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办学的利益相关者分析①

2015-03-12 14:04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韦慧
中国商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产业集群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韦慧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办学的利益相关者分析①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韦慧

摘 要:本文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框架,分析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一个尝试。本文研究了高职物流教育办学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构成,然后结合产业集群背景下区域物流的特点对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更好地促进高职物流教育办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物流 利益相关者 产业集群

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产业发展离不开区域物流系统的支持,而反过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会使得区域物流演化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区域物流的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物流演进特征对现代高职物流教育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是产生于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同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之间有了更多、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其自身也得到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2]。高职物流教育办学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产物,而是多个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牵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工程。

4 结语

本文通过充分了解德国爱博公司在国内产品销售的特点,结合当前状况进行分析,合理地提出了改进的管理方法,将其物流成本尽可能的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客户对配送企业的认可度,继而提高了客户对于爱博公司的认可度,从而为其在国内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环境。

2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办学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构成分析

高职物流教育的办学,离不开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沟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职物流教育办学的影响,也是纷繁复杂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办学目前还是以院校主导型为主的居多,其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分析如下。

2.1 高职院校

在院校主导型中,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在整个物流教育办学体系中占关键和主导地位,主要承担着

参考文献

[1] 张咏梅,杜京芳.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研究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6).

[2] 张燕燕,彭亚松.浅谈企业成本管理和提高行业竞争力[J].创新科技,2014(08).

[3] 付晓兰.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4(03).

[4] 李楠.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与工期成本控制方案[J].炼油与化工,2014(02).

[5] 许惠芳.集团公司战略成本会计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4(17).为区域内物流企业输送人才、提供科研及培训服务的双重职责。由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从而也要求相应的物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保证每一个产业集群的畅通运转,必须根据这一产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物流教育办学方向也应据此做出灵活调整,培养适应于区域内物流系统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2.2 政府

产业集聚形势下,高职物流教育以培养适应区域内物流行业发展一线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要旨,突出产业性、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地域性等特色。政府需要在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办学中给予正确的办学方向引导,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倾斜,政府是高职办学过程中的协调主体。

2.3 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高职物流办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它在高职物流办学中承担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物流企业是高职物流教育成果的消费者,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同时也是高职物流办学的参与者,为高职物流办学提供了资金、技术、场地、师资等多方面的支持。

2.4 物流专业教师

物流专业教师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他们是高职物流教育办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之一,这一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实现好坏将直接关系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

2.5 物流专业学生

物流专业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与教师一样,同为高校办学的主体,也是高职物流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一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实现程度直接反映出高职物流教育办学的水平和效果。

3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办学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分析

利益群体不同,则利益诉求不同,对职业教育认知各异,各方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预期收益迥异,由此致使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截然不同[3]。

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物流向更细化的市场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传统意义上通用的仓储、运输等服务功能,而是不断开发出专业化的、适应产业结构特点的行业物流服务。比如:医药物流、钢铁物流、快消品物流、电子产品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新型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因此,高职院校的物流教育办学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高职物流教育办学对政府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为期望获得政府的政策引导,明确办学方向、与产业相配套、结合院校自身优势、反映地域特色;获得政府的专业建设拨款以及对专业教学设施建设的支持;在与企业、其他院校、行业协会等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由政府居中协调,保障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物流专业的教学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不高,无法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对新型物流技术教学的需求;物流行业重实践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非常大,校内由于资金、场地所限,能开展的实训项目严重不足,实践技能较强的实训指导教师短缺,因此高职物流教育办学对企业的利益诉求就表现为期望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实习实训、工学结合方面提供师资、场所和设备等支持;同时也期望企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来,以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政府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其对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办学的诉求重点都集中在人才培养上。地方政府期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能够服务于区域内集群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区域物流的发展,提升地方形象;同时期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能承担地方物流项目,进行物流科技创新和研究,为政府物流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咨询。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主要弱点是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等[4]。而随着产业集群化的进程,必须根据这一产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系统,才能为集群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在产业集群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使得企业对高职物流教育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传统物流企业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与相关产业相配套的行业物流知识。比如:无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流通基地,也是无锡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之一。集群内拥有普利司通、博世、丰田、明和、霍尔赛特、米其林等一大批日、德、美、韩的全球知名企业。从产品结构来看,已形成以客车及特种车辆为主的整车制造,以发动机为主的关键零部件,涵盖金属件、注塑件、橡胶制品、玻璃制品及车内电子设备等汽车零部件的产品格局。因此,服务于汽车零部件厂商的物流企业期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能熟悉和掌握更多的汽车零部件在物流具体环节方面的知识,包括: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订单的下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管理、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发料及在制品管理、生产线的物料管理等[5]。除此以外,物流企业还期望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能协助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开展物流技术研发、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建议、为行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技术和决策方面的咨询工作。产学联合促进新知识的传播、新成果的应用,推动产业集群环境下区域物流更好、更快地发展。

物流专业教师作为提高高职物流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个相关群体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期望学校能够明确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重视教师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独立、自由的自我成长空间,创造更多的进修和交流机会,在促进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办学水平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发展,通过参与产学研项目、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一方面获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物流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办学特色的认识是最为感性和直观的,他们的意见不一定系统成熟,但是不可忽视,正是这些细小的“点滴”,在经过汇聚之后,也能够形成专业整体特色的浩瀚“海洋”[6]。具体来说学生期望所读院校的物流专业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品牌声誉;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有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前景。

4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办学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建议

高职物流教育办学和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是建立在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要平衡好合作各方的利益关系。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有切实有效的利益协调策略。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建立专门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协调机构

政府在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体系中处于协调主体的地位,在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中应充分发挥其政策、行政指令、法律等手段的限制性、引导性、调控性作用,比如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由利益相关者各方参与的协调机构,政府利用免税、减税和资金扶持等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投资建设高职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政府的居中协调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纠纷,能针对利益冲突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提供政策性引导,推动高职院校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物流健康发展。

4.2 探索多样化、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模式

利益是把双刃剑,合理的利益分配能够对各利益相关者产生激励促进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会引发弱势方的不满,严重的甚至阻碍各方配合参与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政府应着力完善利益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探索多样化的利益分配模式,最终分配方案由利益相关者各方本着民主协商的原则制订,并以制度、规范、法律等多种形式体现,保障各方利益计算和分配的公平、公开、公正。

[1] 赵娴.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集群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济,2007(06).

[2]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7).

[3] 周济.谋划发展、规划未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3 (2).

[4] 周凌云,穆东.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

[5] 马增荣.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概况与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12(7).

[6] 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c)-087-03

基金项目:①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研究》(c-b/2013/03/001)。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产业集群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