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015-03-10 19:58杨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平均分所学生活化

杨欢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用一句话描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数学问题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但要把与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引进课堂,促进数学问题生活化,更要让学生带着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生活问题数学化。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情境,结合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兴趣就越高,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对数学建立一种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引起一种对数学学习的强烈需求,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一项活动: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让学生同时从起点按正常速度走向终点,有两条线路选择,一条弯道和一条直道,让学生猜测走哪条道的学生行走的路程最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选择最短线路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先用课件演示:中秋节,小明一家三口人在赏月,妈妈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再让学生自己分物品,要求分得同样多,从而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由于平均分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而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像这样,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放到生活中来学习,让课堂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就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就能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对生活的认识。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原则,如果学了数学知识后,不考虑数学知识的作用,不懂得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这样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死板的,不能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只有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身边的生活问题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后,我组织学生探讨“为什么照相机要用三脚架来支撑”这一生活问题,启发学生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来解释。

又如,在“折扣问题”的教学中,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六一儿童节期间,书店搞促销活动,科教书店所有图书一律七折出售,新华书店所有图书一律“买四送一” 。六年级组要买20本教学用书,请你做一回“小参谋”,算一算到哪家书店购买比较划算。

这些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生活问题,需要学生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生活问题,明白数学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真正地爱上数学学习。

人们常说:“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而富有实用性,才能让学生掌握得牢固,学得轻松。只有真正做到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平均分所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平均分一半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