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农业科学院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

2015-02-21 13:42沈荣
新疆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骨干少数民族新疆

沈荣

新疆农业科学院组织人事处,乌鲁木齐830091

浅谈新疆农业科学院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

沈荣

新疆农业科学院组织人事处,乌鲁木齐830091

新疆农业科学院切实加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简称特培,下同)工作,从特培工作取得的成效;开展特培工作的具体做法;从特培的地点、范围、培养效果、特培缺乏学位认证等方面提出了问题;提出了针对特培工作的几点建议。新疆农业科学院即是特培学员派送单位,也是疆内特培人员的培养单位,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特培任务,从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带动提高了新疆少数民族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的创新能力。

新疆;少数民族;农业;科技;培养

新疆农业科学院对“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简称特培)”工作高度重视,把特培工作列入院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强化领导,统筹规划,立足新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始终将大力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作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1 少数民族特培取得的成效

特培学员通过长期或者中短期培训后,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开拓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 充实了知识,更新了知识体系

特培学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新疆农科院园艺所马凯利用特培期间,在学习方面,有针对性的研读了基因工程、生物遗传标记与应用以及果树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国内外专业书籍,同时利用学校研究生、博士生课程开放平台,两个学期共选修了博士生课程及1研究生课程十余门。院微生物所艾尼江学习了为博士生安排的《学科前沿》和微生物所安排的《Seminar》课程,提升了专业知识。院微生物所杨蓉利用特培期间选修部门专业课程,旁听学生毕业答辩,丰富知识体系。通过这些课程资源的学习和利用,专业知识得到丰富,研究视野进一步开拓。

1.2 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身紧迫感

特培人员在培训期间,通过导师给提供的机会,参加专业讲座、学术报告、现场观摩会,有效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了结合,对当前专业研究思路、动态以及最新研究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认识到自身研究差距,开拓了眼界。

1.3 提升了科研能力,带动了科研工作进步

特培学员在学习期间,都能主动与培养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直接参与到培养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获得了提高。例如:品质所马艳明在特培期间,指导老师李斯深教授了解到新疆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提出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利用新疆特殊的地域条件和气候条件,开展冬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试验,在新疆农科院安宁渠综合试验场开展了134份黄淮麦区冬小麦主要品种资源和RILs群体(山农0431/鲁麦21)179个系的田间抗旱性鉴定试验,同时开展了TL(泰山189/临麦6号)群体189个系的室内苗期耐盐性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学习了数量性状QTL定位数据软件分析方法,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微生物所艾尼江在特培期间,参与了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多项分类学鉴定以及代谢产物分析等研究,学习实验室具体分离内生菌方法,掌握了细菌脂肪酸分心,G+C含量测定,呼吸醌类检测,全基因组杂交(DDH),多种酶类的检测等先进技术,并独自完成四株细菌的分类学鉴定,切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园艺所马凯参与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完成了新疆野苹果多态性引物的设计、筛选和开发工作,开发出53对多态性好的专业引物,初步建立了适合新疆野苹果的分子标记技术体系。

1.4 获得科研项目支助

特培人员经过进修学习后,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接触到了最新的学术前沿,在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作为项目主要技术力量参加了国家及自治区项目的研究工作或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自治区或本单位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品资所马艳明培训结束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新疆冬小麦耐盐种质鉴选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为冬小麦耐盐性育种、遗传研究及冬小麦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物质基础。微生物所艾尼江回单位后,延续在特培期间的研究内容,申报农科院科研项目《大蒜内生菌分离及检测内生菌在黑蒜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协助作用》获得资助,并且在2015年3月完成撰写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棉田入侵对胡杨内生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新疆沙雅县为例》。微生物所杨蓉,研修期间经导师指导获得了农科院青年基金“新疆加工番茄早疫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1项;并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实验室申请1株油菜菌核病原菌,从新疆油菜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细菌,完成了油菜菌核病的拮抗试验,拟撰写一篇论文投稿发表。帕提古丽在学习期间和李宝聚老师指导下针对新疆示范区合作制作了汉、维双语图谱:“西北非耕地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工作表”及“西北非耕地设施蔬菜病虫害诊断与安全用药图谱”。

