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州、阿克苏地区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15-02-21 13:42廖媛1米热地力米吉提2廉英杰1
新疆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种业种子企业

廖媛1,米热地力·米吉提2,廉英杰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乌鲁木齐830006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对巴州、阿克苏地区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廖媛1,米热地力·米吉提2,廉英杰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乌鲁木齐830006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巴州、阿克苏地区(以下简称“两地州”)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广大种业工作者的努力,农作物种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产业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两地州种业发展基本情况、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基层种业发展对策。

两地州;种业发展;思考;建议

2011年4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把种业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到了事关农业发展全局、事关国家安全的高度。2011年11月1日,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11]90号),全面部署加快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标志着新疆种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种业既是农业安全的根本、农业持续发展的先导,又是优化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种业保障必须立足自主解决,良种作为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载体,必须优先发展。

1 两地州种业基本情况

1.1 种子管理体系情况

2008年,两地(州)各县(市)实现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权的分离,共有二级种子管理部门20个,其中有12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余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两地区核定种子管理人员编制228个,实际从事种子管理工作人员213人,其中持证执法人员139人,持证检验员54人。

1.2 种子企业情况

两地共有国有、合资、民营等不同经济成分的种子企业55家,委托经销点1 255个。其中区级办证企业45个,地(县)办证企业10个,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种子从业人员2 678人。其中:种子检验人员225人,种子加工人员503人,种子储藏人员154人。

1.3 种子营销情况

阿克苏地区种子企业相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种子直销和代销体系,形成了以阿克苏为主,辐射南疆的种子营销服务网络,年销售种子66 717 t,种子销售额295 191元。巴州有小麦、棉花种子加工厂37家、种子加工厂房19 000 m2。年加工种子能力达500 000 t。全州年均生产种子量达150 000 t,种子经营额8 600多万元。

2 当前两地州种业发展现状

2.1 建立了种子管理的长效机制

2014年初,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印发了《主要农作物品种推荐意见》,对新品种的引进收集、试验、推广及保障措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进一步规范种子经营档案,推行“两帐两票一卡一留样”制度,以此推动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实现种子销售的可追溯、切实维护购种农民合法权益。

2.2 做好种子市场监管与服务

两地(州)加强对种子营销网点的监管,对符合条件的发放种子代销许可手续,在种子生产企业、批发商和零售经销商三个环节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并对直销入户比例较高的乡村进行入户倒查,严格追根溯源机制,严厉打击不法行为。2014年以来,先后多次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在农资市场、乡镇种子店开展巡回检查。累计开展了种子市场执法巡查601余次,联合检查76次,立案查处种子违法违规案件15起,办结案件14起,收缴罚款7.52万元,没收问题种子3 700 kg,挽回经济损失51.3064万元。

2.3 积极开展种子法律法规宣传

利用报刊、新闻媒体、悬挂横幅、定做宣传栏,张贴维权品种通告、散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日常巡查监管等形式开展以制售假伪劣种子为主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公布维权方式和渠道,拓宽群众举报范围,提高监管效能。

2.4 强化“三圃田”建设,健全农作物良繁体系

在落实好棉花、小麦、玉米制种面积,提高种子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阿克苏地区进一步增加了马铃薯、水稻及蔬菜等农作物的制种面积,不断增加农民收益。2014年,巴州召开了小麦“三圃田”建设现场会,对制种基地建设进行严格管理,进一步提高地区的种子质量和供种保障能力。

2.5 加强制种育种基地建设,推进制种区域布局规范化管理

两地(州)通过争创制种产地品牌,在基地基础设施、种子加工中心、制种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高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阿克苏地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小麦、玉米、马铃薯制种产业区(带),加大对制种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通过制定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的布局规划,切实提高种子企业的生产能力。

2.6 积极开展种子经营诚信活动

各县(市)种子管理站加大对辖区内种子经营门店的监管,并把诚信守信,受群众认可的种子经营门店推荐给地区,由地区种子管理部门和地区种业协会通过评选后,授予“种子经营店”荣誉称号,从而激发种子经销人员依法诚信经营积极性,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3 当前现代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种子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县站都已参公,编制少,进人困难,不少职工退休后,后续的年轻人才进不来,致使种子站管理人员队伍流动性人员少,老龄化程度高。有的单位编制9人,实有人数6人,其中驻村2人,单位从事业务工作只有4人,有的县站目前只有2人。

