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概略

2015-03-14 13:55张景荣
观察与思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学者价值观

□张景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概略

□张景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兴起,并形成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学术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全党全社会逐步形成了共识。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重心,正在从“什么是”转入“培育和践行的规律”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 兴起 凝练 培育和践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兴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是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兴起,并形成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许多学者已经明确地论及这一点。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内容简洁、持久有效且指向明确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党的这种意识形态框架就很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铭记和认同的社会共识。①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也有学者指出: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成效明显。但也面临不少的现实挑战,多方面因素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丰富性制约着人民大众对其的全面认知;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学理性制约着人民大众对其作深入把握。因此,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个最鲜明的价值诉求就是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炼简洁明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黄蓉生、白显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3期。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李长春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在征求意见和起草调研过程中,一些同志建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概括,提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件起草组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委托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表述。从调研的情况看,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③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7日。这说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正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这一研究得以蓬勃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由此可以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是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放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来阐述,是我们把握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一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学术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当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和表达已经达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①袁银传、韩玲:《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根据》,《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学者从“现实的利益倾向不同,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强劲冲击,用多学科的话语体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本身难度很大”等各个方面对此作了分析。②梅荣政:《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15期。笔者根据研究中的状况,探寻一下影响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因素。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对象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把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对象(有学者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是什么,学者们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价值取向,而不应该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他们认为,必须分清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人民生活价值观。譬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诚信、友爱、仁慈、仁爱、善良、勤俭、劳动、文明、爱国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它们都属于人民生活道德或公民道德的价值范畴,而不属于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他们主张将“民主、公正、和谐”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红旗文稿》,2012年第2期;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原则》,《红旗文稿》,2012年第6期;韩震:《必须区分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生活价值观——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是最为重要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象范畴。主要依据有两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其二,与人的问题相比,其他的对象范畴都是围绕人、为人而服务的。而作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象范畴的人,必须超越阶级、阶层、行业、团体这样的群体,因而只能选择个人;必须超越地域群体,应该指全体公民。关于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也只能集中于人的某些最主要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这样六个理念:自由、民主、公正、互助、改革、发展。④许耀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

又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对象首先是国家,同时又是公民个人。不能将两者对立、割裂。这样说,并非否定有主导方面。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应首先直接从国家制度层面着眼。这里强调的是不要将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同个人道德规范对立起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求是)、以人为本(人本)、独立自主(自主)、共同富裕(共富)。⑤梅荣政:《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15期。也有学者明确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要有“国家和公民两个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分为对于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对于公民的共同价值观即“仁爱、正义、守法、诚信”两个方面。⑥杨明:《国家与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基本路径》,《红旗文稿》,2012年第4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人的生存、发展、幸福为最终目的,既要体现共同利益,同时也尊重个人利益,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价值观变迁时代人们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个人生活和共同生活最有价值的观念构成,既有共同指导思想,又有针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个表述,既符合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寻求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愿景,也勾勒出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真正体现出了共同价值主体;同时,“到现在为止,人类所提出并共同认可的……六大基本价值: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也应该有所考虑。①杨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几点思考》,《理论视野》,2012年第9期。

也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样,绝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而应该是国家整体层面、社会组织群体层面和公民个体层面的统一。国家整体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凝练者、坚决维护者和集中体现者,社会组织群体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动展示者、坚决贯彻者和充分体现者,公民个体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参与者、积极执行者和生动体现者,他们都是践行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共享成果,但都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者。②朱延华:《论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原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不同

有学者通过对《资本论》的文本学研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③吴倬、刘新刚:《〈资本论〉文本学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中国形态反思》,《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也有学者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视角,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发现未来新世界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价值追求,是激励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阶级旧世界,建立和建设自己当家做主新世界的强大价值导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是一个由最高核心价值观和体现社会主义运动根本性质以及社会主义不同方面要求的核心价值观构成的有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贯彻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地从应然走向实然的过程。立足这样的视角,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由一个统领范畴和四个基本范畴构成的有机体系。一个统领范畴,就是以人为本。四个基本范畴。一是共同富裕,二是民主法治,三是科学文明,四是和谐共生。④杨兴林:《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学习论坛》,2012年第6期。

