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环境”背后媒体报道误区分析——以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为例

2015-02-26 18:48闫新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拟态医患舆论

闫新辉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014年12月20日,微博上的一组图片引发强烈争议,据称该图片是西安某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手术室,画面中不少医务人员摆pose合影,而患者尚未下台,并且照片中有明显的患者身体裸露。该组图片系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通过微博发出的,文字说明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博主称,这组图片来自西安某医院。该微博经各大网友转载评论发酵,在微博平台上迅速扩张。[1]

2014年12月21日,这组照片经过大V转发与媒体的报道,事件关注度急速上升,网友迅速转发微博,门户网站上该新闻点击量也迅速上涨,瞬间评论过万。对此,媒体关于此次自拍报道态度是医生玩忽职守,不尊重患者亦不尊重生命。调查确定,涉事医院为西安凤城医院,拍摄日期为2014年8月15日,事件真相为医务人员完成手术,即将启用新手术室,特此拍照留念。

陕西卫生局按照相关规定对涉事医生予以严重惩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网络舆论风向出现扭转,从对自拍门医务人员的批判到多远立场——质疑、理解、同情等的呈现。西安自拍事件的舆论转向仅有一日之差,拷问医者的仁德之心与职业素养就成了必然,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刻板印象”对医患关系报道的形象,更深层次浅析其背后媒介素养的缺失。

一、“拟态环境”的内涵

随着媒体融合及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现代人与“主观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道阻隔帷幕,即媒体框架与新闻报道框架构建的“拟态环境”。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拟态环境”,强调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当中:一是现实环境。一是虚拟环境。前者是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则是存于人类意识中“媒体折射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2]媒体在报道采用“医强患弱”的新闻框架,构成了偏离真实的“拟态环境”,导致受众对医方形成“偏见”和不平衡认知。

二、媒体报道误区分析

(一)预设报道立场,有失客观公正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社会问题众生,我国医疗行业同样如此,媒体对医患关系报道主要集中于“过度医疗”、“药价过高”、“医德缺失”等问题,尤其处于现阶段“眼球经济”,为追求点击率、收视率,媒体报道缺乏深度,在新闻采访前期主观先入,在报道框架中将医患问题归结于医方,从而影响受众,形成“刻板印象”。在此次自拍事件中,在微博中经网友及其官微转载后,事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网友指责医生冷血,置病人于不顾,在手术室玩自拍等评论,无不拷问医者的仁德之心和职业素养。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其结果都偏离了客观真实,为医患关系后来的错乱埋下隐患,致使整个医患关系不平等,成为社会舆论易燃区。

(二)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新闻专业主义

媒介被称为“第四权力”,根源在于经济独立,拥有司法之外的监督权,媒体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兼顾自身责任,时刻坚守新闻自律,即新闻专业主义。而在该事件中,部分媒体未深入调查,仅将收视率、点击率和转载率等指标作为主要指向,舆论场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为抓住受众“眼球”,提升点击率,人为去迎合受众诉求,暴力冲突、经济纠纷、明星八卦、医患矛盾新闻题材充斥各媒体头版首页。除此之外,更有个别媒体深谙受众对医者偏见,以迎合其既有“刻板印象”为目标,选用更易“俘获”眼球的标题渲染暴力伤医情节,客观上强化了潜在的医患矛盾。通过议程设置功能与框架理论,借助“标题党”后期加工,助推医患关系紧张趋势。

(三)报道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解析

在媒体报道中,过分追求矛盾刺激的表层信息传播,缺乏对医患矛盾深层次探讨和制度层面研究。医疗卫生工作专业性极强,因此对相关新闻报道的媒体工作者要求较高,在此次自拍事件背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后,有一部分媒体刊载国外手术室自拍照片,企图引导舆论,但两者同为自拍,发生背景却不同,不能事事都用道德伦理予以绑架。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媒体话语体系和受众话语体系,前者影响后者,媒体报道严重影响整个事件舆论走向,存在“舆情反转”。在自拍门事件中,从最初表层信息传播到深度调查,舆论转变,从最初指责、质疑到同情、理解。虽然自拍医生受到严重处分,违反了手术室相关规定,多数并没有进入纠偏和正本清源的视野,到底手术室关于自拍规定是什么,媒体报道中无后文,只是更多关注缓解和防范医患矛盾的应急措施,没有触及问题核心根源,并缺少对医疗卫生保障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反思。[3]媒体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有责任规避医患报道中的偏向报道,深入调查其影响因素,增强受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

综合分析发现,媒体就医患关系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长期存在诸多偏向和误区,导致公众对医方形成长久偏见和“刻板印象”,谈医色变,影响受众对医生、医德的认知。媒体应积极规避自身报道惯性和偏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对医改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深度报道,为受众营造更接近真实的“拟态环境”,以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导向,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的医患舆论环境。

[1]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网曝手术室自拍照,西安卫生局:已介入查[Z]. 2014-12-21.

[2]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韩敏,张惠娟,张暾.医疗行业新闻报道架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猜你喜欢
拟态医患舆论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