的国内唯一一个传媒刊物,橡塑行业的不可缺少的口舌。今年在迎来4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又获得中国石化联合会的全国化工刊物一等奖。

祝愿今后刊物在我国实现橡塑工业强国梦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越办越好。”(参见图4)。

图4 荣世立会长讲话

随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原会长鞠洪振先生为大会致辞(参见图5),他说:

图5 鞠洪振先生为大会致辞

“恰逢中国橡胶工业创建100周年之际,又迎来《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创刊40周年大庆,盛世庆典下双喜临门。新老主编、编辑与老领导、老专家及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回顾历史,展望发展共商行业大事,可以称得上是向新征程进发的一次行业大动员活动。

从1915年广州出现第一家橡胶厂起,中国橡胶工业已走过100年的历程,历经旧中国风雨飘摇列强打压、战乱破坏的艰难创业,新中国百废俱兴建成完整工业体系并持续增长,改革开放技术、产品全面升级换代、高速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一橡胶工业大国。与轮胎等橡胶主导产品相辅相成的橡胶机械,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品种、数量和质量上的质的飞跃,也已无可争辩的成为全球橡机占有主导地位的重要力量之一。

《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即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40年旗帜鲜明,成就有目共睹,人口皆碑。一是坚持刊物的先进性,即以国际上的前沿科学、先进实用技术和国内领先的技术装备作为主题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二是坚持群众性,与企业相结合,企业即是办刊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切为了企业技术进步,刊物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三是坚持开拓进取,从橡胶机械发展到塑料机械,从橡塑合刊到分别刊出,从编辑部到杂志社最终办成荣获石油和化工行业期刊一等奖的权威性杂志,同时,与企业合作,以品牌作为奖杯的形式,搭建起新技术交流、新产品信息沟通、技宣结合的市场化舞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杂志发挥出综合性能 。

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明年将进入“十三五”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期。橡胶工业,包括机械设备、原材料等,作为大产业,面临的是进入常态化,全面深化改革、 调整结构,由橡胶工业大国迈向橡胶工业强国,其原动力就是创新。中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强,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一进军过程中,《橡塑技术与装备》大有可为。行业深信,杂志社一定能发扬成绩,坚持创新,在新的征战上再立新功。

预期《橡塑技术与装备》越办越好,成为行业科学发展的向导和知心朋友,年年都有优异成绩向行业汇报!”

本次会议恰逢《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创刊40周年,对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40年风雨历程的回顾及对未来的展望也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会上,中心及杂志社的三位老顾问谷传芝先生、杨顺根先生、于清溪先生先后做了回顾与展望,对《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的希望。

谷传芝先生作为《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原主编,在会上作了题为《难忘的事,难忘的人》的主题报告(参见图6),报告全文如下:

“今年年前郑玉胜主任就告诉我,2015年是《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周年,准备好好地庆祝一下,让我写一篇有关《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和发展过程的纪念文章。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总算不辱使命,按时完成了郑主任交给的这项任务。

今天开会纪念创刊40周年,许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许多人的音容笑貌依然定格在当初的最美时刻。今天我就谈谈在这40年中,我难以忘却的事,难以忘却的人。也就是我退下来之后的“记”和“念”。

难忘的第一件事就是《橡胶工业设计》发展的艰难和坎坷,难忘的人就是和我一起共同坚持和坚守的编辑部同仁们。

创刊历经风雨坎坷,但总算挺过来了。现在回顾过去,这真应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那句话。真不容易。现在再回首还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图6 谷传芝先生作报告

我最难忘的人就是和我一起共度难关、坚守岗位、不离不弃的朱祥英和章其华两位编辑部同仁。在编辑部其它成员先后离去的时候,编辑部仅剩下我们3个人,也就是在编辑部最困难的时候,她们齐心协力承担了杂志和手册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20余年间,虽然也有来去匆匆的过客,但她们二位始终不渝、辛勤劳动和坚持坚守工作岗位的精神,支持了我,也激励了我。《橡塑技术与装备》能够维持下来走到今天,功劳簿上绝对应该记载着她们的贡献。我向她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难忘的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决定成立的《橡塑技术与装备》编审委员会。难忘的人就是我们的编委们。