同样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有学者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及其主张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社会是在矛盾与对抗的进程中展现自身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建立起劳动者掌握劳动条件即控制自己命运的真正的共同体。在价值观领域,能够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也符合自由人联合体道德要求的,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的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渊源,就必须坚持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核心价值,坚持体现并服务于这个核心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即集体主义价值观。⑤王中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还是其他》,《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

还有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及这两者的统一,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来看,“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而独立自主,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联结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事实,是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⑥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1期。

另有学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要树立和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⑦罗文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又有学者针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问题,提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应当深入到有机统一着的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之中获得其理论与实践的依据。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多样展开,要求我们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关注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初文本,更要着眼其创新发展,既要关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更要着眼其当下现实;既要关注社会主义制度的多样展开,更要着眼其中国形态。①沈壮海:《解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之结》,《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21期。也有学者提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论述为文本根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根据,以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思想为思想资源,以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习惯表达为现实根据。②袁银传、韩玲:《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根据》,《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秉持的原则有共性也有个性

学者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各自所秉持的原则(或称为准则),这些原则涉及社会主义性质问题、核心层次问题、指导思想问题、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中国特色与世界文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问题等各个方面。学者们秉持的原则有共性,也有个性;即使秉持的原则相同,但对原则的理解和把握也存在不同。

其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鲜明体现其社会主义性质。学者们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要素或根本规定性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精神、价值观层面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把握,不表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的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③梅荣政:《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15期。要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鲜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高扬社会主义旗帜,紧扣社会主义主线。④黄蓉生、白显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3期。

二是凝练的内容要处于价值观领域的核心层次。这是学者们的共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观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体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决定、统率和影响其他价值观念。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中,它抽象层次最高、程度最深,属于精神内核。⑤梅荣政:《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15期。

三是表述要简洁。尽管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有种种不同的要求,但简洁通俗可以说是其中的共同点。有学者强调,指向明确、语言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标志,也是一个政党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标志,更是动员群众、凝聚人民的旗帜。⑥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

然而,学者们所秉持的原则在体现出如上共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个性。例如,关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鲜明体现其社会主义性质这个问题,涉及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见解。再如,关于凝练的内容要处于价值观领域的核心层次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对“核心”的理解,以及核心与非核心的关系等问题,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似乎处在“核心性期待”与“全面性期待”的复杂纠缠之中。“核心性期待”渴望所凝练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全面性期待”渴望所凝练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全面地表达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如何解开“核心性期待”与“全面性期待”的这种复杂纠缠,是凝练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思维之结。⑦沈壮海:《解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之结》,《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21期。又如,关于表述要简洁的问题,则涉及简洁的标准,以及简洁表述的具体方式等问题,也有着极大的讨论空间。

而且,由于学者们各自关注的重点不同,研究问题的角度、侧重的维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因而各自所秉持的原则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区别。这是导致研究结论出现种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共识的形成与研究重心的转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断之后,学界高度评价了这一论断的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深刻阐述,也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务实选择。特别是在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不尽相同、看法多种多样的情况下,这一论断对于避免思想模糊、认识混乱、选择迷茫,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形成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但在如何看待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上,当时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主流的看法。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党的十八大的“三个倡导”这种开放而未定性的表述方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概括总结、凝练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了广阔空间和充分余地,如何在充分践行“三个倡导”基础上,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②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更有学者提出,“三个倡导”是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和基础资源,本身不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表述,也不能理解为从中提炼出了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精神、价值资源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它是涵盖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有一个,而不应该有不同层面之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或个人层面,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是共同的、没有差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分割为三个不同层面,如果有不同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就否定了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③顾钰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这些不同看法,体现了高度的学术民主,为高层决策提供了充分的学术资源。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2015年4月,《人民日报》评论员任仲平的文章又指出,价值观的力量,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党的十八大勾绘出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规律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的内容涉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方法及路径和机制,不同群体(如未成年人、大学生、企业员工、农民、教师、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同地区(如民族地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等诸多方面,有的学者还研究了国外价值观教育的做法与经验以资借鉴。随着实践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入。

责任编辑:宋雪玲

献标志着,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全党全社会已经取得了共识。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重心,正在从“什么是”转入“培育和践行的规律”的探索。

张景荣,男,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 300191)。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学者价值观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学者介绍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学者介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