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记者需具备的功力

2015-02-26 18:48崔同友亳州广播电视台安徽亳州2368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功力记者互联网+

崔同友(亳州广播电视台,安徽 亳州. 236800)

“互联网+”背景下记者需具备的功力

崔同友
(亳州广播电视台,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几乎一夜之间,“互联网+”成为一个热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互联网+”,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化着。如何认识“互联网+”?报道“互联网+”需具备哪些功力?本文将作重点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记者;功力

一、“互联网+”提出的背景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互联网+”,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自此,“互联网+”作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为各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娱乐”产生“网络游戏”,“+零售”产生“电子商务”,“+金融”产生“普惠金融”等等,这些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从技术上看,“+”所指的是WiFi、4G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的LBS、O2O中的线上线下连接,工业4.0中的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等等,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技术为“互联网+”服务。

三、报道“互联网+”,记者需具备的功力

作为传统媒业,报纸、广播、电视都是“互联网+”的对象。因此,作为记者,必须练好做“互联网+”新闻的基本功。

(一)宏观意识

宏观意识说起来很空,却决定着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宏观上了解“互联网+”,意义重大。“互联网+”的外在特征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它的深层目的却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这不仅涵盖了工业、农业、金融、通讯、商贸等经济领域,还涵盖政务、教育、医疗等政治、民生领域。因此,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互联网+”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但是,要“装”出深度、“装”出思想性和时代性,必须具备较强的宏观意识。

(二)互联网思维

除了宏观意识外,报道“互联网+”,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互联网思维。

(1)“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必须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首先,网络新闻的即时性,使标题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因此,记者要学会精心制作新闻标题。其次,网络的开放性,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扫描式“潜阅读”时代。因此,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新闻要素,强调新意、描述准确、简洁明快、寓意深刻,让新闻更适合于扫描式阅读。

(2)“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要学会分享。不管记者就职的是行业报、综合报,还是电台、电视台,在做新闻报道时,首先,都要考虑自身的用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去寻找适合的渠道,将信息精准地推送给目标用户。其次,用户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再生产者,他们可以通过分享、评论、转发,拓展媒体内容的影响力。因此,记者还要以用户为中心,技巧性地激发用户多次的再生产、去分享。

(3)“互联网”可以实现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要学会“多元化”做新闻。互联网一个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同时传送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一篇报道“多元化”处理后,可以应用于报社、图片社、电台、电视台、微博、微信。另一方面,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有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的新闻。因此,记者要学会“多元化”做新闻,以适应“互联网+”形势下受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三)专业知识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记者的报道要脱颖而出,得到读者认可,就需要做出更专业的报道,以内行人的视角阐释新闻事件。此时,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成为投资杂家,应当拓展经济、社会、自然、法律等专业领域的知识,成为专家型记者。

(四)创新思维

(1)创新报道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同样还有报道方式的多样。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以前的单一报道方式可以和新型报道方式相融合。例如,网站和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新闻中运用数据图与动画,增强新闻的活泼性和可视性,让受众在脑海中形成视频并深刻记忆;可以通过摇一摇、扫一扫、点一点等方式,将传统的典型报道、客观报道做成精准报道和深度报道等。

(2)创新报道内容。“互联网+”时代,要求增加更多个性化的定制信息,因此,记者在新闻创作中,要考虑新闻与个人存在何种联系,并引导受众参与新闻制作,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再报道”。这就需要对报道内容进行创新。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报道中以“小七”、“小明”、“小华”等虚拟人物,写出了《看总理报告,读暖男“小七”的故事》《两会,这样影响“小明”的生活》等新闻,拉近了两会和普通百姓的距离,受到百姓的点赞!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的成功案例。

(3)创新传播手段。在十八大的宣传中,新华网用中英文向世界全程直播了开幕式;央视国际网站则采用4种语言,通过互联网、手机平台等多个终端,进行同步图文、视频实时报道;国际在线网站用35种语言进行音频直播。这些都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对新闻传播手段进行创新的实践。记者要适应这种形式,在新闻创作时,有意识地对传播手段进行不断创新。

四、结语

有人说,未来媒体应是一种复合形态,兼有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功能:便携、可移动,既有文字又有声音、图像,既是大众的又是个性的,既是单向的又是双向的。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无论是传统媒体的记者,还是新兴媒体的记者,都要练好内功,以创新的手法报道创新的内容,在“互联网+”的时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好地鼓与呼。

参考文献:

[1]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芮必峰.当代新闻写作教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5).

[5]童宁.电视记者新概念[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G221144..22.....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116633--0011

猜你喜欢
功力记者互联网+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