2 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工作具体做法

2.1 切实做好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培养选拔推荐工作

在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的推荐和选派中,由院组织人事处牵头,与院属各研究所(中心)共同在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中选拔、培养、管理;通过各基层单位学术委员会推荐人选,组织人事处协同科研管理处对人选进行审核,审核依据主要突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术水平,汉、外语能力等几个方面,尽可能地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纳入选拔视野,力争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选拔推荐上来,最后经院党委确定后上报自治区人事厅。

2.2 围绕科技创新与发展做好特培培养单位的选择

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新疆农科院第四批(2011-2015年)少数民族特培重点选派了7名工作踏实、业务能力强、上进心强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分5批分别到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内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中长期特殊培养。通过特培,一方面提高自身科研学术水平,增强业务能力,为今后更好的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得本单位和培养院校建立了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带动和提升了本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

2.3 做好农业生产一线少数民族骨干培养工作

新疆农科院即是特培学员派送单位,也是疆内特培人员的培养单位。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优势新疆农科院自2007年开始接收疆内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计划任务,根据其所在单位培养需求、本人所从事专业领域与相关研究所进修对接,分别确定培养单位、制定培养计划、指定培养导师、明确培养任务。在特培期间,采用“传、帮、带、管”的办法,组织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业务知识培训会等,集中开展实验室试验操作和试验田现场操作示范培训。同时,还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确保多层次、全方位地为特培学员提供学习工作的条件,使特培人员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回去后成为当地专业技术的骨干人才。

3 存在的问题

3.1 培养地点不够合理

学员的培养地点应根据选派单位的目的来确定。新疆属于绿洲农业的典型形态,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与内地明显不同,一些地州学员选择在疆内参加特培比较适合。特培地点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农业行业性质、特培目的及技术的差异,以便作出最合理的决策。

3.2 培养范围和渠道较窄

从培养群体的认可度来看,特培项目实际上是通过政策强调弱势补偿,符合群体需求。受制于民族习惯、语言不通、基础较差等因素影响,新疆与内地间的差距是客观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已经存在的,并且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消除的,这种事实上的差距导致了在人才培养上的不平等,从这层面上讲,特培项目的培养范围和渠道应进一步扩宽。

3.3 部分学员培养效果打折扣

“特培”学员派往科研院所学习方式以理论学习为主、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为辅;但个别培养单位对学员完全以理论课程讲授为主,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比较少,使得学员仅仅更新了知识体系,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新疆农业生产实际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不能切实解决选派单位的专业提升,降低了培养效果。

3.4 缺乏学位认证制度

由于“特培”缺乏相应的学位认证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参与特培和对本职工作的热情,挫伤了被选派者的学习积极性。特培时间一般为1~2年,并且特培学员已经有了社会实践和科研积累,已经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比较接近,仅相差1年,大多数接受特培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在特培期间都能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期望拿到硕士文凭。

4 对特培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扩大培养范围,拓宽培养渠道

实践证明,特殊培养工作是符合新疆实际、加速新疆培养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特培”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做出的成绩与培养前是无法比拟的,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提高,而且认识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危急,加深了尽快缩短新疆与内地差距的紧迫感。建议特培计划能否增设一定比例的汉族科技骨干。

4.2 调整培养机构,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

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高级工商管理及高级行政管理人才,是新疆非常缺乏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本部门的发展。建议能够适当调整培养结构,加大对高级管理人才的特殊培养。

[1]杨红英.少数民族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李中斌.区域人才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5.

[3]宋岭.21世纪新疆贫困地区发展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儒忠.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2):18-20.

[5]方世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启示[J].学术探讨.2008(8):16-20.

[6]柳琴.试述西部开发中的民族教育问题[J].新西部.2009(12):28-32.

[7]丁红梅,毛雁.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措施探讨[J].全球科技工作者经济瞭望.2004(1):32-34.

沈荣(1982年—),新疆伊犁人,硕士学历,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研究工作。

2015-09-20

猜你喜欢
骨干少数民族新疆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骨干风采展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