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凉血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经验

2015-03-08 06:25尹会娟,梁家利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2期

养血凉血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经验

★尹会娟1梁家利2*通信作者:梁家利,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jialiliang0802@sina.com。(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摘要: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为临床常见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介绍运用养血凉血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经验,认为血虚风燥证是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可发生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病理进程中,治疗上多采用养血凉血法,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养血凉血;典型病例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Diabetic pruritis)是一种无原发性皮损,以瘙痒为主,和(或)伴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皮肤疾病。其发病率在糖尿病皮肤病变中居于第2位,约为19.2%,为正常人群的2~3倍,其中全身性瘙痒的发生率为2.7%。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尚不完全明了,但可以肯定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或血糖波动、皮肤结构改变导致的皮肤干燥、微循环障碍、细胞功能代谢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密切相关。目前西医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抗组胺药、镇静催眠药、维生素C、钙剂以及外用炉甘石洗剂和类固醇激素软膏等治疗,见效虽速,但容易复发。中医从整体着手,调理体质,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具有多靶点、多层面特点,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与西药配合疗效有叠加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症状。

1养血凉血法简述

[5]张东淑,王升旭,黄泳.靳三针速记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2-45.

[6]张新普,李敏,薛丹,等.阴虚体质易感疾病针灸调治规律探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6):30-32.

[7]郝燕,王鹏,傅杰英.傅杰英教授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12):9-10.

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以养血润燥、凉血祛风为法,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0天,结果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痊愈,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痊愈,总有效率为54.8%。可见养血润燥、凉血祛风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

2养血凉血类药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治疗中的运用

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单味药中滋阴养血之生地黄、当归、白芍,凉血活血之牡丹皮、丹参所用频次较多,且疗效显著,可作为经验性用药酌情使用[2]。在其发病过程中,因糖尿病本身特点,在血虚的基础上易伴有其它的病理因素,如或伴血瘀、或伴血热等多种病理因素掺杂在一起,共同成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上,对于一些极易反复的患者,多加生地黄、当归、白芍以滋阴养血,达补益脏腑亏虚,调和经脉气血,濡养肌肤之效;配以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效如桴鼓。而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下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简述之: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之功。《本经逢源》云:“干地黄内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地黄具有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降低血胰岛素抵抗水平,调节细胞葡萄糖自身平衡,降低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改善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等作用[3]。当归味甘辛性温,有补血养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之效。沈建芬等[4]从细胞及基因水平研究当归A3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发现A3能抑制PGE2产量、环氧化酶-2(COX-2)活性以及COX-2mRNA和蛋白表达,提示A3抑制PGE2产量可能与抑制COX-2基因的表达有关。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SOD、CAT及GSH-Px的活性,降低其血浆、脑匀浆中LPO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5]。白芍味苦酸性凉,有补血、敛阴柔肝、缓解止痛之功。芍药中含多种新的化合物,其中最丰富的为苷类物质,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发现芍药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癌和抗抑郁等作用,能够改善和治疗多种疾病[6]。丹参味苦性微寒,有活血祛瘀、凉血止痛之效。丹参能改善人体微循环,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是因为丹参能提高细静脉内的红细胞流速,降低静脉内皮细胞,消除沉着于细静脉血管内皮的白细胞等作用的原因[7]。

3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56岁,2015年5月10日初诊。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皮肤瘙痒,当地社区医院予以抗过敏、止痒等西药治疗,症状暂时缓解。后每于停药后复发,迁延不愈。近2日上述症状加重,故就诊于我院门诊,寻求中医药诊疗。刻下症见:患者口干、口渴,神疲倦怠,面色不华,心烦,周身皮肤瘙痒,背部尤甚,伴明显抓痕,寐欠佳,纳可,小便可,大便干,3日一行,舌淡、苔薄黄,脉弦。辨为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润燥、凉血祛风。处方:生地黄15g、当归20g、白芍15g、川芎15g、丹参20g、牡丹皮12g、生黄芪15g、荆芥15g、防风12g、刺蒺藜2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7剂后复诊:患者诉口干、口渴减轻,瘙痒明显减轻,唯有大便干未见好转,故于上方基础上增当归至30g,加黑芝麻20g,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患者,诸症痊愈。

按:方中生地黄、白芍滋阴补血,当归、川芎活血养血;黄芪益气健脾固表,充实腠理。本病病位在皮,但瘀热在络,治之以血分,丹参、牡丹皮活血凉血通络;荆芥、防风、刺蒺藜可祛血中之风,达祛风散邪止痒之效;白鲜皮、地肤子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复诊加当归、黑芝麻以润肠通便。诸药配伍,阴血得充,血脉自润,瘀热得解,风火自平,故瘙痒为之而缓解。

参考文献

[1]卢晓燕,甘才斌,张晓宁.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71-772.

[2]黄帅立,林志鑫,刘政.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用药规律[J].吉林中医药,2014,34(7):732-734.

[3]李莉.生地黄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70-672.

[4]沈建芬,张又枝,肖军花,等.当归A3活性部分对小鼠巨噬细胞环氧化酶-2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1):1 574-1 577.

[5]刘丽花.当归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3):284-285.

[6]金英善,陈曼丽,陶俊.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4):745-749.

[7]浦锡娟,徐凯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54-155.

(收稿日期:2015-07-29)编辑:李丛 2014-06-30)编辑:王河宝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