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尿激肽酶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MMP表达的影响

2015-02-24 01:30王玥,尤如芹,王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及第脑缺血神经功能

人尿激肽酶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MMP表达的影响

王玥1,尤如芹1,王璐1,刘洪雨1,王立波1,包晓群1,莽靖1*,王欣2*,徐忠信1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41)

人尿激肽酶原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的糖蛋白,为组织型激肽酶原。有研究发现其有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选择性扩张缺血区微动脉,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有关[1]。另有研究表明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存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变化,并与侧枝循环重建、血脑屏障结构的完整性、血流动力学等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相关[2,3]。提示人尿激肽原参与脑缺血损伤与修复的过程可能与MMPs有关,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人尿激肽酶原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NIHSS评分变化及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人尿激肽酶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确切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研究病例均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

1.2病例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②NIHSS评分在4-20分之间。③脑梗死血管分型为颈内动脉系统型脑梗死。④年龄在18-80周岁之间,性别不限。⑤住院期间用药疗程不少于14天。⑥脑梗死发病前2天和住院期间未用ACEI类降压药物。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NIHSS评分超过21或低于3分。②检查和(或)查体不配合者。③既往有严重的心、肺、肾、血液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④查体有外伤、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常规提示有出血倾向者。⑤血压低于100/70 mmHg者。⑥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⑦既往脑卒中2次以上且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者。⑧患各种急慢性炎症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应用免疫或炎症抑制剂的患者。

1.4实验分组按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纳入病例88例,人尿激肽酶原组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33±9.18岁;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51±8.13岁。人尿激肽酶原组给予人尿激肽酶原0.15PNA/日,对照组给予疏血通6 ml/日,疗程均为14天。人尿激肽酶原组及对照组均常规给予调整血压、调节血脂水平、抗血小板聚集,神经细胞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14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并行血清MMP-2、MMP-9检查。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尿激肽酶原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人尿激肽酶原组在治疗的第7天及第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c: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人尿激肽酶原对MMP-2、MMP-9表达的影响

通过对MMP-2、MMP-9表达的影响的分析,表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MMP-2和MMP-9值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人尿激肽酶原组MMP-9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相比,人尿激肽酶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MP-2在同一时间段相比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3。

表2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MMP-2变化

注:a,b:与治疗前比较P<0.05;c,d:与对照组对比P>0.05。

表3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MMP-9变化

注:a,b:与治疗前比较P<0.05;c,d: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人尿激肽酶原为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一种亚型,是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核心成分其可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血管舒张素,激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一氧化氮-cGMP和前列腺环素-cAMP等信号通路,促发广泛的生物效应,包括血管舒张,侧枝循环开放,新生血管形成等[5]。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依赖的能够水解多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蛋白水解酶,可以降解除多糖外的全部细胞外基质(ECM)成分。MMPS在哺乳动物及人类均存在广泛表达。有研究发现MMP-2于脑缺血后24h 表达增加,7 d达高峰,直到缺血后 30 d 仍有低水平表达,提示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是MMPs的重要诱导因素[6]。也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2水平较正常人高,其活性伴随着新生血管的修复而出现,参与缺血后脑组织自身修复以及凋亡细胞碎片的清除[7-9]。有体内实验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 3-4h 后,MMP-9 表达出现上升,12 h、24 h 后梗死病灶内的 MMP-9 表达增高明显[10]。以上研究均提示了人尿激肽酶原可能通过影响MMPs表达水平而参与脑缺血后的血管重建和损伤修复过程。

本研究首先对人尿激肽酶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前后NIHSS评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对比,人尿激肽酶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7天及14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对比,人尿激肽酶原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人尿激肽酶原可显著改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

为进一步研究人尿激肽酶原参与脑缺血后的血管重建和损伤修复过程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对血清MMP-2 及MMP-9水平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发现MMP-2水平在脑缺血后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第7天MMP-2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高,在治疗第14天MMP-2仍未回到治疗前水平,通过比较两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的数据,发现人尿激肽酶原组MMP-2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发现MMP-9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前MMP-9水平最高,治疗第7天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高于治疗第14天,通过比较两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的数据,发现人尿激肽酶原组MMP-9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这与先前多项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6-10]。综上,与对照组比较,人尿激肽酶原组抑制了MMP-9的表达,降低了脑梗死后缺血部位的炎症反应,但未能明显抑制MMP-2在脑缺血病理中的过度表达,提示人尿激肽酶原可能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从而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考虑为:MMP-9 可能与脑梗死早期血脑屏障的损伤有关,而 MMP-2 则可能与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有关。

综上,本研究结果高度提示MMP表达水平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相关,人尿激肽酶原可能通过降低MMP-9表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而其更为详尽的分子机制尚需在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动物或细胞模型中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Wang YD,Lu RY,Huang XX,et al.Human tissue kallikrein promoted activation of the ipsilesional sensorimotor cortex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European Neurology,2011,65(4):208.

[2]Wang R,Wu X,Liang J,et al.Intra-artery infus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educes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in rats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10:3109.

[3]Liu J,Jin X,Liu KJ,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ediated occludin degradation and caveolin-1-mediated claudin-5 redistribution contribute to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in early ischemic stroke stage [J].J Neurosci,2012,32(9):3044.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5]张灿飞,陶文丹,刘鸣,等.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5):570.

[6]Di Napoli V,Huber J,Houser K,et al.Early disruption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may contribute to exacerbated neuronal damage and prolonge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stroke in aged rats[J].Neurobiol Aging,2008,29:753.

[7]Corbin ZA,Rost NS,Lorenzano S,et al.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volume correlates with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4,37(3):171.

[8]Kurzepa J,Kurzepa J,Golab P,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in the ischemic stroke[J].Int J Neurosci,2014,124(10):707.

[9]Alam M,Shuaib A.Complexity in differenti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runcated or matured forms of MMP-2 and MMP-9 through zymography in rat brain tissues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J].J Neurosci Methods,2013,216(1):22.

[10]Park KP,Rosell A,Foerch C,et al.Plasmaand brai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fter acut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 Stroke,2009,40(8):2836.

收稿日期:(2013-11-07)

作者简介:王玥(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神经病学。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3-0454-03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0206045SF)

猜你喜欢
及第脑缺血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朝野类要》入仕制度词汇考释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先辈”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