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培养长效机制构建

2015-03-17 22:03樊广花周杨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中医药机制

樊广花,周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培养长效机制构建

樊广花,周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针对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进一步明确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长效机制的目的,提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形成完整培养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

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

教师素质是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切实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而教师专业素养是衡量其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高校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技能和教育情意3方面。中医药院校教育是专业教育,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后备力量的青年教师,其业务能力、科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等直接影响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1 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以缓解扩招导致的师资紧缺和教学压力。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高等中医药院校也不例外。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目前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左右,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左右,这些青年教师承担着学校大部分教学任务,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在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范专业毕业者寥寥无几。因此,如何让青年教师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师范培训”,是所有高等中医药院校要考虑的问题。

2 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现状

2.1 专业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都接受过系统而正规的医学教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临床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且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学知识,仅凭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很难全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同时,他们临床实践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2 教育技能

教育技能主要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技巧和能力。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岗位任教,并没有经历过教学实践锻炼,因此普遍缺乏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设计等教育教学能力。这样的青年教师很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指导并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2.3 教育情意

教育情意主要指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所持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等。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机制等客观原因及青年教师对自身角色认识、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所持态度等主观原因,一部分青年教师更倾向于科研和临床实践,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对中医学抱有偏见。这些价值观不正确、态度不端正的教师很难热爱自己的事业,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感染了。

3 建立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长效机制

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体制改革与完善不是孤立的,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互相呼应、相互补充,机制才能发挥作用[1]。只有建立良好的机制,系统才会根据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自动调整策略和措施,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法律依据

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师资建设的主要趋势和潮流,英美等国家早就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了教师专业化培养问题。与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度相比,我国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应尽快出台、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教师的专业标准、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并指出参加培训是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一方面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提高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及时间保证,另一方面也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2]。

3.2 教师发展中心是构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的“立交桥”

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1年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旨在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与研究方面做一些探索。目前,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已经在师资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作为负责教师专业培养和发展的职能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理应协同学校其他部门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提供相应外在环境和内在体制、机制保障,帮助青年教师制定自身专业素养水平发展规划,成为构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的“立交桥”。

3.3 理清培养层次,挖掘培训资源,活跃培养形式,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

根据专业素养构成,将青年教师专业化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及发展培训3阶段。岗前培训重在内化青年教师专业通识教育,其课程设置以师范基础教育和中医通识教育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中医药发展历史及中医药常识,促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在职培训重在一般通识教育,深化并丰富青年教师教学思想、理论和技能。待青年教师拥有一定教学经验及教学技能后,再根据其自身特性及专业特点,依托特色培养项目,定向发展多层次教学团队[3]。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主要是通过聘请校内外、国内外或跨专业的教育教学专家、中医名家或优秀任课教师以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定期举办多种活动等形式展开,培训缺乏针对性、互动性、系统性,很难收到好的效果。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个人都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因子。积极挖掘、整合培训资源,丰富、活跃培养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是必须的。同时,系统各组成部分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计划、完善的管理办法,以保障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工作系统化。

3.4 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积极性

对青年教师要激励与培养并重,建立科学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真正做到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点和特长。如:(1)建立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职、晋级制度;(2)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中心,引领青年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3)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专业性质,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其潜心钻研教学与科研;(4)设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用于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奖励、评价等培养工作。

3.5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引领青年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反之则会给青年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带来烦恼和焦虑,进而影响其发展[4]。学校制定评价机制时应充分征求和考虑青年教师的意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评价目标的设计和制定;二是重视青年教师个体差异、专业差异;三是确立青年教师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3个不同成长时期的递进的评价目标;四是健全评价实施机构;五是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

总之,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一定要制定相应机制,完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体系,并使之成为长效机制,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

[1]康瑛,李佳恒.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2):1128-1129.

[2]刘肖芹.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8-100.

[3]魏建平,朱慧,胡鸿毅,等.浅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中医教育,2011(5):72-74.

[4]杨慧清.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J].中医教育,2010(2):21-24.

G451.2

A

1671-1246(2015)01-0010-02

省局共建一期项目立项课题“中医药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SJGJ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中医药机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