基层种子管理站干部队伍薄弱,人员少,工作量大,一人多岗,工作压力大,如检验科的人员还同时承担着种子执法工作等,同时各科室的人员还身兼办公室、财务、党建及其他档案等工作。

各县种子站检验设备欠缺,原来装备和配套的一些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仪器陈旧报废,发挥不了检验作用,县站检验人员少,开展工作难度大,希望自治区能出台政策改善现况。

种子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地方财政着重考虑和保障的是人员工资,而缺乏工作经费。特别是开展种子抽样、质量检验、品种试验、种子执法、种子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时没有专项经费。

种子市场监管不够。由于种子管理格局发生变化,管理对象增多、领域增宽、任务增加、难度增大,种子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

3.2.1 种业核心竞争力不够

企业体制、科技创新不够,“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少,企业科研育种经费不足,缺乏高技术育种人才,新品种开发选育速度缓慢,自育品种少,尤其是优质、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少。目前表现较好的几个品种,也不同程度存在纤维一致性差、强力不足等问题。

3.2.2 种业基础建设不够

一是基地流动性大,集中连片、稳定的基地少,生产规模有限;二是基地渠系、节水灌溉、道路、林带、条田建设水平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用种需要。三是加工设施陈旧落后,更新投入不够,种子加工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作物精量播种需要。

3.2.3 良繁制度落实不够

多数企业热衷于推广新品种获取更多利益,对良繁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新品种选育,轻传统品种提纯复壮;重经营销售,轻科技投入,致使最基础的良繁工作成了短腿,造成品种退化快、更换快,使用年限缩减,生产用种质量不高。

3.2.4 种业企业发展不均匀

巴州库尔勒、尉犁、轮台种业企业经营作物以棉花为主,比较单一,北四县、若羌且末没有一个种子企业。近年来农民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导致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滑,棉花种子消费需求减少。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过快,又使企业负担加重,给棉种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3.2.5 种子企业贷款融资较难,经营压力大

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利息高,造成种子原料收购成本高,尤其是良种棉收购,受国家棉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非常大。企业申请新疆各级政府的农业科技或产业化扶持资金很困难,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申请任何扶持资金和项目,发展现代种业亟待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培训

建议自治区种子站每年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种子管理人员及种子企业经营人员的业务培训,或者派出技术和法律方面的专家,组成智囊团或专家库去地(州)做培训,提高全区种子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对农民的服务水平。

4.2 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建议自治区增加检验工作经费,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县站投入种子检验设备,在地(州)建立中心种子检验室,设立检验员考核指标和考核规则,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基层县站检验人员给予倾斜。培养、选拔、吸收年轻的干部充实到种子管理队伍中,增强干部活力。

4.3 随着新疆棉区人工采收成本的逐年增加,新疆棉产业走机械采收是必然趋势

当前推广的棉种经机采后品质下降,成为没有市场的垃圾棉,建议各种业加大适宜机采生产的品种,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多的支持与扶持。

4.4 从源头入手,重抓“三圃田”建设

“三圃田”良繁制度是保持品种特征特性、延长优良品种使用年限最有效的措施,是农作物良种统一供应的基础,做好农作物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是保证优良品种持续发挥增产优势的基础。要继续重点抓好小麦“三圃田”制度的落实和管理工作。全面恢复落实棉花主栽品种“三圃田”提纯复壮技术,把“三圃田”建设作为棉花种子良繁工作的重要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4.5 加强机制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种业

要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就是扶持农民增收的理念,积极扶持服务种子企业,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聚集。力争培育一批自治区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自己的新品种开发体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4.6 强化管理措施,提高监管能力

重点强化种子许可、市场、质量、基地四个环节监管,提高种子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种业健康发展。要加强行政许可全过程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和标准,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强化行政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建立许可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和生产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市场监督,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强基地监管,要重点加强种子基地隔离区、种子田去杂去劣,种子收购、运输、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在做好种子案件调解处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要鼓励企业增强法制观念和自律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农民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做好企业维权工作。

[1]张保友.对山东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规划的探讨[J].《种子世界》,2010(9):4-5.

[2]邹德荣.抓好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种业》,2012(8):13-15.

[3]蒋先林,张琼.对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2(7):15-16.

廖媛(1970年5月—),广西博白人,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管理、种子执法及种子行业信息统计。

2015-09-19

猜你喜欢
种业种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