成立杂志编委会是杂志发展的必然过程,标志着杂志已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1982年编辑部成立了通讯员网,这是杂志的初级阶段。1989年成立的第一届编审委员会,聘请的编审委员都是本专业的专家、教授,企业的领导或总工。不仅使杂志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更主要的是他们为编辑部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办好杂志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为杂志发展前景明确了目标和路线图。编委们还为杂志撰写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或者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为刊物撰写稿件。随着刊物内容拓展和人员的变动,编委会组成人员不断补充和更新。现在的编委会已是第七届。编审委员会是办好刊物的坚强后盾,今天新一届编委会成立,许多新的年轻行业精英充实进编委会,为编委会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从而定会推动《橡塑技术与装备》再上新台阶。

对于编委们,我最难忘的就是在每次会议上经常出现的熟悉身影。刘梦华、吕柏源、戴造成是第一届的编委,也是新一届的编委。七届连任充分说明了他们在40年中对《橡塑技术与装备》的支持和所作的贡献。我还要强调刘总是技术中心站成立后,他是1979年中心站组织开展的第一项工作的参与者,也是中心站1979年在威海召开的第一次行业专业会议的参会者。40年的参与,刘总是名符其实的资深中心站工作支持者和合作者。

江波教授从第二届开始至今第七届连任六届编委,张瑞厚教授、李健镔教授、郑会昭教授级高工从第一届开始直至退休卸任。这些老专家、教授,在本刊创刊阶段,为本刊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巨大贡献。

80年代的年轻人王本枢、孙怀健、朱大为、何树植、郑孝廉、赵文瑾、栾久和、唐国政、盖作友、黄汉卿等是《橡胶工业设计》最早的通讯员,是《橡胶工业设计》的第一批支持者和参与者。这些人虽然后来都陆续成为企业的领导者或者企业的技术中坚。后来也都相继进入编委会。但他们依然痴心不改,至今仍然是编辑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

王渥民、汤毅、程瑞林、范宇光、冯达元、杨荣、高彦臣、王洪训等参会率比较高,面孔比较熟,所以记忆比较深刻。他们都是本刊长期一贯的热心支持者,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

我总觉得我和各位编委既是朋友,也是兄弟,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有困难一起商量,共同克服。在刊物稿源出现困难时,我就写信向编委求援。对熟悉的编委是这样,因客观因素出席会议较少,直接交谈机会不多的编委,也是如此。尽管和编委们是朋友,是兄弟,但在40周年的纪念会上,我还是要衷心感谢你们多年来对编辑部的热心支持和帮助。

在这里我还深深缅怀已经逝去的编辑部的编辑、编委和一些热心支持我们的企业领导:他们是编辑部编辑陈宏韬工程师 、陈伦纪教授、李纪生总经理、王锡鹏副总工程师、朱馨镛主任、高正志厂长满超总经理、沈祖期工程师、陈国镇工程师、谭力工程师。这些编委和领导在本刊创刊初期最困难的时刻,都曾经在经费或业务工作等方面给编辑部积极支持。在创刊40周年之际,他们以往对刊物所做的奉献也应是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难忘的第三件事就是《橡塑技术与装备》发展基金理事会的产生。难忘的人就是促成这项倡议落实的所有人。

我最初倡议希望企业与编辑部联合办刊,原没有太大的期望值。但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上海5家橡机厂竟然有3家橡机厂汇款过来,而且最早汇款的是上海橡机厂邵贵林厂长、上海第一橡机厂陆久迪厂长。在这之前我和他们两位厂长还没见过面。

