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丹·布朗小说的电影化叙事特征

2015-03-17 22:11徐丽丽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关键词:蒙太奇

徐丽丽(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论丹·布朗小说的电影化叙事特征

徐丽丽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影视强大的传播功能也受到了作家的重视,作家在创作时会有意无意地向影视靠拢。丹·布朗的小说在全球取得成功,原因除了悬念小说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外,还在于作家把电影化叙事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去。丹•布朗小说的电影化叙事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影化的叙事结构、闪回技巧的叙事运用和蒙太奇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丹·布朗小说;电影化叙事;蒙太奇;闪回

丹·布朗是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但他的小说仅有六部——《数字城堡》(Digital Fortress,1996)、《天使与魔鬼》(Angels&Demons,2000)、《骗局》(Deception Point,2002)、《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2003)、《失落的秘符》(The Lost Symbol,2009)和《地狱》(Inferno,2013)。其中《天使与魔鬼》奠定了他在小说界的地位,而《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打破记录,成为史上最畅销的小说,创下书市奇迹。自此之后,世界图书市场上赫然刮起了势头强劲的“丹·布朗旋风”。

一、电影化的叙事结构

叙事,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和如何讲故事。小说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叙事,二是语言。与小说相对应,影视的关键词也有两个:一是叙事,二是画面。小说在讲故事,影视也在讲故事,就这一点来说,二者没有区别。叙事是使小说“可转换性”的前提,也是使小说影视化生存变成现实。小说与影视都在讲故事,所用的手段与方式却不同,小说用语言讲故事,影视用画面来叙事。纵观丹·布朗作品不难发现,他的小说有自己鲜明的叙事特色——电影化叙事,电影化叙事是指以电影化手段来进行叙事,即用特殊的语言手段、技巧来表现人物、事件和情节。看丹·布朗小说,不管是《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还是《失落的秘符》,读者都会有一种像在看电影的感觉。

丹·布朗小说使用了后现代派小说的非线性叙述模式,打破传统小说由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组成的情节完整的叙述模式,所以呈现在大家眼前和残留在大家脑海中的并非完整的故事情节脉络,更像是一本电影化的相册,小说里面的每一章节都自成体系,随便拿来便可独立成篇,甚至其中的每一个场景、段落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话语单位。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兰登与索菲的解密之路是主线,“天主事工会”、警方、提彬三方的阻挠行动是三条副线,在多视角转换中所有人物在同一时间内的共时性行动得到了全景式呈现,使小说具有电影式的魅力,打破情节完整、顺时记叙的叙事模式,在更为复杂的结构内讲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在悬念交迭中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感。

电影化叙事使小说画面内涵更加丰富,给观众提供大量的视觉信息,同时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想象力。电影叙事可在不知不觉中操控观众的情绪,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丹·布朗小说吸收了电影叙事的这一优点,在构思小说的过程中,丹·布朗有意把读者拉入到电影情境当中。在叙事视角上,丹·布朗选用的是外视角(全聚焦模式),其“叙述者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洞悉一切,掌控全局。丹·布朗小说几乎每个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并且几条情节线可以共同推进,配合简洁、紧凑和明朗的语言特色,在小说中“包裹”了大量简洁明快的人物对话,追求环境描写的视觉造型,画面感和情节感之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观影之中,达到了视听镜头艺术向文字语言艺术的成功转换,让读者体验到视觉冲击力带来的快感。从电影视听艺术向文字语言艺术转换,是丹·布朗小说在全球受追捧的秘诀。

丹·布朗所有的小说都围绕着悬念来展开,丹·布朗设置悬念的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侦探小说及其衍生体占据了欧美小说类书籍销售总量的相当一部分。丹·布朗的六部小说都是知识悬疑小说——一种侦探小说的衍生体,《天使与魔鬼》是科学悬疑小说;《数字城堡》是一部高科技悬疑小说;《骗局》则是一部政治文化悬疑小说。

