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5-03-17 22:03崔照琼李艳琼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生物学医学

崔照琼,李艳琼,胡 桂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独立学院是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大多数独立学院依托于母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另外,由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医学生物学所占课时不是很多。我们结合近几年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对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初步尝试,现介绍如下。

1 明确教学重点,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护理学专业医学生物学安排了45学时,理论与实验教学比例接近3∶1。理论教学以细胞和遗传学两部分为主要内容。医学生物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该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教师讲授时必须在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大胆取舍,重点讲授细胞学和遗传学几个章节。目前有部分医学院校的生物学教学尚以医学生物学本科教材为蓝本,没有单独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所以授课时应突出这部分内容。此外,教学安排上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缩减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和教学研讨课比例。本教研室在本科生医学生物学教学中,重点讲授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将其余部分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

2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我院是一所新建医学类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学师资力量较弱。一方面,绝大多数教师为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上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教师脱离临床现象严重,许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几乎不接触临床工作。而医学生物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不接触临床的教学接近于纸上谈兵。再者,由于医学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往往缺乏医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医学生物学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具体做法有:(1)院外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有发展潜力又安心本职工作的教师,特别是非医学院校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到著名医学院校生物学教研室进修学习。(2)院内培养。按照学院制定的师资培训条例及实施细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实行责任制。让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备课、听课和从事科研活动,并对青年教师追踪听课,动态了解每位教师的授课水平。

3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由于医学生物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较大,又涉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各种临床问题,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和技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 结合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繁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单调,失去学习兴趣。加之课时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课后不愿复习,影响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2]。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切实提高医学生物学专业知识掌握率,我们在遗传学部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开放教学模式。遗传学涉及许多遗传病,病因复杂多样,但都是有章可循的。对于中学时就已学过或浅显的内容以自学和查阅资料为主,课堂提问测验为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对某些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内容尝试性地使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尝试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教学,即授课时以病例为中心,巧妙提出问题,留以悬念,然后再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收效显著。例如,在讲“人类染色体三体”时,先提出三体型与部分三体型有何异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从中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在授课时逐渐渗透临床知识,使基础与临床通过生物学有机衔接起来,将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物学教师应努力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诸多教学方法均可以借鉴和尝试,有的内容可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有的可采用导入式、情景式教学法。

3.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式,即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应适时优化现有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生物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与临床课程联系密切,学生普遍能认识到学好该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尚未系统地学习临床课程,临床见习也未开展,学习起来较困难,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因此,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因材施教。众多学科教学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可以运用于各学科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对生物学教学尤为适用,比如利用自身组织细胞来说明不同功能的细胞具有不同形态与结构,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此外,还可以采用换位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密切互动。布置学生主讲的内容,上课时随机抽取学生上讲台当“老师”,由其他学生和任课教师提问,答案也由“老师”指出并更正。最后,任课教师对各位“老师”的表现进行点评,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换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身潜力,获得成就感。

3.3 因材施教

医学生物学具有教学内容多、抽象概念多、超微结构多、前沿热点多等特点,使得教学质量的保证变得十分困难。不仅如此,由于医学类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于医学类一本、二本学生,理解力和基础知识会有所差别,而且相对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3]。此外,部分学生思想包袱较重,认为自己是三本学生,学习差一点属正常;少数学生则自暴自弃,导致成绩不理想[4]。即使是同班学生也存在知识基础、智力发展、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问题,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很难注意到这些问题。因此,应依据学生知识和理解能力水平,因材施教,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可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难点内容,或以答疑形式,由教师回答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所授内容完全消化理解。

4 合理安排实验,加强基本技能培养

医学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学和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观察,有丝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大部分是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科发展及学生未来知识与技能结构的需要,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多动手,而不只是按部就班地重复,要让学生自己摸索实验的每一步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一定数量生物标本的制作,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稍有难度的动手制作内容,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标本制作及观察、人类X染色质标本制作及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及观察等内容,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动手和观察能力。

总之,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医学教育模式也必须作出相应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满足社会对医学服务的要求。

[1]佟媛,刘国礼,周慧生.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04-305.

[2]于海涛,岳丽玲,朴贤玉,等.PBL教学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2):78-79.

[3]朱萌纾,何淑通.对医学类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6-68.

[4]房文亮.医学类独立学院免疫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科技,2012(3):39-40.■

猜你喜欢
医学类生物学医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医学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