第二个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正处于创业时期,经费也处于紧张阶段的小企业,积极热情的支持。这类企业有十七八家,占了后来全部给予支持企业的一半以上。其中包括建阳橡机厂戴造成厂长、无锡橡塑机厂唐炳泉厂长、无锡第一橡塑机厂万果照厂长、绍兴橡机厂徐银虎厂长、天津橡塑机厂张芝泉厂长、河南新乡星火机械厂程瑞林厂长、内蒙古富特橡塑机厂厂长韩富城、荣城橡机厂曲学新厂长这些企业名称都是当时的厂名,厂长都是至今仍然是刊物的热情参与者和支持者。

第三个没有想到的是大型橡胶厂也参予了支持、其中有荣成橡胶厂郑维峰厂长、上海轮胎公司蒋惇雄副总、山东轮胎厂侯汝成副厂长、河南轮胎厂沈绍平副总工、青岛第六橡胶厂王锡鹏副总工。

第四个没想到的是吕柏源教授、张瑞厚教授从个人科研收入和校办企业收入中分别挤出经费用以支持编辑部。

第五个没想到的是国复之副总工以个人名义筹措经费,用以支持编辑部。

第六个没有想到的是深化改革后,原来的29家基金理事单位仅剩下12家,其余17家企业有的已不存在,有的或因人员变化,失去联系。

现在保持联系的基金会理事,基本都是现在的编委或顾问。原来的发展基金理事会已失去存在意义。虽然基金理事会已经不存在了,但我对理事单位和当时负责这一善举的人,我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恩情怀。正是由于你们热情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橡塑技术与装备》,你们的善举将始终铭刻在《橡塑技术与装备》发展史的纪念册上。

难忘的第四件事就是新世纪诞生的新编辑部,难忘的人就是充满朝气活力的新团队。

在郑玉胜主任的积极运筹下,一批年轻人进入编辑部。这批年轻人工作勤恳敬业,朝气蓬勃,团结合作,虽然他们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但仍然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他们除做好本职外,还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兼做临时的其它工作。这个团队中,明明和玱玱的小孩在上小学,小霞 、小磊的孩子仅一岁左右,家务都正处于最繁重的阶段,但他们都自己尽力克服各种困难,绝不影响工作。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们在编辑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义无反顾的和郑主任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坚决维护编辑部和《橡塑技术与装备》的存在,虽经暴风巨浪,但没有影响刊物正常出版和发展。风雨过后是彩虹,我期待《橡塑技术与装备》这份刊物,在新一代人手中越办越好,昂首走向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接下来,本刊第一届编审委员会委员、橡胶届老专家杨顺根先生作为本刊顾问做了题为《橡机行业四十年历程与回顾》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就橡机行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变位,产能增长,40年橡机产品发展成就以及对今后的发展展望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参见图7)。

随后,全国橡胶塑料技术专家委员会资深顾问、原化工部橡胶司副司长于清溪先生作了《新常态下开创轮胎工业新局面》的主题发言(参见图8),他说:

“第一,‘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方针。是中央根据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为在5~10年之内实现强国梦的战略决策。新正常,确切的说,就是要使我国经济能保持健康发展的‘双中高’理念,解决目前经过10多年高速和超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达到在经济上实现生产的中高速和质量品种的中高端两个目标。

第二,我国轮胎工业由过去多年的超高发展,转为中高发展的变化,必然要遇到严峻的挑战,也会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如何战胜挑战和把握机遇,是当前摆在所有轮胎工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我的书面发言里,提出了环境恶化、轮胎生产智能化和走入世界强国梦的三大挑战;也相应提醒带来了产业升级、走出去发展、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三个机遇。

图7 杨顺根先生作报告

图8 于清溪先生作报告

第三, 文章详细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机遇的原因,是要我们正确面对当前出现的各种困难,抓住难得的大好时机,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开创我国轮胎工业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文章最终目的,就是要如期实现中国轮胎工业的强国梦。其主要内容和标志有五个方面。

一是要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创新型工业企业。二是要全面优化产业结构,解决深层中的各类矛盾,健全完善市场机制,使企业能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能力。三是实行工作责任的最终追责制,成立轮胎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成为现代的文明生产制造商。四是加快升级转型步伐,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转化,实行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走出去发展,形成跨国型企业集团,成为世界级企业。