创新性的叙事结构,开创了丹布朗式的小说叙事模式。丹·布朗把凶杀悬疑片的叙述方式“嫁接”到小说中,将好莱坞制作恐怖大片的经验拿来为己所用。丹·布朗的这六部小说一开始都采用了惊心动魄的凶杀场面作为楔子,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尽快“入戏”,之后按照设置悬念和解谜的过程,步步逼近故事高潮。丹·布朗并不屑于设置一个悬念,而是采用悬念交迭的叙事手法,在大悬疑中套小悬疑,悬疑不断,解开一个谜底时又使另一个谜团衍生开来。如在《达·芬奇密码》中,当索菲与兰登拿到索菲祖父留下来的钥匙后,他们绞尽脑汁破解出在苏黎世存托银行的账号,取出索尼挨留下的遗物,但是丹·布朗并没有轻而易举地让他们打开遗物,而是借着遗物开启后面的一个又一个谜团,不断地向令人匪夷所思的谜团真相逼近。与传统侦探小说不同的是,丹·布朗将小说中的分悬念与复杂的知识性悬疑联系在一起,通过知识性谜团推进情节的发展,而这些谜团涉及宗教、科学、谋杀、历史、建筑学、数学、密码学等各个方面,使小说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要求,读者在体验刺激、紧张、神秘及甜蜜的阅读快感的同时,也在享受一次“安全的冒险”,更从小说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

电影以运动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化刺激。丹·布朗把这种视觉化效果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去,借助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宏大的场景为小说进行电影化的“包装”,让小说具有电影画面感。场景的快速切换使接受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仿佛在翻阅一本运动着的连环画,更近似于观影时的画面跳切感。如在小说《骗局》中,作者把读者带到北极大陆——查理·布罗菲被杀,小说接下来并没有讲述查理·布罗菲被杀的原因,而是把场景切换到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饭店。这种迅速切换场景的手法不仅制造了悬疑神秘感,而且调动了读者对画面的想象,使接受者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自愿接受作品对读者的情感渗透。丹·布朗并不拘泥于营造视觉化效果,更搭配强烈的感官冲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天使与魔鬼》的第一章,科学家列奥那多·维特勒的眼珠被杀手用刀子剜出,读者看到这一场景不禁毛骨悚然,心里跟着抽搐一下,在视觉化效果与感官冲击的共同作用下,读者仿佛置身于凶杀案现场,看到一具被残忍杀害并且被挖掉眼珠的尸体,将现实世界链接到小说建构的画面情境中去。丹·布朗致力于把电影的视觉构图嫁接到小说中去,而这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博观众眼球的效果,他的作品是商业也是艺术的双丰收。

二、闪回技巧的叙事运用

闪回技术是影视艺术广泛运用的“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一种表现形式”[1]。闪回作为一种电影语言,是逆时序的一种时间运动轨迹,相当于小说叙述中的倒叙,即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中对它的定义如下:

闪回是在顺序推进的叙事过程中,片断插入发生在过去时空的少量场景或情节段落。其特征是片断性,即所插入的场景和段落尽可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但并不构成独立成形的情节线索。作为一种主观化的意识流技巧,闪回一般用来表现人物在某一瞬间对往事的回忆[2]。

丹·布朗跨越了电影与文学之间的障碍,大胆将闪回艺术纳入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打破时间连贯性,避免平铺直叙,采用闪回的手法夸大时间概念,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闪回技巧的运用,暂时缓解了由重重悬念带来的紧张感。

融各种专业知识于一体,是丹·布朗作品的特色之一。丹·布朗的母亲是一位职业宗教音乐家,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成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中,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历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丹·布朗的创作主题,他的作品中涵盖了数学、密码学、地质学、天文学、宗教、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知识。丹·布朗借助闪回技术,向读者普及各方面知识,同时,也解释了许多专业名词。如在《达·芬奇密码》中,兰登谈到PHI时有这么精彩的一段:

PHI。

他忽然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哈佛,站在教室的讲台上讲解“艺术中的符号学”,在黑板上写下他最喜欢的数字。

1.618

兰登转向台下众多求知若渴的学生,问道:“谁能告诉我这是个什么数字?”

