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96例

2015-03-03 08:44陈玉芹陈建权孔令希刘春梅陈文刚温会新
中国药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硬化

陈玉芹,陈建权,孔令希,刘春梅,陈文刚,温会新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 064100)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96例

陈玉芹,陈建权,孔令希,刘春梅,陈文刚,温会新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 06410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9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急性期结束时明显降低,观察组急性期结束时为(11.14±1.25)分,治疗12个月后为(4.99±1.38)分(u=32.362,P<0.001);对照组分别为(10.88±1.44)分和(7.88±0.98)分(u=16.787,P<0.001),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16.700,P<0.001);观察组 12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率为 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β2=4.080,P=0.043),脑梗死复发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Z=-2.032,P=0.04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1.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患者脑梗死发生后,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较单用阿司匹林可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复发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约为10%,致残率高达50%,且高达40%的患者会再次发生梗死[1]。目前,抗凝疗法作为治疗脑梗死和防范其复发的标准疗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调脂疗法的疗效尚未得到公认。故笔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9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按照第7版《神经病学》[2]的诊断标准确诊;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参与本研究前未接受其他任何相关治疗;急性期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低于10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其他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可能对治疗造成影响的疾病;入院时即处于临终状态;合并原发性精神异常;在参与本研究前有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应用史;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应用禁忌证;中途退出或失访。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报我院伦理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对本研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收益均已知悉。其中男115例,女76例;年龄47~72岁,平均(59.78±7.03)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4~20分,平均(16.92±2.00)分;急性期结束时NIHSS评分为8~13分,平均(11.03±1.35)分;脑梗死类型为脑血栓形成104例,脑栓塞70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戒烟戒酒、控制血压、降低血糖、治疗心脏病、治疗颈动脉狭窄病变、进食低钠高钾饮食和新鲜水果蔬菜、控制体重等常规治疗,并按照第5版《康复医学》[3]所列脑梗死患者恢复早期、恢复中期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片(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每片0.1 g)抗血小板治疗,口服,每次100 mg,1次/日,长期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68,规格每片20 mg)治疗,口服,每次20 mg,1次/日,长期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脑梗死后遗症改善情况通过急性期结束时和治疗12个月后NIHSS评分[4]情况进行比较;脑卒中复发情况采用电话随访,了解12个月内脑梗死复发次数及严重程度。观察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的常见药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评价:轻度,出现药品相关不良反应,但症状轻微,未进行处理即自行消失;中度,服药期间出现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需进行对症处理方可好转,但无需停药;重度,服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虽出现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无效,必须停药。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和表3。观察组患者发生轻度恶心、呕吐1例(1.04%),对照组发生轻度上腹部不适1例(1.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P=1.000)。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96)对照组(n=95)u值P值急性期结束时11.14±1.25 10.88±1.44 1.332 0.289治疗12个月后4.99±1.38 7.88±0.98 16.700<0.001 u值32.362 16.787 P值<0.001<0.001

表3 两组患者12个月内脑梗死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3种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主要由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栓塞是由于各种栓子进入颅内动脉导致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以心源性为主,非心源性栓塞则以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为主;腔隙性脑梗死则是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通动脉闭塞所致[5]。脑梗死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十分密切,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导致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小板密切相关,血小板可与动脉血管内皮下组织作用而被激活,从而发生黏附、聚集并最终形成附壁血栓。阿司匹林低浓度下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活性,从而减少血栓素A2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6]。倪桂莲等[7]发现,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高达89.85%,证明了其良好疗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支持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即长期高血脂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血管壁内膜,并氧化成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形成泡沫细胞,由泡沫细胞组成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变脂纹。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血脂药物,可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起到调血脂作用。人体胆固醇主要由肝合成,HMG-CoA在HMG-CoA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甲羟戊酸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他汀类药物与HMG-CoA的化学结构相似,其与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则较HMG-CoA高数千倍,因此可起竞争性抑制作用。在血胆固醇降低后,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代谢增强,从而使血浆LDL浓度降低,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辛伐他汀具有独立的减轻炎症反应的功效。Komukai等[8]发现,服用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目前,已有一些研究结果支持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具有治疗作用。如吴恳等[9]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使其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陈霓红等[10]采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治疗,不仅使患者的LDL水平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而且减轻了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降低了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12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脑梗死后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未采用双盲法,且为样本较小的单中心研究,尚待进一步研究。

[1]赵红梅,刘文华,王筱萌,等.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42-45.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188.

[3]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1-160.

[4]Goldstein LB,Bertels C,Davis JN.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NIH stroke scale[J].Arch Neurol,1989,46(6):660-662.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6]郎艳松,秘红英,刘红利,等.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外膜滋养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1):71-76.

[7]倪桂莲,林翔东,徐素琴.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6):15-16.

[8]Komukai K,Kubo T,Kitabata H,et al.Effect of atorvastatin therapy on fibrous cap thickness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s assess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the EASY-FIT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4,64(21):2 207-2 217.

[9]吴 恳,李光杰,张 勇.通心络、辛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β、hs-CRP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 451-3 452.

[10]陈霓红,周俊山,蒋伏平,等.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27-129.

R969.4;R972+.6;R973+.2

A

1006-4931(2015)19-0131-02

陈玉芹(1964-),女,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电子信箱)changjia0521@163.com。

2015-03-13)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