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项目投入分析与建议

2015-02-21 13:42谢静王强赵前程
新疆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温室设施新疆

谢静,王强,赵前程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新疆吐鲁番8382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乌鲁木齐830049

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项目投入分析与建议

谢静1,王强2,赵前程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新疆吐鲁番8382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乌鲁木齐830049

新疆是设施农业发展适宜区,具备有利的自然、市场、人文条件和优势,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新疆农业发展第一高效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农业增效与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维护新疆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全区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和成效,阐述了中央和自治区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项目政策、资金投入和扶持重点,分析了目前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作为决策参考。

设施农业;发展

1 新疆设施农业现状和成效

1.1 产量持续增大,保障能力提高

2011年以来,在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连续下滑的情况下,温室投产率不断提高,年累计种植面积(含复茬)一直稳定在90万亩以上,设施农产品总产量从2011首次突破300万吨以来,已连续四年稳定在300万吨以上。2014年设施农业累计生产面积(含复茬)90.16万亩,占全疆耕地面积的1.26%,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等30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236万吨,设施瓜果等产量64万吨,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37%。已为保障蔬菜瓜果市场供应以及特色农业推广育苗移栽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提供了支撑。

1.2 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增收显著

近3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连续稳定在85亿元以上,总纯收入稳定在50亿元以上,其中2014年设施农业实现产值96.81亿元、产值占全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92%,纯收入65.27亿元。按占地面积核算,2014年设施农业平均产值11 333元/ 666.7m2,纯收入7 641元/666.7m2,2014年新疆设施农业总纯收入65.27亿元,新疆农民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人均收入652.7元,设施农业用占全疆1.26%的耕地,贡献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9.7%的份额,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近万元,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得以体现。

1.3 技术水平提升,内部结构优化

据统计,全疆现有2400多名设施农业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2012-2014年培训农技人员1.8万多人次、从业农民78.32万人次以上;引进、试验了752个设施农业专用品种和100多项生产新技术(包括不同县市引进同项技术与品种);全区地产上市的设施农产品达到70余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9.67%,集中育苗供苗率达到62%以上。各地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基本明确了本地设施农业发展模式与种植模式,推进了设施农业生产朝着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育苗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1.4 装备到位率提高,提质增效夯实

目前,全区温室机械卷帘机配套率达到60%左右,冬季生产型日光温室(南疆三地州除外)人工增温设施配套率达到85.4%,棉被(草帘)等保温覆盖物配套率达到89.7%,蔬菜、瓜果贮藏保鲜能力超过百万吨,全区设施农业主产乡(镇)、连片基地的集中育苗、供苗体系初步构建。全区改造老旧温室130 971(666.7m2),改造温室投产率100%;

1.5 保障机制完善,持续发展有力

全区各地根据地方特点,针对大风、火灾、大(暴)雪、连阴天、寒流冻害、洪涝等灾害,出台了设施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温室产权(经营权)确权工作,使农民管棚、爱棚、维修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区设施农业产销合作组织达到300多个,介入设施农业的企业达到70多家,建立蔬菜直销店1300余个,对拉动设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推进设施农业生产、销售、贮藏、加工一体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十二五期间设施农业的项目资金投入与分析

2.1 中央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投入

据统计,2011-2015年,五年内中央在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中累计向自治区投入5750万元,其中:2011年项目资金850万元,2015年达到1400万元,较2011年相比增长550万元,增幅64%。五年内累计扶持了115家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同时,全区各地始终坚持“农民和企业为投入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原则,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积极争取金融信贷,努力增加财政、援疆、扶贫等政策性资金对设施农业投入力度。据统计,2011~2014年四年内,带动各级财政及援疆资金投入累计达11.6亿元,拉动农民、企业与社会资金投入33..8亿元。

2.2 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项目投入

2009年,自治区设立了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专项,以支持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当年投入资金仅1000万元,2010-2013年,专项资金投入达到每年5000万元。2014年以后,设施农业专项资金被整合到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补助专项中,据统计,2011-2015年,五年内自治区已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3亿元。项目资金的支持方向包括:集中育苗中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老旧温室改造、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等。

2.3 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向与建设内容

2.3.1 自治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2011-2013年,自治区设施农业项目主要围绕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年活动目标,坚持集中支持、重点推进的原则,以主产区和南疆三地(州)为重点,加强设施农业集中育苗中心建设,改造老旧温室,组织重大技术攻关与推广,努力提升设施农产品综合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产销一体化经营,扶持温室及大中拱棚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重点县(市),建立集中育苗中心,提高供苗能力和质量。集中育苗中心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以建设标准高,配套控温控湿和喷淋、补光等系统的育苗日光温室为主体,有条件的地方可辅助建设智能连栋育苗温室。支持老旧温室技术改造。以改造竹木结构、钢木结构老旧温室为重点,加快推进老旧温室全钢架结构改造步伐,提高老旧温室综合生产能力。支持设施农业重大技术攻关与研发。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自治区农业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等单位开展专题研究与技术攻关,做好技术引进、转化、创新和储备。支持设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支持地、县两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技术、电教技术以及外派学习、跟班短训、现场实训等方式,突出抓好设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养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从业农民,夯实产业发展技术基础,促进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按照“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的模式,更大范围推进标准化生产。每个标准园补助50~10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分品种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规程;印发规程到项目区每个农户,张挂到标准园醒目位置;组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切实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田间管理。二是改善生产条件。重点配置防虫网、粘虫色板、杀虫灯、性诱剂、防雾滴棚膜、避雨栽培、滴(喷)灌、果实套袋等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完善田间工程、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冷等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投入品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建立进出库台账;生产档案统一编制,详细记载农事操作;定期检测产品安全质量,确保定期采收、不合格产品不得销售;统一包装标识,产品质量可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3 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地方政府对设施农业重视度有所下降

