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015-03-14 13:55施红兵
观察与思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弘扬中华

□施红兵

略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施红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不同于其他传播,必须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性力量,在对文化的传承中解决好发掘、摒弃等问题,用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好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普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延续发展中再展时代魅力,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最为丰厚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作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普及,同样,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弘扬。

一、去伪存真,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品性

必须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载体。中华文化因为其文化大厦、精神世界、价值空间的屋顶式构建,使之具有系统的普适性高度,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奠定了地位。一是对人类发展的独特贡献。从四大发明到科举制度,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的丝绸之路到十世纪延续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也代表东西方文明共同的核心精神。③葛承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和现实意义》,《深圳特区报》2014年5月6日。二是中国人的独特情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五德对民族品格的重塑与再造,中庸平和秉性对各民族和平的大同意愿,山水乡愁对人文家园的生态文明营造,这些都深具中国文化特色又赢得全世界的尊重。④葛承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和现实意义》,《深圳特区报》2014年5月6日。三是传统价值的独特魅力。文化长河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润物无声”,“天人合一、和合为贵”,“吃苦奉劳、诚实守信”,“仁民爱物、忠恕崇正”等品质,⑤葛承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和现实意义》,《深圳特区报》2014年5月6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都与世界文明的脚步同频协振。四是民族文化的独特形式。从诗歌到书画,从传统礼仪到乡土民俗,从独有的生命观、审美观到东方价值观,每一种精神图谱都镌刻着中华文化的符号,滋润着向上向善的民族心灵,展示出“内圣外王,平治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天下担当。

(二)延续性和融合性的并行。据不完全考证,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26个文明形态中,只有中华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①吕嘉戈:《〈易经〉——中华文明的源头》,《当代思潮》,1998第1期。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受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最根本还是特有的文化基因所带来的。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吞吐吸纳着世界各民族文明,以一种固本求变,生生不息的精神顽强延续,从而形成能屈能伸的韧性文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同化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二是融合力,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兼容并蓄为精微广大的中华文化。三是凝聚力,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直到今天,数以千万计的华侨华裔一直未曾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以中华文化为母体,魂牵梦绕,心息想通,体现了它不可替代的感召力。

(三)道德性和价值观的重叠。孙中山曾经说,“因为我们民族道德高尚,所以国家虽亡,民族还能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倡导直接或间接地叠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秉性。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正是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允执厥中”、“隆礼重法”思想,“自由”多指人实现天道与人道交融互通,达到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则正”多指人能守护善性,言行不偏不倚,体现公正,“法治”在传统文化中是德治的重要补充;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了古已有之的传统美德。“爱国”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信念,“诚信”思想来自《中庸》所讲的“诚者,天之道”,人道也应如此,要言必信,行必果,“友善”要求人要善待他人,推己及人,其核心思想是“仁”,“敬业”要求人们处事得体,办事尽心,实质讲的是“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相互烘托的紧密联系。

二、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

重拾传统并非要回到文明的某一片断重温余晖,而是“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在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展示当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概括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三大作用。

(一)引导引领作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引起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中“执一以为天牧”、“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等思想,站在文化的广度和立德的高度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认同,弥补道德缺位,引领社会风尚。

(二)亲民爱民情怀。纵观中国政治思想史,民本思想十分丰富。“民贵君轻”、“恤民为德”、“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思想一以贯之,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高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湖北日报》2013年10月14日。而中国共产党则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中为政者“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有益因素,把民本发展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崭新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使亲民至善成为真实而清晰的实践。

(三)教化净化效应。面对传统文化的宝库,我们吸取什么,扬弃什么,直接决定着民族精神的延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教化人民、净化社会的效果。当务之急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的讲话精神。坚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正治邦”、“正善治、事善能”、“清静以为天下正”等闪光观念,充分发挥文化教化和道德净化的效用。

三、以文化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作用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践行应当借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来实现,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特别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展开深度普及。

(一)以创作文化精品为抓手,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常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吸引人、感化人,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作品中不能是抽象的、生硬的存在,而应把它情感化、心灵化、精神化,透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表现、传达出来。一是创作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文艺精品。通过文艺精品,向公民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有利于国富民强、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如玉环县推出的带有浓郁地方乡土气息的《豪迈花岩礁》、《老东门》等村歌,反映了群众求善求美求真的愿望,引起共鸣、广为传唱。二是创作展现优秀典型人物的文艺精品。优秀典型人物宣传具有示范引路的作用,创作典型人物文艺精品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的有效载体。如现代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以海岛医生吴棣梅为原型,借助传统又推陈出新,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容易触动群众的情感。该剧连演50多场,进京展演并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三是创作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我们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壮大泥塑、贝雕、八蛮、船模、八将、门神画等本土文化资源,建立民俗文化资源库,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申请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注重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非遗传承人队伍。如省级非遗项目鳌龙鱼灯专程赴台湾彰化参加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交流演出,展现渔家人闯海搏浪的激情与满载归来的豪情。

(二)以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近年来,玉环县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其中,努力打造群众的精神家园。一方面硬件设施建设求实。以“两堂”(礼堂和讲堂)和“五廊”(村史村情廊、乡风民俗廊、崇德尚贤廊、美好家园廊、村务公开廊)为内容,深入挖掘利用农村历史文化资源,介绍村庄历史沿革、积极健康的家训、族训、村规民约、道德模范、发展成就等内容,有利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另一方面内容建设求活。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利用“乡村大擂台”、“文化嘉年华”、“文化走亲”、“榴岛四季风”等载体,因地制宜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玉环地域特色的三句半、鼓词、道情等文艺形式,引导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开展礼仪礼节活动,发掘和整理新春祈福、重阳敬老、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文化礼仪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以各类文化课堂为依托,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和自行,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因此,要积极拓展、注重实效,不断搭建宣教平台。一是形成一个针对全民开展教育的平台。进一步关注面向各社会群体的教育工作,营造全民教育“多媒体课堂”。当前,我们依据“名家大讲堂”、“社科论坛”、“文化讲堂”等品牌,构建了党员干部、市民和农村群众等三个层级的教育网格,根据不同受众,深入浅出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讲清楚,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把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讲明讲透。二是大力创新不同群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明确价值导向,倡导文明新风。连续多年举办“全民读书月”、“社科活动月”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融入到市民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活动,组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开设主题讲座,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薪火。推广“书声玉环——市民经典诵读活动”,建设公益读书点,这些都为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凌 雁

作者施红兵,男,中共玉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玉环 317600)。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