上述五项内容,实际上是2020~2025年我国轮胎工业强国的目标和标志。因此,在2015年的“十二五”收官之年,和明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中国轮胎工业的表现极为重要,也是能否如期建成世界强国的关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四,最后一部分是前景的预测。从美国的弗里多尼亚的经济咨询集团、欧洲的RNR市场调研公司、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到国内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石化联合会等的预测来看,我国轮胎工业都可长期保持6%~7%的发展步伐,中高端产品有一半达到国际水平,实现轮胎强国目标已如远航而来的舰杆极望可极,正飞快地向我们驶来。

结语中,我提出了新常态发展的十大特征,即:

①双中高发展;②两个众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践行;③三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领路;④生产三位一体(质量、安全、环保、节能);⑤产品强化四功能(安全、先导、节能、环保);⑥资源合理利用(低环经济);⑦两个市场(国际和国内);⑧大型企业集团;⑨知名品牌;⑩国有企业成为行业引领力量,形成代表国家队的轮胎航母。

而要达成上述的任务,在当前新的低成本化和管理高效率化又是企业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企业与市场的自律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自约,全民的创新和大众创业又是重要的实现途径。

第五,今年我国轮胎工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新常态化以来,下行压力突增,出现了近年少见的动荡局面。全行业已经遭遇到巨大困难,出人意料地陷入艰难发展的时期。

一是多年的无序竞争、盲目发展,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量增价减。

二是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逐渐浮上水面,调整的难度加大,进一步发展受限。

三是创新技术能力滞后,同质化、低端化愈演愈烈,而差异化、高端化则显不足。

因此,橡胶产业经不起风浪的袭击,一经遭遇便要大起大落。2015年上半年,轮胎工业受美国贸易双反和国内天然胶原料增税和复合胶改标的影响,顿现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

最后,据有关部门统计来看,今年上半年橡胶工业很不理想。2015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 2015年1~5月,全国轮胎产量8426万条,增长1.6%。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为0.7%,轮胎企业下降30%。轮胎市场价格跌幅达到4.2%。尤其是原料橡胶已从最高时期4.3万元/t,跌破到1.2万元,已使生产企业难以为继。橡胶制品出口总额过去为年500亿美元,今年1~5月为只有184.9亿美元,降幅在5%以上。2014年汽车轮胎出口达145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只有65亿美元。

面对上述的运行情况,回过头来深思,确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是产业调整已进入紧要关头,必须加快双中高的步伐。

二是利用一带一路的好机会,快快扩大走出去发展的战略,同时妥善解决复合标准改变及原料天然胶税率问题必须尽快落实。

三是把驱动创新、全员创新、全面创新、深化创新列为企业生存发展重点,建立创新型企业,一定解决。

四是建立橡胶上下游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机制实现合作共赢,是当前关键。

橡胶塑料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静、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秘书长李玱玱、《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社执行主编马明明分别上台做了工作汇报,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近几年专委会、信息中心、杂志社所做的各项工作以及在组织机构、服务内容等方面所做的调整并介绍了将来的工作方向和关注重点。其中,李玱玱秘书长重点介绍了全国橡塑网改版建设的具体情况而马明明主编则重点介绍了第六届编委会换届工作的相关事项及编委会工作条例。

本次会议的重头戏是为了感谢在《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社40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给予杂志社大力帮助的各位委员、编委,杂志社特别评出了3名40年特别贡献奖和15名40年突出贡献奖,并向他们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参见图9、图10)。获得40年特别贡献奖的是谷传芝、杨顺根、于清溪三位老先生获得40年突出贡献奖的是万果照、曲学新、吕柏源朱大为、刘梦华、江波、张芝泉、 陆久迪、陈春林邵贵林、徐银虎、唐炳泉、韩富城、程瑞林、戴造成在欢快激昂的乐曲声中,获奖者依次登台从颁奖嘉宾手中领取了奖杯和证书。于清溪先生代表特殊贡献者作了授奖感言,他说:

