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金融战略形势分析

2015-03-12 14:04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徐新迟明莲铜仁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付雷雷
中国商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新常态战略金融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 徐新 迟明莲铜仁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付雷雷

新常态下中国金融战略形势分析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 徐新 迟明莲铜仁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付雷雷

摘 要:近两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公开场合提到了“新常态”,这种新经济形势的研究迅速蔓延开来。其成因在于,针对“新常态”,不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地区都已经采取了各自的行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基于自身的利益,实施了不同的战略。为了做出更全面的防御和世界布局,本文研究提出中国金融的六大战略思考,借助新常态重新洗牌全球经济的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新常态 金融 战略 世界布局

新常态的到来,给世界上每个国家发出了警示。2009年初,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和总裁埃利安,用“New Normal”来表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1]。而金融的发展也因为互联网更加复杂[2]。为了能够从这种痛苦的过程中尽快恢复过来,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战略。这些战略都是基于本国利益的,所以往往不会考虑他国利益,甚至以损伤他国利益来获得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有研究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3]。美联储推动G20联合救市,当年11月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其结果是直接增加了本国财富,并稀释了国际上正在流动的美元和美元国债,降低自身负债,转嫁了经济危机的恶果[4]。经过4轮的QE后,美联储QE出来的货币就越来越无法释放到国际市场,为了保住美元在世界上的信誉,美联储又于2014年10月适时地宣布了QE的退出,并制造了加息预期,稳定住美元,让国际上流动的资本重新回流美国,提升了美国市场的投资活力和吸引力。而欧盟也通过化解欧债危机,化解难民危机,进一步提升了欧盟共同体的抱团。金融危机后孕育的“欧盟2020战略”,以及沉积了几十年的“碳金融”体系,将在未来为欧盟国家重现万丈光芒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在经济转型期后陷入了长期“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想成功跨越经济新常态,需保持长期的稳定[5]。分析并把握这些战略,提出具有对应性的中国金融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美国金融战略

1.1 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战略

针对不同的经济体,美国采取了不同的金融战略。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对金融类经济体(欧洲)采取强美元战略,目的是通过强势美元抢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支撑美国的产业发展,打压欧洲经济的崛起,保持金融领域的世界霸主地位;二是对资源型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也采取强美元战略,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美元锚住石油的体系,控制石油价格,要购买石油必须通过美元进行结算。其明显的例证就是,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从100多美元/桶,降到60美元/桶,2015年降到了50美元/桶,又降到46美元/桶左右徘徊,而俄罗斯每年因此遭受的损失达到450亿美元,严重打压了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三是对制造业经济体(德国、中国、日本)采取弱美元战略,打击出口和贸易,给美国自身创造更多的出口竞争优势,振兴美国制造业,逼迫这些国家货币升值,减轻美国债务,历史上迫使德国马克升值以及迫使日元升值就是最好的例证。

1.2 时间范围内的长期战略

从时间范围看,美国采取了锚住必需品的长期战略。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44~1973年,锚住黄金。1944年7月,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是将美元锚住了黄金,建立了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其基根就在于战后美国拥有了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2)1976年至今,锚住石油。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从而形成了牙买加体系,其实质是将美元锚住了石油,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等。(3)2010年至今,拼抢锚住碳排放。美元正逐步进行“锚”的转换,美国正在构架新的国际金融体制:以美元为主,以黄金为筹码,石油为工具,以碳排放为强制的世界货币体系。

1.3 经济周期范围内的波动战略

对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研究发现,美元和经济危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当全球性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美元都走强,这样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吸引全球的资金流向美国,支撑美国在经济危机中渡过难关;当经济危机过后,美元一般呈贬值状态,实质是直接通过强权货币对全球进行财富掠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损伤别国利益为本国利益服务,美国大肆印钞,迫使美元贬值,提振美国的出口。通过货币贬值,用通胀摆脱债务也是重要目的。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由银行资本家向风险资本家的角色转换,美国凭借强权货币,向全球源源不断地输出金融资产。新兴经济体需要为日益积累的外汇储备寻找资产安全配置和流动性的渠道,因此美国成为全球资本的资金池。简单而言,危机时,美元升值,从全球提款,给别国造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危机过后,美元贬值,印钞发向全球,给别国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

2 欧洲金融战略

1948~1952年,美国实施了对欧洲援助的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迅速恢复,但却因此输掉了政治和军事。这个曾经由欧洲人掌控的世界,在二战结束前夕,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欧洲人丢掉了控制权,美国取得了世界控制权。战后,欧共体成立,西欧各国经济恢复,日本在全面西化后,经济也实现了惊人的发展,国际社会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打破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欧洲人展开了想要重新获得世界控制权的步伐。其战略就是要构建全世界必须加入的认识共同体,具体的就是欧洲建立的气候问题认识共同体。这一问题的内在逻辑是:人类活动必然促使CO2增加,由此引起气候变暖,全人类将会遭受毁灭。目前,各国都出于各种考虑加入或正在加入这个共同认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份访问美国,于9月25日与奥巴马联合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再次印证了欧洲构建的气候问题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欧洲为了推行这个“世界主义”, 从1962年就开始部署,至2015年半个世纪过去,已经将气候问题从最初的环境运动发展为欧盟主导、全球公民社会参与的全球性政治共识,并主导制定了该领域唯一公认的国际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以任何借口避开或者无视这一新的政治潮流。

