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翻译理论新常态
——基于国家软实力的视角

2015-02-21 15:00
关键词:实力教授理论

陈 达 钟 义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翻译理论与实践·

构建应用翻译理论新常态
——基于国家软实力的视角

陈 达 钟 义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与“硬实力 ”相比,我们的“软实力”相对滞后。因此,要实现文化强国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必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而搞好应用翻译不失为增强“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翻译的研究。为此,本文就应用翻译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应用翻译与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中国梦;软实力;应用翻译;文化

“软实力”一词,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S.Nye(约瑟夫·S奈)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1]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软实力”是除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之外的又一国家战略力量,其核心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战略转型期。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要改善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有必要通过“文化输出”和“文化互鉴”来助推其实现。除此之外,要解决目前的“文化逆差”,翻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翻译扩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中国文化立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

应用翻译作为翻译的重要分支,是以传达信息为根本目的,并运用语用学的原则来翻译实用性文本的翻译手段。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方梦之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2]中指出,应用翻译具有传递性、劝导性、功利性、匿名性等特点。除文学翻译外,应用翻译还包括所有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文本翻译,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律、外交、经贸等文本的翻译。由此可见,应用翻译是一个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的翻译分支,因而对于应用翻译的研究必然是一个长期且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此外,贾文波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应用翻译功能论》[3]中着重强调了应用翻译的“信息”和“呼唤”功能。他认为应用翻译既要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强调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接受性,又要重视译文的效果和读者的反应。意思是说,应用翻译应从译者的主体性和受众意识出发,全面提升译文水平,同时又要遵守翻译的一般准则,在“叛逆”的同时又不失忠顺与创新。2014年方梦之教授发表《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4]一文,进一步指出翻译的本土化和全球化问题,并强调应用翻译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不断更新换代、信息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思想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翻译不仅是一门超越意识形态的交流艺术,同时还肩负起“大国崛起”、“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因此,应用翻译不仅是纯粹的交流艺术,还是意识形态下的文化输出手段。这应该成为翻译界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时代赋予翻译新的使命和文化内涵,它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通过翻译手段来促进国家软实力的发展。

一、国家软实力

在2013年出版的《软实力》[5]一书中,软实力被定义为:除经济、军事、科技、资源占有等支配性实力外又一国家重要力量,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来实现国家发展的需求以及在国际竞争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软实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政策等内容,其核心是文化。1994年,时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沪宁曾在《文化主权和文化扩张:对主权观念的挑战》中指出: “文化主权是大国政治的核心概念。”[6]Joseph S.Nye(约瑟夫·S奈)在2013年出版的《软实力》一书中更是强调:“在信息化时代里,软实力和硬实力一样,都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前者甚至比以往显得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在分析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应该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一个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及其综合国力的强弱。例如,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软实力就是依托其强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起来的,并通过民主的形式向世界各国传播。西方文化除推行民主和价值观外,便是利用其语言文化的国际性建立起强大的软实力,如世界流行的美剧、KFC、达人秀等。正是拥有这样强大的软实力,超级大国才建立起强大的国际话语权,这也成为他们能够长期保持国际优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我们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由于语言限制、文化差异及意识形态不同等因素,西方国家难以接受中国的价值观念,他们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崛起,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威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西方对中国的误解。要想把中国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介绍到世界各地,增进中西互信,翻译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我们不仅要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更要把当下有关中国的政治、经贸、科技等文本翻译作为工作的重点。

二、应用翻译现状及发展问题

1999年在国际翻译联合会第十五届大会上,各国专家都认为:“世界翻译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翻译工作和信息收集结合,它的范围扩大了,科技翻译、经贸和法律翻译占越来越大的比重。”[7]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2003年9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应用翻译研讨会,这标志着我国应用翻译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由此也开启了对应用翻译的深入研究。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各种著作、期刊、论文等纷纷问世并开辟专栏用于探讨应用翻译,例如:贾文波教授的《应用翻译功能论》就重点阐述了应用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的思想,突出强调了应用翻译的“信息性”和“功能性”特征;方梦之教授的《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全面总结了应用翻译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特点;叶苗教授在2009年出版的《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中,进一步把语用学与应用翻译结合起来,通过语言学的知识来解决应用翻译中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其它有关应用翻译的理论专著还有:庄志明教授的《旅游美学》、周红民教授的《实用文本翻译三论》、张沉香教授的《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等。发表的主要期刊有贾文波教授的《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刘晓梅教授的《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等。而一些研究生的论文也从应用翻译入手,例如:《应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生态翻译学路径》、《应用翻译标准理论探究:一个多维、动态、系统的开放体系》等。但是国内对于应用翻译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叶苗教授在《应用翻译的语用观》中指出,当下国内的研究现状:一是模仿大于创新;二是理论演绎多于研究实证;三是国内对于应用翻译的跨学科研究较少;四是目的论、功能论的相关研究较多而通过语言学角度去解决应用翻译问题较少;五是国内对于应用翻译的相关理论,如模因论、顺因论的研究滞后等问题。贾文波教授在《应用翻译功能论》中指出,当下中国的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状况,研究路径多趋于“实践-现象-问题-性质-特点-归纳-概括”的方式,即是通过总结翻译实践中的经验现象,提出应对方法进而形成理论概念,而这样却难以指导不断变化中的应用翻译实践。为此曾利沙教授在《论“规律”——兼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8]一文中指出,应该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路径,系统地总结相关经验模块和理论模块,通过建立核心理论范畴来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媒介即技术理论范畴。方梦之教授在2014年发表的《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应用翻译的宏观、中观、微观理论,进一步推动了应用翻译的问题研究。但是应用翻译是一个实践的产物,中国的翻译理论家们要想在应用翻译的理论探索上寻求更大的突破,就必须针对实践中的翻译问题来寻求理论上的解析,而这一过程将是漫长且艰辛的。

