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5-02-20 14:21卢国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7期
关键词:背带缝线出血量

卢国娣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福建龙岩364000)

✿其他论著交流✿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卢国娣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福建龙岩364000)

目的 探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县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使用子宫内动脉上结扎术与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进行治疗,一组患者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7.5%,对照组是35%,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术后出血;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1]属于我国产科中多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因素。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处理患者的宫缩乏力,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传统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为了尽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实施全子宫切除术[2]进行治疗,导致患者失去生育功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需实施有效、快速的产后出血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笔者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县医院就诊的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子宫内动脉上结扎术与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以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对象是县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救治的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均是按摩止血与常规药物止血等方法处理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大是40岁,最小是20岁,平均是(28.4±3.6)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平均是(37.5±2.5)周,孕产次是1-4次,平均是(2.6±0.5)次;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跨度是21-38岁,平均是(29.5±3.5)岁,孕周是36-42周,平均是(37.8±2.2)周,孕产次在1-5次之间,平均是(3.1±0.9)次,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8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签订同意书。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存在宫缩乏力性大出血,且患者出血量超过500ml,均是常规处理无效。对照组患者使用子宫内动脉上结扎术与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进行治疗,患者子宫出血位置通过“8”字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充分暴露患者子宫的下段,选择子宫切口距右侧3cm的右下缘3cm位置进行进针,缝线穿过宫腔至切口上缘3cm距侧方4cm的位置出针,缝线拉至宫底加压于宫底距宫角约3-4cm处,缝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于子宫切口水平宫骶韧带起始处由后壁进针至宫腔,水平出针至左侧后壁对称点穿出子宫后壁,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如同子宫右侧的部位进针于左侧子宫切口的上下缘,拉紧缝线,并由助手加压子宫体。在未见出血的情况下将缝线收紧,并进行打结,常规缝合患者的子宫横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且子宫收缩正常,阴道流血量低于50ml/h,尿量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下降明显,子宫收缩异常,阴道流血量超过50ml/h,患者无尿或是尿量低于30ml/h,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7.5%(3/40),对照组是35%(14/4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与手术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手术时间(min)97.98±23.11 66.87±18.22术中出血量(ml)536.02±120.37 330.74±86.57术后出血量(ml)553.90±124.60 410.56±101.81

3 讨论

导致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3],在传统治疗中,我国多使用子宫动脉结扎止血与宫腔填塞纱布条等进行治疗,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血,但是再次出血发生率较高。子宫次全切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但是子宫切除破坏了患者的盆腔结构[4],影响患者卵巢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与供血,造成患者卵巢的衰退期提早出现。

宫缩乏力性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影响患者子宫肌纤维的正常缩复与收缩[5],大大增加患者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生率与临床治疗难度。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盆腔动脉压,而且提高患者子宫平滑肌的挤压程度,间接挤压位于患者子宫壁位置的弓状血管[6],大大降低患者子宫出血量,降低对患者生育功能的不良影响。

在本次探究过程总分,笔者选取县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性显著(P<0.05)。与陈文翠[7]等人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意义重大,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 靳粉霞.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684-1685.

[2] 任晓红.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01-902.

[3] 陈丽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0):794-795.

[4] 陈建华,徐相婷,郭文玲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J].山东医药,2011,51(14):15-15.

[5] 龚钿,赵红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50-150.

[6] 邢荣丽,黄燕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0):42-43.

[7] 陈文翠,张宝艳,马竹云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 (1):90-92.

猜你喜欢
背带缝线出血量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缝线抗议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