欧洲人要想重新获得世界控制权,就必须改变相对于美国的两个劣势:一是新科技领域,二是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改写国际法律规则,彻底扭转其在这两个方面的不利态势。低碳经济正是欧洲人能够改写国际法的最佳板块。欧洲推行“新世界主义”需要有一个市场实现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一是能够顺利将欧洲新能源技术向全球扩散;二是向全球输出欧元;三是推动世界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引领全国产业,将经济增长留在本国。

3 中国金融战略思考

3.1 把握美元变动规律,做好应对策略

(1)全球经济危机发生时,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呈升值状态,危机之后,呈贬值状态;(2)美元历次升值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打击,贬值给其他国家带来经济泡沫;(3)美元与大宗商品、原油、黄金、粮食以及新兴市场的股市指数有着高度相关;(4)美元每次走强都与美国新经济到来高度相关。

3.2 人民币国际化

通过四大手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一带一路。实施“金融—能源—基建”三位一体,从区域一体化向全球货币一体化渗透,输出产业、创造收益、推动人民币使用;(2)亚投行。主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和运转,解决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总资金投放近7.8万亿美元的缺口和每年近7800亿美元的缺口,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3)清算中心。加快中国在世界清算中心的设立,促进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4)申请成为特别提款权货币。在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加速成为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的国际储备。

3.3 应对美元升贬的两种策略

一是对美元升值,采取“盯住美元”策略。 防止危机期间,美元走强吸走大量国际资本流向美国,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防止资金外逃。二是对美元贬值,开征“短期资本交易税”以平抑人民币升值预期,防止美元贬值引起的国际资本异常流入。可设置成两级“短期资本交易税”。实行0%基本税、0.2%~1%多级惩罚税。

3.4 外汇储备应对贬值和通膨的策略

对贬值风险,要求发行“非美元计价债券”。比如提供“人民币计价债券”,或者直接购买以日元、瑞士法郎等计价的美元债券,以此来调整中国外汇储备中由于美元升贬造成的影响,因为201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11.6万亿美元,中国占到了3.73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的30%以上,其中美国国债达到1.22万亿美元,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之一。对通膨风险,要求将存量美债置换成“通胀联动国债”。美国政府虽于2009年8月就开始向中国承诺将继续发行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但这只解决了增量问题,对存量问题,中国要坚持美国政府将中国持有的存量美债置换成“通胀联动国债”,防止美债泡沫破灭的风险。

3.5 不挑战现存体系

从历史角度看,金融的崛起,必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即当大国崛起之时,会与当时的世界霸主产生冲突,最终两个国家会以战争结束,结果是两个国家都衰落。2015年9月22日访美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声明,中国和美国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两个大国之间经济越来越紧密,而且相互渗透,谋求的是共同的发展。从驱动角度,不支持挑战。中国整体实力远不及美国,经济上是发达与发展中的现实、军事上是美国军费是中国军费4倍的现实、产业上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现实、金融上是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在不挑战现存体系的情况下崛起,抓住战略机遇期,延长战略机遇期,不要把美国军事力量吸引到我方。

3.6 国际气候谈判上坚持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约,坚持其核心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有责任先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坚持“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将本国的法律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三是坚持“人均累计排放指标”原则。四是坚持“消费端减排”原则,“谁制造谁承担减排责任”的现行原则并不公平。五是坚持建立发展中国家间碳交易市场,对明显缺失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交易机制做补充,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才能够公平。

4 结语

新常态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速度转向中高速,结构转向优化结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经济处于总体下行阶段。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中各经济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实施了不同的战略。总体而言,这些战略有利于本经济体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对其他经济体则极有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其中就包括了最主要的美国、欧洲等战略经济体。本文研究提出了中国金融的六大战略思考,把握美元变动规律、人民币国际化、应对美元升贬、外汇储备应对贬值和通膨、不挑战现存体系、国际气候谈判上坚持五大原则,为中国金融的世界布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松奇.“新常态”源流考[J].银行家,2014(9).

[2] 张成虎,胡啸兵.互联网金融平台组织结构、演化路径与发展机制探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5).

[3] 胡玲.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根源之政治解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4).

[4] 徐奇渊,孙靓莹.新兴经济体:三大外部冲击挑战国内政策空间[J].国际经济评论,2015(3).

[5] 范金,徐小换.拉美经济转型失败:中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镜鉴——基于巴西和阿根廷的案例分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4).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c)-076-04

作者简介:徐新(1978-),男,贵州贵阳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数据发展、金融战略方面的研究;迟明莲(1963-),女,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研究馆员;付雷雷(1985-),男,铜仁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新常态战略金融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