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对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2015-03-11 02:15沈奕李兴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3期

沈奕 李兴华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235)



·论著·

胶囊内镜对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沈奕李兴华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235)

摘要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疑似中老年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行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年龄≥50岁的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例纳入研究。结果:43例患者中,诊断阳性率为74.4% (32/43), 其中,小肠黏膜炎性改变21.9%(7/32)、小肠溃疡 18.8%(6/32)、血管扩张症28.1%(9/32)、小肠息肉12.5%(4/32)、小肠淋巴滤泡增生9.3%(3/32)、克罗恩病9.3%(3/32)。结论:OMOM胶囊内镜对中老年人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中老年患者

目前,在消化道检查中,小肠部位的检查较为棘手。所以,小肠疾病的检查最令人关注。小肠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而形成多发肠襻,传统的结肠镜、胃镜、结肠钡灌造影等检查方法都无法检出小肠疾病,而且一些患者对传统检查有恐惧心理;而胶囊内镜检查,能使临床获取小肠较完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且患者在检查时无痛苦。但胶囊内镜对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尚待研究。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使用胶囊内镜诊断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的临床资料,探讨胶囊内镜诊断疑似小肠疾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住院或门诊接受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且年龄≥50岁的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53~91岁,平均年龄(68.11±6.5)岁,中位年龄67岁。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2)临床检查提示小肠有不同程度病变,有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贫血、消瘦、大便隐血试验反复阳性;(3)自愿接受胶囊内镜检查,不愿接受插入式内镜检查。排除标准:消化道梗阻、严重吞咽困难、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等。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设备本研究采用的胶囊内镜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该系统由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和智能摄像胶囊组成,具有实时监控图像、自动曝光等功能。

1.3检查方法本研究的43例受检者,在检查前8 h禁食,在检查日凌晨6时行肠道清洁。检查时,吞服胶囊前15 min 服用二甲基硅油做消泡剂,胶囊吞服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肌内注射或莫沙比利5 mg口服,检查后2 h内禁水、禁食,4 h后可适当进食半流质、水。接受检查后,受检者在排便时应密切注意胶囊内镜是否排出,如受检后3 d内未排出,需及时汇报医师。记录的图像须经两位以上医师阅读及分析。

1.4指标观察(1)分析经胶囊内镜在小肠中发现的病灶类型;(2)胶囊内镜在胃及小肠内的运行时间及图像记录;(3)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43例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患者成功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其中黑便或便血者19例(44.2%)、隐性出血4例(9.3%),腹泻及腹痛2例(4.65%)。

2.2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本组阳性诊断率为 74.4% (32/43), 其中,小肠黏膜炎性改变21.9%(7/32)、小肠溃疡18.8%(6/32)、血管扩张症 28.1%(9/32)、小肠息肉12.5%(4/32)、小肠淋巴滤泡增生9.3%(3/32)、克罗恩病9.3%(3/32)。图1为3例典型小肠疾病疑似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A.小肠溃疡 B.小肠克罗恩病 C.小肠淋巴滤泡增生

2.3安全性43例患者中,42例在3 d内顺利排出胶囊。1例患者胶囊滞留于小肠,手术取出。43例均能耐受检查,无特殊并发症。个别患者有腹痛、腹胀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

3讨论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最长的器官,全长5~7 m,由于其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对小肠疾病的正确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目前,有很多手段可用于诊断小肠疾病,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腹部CT、核素显像以及小肠钡剂造影等,但这些检查都是间接成像,受干扰因素多,另外,其便利性不及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是一种能用于诊断全小肠的方法。它能非侵入性、安全、高效地拍摄记录消化道内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内镜诊断技术。胶囊内镜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胶囊内镜检查相对安全、简便,不仅适用于疑似小肠疾病的检查,我们认为还适用于小肠的健康体检。张齐联[1]等认为,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便,记录的图像清晰,可作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手段。

一些研究[2-6]已肯定了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有研究[7]报道,胶囊内镜对隐匿性小肠出血的诊断要明显优于小肠钡剂造影,前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后者30%。一项纳入12项研究712例患者的meta分析[8]显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结合可以提高检测率。国产OMOM胶囊内镜与研究报道中的胶囊内镜在材料、尺寸、设计上都非常类似。然而,OMOM胶囊内镜在中老年患者中的病因诊断与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尚有限。这是因为许多中老年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 有些患者体内有支架植入, 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本研究采用中国产OMOM胶囊内镜,共检出小肠病变32例(74.4%)。由于条件所限,本组患者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时未做与其他检查的对照。但是,74.4%的阳性检出率再次证明了国产胶囊内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组资料显示,胶囊内镜对复发性及隐性小肠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小肠黏膜炎性改变是中老年人小肠出血的常见原因。

胶囊内镜对胃内病变、结肠内病变诊断作用有限。本研究发现,胶囊内镜对这些部位记录的图像不清晰,难于做出明确诊断。可能的原因是:胶囊内镜在胃部的滞留时间短,在结肠易受内容物的影响因此,胶囊内镜对某些严重胃肠疾病患者并不适用。

不过,我们发现,目前所用的胶囊内镜也有不足:(1)该检查仪器较笨重,对老年患者来说,背负困难;(2)老年患者胃肠动力较弱,影响胶囊的适时排出;(3)检查费用相对较高。

胶囊内镜在小肠内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最重要的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检查前未发现肠梗阻,造成胶囊滞留小肠内。因此检查前详细了解病史及常规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胶囊内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一定要充分。吞服胶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促胃肠动力药物,并嘱患者密切关注胶囊是否排出体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应对方案。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通过了解既往史及相应检查,筛选胶囊检查对象,给予其有效的肠道清洁及必要的监测指导,能提高检查成功率。此外,国产胶囊内镜检查的费用约为进口胶囊内镜的一半,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齐联,年卫东,王化虹,等. 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22 (2):86-89.

[2]王晓艳,沈守荣,肖定华,等.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5(9):995-999.

[3]张智高,尚庆玲,李群,等.胶囊内镜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25(3):180-181.

[4]金晓维,朱鸣,唐杰,等. 双气囊小肠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的诊断价值[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7):1681-1684.

[5]肖卫东, 杨桦, 罗云生, 等. 胶囊内镜初筛联合术中内镜诊断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8, 7: 314-315.

[6]卫炜, 戈之锋, 高云杰, 等.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 27: 582-584.

[7]Triester SL, Leighton JA, Leontiadis GI,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yield of capsule endoscopy compared to other diagnostic mod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 Am J Gastroenterol, 2005,100(11):2407-2418.

[8]Zhang Q, He Q, Liu J, et al. Combined use of capsule endoscopy and double-ballon ente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a-analysis and pooled analysis[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3, 60(128):1885-1891.

Diagnostic Value of Capsule Endoscopy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testinal Diseases

SHENYiLIXinghua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Shonghai8thPeople’sHospital,Shanghai2002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omebred capsule endoscope (CE)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testinal disease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aged≥50, with suspected intestinal diseases, who underwent endoscopy with homebred OMOM CE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March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re were 43 cases enrolled. Results: The overall diagnostic yield was 74.4% (32/43), including intestinal mucosal inflammatory changes 21.9%(7/32), intestinal ulcer 18.8%(6/32), intestinal vascular ectasias 28.1%(9/32), intestinal polyps 12.5%(4/32), intestinal lymphoid nodular hyperplasia 9.3%(3/32), and Crohn's disease 9.3%(3/32). Conclusions: Homebred OMOM CE showed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diseases.

Key WordsCapsule endoscopy;Intestinal diseases;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中图分类号R 443+.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