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例题的呈现方式

2015-03-01 02:02江苏扬州市维扬实小北区校225000许银珠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2期
关键词:雁塔小数例题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小北区校(225000) 许银珠

例题是用来说明某一定理、定律或推论应用于某一学科时所举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例题承载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那么,在数学课堂中,例题怎样呈现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呢?

一、预热式呈现,降低学习难度

目前的数学教材,例题大多以情境的方式呈现,教师如果直接从情境入手展开教学,不利于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教师不妨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为例题的呈现提供一个很好的媒介,进而有助于新知教学的展开。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小数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小数的写法上。教材中的例题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产生,教师教学时没有按部就班地直接呈现例题,而是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直尺量一量身边课本的长度、宽度及书桌的长度等,然后让学生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学生在亲历操作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感觉到表达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把例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告诉学生学了这题以后,刚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认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平台,又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预热式的例题呈现方式,因为有了学生的学习期待,所以例题教学的效果更好。

二、类比式呈现,拓展学习广度

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逐层递进,但在数学知识的类比方面则很少有这样的安排,这就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对比。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例题的呈现方式上,教师可以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入手看待所学新知,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除法”一课时,教材首先以情境的方式介绍分数除以整数,也就是应该怎样计算。在教学时,为了强化学生的概念认识,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在教师的鼓励下,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学生很容易发现其实就是把平均分成4份,求其中的2份是多少。也有的学生认为就是把杯分为2个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再继续思考:“这两种说法的具体区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分数除以整数其实就等于它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算理,如此一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类比的环节,使学生在比较中对分数除以整数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

三、分步式呈现,挖掘思维深度

在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步呈现的方式,让学生按顺序一步步去思考、去探究。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教学“方程”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没有直接呈现例题,而是采取分步呈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略),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提出“求小雁塔高多少米”“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多少米”等问题。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再及时进行追问:“假如给你一个条件‘大雁塔比小雁塔的高的2倍少22米’,你能求出小雁塔的高度是多少吗?你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吗?”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采取直接呈现例题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见解或看法的基础上,教师再把例题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分步呈现例题的方式简便易行,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例题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例题本身和学生的特点,认真总结规律,选择比较恰当的呈现方式,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猜你喜欢
雁塔小数例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游雁塔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雁塔夜吟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