随着全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被征迁拆除,又没有实行“拆一补一”制度,新建温室工作滞后。

3.2 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产业整体生产水平依然偏低

自治区蔬菜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品种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蔬菜新品种主要从内地和国外引进,设施蔬菜专用品种储备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生产技术瓶颈依然突出,基层普遍缺乏蔬菜生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服务经费不足,手段落后,造成技术成果转化、推广速度慢。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设施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创新亟待攻关研发。

3.3 资金紧缺制约了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

设施农业建设一次性投入大,目前新建一座温室投资高的达到十几万元,农民个体难以承担,地方财力支持能力不足,金融贷款难现象突出,造成温室新建和老旧温室改造速度明显减慢。

基于OpenCV的边缘检测有5个步骤,即:使用高斯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去噪;计算梯度;在边缘上使用非最大抑制(NMS);在检测到的边缘上使用双阈值以去除假阳性;最后分析所有的边缘及其之间的连接,以保证真正的边缘并消除不明显的边缘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3.4 设施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影响了从业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农资与劳动力用工价格上涨较快,设施蔬菜种植成本逐年提高,种菜比较效益低于外出务工,影响了从业农民的积极性。

3.5 设施农业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

设施农产品采后处理和营销能力严重不足,现有设施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的实力和拉动能力不强,农民分散经营造成产销之间缺乏规范、长效、互利的双赢机制。

4 今后设施农业的发展重点

针对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重点工作。

4.1 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

优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技术转型升级,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设施农产品基地,提高整体生产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供应能力。

4.2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品种植结构,宜菜则菜、宜瓜则瓜、宜果则果,统筹推进设施农业生产向蔬菜、瓜果、花卉、育苗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4.3 有序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

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鼓励有条件、积极性高的地方扩大温室规模,又要引导和支持各地发展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的塑料拱棚,提升蔬菜等高效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生产供应能力。

4.4 抓好技术设施农业研发与推广

强化技术合作,加大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创新农技推广新方式,努力实现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到棚。

4.5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体系

积极发展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种植,积极培育销售主渠道,提高对设施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流通的储运吞吐调控能力。

5 建议

5.1 能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开展设施农业建设

新疆虽然地域广大,但更多的是高山、沙漠、戈壁,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零零散散的绿洲之上,仍然属于人均耕地较少的省区,特别是南疆三地州,人均耕地少,而且耕地质量差。鉴于这种现实状况,在农用耕地上发展设施农业的空间很有限,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增加,对蔬菜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因此我区设施农业扩大面积是必然,开发利用新的发展空间也成为必然途径。

5.2 将新疆设施农业纳入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新疆设施农业主要风险来自大风、雪灾、冻灾等自然灾害。由于我区设施农业大发展始于2006年,农民生产转型时间短,技术掌握程度相对不高,加之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家庭经济底子薄,对设施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很弱,各地政府及农民将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保险的要求非常强烈。新疆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全区22%的农牧民属贫困人口,如设施农业保险完全商业化运作,农民自负保费,基本上没有可行性,必须由财政对保费予以补贴。自治区各级地方财政财力薄弱,财政自给率不到30%,全疆90%以上县市财政不能自给,如果仅依靠当地财政自身力量提供保费补贴,大规模开办政策性设施农业保险,地方财政根本无法承受。

5.3 加大对南疆设施农业发展支持力度

南疆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五地(州)是新疆国定贫困县最多,农民收入水平最低的区域。由于人多地少,少数民族比例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粮食和棉花,南疆地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同时,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又是我区最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区域,通过多年发展,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农民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知度与积极性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高效性也日益体现,成为当地种植业中第一高效产业。因此,依托南疆的自然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我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优化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农业增效与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维护新疆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总体看,由于目前温室建设一次性投入大,单棚(含配套)达到10~16万元,而南疆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无能力投入,地方财政又困难,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十分大。为此,恳请农业部继续多方协调国家相关部委,能够出台促进我区南疆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特殊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能从部里调剂一定额度的资金,先期重点支持南疆设施农业。

[1]胡建.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7):28-32.

[2]马志燕.基于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12-18.

[3]王英平.新疆设施农业问题的调研报告[J].新疆农垦经济,2011(2):32-36.

猜你喜欢
温室设施新疆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民生设施非“摆设”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新疆多怪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