一个坐在后排的大个儿的数学系学生举起手。“那是PHI。”他把它读成“fee”。“说得好,斯提勒,”兰登说,“各位同学,向你们介绍PHI。”

兰登在幻灯机上放上图片,解释说,PHI源于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数列之所以非常有名,不仅是因为数列中相邻之和等于后一项,而且因为相邻两项相除所得的商竟然约等于1.618,也就是PHI[3]。

在小说中,这是罗伯特·兰登在给学生讲解PHI,也是丹·布朗给读者传授科学知识。《达·芬奇密码》中多次通过兰登回忆讲课时的内容,向接受者普及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宗教、符号、数学等。

在交代故事背景和刻画人物时,作者充分利用闪回镜头。如在《骗局》中,通过蕾切尔回忆父亲对家人既虚伪又冷漠的表现,读者不难发现蕾切尔与父亲塞奇威克之间的矛盾隔阂。托兰多次回忆已故妻子西莉亚及他们的情感历程,这让读者加深了对她的了解,他是一个事业有成却又重情重义的好男人。

闪回让人物内心活动富有可视性,这种手法可以把人物隐秘的想象、联想、幻觉、回忆、梦境的内容,用电影画面直接呈现出来。《达·芬奇密码》中的白化病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以索尼埃为首的四名郇山隐修会的成员和桑德琳修女,但看过他过去经历的闪回片断,他的悲惨遭遇让读者更多地对这位由于自身疾病而遭到社会鄙视抛弃的人有了同情。在第16章、21章、23章、32章中,读者按照拼图游戏的方法把无序、零乱的碎片拼接起来,即会发现奈芙和祖父索尼埃曾经发生的误会及其原因和两个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小说中曾多次触碰到奈芙与祖父关系破裂那件事,却对事件的细节含糊带过,让读者始终牵挂着这件事,难以释怀。

借用电影手法中闪回技巧推进分悬念与总悬念,并协助主人公揭开谜底的真相。悬念使故事线索串接起来,让读者徘徊于故事的“山路十八弯”中,并能紧紧抓住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在《天使与魔鬼》中,黑煞星幕后主脑的身份被曝光后,教皇内侍头脑中闪现了前任教皇遇害后他是如何掩盖教皇被害的真相的。这些闪回片断的重要作用就是填补故事中关键部分的空白,有助于读者理清这部因频繁转换情节线而造成的混乱。

丹·布朗小说成功运用商业电影的“三S原则”:悬念(suspence)、惊奇(surprise)、满足(satisfaction)。精彩的悬疑是丹·布朗小说为人称道的所在,惊心动魄的情节设置给读者带来震撼和惊奇感,阅读丹·布朗小说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丹·布朗的小说不仅吸收了传统小说的成功经验,电影技巧的成功运用,更使他的作品产生了小说影视的互动效应,使他的小说独具特色。

三、蒙太奇的叙事风格

电影导演普多夫金在《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中指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4]。蒙太奇是将分散的镜头画面按作者的创作意图组接起来,它的魅力在于它把银幕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片段有机组接之后,能够产生差异巨大的文本结构(电影)。对蒙太奇的分类,众说纷纭,丹·布朗的小说主要吸收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平行蒙太奇又称交替、并列蒙太奇,在电影中为了使情节更丰富、更有戏剧性、更有悬念感,编导常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且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把故事主线与副线并列表现,分开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中,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增强故事的悬念性,造成紧张的节奏,这些都是控制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段。

丹·布朗在小说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平行蒙太奇的魅力,《数字城堡》是平行蒙太奇的完美体现。小说在解谜的过程中,采用三条线索平行进展的方法。苏珊在国家安全局寻找破解数字城堡的方法;戴维在西班牙搜寻戒指的下落;德源昭高在日本企图得到数字城堡的密码,三条线索拧在一起平行推进,在多视角转换的叙事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随着小说的叙述在美国、西班牙与日本之间穿梭。小说《达·芬奇密码》也是三条平行线共时推进,其中,索菲和兰登的解密之路是主线,以贝祖·法希为首的法国警官对兰登和索菲的抓捕、天主事工会对圣杯的找寻和提彬的阻挠行动,则是三条副线,一条主线与三条副线并行推进,不断把谜题推向高潮。悬念技巧与交迭叙事同时运用,使故事情节张弛有度。因此,凭借蒙太奇的作用,小说文本享有时空上的极大自由,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共时性行动交替转换,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时间被拉长和空间被缩小。借助这种时空交错和更迭的叙事手法,丹·布朗自由地勾勒文本,使小说呈现出如蜘蛛网状、散射状的立体结构,使小说文本具有一种零乱与和谐相互辉映的整体美,这样,小说本身就获得了一些纵深感。

