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影响的研究

2015-02-24 01:30刘景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受试者

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影响的研究

刘景珍

(恩施州中心医院 儿科,湖北 恩施445000)

溶血即指标本因为采集、运送、分离、保存等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现象[1],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在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出现溶血,则影响临床的检验及疾病诊治。本组研究采用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对照的方法,探讨溶血对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汇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2.4±2.5)岁。排除标准:(1) 入组前4个月有过输血史的受试者;(2)入组前4个月有过输液史的受试者;(3)入组前1个月接受过血液疾病治疗的受试者;(4)有影响血常规检查的血液疾病的受试者。120例受试者均签知情同意书,且为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0例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2.1±2.5。B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2.7±2.3。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置入抗凝管混合均匀。同时观察有无黄疸及血溶现象发生。A组(溶血组)标本应用注射器抽吸10次。B组(正常组)标本常规保存。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南京奥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XE-2100)检测。所用试剂由泰诺科贸厂家生产提供。血液分析仪应用前均由两人进行检测、较正,其精密度、准确度均无误。所测标本在2 h内完成检测。手工法:将标本稀释置入计数池内进行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手工法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人员检测,取平均值。如结果相差较大需重新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溶血组RBC、PLT计数与正常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WBC、HGB计数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RBC(×1012/L)WBC(×109/L)PLT(×109/L)HGB(g/L)A组603.79±0.538.68±1.98323±76122±11B组604.37±0.678.90±2.11201±45128±13t1.9820.4722.1070.783P<0.05>0.05<0.05>0.05

3讨论

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疾病诊断手段。血液标本是容易变质的液体标本,在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中易导致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到血清或血浆中而出现溶血现象。溶血现象会严重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在进行体检时要检查是否出现溶血[2-3]。是否出现溶血主要靠检验标本中的血浆蛋白是否超过300 mg/L,如过超标,则其检测数据受到了影响,不能用来临床诊断参考[4]。

在临床检测实际操作过程中,溶血是导致生化检验不准确性主要原因。溶血会导致机体细胞分泌物及细胞因子发生转变 ,血样标本的结构发生变化。临床导致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体内因素与体外因素[5]。体内因素主要是因为代谢异常等疾病引起,代谢疾病以及因为疾病原因导致的血细胞变异,均可导致细胞变异,溶血机率上升。体外因素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取血时止血带扎得过紧,造成局部淤血,在淤血部位取血会出现溶血反应。取标本时如果消毒液使用过多,也易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取血的器械使用不当和器械质量不合格,清洁有问题,采血针密封不佳也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6,7]。

本组研究通过物理方法处理使标本发生溶血,通过抽吸10次的处理,样品中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计数降低[8]。大量的碎片在血样之中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受到影响,从而影响PLT的准确率。溶血会导致白细胞系统受损,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因此白细胞数目显著升高。本组研究A组即溶血组中,血小板的数目显著升高,红细胞数目也显著增加。本组研究中血红蛋白两组的检测数目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为测定血红蛋白时要用溶血剂将红细胞彻底溶解而充分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因此测定结果溶血组与常规标本组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9]。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溶血后对全血细胞检测结果有影响,特别是对RBC、PLT计数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避免出现溶血现象,除了物理性抽吸外,血液标本采集时应用针头搅动静脉血或将表面活性剂等活性物质不小心溶入标本也会导致溶血现象[10]。因此我们在血液标本采集、保存的过程中需提高操作的精密性,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立求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勇军,郭越文.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39.

[2]龙跃兵,朱伟斌,章美燕.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的探[J].广东医学,2011,32(12):1562.

[3]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39.

[4]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

[5]曹敏,侯秀芳,尹亮.标本状态对全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9):154.

[6]韩凤琴.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医师(医学专业),2010,6(23):107.

[7]娄坚江.全血细胞计数标本保存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21.

[8]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39.

[9]HurfordR,CharidimouA,FoxZ,etal.Domain-specifictrendsincognitiveimpairmentafteracuteischaemicstroke[J].J Neurol,2013,260(1):237.

[10]曲玉梅.血液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6(19):93.

收稿日期:(2013-10-29)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3-0492-02

猜你喜欢
血细胞计数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古人计数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