图9 40年特殊贡献奖获奖者合影

图10 40年突出贡献奖获奖者合影

“感谢年会授予我们三人这样贵重的特别大奖。这个荣誉也属于设计专委会、三个中心和三刊杂志社的所有同志。是他们同我们一起奋斗的结果,也是橡塑行业对我们几十年工作的肯定和评价,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今后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更加努力同大家一起共同拼搏,竭尽全力,再作贡献,为推进驱动创新和实现橡塑工业的强国梦而不懈努力。

谈到《橡胶弹性体开发创新史观》这部书,实际上是我同三个中心和三刊杂志社同志们的集体创作,是合作的结晶。首先是郑玉胜主任和李玱玱秘书长的精心策划,执行主编黄绍敏的细心设计,还有责任编辑马明明、李雪涛以及所有参与编辑排版、美工设计和印刷、出版的人们。在2015年春节之前的一次会上确定为《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周年的献礼项目之后,我用4个月的时间把它写了出来,编辑部的同志们则是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克服各种困难,以2个月的时间完成从排版、编辑、印刷到出版工作,千方百计赶在7月的会议上奉献给会议代表。他们的辛勤劳动、功不可没,荣誉也有他们一份。

还有谷传芝、杨顺根两位高工热情洋溢对我的鼓励。特别是2014年11月苏州会上《中外橡胶工业创新三部曲》同代表们见面之后,迅即得到同志们的众声肯定,要求我能设法再补充一些关于橡胶弹性体的开发创新史料,又激励我再写了这本书,以弥补以前的不足。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期望,也可说就没有本书的出现,我也要感谢他们。

本书由于形成时间很短,定有许多缺点和错误,期望大家赐教指出,以待有时间再作改正。如果本书能在当今驱动创新、推进强国梦的大潮中对大家有所借鉴和帮助,则作者和编者都将感到莫大荣幸,总算为行业又尽了一点微薄力量。

借此机会,对专委会、中心和杂志社的同志们再表谢意,现献丑献两首古体诗词,以表心意。

贺“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周年感言(一)

岁月悠悠四十年,传媒辉煌耀碧天。

总导善谋兴大业,采编实干破万难。

橡机业中放异彩,光照塑胶美誉传。

回顾艰辛成长路,雄心滴血换新颜。

贺“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周年感言(二)

艰难创业动荡年,几经磨砺意志坚。

幼苗俏变苍天树,凯歌奏喧四海端。

喜看期刊出奇绩,更引中心绘新篇。

为谋橡塑强国梦,展翅腾飞万里天。

刘梦华先生代表突出贡献者发表了获奖感言。在发言中,他对《橡塑技术与装备》对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信息传播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也为杂志未来发展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大会还进行了专题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分成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杂志社3个小组,分别针对中心、专委会和杂志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参见图11)。橡塑专委会组讨论主题是新常态下如何发挥技术委员、专家作用;标准工作;办好专业刊物。信息环保中心组讨论主题是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条例实施、学术交流培训。《橡塑技术与装备》组 讨论主题是刊物发展(分橡胶专业、塑料专业);信息化与新媒体。各组的参会代表纷纷发言,针对各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为中心和杂志的发展献计献策,讨论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

图11 分组讨论现场

大会还安排了技术交流环节,6位企业代表上台做了技术交流报告。这6篇报告的的主题都是围绕着行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当前极受关注的方向展开的。6位报告人介绍了各自企业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参见图12),希望能够在行业中取得足够的重视,并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图12 企业技术交流报告

图13 创刊40周年庆典晚宴

晚上,会务组组织了《橡塑技术与装备》杂志创刊40周年庆典晚宴(参见图13),以答谢各位代表的支持与帮助。晚宴邀请了银川当地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了现场演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将晚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本次会议伴随着这种欢快祥和的气氛落下了完满的帷幕。

猜你喜欢
橡塑橡胶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2022国际橡塑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橡胶
防晒装备折起来
2021国际橡塑展
同期活动即将强势登陆 CHINAPLAS 2019导航橡塑未来
2019国际橡塑展
固特异与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