美国学者爱德华·茂莱认为“《尤利西斯》大量运用了爱森斯坦在银幕上用得出色的那种快速的、耸动人心的剪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电影技巧都可以在《尤利西斯》里找到对等物。”①参见: 吴士余. 中国小说美学论稿[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96.不只《尤利西斯》,在丹·布朗的小说中也能找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技巧,这表明小说与电影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转换机制。

小说与影视的许多“文法”是相通的。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在影视中,与小说的描写相对应的是镜头,与叙述相对应的是蒙太奇[5]。丹·布朗小说倾向于影视化生存,其原因是以视听艺术为媒介的电影比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小说更能迎合大众口味。面对影视对小说的强势挤压,小说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并走上依附于影视媒介的道路。用镜头说话,并用蒙太奇手法组接镜头是电影的一大显著特征。在阅读丹·布朗小说的过程中,读者的眼睛充当了摄影机的镜头,快速地跟进小说场面,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场景中快速切割,交叉剪辑,镜头叙事紧凑,读者享受到一种感官刺激。跳接的画面与零散的镜头在读者头脑中不断地被整合与解读,读者的线性思维被打乱,阅读期待受挫,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快感,调动了情感主观参与,影视的这种独特魅力已经渗透到丹·布朗的小说创作中去,丹·布朗对影视的视听因素进行文字描述,由镜头向画面转换,让读者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电影是运动的图像,它在画面的剪辑、整合、组接中推进叙事。蒙太奇是若干个镜头的组接,表现一个场景,镜头切换要达到的效果是画面表意中的省略。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三只大理石狮子——一只熟睡、一只苏醒、一只正在爬起剪辑在一起,将这三个单独的镜头迅速组接,构成狮子卧着、抬起、纵身前跃的电影形象,以强烈的直观性,用三个简单的镜头,把各个画面连接起来,具有鲜明的表意特性,表达出人民奋起反抗的思想。画面表意又借助运动来传达,通过快速切换,画面组成的场景被重新解构。

在小说《骗局》中,作者丹·布朗首先把北极大陆呈现在读者眼前,先是大全景,随即是中景,最后是地质学家查理·布罗菲被杀场面的特写。然后,小说场景立即切换到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饭店,共和党候选人塞奇威克·塞克斯顿与女儿共进晚餐,随后场景又切回到罕无人迹的北极。小说的每个场景都是快速切换,读者虽然看到的是文字,但是在头脑中已经形成运动的画面,整部小说就像分镜头剧本,从一个镜头切到下一个镜头,小说的画面运动了起来。视线并非定格于一个固定位置,视线聚焦的变化过程中形成对这一场景中各组元素的零散印象,在思维过程中自动完成感觉上的链接,完成由静态文字向动态画面的完美过度,给读者带来由运动画面产生的快感。丹·布朗实现了小说的影视化生存,投合了影视改编的倾向。电影技巧的运用,使丹·布朗的小说情节更饱满,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 傅正义.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138.

[2] 周涌. 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M]. 北京: 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68.

[3] 丹·布朗. 达·芬奇密码[M]. 朱振武,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41.

[4] 普多夫金.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M]. 何力, 译.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0: 12.

[5] 申载春. 影视时代的小说生产[J]. 甘肃高师学报, 2006, (3): 22-26.

(编辑:刘慧青)

Study on Cinematic Narrative Feature of Dan Brown’s Novels

XU Lili
(School of Humanity,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

Abstract:Movies and televisions as a 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 have permeated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e powerful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from movies and televisions have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by the writers. The writers tend to draw close to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Dan Brown’s novels have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world just because he applies the cinematic narrative approach to the novel writing in addition to its particular attraction from the suspense novels. The major cinematic narrative features of Dan Brown’s novels are made up of three aspects: cinematic narrative structure, application of flashback narration and 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 montage.

Key words:Dan Brown’s Novels; Cinematic Narrative; Montage; Flashback

作者简介:徐丽丽(1989-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收稿日期:2014-10-20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5.010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图分类号:I7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5-0057-06

猜你喜欢
蒙太奇
蒙太奇思维手法在现代电影中的研究与应用
蒙太奇思维在设计素描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评《蒙太奇漩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
错位蒙太奇
实验动画短片中的蒙太奇表现手法分析
——以《乌鸦掠过村庄》为例
影视后期剪辑中蒙太奇的作用探究
公益广告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蒙太奇手法的影响——以《泰坦尼克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