相比于中国在应用翻译方面的研究,西方的翻译理论更是林林总总,学派纷呈,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如:赖斯的“文本类型说”、费米尔的“目的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霍恩比的“综合法”、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等等。同时,西方翻译理论家们也注重通过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应用翻译中的问题,如,利奥·希金在《语用学与翻译》中指出: “语用学有助于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能更大限度地实现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同样的理解和感受”[9];格特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10]一书中深入探讨了关联理论的方法、隐形翻译等,并将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与应用翻译相结合,在一定层面上开拓了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视野。除此之外,国外也对一些前沿学科有相应的认识,如模因论和顺因论等,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这也凸显出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三、应用翻译与国家软实力建设

国内对于应用翻译与国家软实力的建设问题早已有之,但并未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多数情况下,国内的学者倾向于从文学的角度来探究翻译对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如:天津大学的陈伟教授在《中国文学外译的基本问题反思:软实力视角》[11]一文中就对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情况作了细致的阐述,并提出了解决文学外译问题的方法。而更多学者在应用翻译与国家软实力建设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在于:一是应用翻译研究的范畴广泛;二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比应用翻译成熟(前者有更多的翻译标准和理论依据作指导);三是由于应用翻译与国家软实力建设问题涉及范围广,包括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对外关系学、翻译学等在内的学科知识,驾驭的难度系数较大,对于研究者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四是由于应用翻译的复杂性以及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持,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在探讨应用翻译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关系时,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加以理解,既要总体明确应用翻译在国家软实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从微观层面细致地分析应用翻译在软实力输出时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借助于陈伟教授的分析,我国的应用翻译外译也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文本分析。研究相应的文本译法,总结文本的翻译经验,探寻应用文本的翻译理论。(2)读者分析。研究文本的使用对象和呼唤对象,总结读者心理,提升应用翻译的质量和水平。(3)译者培养。培养英汉双语人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文化熏陶等。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当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对翻译实践发展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而理论的适用性仍然取决于实践的现实性。“只有社会需求才是译者多维选择的决定因素,只有依据社会需求作出的选择,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译作才能被社会接受”[12]。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13],“学”与“术”相互融合的理想状态,任重而道远。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大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应用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一道窗口,是增进各国友谊,加深相互了解的一大法宝。同时,应用翻译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大国崛起”的传声筒,是文化外宣的推动力。因而推动应用翻译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对于增强我国软实力建设,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都有巨大的益处。

结语

著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教授在《中西翻译比较研究》[14]中曾指出,翻译是中国的文化战略手段,中国译学必须重视文化战略考量,同时中国特色译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本位关照,外位参照。即是要通过翻译的手段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给西方,同时又要输出中国的价值理念,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这不仅符合“中国梦”的价值理念,也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因此,中国的应用翻译文本外译必须基于软实力效能进行量化考证和质量评估,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1] [美]Joseph S. Nye.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方梦之.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3]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 方梦之.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J].上海翻译,2014(2).

[5] 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6] 王沪宁.文化主权和文化扩张:对主权观念的挑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3).

[7] 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8] 曾利沙.论“规律”——兼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9] 利奥·希金.语用学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 格特.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 陈伟.中国文学外译的基本问题反思:软实力角度[J].当代外语研究,2014(10).

[12] 张恩华. 论社会需求是翻译选择的决定因素[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3] 龚小萍,陈达.关于实现翻译教学中“学”与“术”的有机统一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14] 刘宓庆.中西翻译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责任编辑 肖 晗]

Constructing the New Normal of the Pragmatic Translation Theoryin the View of National Soft Power

CHEN Da ZHONG Y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Cultures,Xihua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China)

Owing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living standard of Chinese people has largely improved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Today’s China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But the increase of the “soft power” doesn’t sha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rd power”, and the lag of the “soft power”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o strengthen the country through culture and practice of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we need to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and value to foreign countries, while pragmatic translation can be one of the best choices. Through this way, we ca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and let the world understand China with the goal of achieving the great “China Dream” of rejuvenating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Based on this point,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ft power” and the pragmatic translation.

China Dream; soft power; pragmatic translation; culture

2015-06-02

本文是西华大学学科平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华行字[2015]5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陈达(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059

A

1672-8505(2015)05-0049-04

猜你喜欢
实力教授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刘排教授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