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以江门产业园为例

2015-03-12 14:04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徐琪章宜
中国商论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徐琪 章宜

关于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以江门产业园为例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徐琪 章宜

摘 要:产城融合随着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共进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经过实践和创新,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产城融合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并结合江门市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现状验证了该说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江门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设可持续的产城增长模式、强化配套建设、推进职住平衡、创新管理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产业园区 产城融合发展 江门产业园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加快产业升级从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从1984年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大连经济开发区设立开始,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由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组成的遍及全国各地的发展格局。目前来看,产业园区建设已然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强市的突破口,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途径之一。产业园区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聚集阶段、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以及现代科技都市阶段。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在直接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其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产城脱离,许多产业园都是孤立于城市之外的尴尬状态,产业发展难以为继。于是,新形势下的产城融合成为经济转型中产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配套服务,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产城融合及其对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许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贺传皎、王旭和邹兵(2012)较早地针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在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不适应性,提出了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的思想,并以深圳为例,从实践层面进行了细化落实[1]。刘荣增和王淑华(2013)以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为研究对象,发现了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新区产业高级化战略、社会服务强化策略等成长路径[2]。孔翔和杨帆(2013)则是将产城融合与社会资本创造和产业区优化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以产城融合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社会网络,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等成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3]。王沛栋(2014)主要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的产城融合困境,以河南省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突破路径[4]。孙丽敏(2014)在分析了我国产业园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5]。欧阳东、李和平和李林等(2014)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指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等九大策略。同时结合中泰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案例,从实践上验证了所提出发展阶段和策略的可行性[6]。应巧艳和王波(2015)通过对台州东部新区的研究发现,可以依托现有镇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调整产业机构,实现产城融合[7]。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城融合进行了研究,但都主要集中在产城融合的基本内涵、作用评价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关于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方面却较少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鉴于此,本文以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江门市产业园区实践分析,以期探索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发展重点和保障等问题,为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

2.1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

产城融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现代化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分离造成的产业区发展和城市化的低效率。它的提出对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和持续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产城的分离和不协调。作为产城融合的典型代表,苏州工业园区在经历了“以产兴城”后,已经进入“产城转升与产城共荣”的新阶段。园区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信息化城市的征程中,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内涵,提升城市经营品质,在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协调联动和互动中,塑造了当代工业园区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产城融合由最初的概念,已经贯彻到成功的实践,产城融合的发展将更注重质量和高度。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要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实际需求出发,使产城融合更品质化和人性化,营造产业园区和城市化的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氛围。

2.2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特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深,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开始向产城融合发展,不同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特点存在许多共性。

2.2.1 产城融合发展的系统性

产城融合是产业和城市之间逐步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结构的合理组合、空间的合理分布,以达到城市功能和产业体系在城市整体空间和局部单位的紧密对接和协调发展,以系统化的机制最终实现融合的动态过程。

2.2.2 产城融合发展的耦合性

产城关系的本质是合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和城市支撑作用,大力发挥产业和城市的功能耦合关系。两者互为支撑、互为动力、互为基础。城市聚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资金、土地和技术等要素,产业发展能够为城市运行注入活力,所以说城市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产业是新城市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2.2.3 产城融合发展的周期性

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很难维持在同一阶段,因为城市发展周期跨度较长,多是以区域战略为指引的城市规划调整周期,而产业周期则跨度较短,多是以市场竞争为动力的兴衰周期。在城市规划周期和产业兴衰周期交替作用下,产业园区产城融合会呈现出阶段性不平衡的发展特点。两者发展处于一种动态的演进中,并按一定的周期从失衡趋向平衡。

2.3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同构和产能过剩的困局,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产城融合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产业园区在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城融合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产业与城市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许多产业园区在规划初期忽略了产城融合的系统性,产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功能分离,导致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缺乏有机联系和协调;(2)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产业园区内居住、工业和商业三类用地价格差异悬殊,导致土地资源不能有效配置;(3)产业园区内服务业及低碳化发展进展缓慢。产业园区前往中心城区消费不利于低碳产业发展,但内部服务业价格偏高,且多元化发展不足,产业园区内部公共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当地需求。

面临以上问题,为了产城融合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产业园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积极解决。

(1)优化产业园区功能规划,使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相契合;(2)以政府为主导,定位好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规划及配套设施,不能一味地追求产城融合而忽视了实际需求;(3)积极引入高质量、新兴产业园企业,借助社会进行招商引资,提高产业园区的吸睛度。

3 江门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分析

3.1 江门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现状

江门市拥有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江门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等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这些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在2014年度的广东省产业园建设管理考评中,江门产业园脱颖而出,考核分数排名第一,这也是江门产业园连续四年荣获优秀等次。江门产业园发展取得如此成绩,与产城融合、园区升级等建设密不可分。

首先,江门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一直是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并被写入了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园区的建设离不开产城融合发展,“一区六园”、“非常6+1”、“七个一”等专项行动,“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以产城融合为抓手,推动园区不断升级。截至2014年底,江门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40亿元,为产城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江门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与省内其他产业园区不同的“一园三区”建设模式,以及产城融合发展与“园中园”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格局,使得近年来江门产业园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加速发展、园区基础配套逐步完善、用地环保效益提升。产城融合在江门的产业园区建设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不断促进江门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3.2 江门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问题和建议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是以更长远的理念推进江门城市化和产业化双跨越的战略需要,是促进江门更快实现与广佛都市圈和深港澳经济圈对接的重要途径。所以目前来说,产城融合仍然是江门产业园未来发展的重点。

由于江门产业园是自建园区,加上园区所在地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和园区面积不足成为影响产城融合发展的两大问题。同时,江门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也存在上面提到的三类普遍性问题,所以江门市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可考虑以下几项重点问题,并作出相应改进:(1)采用“新城+产业组团+生态绿地”的可持续空间增长模式,推进工作区、生活区、休闲区融合布局。以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依托江顺大桥、江门大道等众多基建轨道项目,实现产城之间设施共建、信息共享、产业共兴。(2)强化配套建设,推进产业功能区的产城一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住宅环境建设,鼓励开发针对本地就业群体的住宅产品。同时,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立与新城和产业工人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商业体系。(3)推进职住平衡,构建利于居民本地就业的区域环境。一方面,为产业园区内工人完善本地置业的居住配套;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新城居民本地就业和创业。(4)产城融合发展推动管理模式创新。江海区与高新区的合署办公,证明了这一管理模式创新的成功。产城融合的发展需要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创新,这就推动了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4 结语

产城融合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产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阶段。产城融合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已经发展到更人性化更高品质的阶段。江门市产业园紧随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过去几年里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助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江门市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城市空间去迎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可持续的产城增长模式、强化配套建设、创新管理模式等手段,不断推动江门市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传皎,王旭,邹兵.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与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12 (05).

[2] 刘荣增,王淑华.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06).

[3] 孔翔,杨帆.“产城融合”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基于对江苏昆山的实地调研[J].经济问题探索,2013 (05).

[4] 王沛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学习论坛,2014,30(06).

[5] 孙丽敏.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探究[J].经济论坛,2014 (01).

[6] 欧阳东,李和平,李林,等.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以中泰(崇左)产业园为例[J].规划师论坛,2014,30(06).

[7] 应巧艳,王波.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东部新区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 (11).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c)-145-03

作者简介:徐琪(1990-),女,助教,主要从事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方面的研究;章宜(1987-),男,助教,主要从事价值工程与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
我国产业园区软环境的构成要素探析
以产业园区提质促进长沙转型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地区性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分析
产业园区引导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