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技术课程说课设计

2015-03-17 22:03刘亮丁丽娜张彪陈东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训中药化学

刘亮,丁丽娜,张彪,陈东林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563002)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说课设计

刘亮,丁丽娜,张彪,陈东林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563002)

职教理念下中药化学技术课程说课设计,主要包含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特色、结语6方面。教师通过说课,对所授内容更加清晰,对所用教学方法更为明确,对学生定位更加准确,其教学水平得到升华。

中药化学技术;说课设计;教学方法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是执教者在精心备课基础上,于特定场合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本门课程的性质、设计以及如何组织实施等,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具有评价、培训、研究、交流和检查功能[1,2],对于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未发现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方面的说课文献[3~5],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高职高专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 课程性质

1.1 课程定位

中药化学技术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别的一门应用型课程。本门课程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学生开始中药制剂技术学习前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这一特殊地位使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执业中药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执业中药师考试4个科目中,本课程属于“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科目的两门课程之一。本课程开设于专科学习的第二学年,共108学时[6]。

1.2 课程培养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走上职业岗位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1)能力目标:能运用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能用各种鉴别技术鉴别中药中有效成分,能正确观察、记录实训现象,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知识目标:掌握中药提取、分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了解化学结构的鉴定技术;(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中药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教学内容

2.1 学习情境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执业中药师考试要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门课程教学应注重中医药理论以及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别等内容。在教材选取上要体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并体现“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药企需求编写相应的中药化学技术实训指导,用于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通过教学,达到使学生具备提取、分离、鉴别技能的目的。

本课程共有12个学习模块,分别为:中药化学成分常规提取技术、中药化学成分常规分离技术、中药化学成分色谱分离技术、苷类提取分离技术、黄酮类提取分离技术、蒽醌类提取分离技术、生物碱类提取分离技术、香豆素类提取分离技术、皂苷类提取分离技术、挥发油类提取分离技术、强心苷类提取分离技术、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制备。以“生物碱类提取分离技术”为例,设计学习情境如下: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组钩藤提取、分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提取、分离生物碱;经讨论后,教师提出几个可供参考的提取方法,让学生依据生物碱的结构与性质,选择最佳提取方法,并分组讨论具体的提取工艺。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旁引导并作小结,协助学生完成生物碱类的分离、鉴别技术设计,最后让学生对钩藤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别技术进行完整的设计,教师作最后总结[7]。

2.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上,依据培养目标及学校实际情况共设计5个项目,分别为白芷中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检测指标:得到比克白芷素)、槐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检测指标:得到芸香苷)、钩藤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检测指标:得到总生物碱)、穿山龙中皂苷的提取分离(检测指标:得到总皂苷)、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提取检识(检测指标:得到挥发油并检识成分类型)。如以“白芷中香豆素的提取分离”为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如

注:本文系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改项目(教改字[201311])下:教师在实训室展示白芷药材,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鉴别,之后引导学生设计提取工艺(包括方法、溶剂、时间、次数等),设计完成后开始提取白芷药材,所得提取物用薄层色谱摸索洗脱溶剂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柱色谱分离,直至得到单体化合物,所得化合物再用对照品做TLC鉴别,以确定是否为比克白芷素。整个训练过程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2.3 教学保障

教学保障有3方面内容。(1)师资队伍保障。本课程任课教师共7人,均为双师型教师,在专兼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方面均符合相关要求。(2)校内实训场地、设备保障。本课程设有专门的实训室并配备相应实训设备(如回流提取设备、超声提取仪、柱色谱分离设备、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可以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3)校外实训基地保障。本课程设有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规模、地点、带教教师均符合要求),可以满足学生校外实训需要。

3 教学方法

3.1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授课对象是在校二年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授课对象化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操作性、探索性强的实训课程较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实训情景,从实训任务着手,学会完成实训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失败原因,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其明白教学目的并为之努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会。

3.2 整体设计

3.2.1 围绕一个“点”组织教学要始终围绕“化学成分”这个“点”进行中药化学技术教学。基于制药岗位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提取、分离得到化学成分,并进行鉴别。从本课程教学目的来看,学生必须要知道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从理化性质来看,要想知道某一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先要知道其化学结构中的官能团,如含有羧基就具有酸性,含有氨基就具有碱性;从提取和分离技术来看,不论是提取还是分离都涉及溶剂选择,而溶剂与化学成分之间遵循相似相溶原则;从鉴别技术来看,要鉴别某一类化学成分,先要知道其化学结构中的特殊官能团,如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内酯键,就可以选择异羟肟酸铁鉴别。以上分析得出,本课程与“化学成分”紧密相关,因此应围绕其组织与实施教学。

3.2.2 展开一条“线”实施教学要基于制药岗位工作过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具体如下:首先以某一味中药为导入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得出该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而根据化学成分结构推导其理化性质(如性状、溶解性等),再根据化学成分性质让学生设计溶剂提取方法,设计完成即进入提取实训阶段,提取完成后再设计分离溶剂和方法,进入分离实训阶段,根据最终分离所得化学成分再设计鉴别方法,进入鉴别实训阶段。

“点”与“线”相结合即为本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始终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中不仅要有校内“教、学、做”一体化设计,还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4 教学评价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建立了分模块考核评价方式,每个模块既考核知识,又考核技能及学习态度。制订模块化课程考核办法,建立知识与技能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校内教师、学生评价与现场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并加强药企专家、社会评价信息收集,使各评价主体比例分配明确合理。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5 特色

本课程有两个特色:(1)理实一体、点线结合。本课程在教学中围绕一个“点”、展开一条“线”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做有机融合。(2)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本课程有自编校本教材《中药化学技术实训指导》,相关行业专家参与编写,体现了校企合作;其中部分内容是教师科研成果结合制药岗位要求转化成的学生实训项目,体现了产学结合。

6 结语

说课是推进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说课设计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高职教学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特点。说课方法应该是有法无定法,不同课程说课应有不同特点,不同教学理念下的说课应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师说课应体现不同风格。中药化学技术课程的说课实践,目的在于使每位任课教师对所授内容更加清晰、对所用教学方法更为明确、对学生定位更加准确,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不断钻研理念、钻研目标、钻研教材、钻研教法中得到升华。

[1]周龙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说课内容及评价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9-71.

[2]王锡耀.高职“说课”重在研究和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95(14):188-189.

[3]潘福勤,刘建辉,王万里.牙体解剖生理学课程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8):79-81.

[4]张伟,沈年汉,雷康福.医学生物化学“说课”实例[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09-1711.

[5]阳铁建.《物理化学》课程说课案例探讨[J].科技信息,2011,28(36):141-143.

[6]杨红.中药化学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辜东莲,丘东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及其说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7):34-36.

G424.2

B

1671-1246(2015)01-0043-02

猜你喜欢
实训中药化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