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2015-02-22 12:48郭芹香谢礼华许燕凯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雌激素尼莫地平

郭芹香,谢礼华,许燕凯

[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 汕头 515031;2.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珠池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3.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郭芹香1,谢礼华2,许燕凯3

[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汕头515031;2.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珠池医院),广东汕头515041;3.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SAH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外给予尼莫通治疗,观察组另每日给予2 mg雌激素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2±1.5)VS(13.0±1.2)];脑脊液、血液中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0.1±5.5)VS(52.4±6.3),(33.1±5.8)VS(47.2±6.3)];脑脊液、血液中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8.7±5.5)VS(39.3±5.4),(27.5±3.4)VS(19.8±3.0)];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0% VS 76.00%)。结论: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有助于降低内皮素表达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著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雌激素;尼莫地平

科研项目:汕头市医疗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汕府科2012 113号]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易使患者发生继发性脑缺血,严重者致残、致死[1]。目前,国内外均十分重视对SAH后CVS的临床研究,以期找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们对50例SAH患者实施了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汕头市中心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SA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8~80岁,平均(57.4±6.8)岁。自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24 h,平均用时(9.6±4.7)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10~14分,平均指数(12.6±0.8)分。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8岁,平均(58.7±6.6)岁,自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24 h,平均用时(10.3±4.9)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11~14分,平均指数(12.8±0.9)分。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对症治疗,如甘露醇脱水、止血处理等,在患者发病24 h内经静脉泵为患者应用尼莫地平4 ml/h进行降压治疗,血压稳定后改为口服20 mg,3次/d,连续1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注射雌激素,2 mg/d,连续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GCS指数情况、脑脊液及血液内皮素(ET)和NO水平,患者入院前、入院后的CVS发生率,以及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疗效情况。

1.4疗效判定:参考我国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判定。基本治愈:出院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病残等级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降低45%~90%,病残等级1~3级;进步:评分降低18%~45%;无效:评分降低低于18%或致死。

2结果

2.1GCS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明显增加,观察组GCS评分(14.2±1.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周tP观察组5012.2±0.814.2±1.58.319<0.05对照组5012.3±1.013.0±1.23.169<0.05t值0.5524.417P值>0.05<0.05

2.2ET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脑脊液、血液中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NO水平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脑脊液、血液中NO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基本治愈3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5例,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组别例数脑脊液(pg/ml) 治疗前 治疗2周 血液(pg/ml) 治疗前 治疗2周 观察组5065.8±10.140.1±5.553.6±2.433.1±5.8对照组5066.1±10.352.4±6.353.4±2.647.2±6.3t值0.14710.4000.40011.643P值>0.05<0.01>0.05<0.01

组别例数脑脊液(μmol/L) 治疗前 治疗2周 血液(μmol/L) 治疗前 治疗2周 观察组5032.2±4.348.7±5.514.6±2.727.5±3.4对照组5033.1±4.239.3±5.415.2±2.319.8±3.0t值0.9418.6231.19612.008P值>0.05<0.05>0.05<0.05

表4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有效率[例(%)]观察组5032105347(94.00)对照组5023961238(76.0)χ2值6.353P值<0.05

3讨论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探究了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据Leci研究报道,通过与受体GPR30的作用,雌激素可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局部的脑血流量,而长期应用更可将脑缺血大鼠模型的脑损伤程度降低[3]。张芳芳等人报道雌激素可通过与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以及ET等的表达而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从而及早、有效地预防CVS的发生[4]。

本研究发现,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脑血管痉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GCS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2周后脑脊液、血液中ET水平均明显降低,脑脊液、血液中NO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因此,雌激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脑血管痉挛,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4

[1]高功臣.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844.

[2]李毅,肖顺武,任光阳,等.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J].中国药业,2008,17(11):56.

[3]Leci,Alonso,Egido JA.Est rogens as neuroprotectants against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06,21(2):48.

[4]张芳芳,周俐红,周海燕.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92.

[收稿日期:2014-10-13编校:王丽娜]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雌激素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雌激素在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降解研究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运动性闭经大鼠E2、P、LH变化的实验研究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