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护生心理品质培育探索

2015-03-17 22:03王静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个体

王静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300)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护生心理品质培育探索

王静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300)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护生心理品质培养方法和实施路径,以期为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参考。

积极心理学;护生;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塞利格曼在2000年指出,积极心理学家应该用一种更为开放的、积极向上的、肯定的眼光去看待人类优秀品质,例如潜能发挥、爱的能力等,这是以人为本进行积极人性理论研究的思想体现,主张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生活幸福[1]。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 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内部稳定的心理特征,内隐于个体之中,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外界刺激才能显现出来,需要教育者加以挖掘和培养。护士职业所需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1.1准确的记忆力

要想顺利完成护理工作,护士就必须具备准确的记忆力,包括记忆的准确性、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等,其中记忆的准备性最为重要。要准确记忆患者数量、病情、护理计划、用药种类和剂量的变化,护士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记忆力。

1.2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及心理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供医疗救治和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颜色等的变化,以获取病情发展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动作语言、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咳嗽声等,了解其内心活动和心理需求。

1.3独立的思维能力

护理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护士创造性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患者病情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护士对每一位患者都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1.4积极的情绪品质

积极的情绪品质包括情绪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控、转化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具有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护士应具有调控情绪的能力,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不将个人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

1.5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实施整体护理重要的心理基础,优秀的护理人员应对工作保持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周密;为人诚恳正直、宽容豁达、乐于助人、富有爱心。拥有自信、乐观等良好人格品质的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对生活有无限的追求,更有追求成功的动力。他们不容易被困难打倒,更容易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更富有创造性。

2 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不仅能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提升个体满意度和幸福感,而且能激发个人的潜能与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2.1培养情商,促进身心健康

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情绪更乐观,能积极看待世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情商更高。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开展工作;还可以促使个体自我完善,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同时,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身心健康,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缓冲负性情绪影响,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2.2传递幸福,促进心灵成长

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提升个体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使人更加乐观;有利于护生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和希望、散发着青春活力的性格,体验成长的快乐。

2.3增强心理免疫力,激发潜能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护生只要坚持科学发展,重视自我,就能有效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心理品质能启发护生用积极的态度感受世界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行动激发积极的情感;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从而增强心理免疫力。

3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3.1树立积极观念

积极心理学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视角来审视个体发展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培养护生积极认知自我的能力,使其悦纳自我、欣赏自我、体会自我的独特性;遇到问题时,能从问题本身出发,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正确归因,从中获得积极体验。因此,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的在于帮助护生正确认识并处理消极情绪,促进其树立积极观念。

3.2推行赞赏教育,增强护生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于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挖掘其潜能,培养其积极理念[2]。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护生的优点和长处,以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护生,增强其自信,激发其主体意识及潜能,适时给予鼓励、表扬和奖励,使其感受到取得进步的快乐和获得赞赏的愉悦,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通过专题讲座、心理知识竞赛、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剧表演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心理品质。

3.3多措并举,挖掘护生自身优势

培养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帮助护生发掘自身心理优势,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借助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如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探讨、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训练和自助式心理激励[3],引导护生学会用积极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武装自己,消除消极心理滋生的土壤;引导护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持最佳状态。

3.4懂生活,爱生命,实施感恩教育

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护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引导护生感恩生命,体验生活,享受生命的独特。在具体实践中,将感恩教育寓于专题讨论、演讲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让护生发现个体的与众不同,分享生活感悟,了解彼此。在活动中启发和引导护生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鼓励护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懂得感恩,懂得宽恕,体验生命的喜悦,增强主观幸福感,进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3.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构积极理念

威灵顿公学校长谢尔顿博士认为,培养幸福、有成就感的人,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4]。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护生积极心理指导,增强其幸福感,引导和帮助护生建构积极理念,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给予护生生活指导,使其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案例讨论,将积极理念内化为个人思想。注意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护生建构积极的生活态度。

4 结语

积极心理学为当前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指明了方向,即培养拥有积极人格、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能启发护生对生命的理解与领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加强护生心理品质培养,必将丰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拓宽护理教育研究视野。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65.

[3]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51-55.

[4]李茂.英国私立名校为学生开幸福课[J].视野,2006(22):58-59.

G444

A

1671-1246(2015)01-0158-02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个体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