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中的应用探讨
——以我校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为例

2015-03-17 22:03曹珊刘紫阳陈小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仲景通识学分

曹珊,刘紫阳,陈小辉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慕课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中的应用探讨
——以我校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为例

曹珊,刘紫阳,陈小辉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作为颇具特色的中医传承教育,为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中医人才,需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目前教学安排紧凑,课业负担繁重,加之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使得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通识教育很难实施。本文以我校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为例,阐述慕课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通识教育的优势,探索以慕课形式开展通识教育之路。

中医传承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慕课

全球化趋势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迫切需要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进入20世纪后,通识课程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大学精神”的实现方式。通识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才为目标,重视协调发展和能力培养,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和谐发展的教育。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专业化教育也迫切需要融入通识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以及应试教育模式,使其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弱化,培养的学生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作为颇具特色的中医传承教育,为了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中医人才,需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而目前教学安排紧凑,课业负担繁重,加之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使得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通识教育难以实行。慕课(MOOCs)的出现让二者的融合成为现实,慕课正以其开放性、透明性、易获得性推动着高校课程改革。本文以我校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为例,探讨慕课在中医传承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中的优势。

1 慕课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慕课最早起源于美国,意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合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学习人数多;“O”代表Open(开放),即课程内容对所有有求知欲望的人开放;第二个“O”为Online(在线),学习者可以灵活安排学习的时间;“C”则代表Course(课程)[1]。

自2008年第一门慕课开设起,慕课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发展过程。其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函授等形式进行的远程教育不同,也不完全等同于当下流行的网络公开课,慕课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以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符合人类注意力规律的授课形式吸引目标人群,通过满足学习人员的需要、兴趣,完整、系统地实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等过程[2]。

目前,国际上几个著名的慕课平台,如Udacity、Coursera、edX等向全世界免费提供各大知名院校的优质课程,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也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国内专业慕课。

2 中医传承教育改革与探索

中医药类院校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识的转变,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当前中医药院校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明显不足[3]。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构建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以下称为“仲景班”),以期推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推动仲景学术思想传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我校以“强化中医经典,突出仲景学术,强调中医思维,突出临床实践”为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首先,对公共选修课所有课程予以保留,但总课时由970学时降至852学时,为专业教育做出让步;其次,将中医经典课程作为重点予以强调,与普通中医学专业相比,仲景班的经典科目由5门增加至9门,总学分由20学分增至40学分。而且,专业必修课与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并没有减少,与普通中医专业的118学分相比,仲景班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学分增至130学分,其意图显而易见,就是想要保证在强化中医经典课程的同时不忽视其他课程。另外,为突出中医特色,培养中医思维,学校为每名仲景班学生配备一位资深教师作为导师,带领学生在中医门诊实践,每周不少于半天(至少4学时),整个学期共计80学时。

仲景班重经典的精英化教育方案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教育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纵观整个教育历史,除了教育质量是困扰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问题,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创造力欠缺也是严重的问题[4]。有人曾说,大凡有成就的杰出人才,都不是仅仅在某一专业领域杰出的人才,而是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突出表现的人才。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教育缺失,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也不佳,容易被限制在狭小的专业圈子里。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更深层次智能和技能的发展,我们应当探索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在思想上、技能上、身体上符合社会要求,现代大学教育应该建立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5]。因此,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3 将慕课作为连接中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桥梁的优势

仲景班的教学改革是中医药专业教育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为更好地继承祖国传统医学,不断创新,使之发扬光大,需要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但是从目前仲景班的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被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等占用,加上临床实践,已经很难再开设通识教育相关课程。慕课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

3.1 慕课可解决课堂时间严重缺乏和通识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依托于各大知名高校而构建的慕课平台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专业教育内容,又有素质教育的公共课。任何专业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拓展课程进行学习。仲景班除了课堂学习专业知识外,可将公共课或素质拓展课的内容转移到慕课上来,既为专业课留出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精力,又能弥补素质教育的缺失,还能在一定程度解决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师资相对薄弱的问题。

3.2 慕课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慕课针对人们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为10分钟左右的生物规律,将教学内容锤炼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方便学生利用学习间隙灵活安排学习,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能吸引目标人群,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完全拥有学习的控制权,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1]。

3.3 慕课能够最大程度集合优质教育资源

中医教育是一门师承教育,为最大程度保证中医精粹薪火相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然而,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师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传承要求,优秀的资深教师更是缺乏,其他公共基础课同样如此。慕课集合全世界著名高校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共同话题或主题,将分布于世界各地有意愿的授课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网络和客户端,就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便捷地学习多种课程。随着慕课的发展,中医药专业课程学习也可以变得多样化。

另据国内外报道,一些高校已经对部分慕课提供学分认证,如在学习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定,最终可以得到该课程的学分。

3.4 慕课能够实现网上师生互动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效果一般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评价,具有偶然性和滞后性,不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动态和成绩。因此,建立适当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慕课通过自动化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课前课后与学生及时互动,赋予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的权力,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这种突破了时间与空间束缚的教学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机构的关注。目前慕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其显著的优势,已为中医传承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提供了契机。如何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1]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0(7):30-36.

[2]张鸷远.“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6(2):116-121.

[3]郑玉玲,詹向红,呼海涛,等.中医传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教育ECM,2013,30(1):8-10.

[4]王姝,陈志芳,童慕兰.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6):57-59.

[5]马凤岐.从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转变[J].汕头大学学报,2011,27(2):68-70.

G420

A

1671-1246(2015)01-0005-02

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的中医基石学科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SJGLX229);2014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医基石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4]-JKGHB-0016)

猜你喜欢
仲景通识学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