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敬乡 史籍流芳—— 缅怀乡贤黄溯初先生的业绩

2015-03-17 22:11陈之川瑞安城关三中语文教研组浙江温州325200
关键词:平阳

陈之川(瑞安城关三中语文教研组,浙江温州 325200)



爱国敬乡 史籍流芳—— 缅怀乡贤黄溯初先生的业绩

陈之川
(瑞安城关三中语文教研组,浙江温州325200)

摘要:2015年是黄群先生逝世七十周年。黄群(1883 – 1945年),字溯初,祖籍平阳万全郑楼,是温州近代爱国爱乡的先贤,被评为平阳历史上十大名人之一。辛亥革命浙江宣告独立后,他被推为浙江代表,参加汉口制订“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当选第一届国会众议员,袁世凯称帝后,他在上海筹资创办《时事新报》。抗日战争期间,黄溯初在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中,为全国抗战作出卓越的贡献。作为乡贤名流,他创办瓯海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办温州师范学校,辑录刻印《敬乡楼丛书》,还留下《敬乡楼诗》三卷。他于1945年4月26日病逝于重庆,享寿六十有三。关键词:平阳;黄溯初;瓯海医院;温州师范学校;《敬乡楼丛书》

黄群(1883 – 1945年),字溯初,祖籍平阳万全郑楼,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是温州近代爱国爱乡的先贤,被评为平阳历史上十大名人之一。他生前致力于振兴中华、为国劬劳,先后创办温州实业银行、东瓯电话公司,并在上海市和南通市建立信托公司、纱厂等等;与此同时,他以拳拳之心兴办家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并作出重大的贡献,其功绩深为温州人民称颂和怀念。

一、为国效劳,高风亮节、史籍流芳

黄群先生祖辈迁居永嘉(今温州)朔门,父辈从事商业,开设黄正兴南货店,生父黄公冠璈有四子,黄群居第三,因其兄冠圭无子,以黄群过继为嗣子。黄群少时好学深思,曾从学瑞安大儒孙诒让(仲容),15岁与徐陈冕(寄庼)同应童子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赴杭入养正学堂(即杭州府学堂,今杭州市一中前身),师从陈黻宸(介石),他在《自述》诗中云:“弱冠初乘万里舟,一帆晴日到杭州。止斋门下惭劬学(陈介石师),西子湖边喜姿游”①参见: 黄溯初. 敬乡楼诗: 卷一: 五[M].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藏.,回忆当年赴杭读书情事,又从学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总教习宋恕(平子)。在诸师的教育熏陶下,黄群接受了永嘉学派经世致用学说的思想。他后来在《<六斋卑议>跋》中云:“清季吾乡有二大师,一为孙先生籀庼,一即宋先生平子”①,可见两位先生对他影响之深。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群在宋恕鼓励下,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习政法。关于此事,他有诗云:“重洋负笈甲辰年,隐隐扶桑浪接天”①参见: 黄溯初. 敬乡楼诗: 卷一: 五[M].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藏.。当时瑞安去日本留学的有林摄、许璇三兄弟、沈靖及周季伦等诸友,他们曾在日本拍摄照片留念。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与乐清友人张云雷同船归国,去湖北任法政学堂讲席,风华正茂,为国效劳。适时在瑞安名士黄绍箕等前辈启示下,积极主张维新变革,参与武昌革命运动。辛亥起义后,黄群立即回浙江,协助留日同学浙军总司令(第八十二标统带)周承菼(赤忱)光复杭州,浙江宣告独立后,他被推为浙江代表,参加汉口制订“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成立,他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出任苏浙皖矿务署署长。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黄群在上海与同乡老友徐陈冕(寄庼)筹资创办《时事新报》,黄群担任社长,聘张东荪为总编辑,陈叔通为总干事,张云雷为经理,邹恩润(韬奋)任秘书主任,《时事新报》刊登一些反对帝制文章。该报副刊“学灯”主编俞颂华和潘公弼,宣传新潮流新思想,颇得黄群的赏识和器重。《时事新报》办得很有起色,为当时上海报坛的一盏明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汪远涵曾在该报工作,曾经撰文回忆姨父黄群当时办报的情况)。黄溯初结识了国内好多名士,他与梁启超相识后,因受梁启超之命,历尽艰辛,赴云南参与蔡锷(松波)反袁运动,为推翻袁氏帝制作出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怀爱国之热忱,为从事抗日战争活动而奔波,特别在反对汪伪的卖国勾当中发挥他的作用,他对汪的亲信陶希圣和高宗武(乐清人,其父高玉环是黄群好友,黄为宗武的父执)进行秘密策划,力劝高宗武脱离汪伪政府,并把“日汪密约”在香港《大公报》上公开,暴露内幕于大众。“高陶事件”结束后,高宗武去美国留学。黄溯初在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中,为全国抗战作出卓越的贡献(参考黄达聪回忆伯父《黄溯初与“高陶事件”》②参见: 黄达聪. 黄溯初与“高陶事件”[M]. 佚名. 温州文史精选集: 第二集. 2002: 273-276.的文章)。以上几件重大政治事件,是黄溯初一生为国效劳发光的亮点,高风亮节,史籍流芳。

二、乡贤名流,所作贡献,影响深远

黄溯初先生一生爱国又爱乡,是一位著名的乡贤名流,为家乡兴办文化教育卫生(医院)三项盛事,其所作的贡献,影响深远。

(一)创办瓯海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民国初年,当时温州卫生事业,只有英国基督教会办的“白累德医院”和法国天主教会办的“董若望医院”,并没有国人自己办的医院。杨玉生(1890-1965年),平阳敖江人,从杭州广济医学堂(浙医大附属二医前身)毕业后,决心要回温州创办医院,得到黄溯初、吴璧华、潘鉴宗等友人及瓯海道尹黄庆澜的大力支持。民国六年(1917年),黄溯初和杨玉生等好友各捐资500银元,筹集了资金四千余银元,瓯海道署拨款1 000银元资助,开始筹办瓯海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杨玉生为首任院长,推举吴璧华为董事长。一年后,医院需要扩建,缺乏资金,黄溯初与其父冠圭公商议,立即慷慨捐出4 000大洋,又向各界筹募,共筹集了19 000大洋,医院选址于市区积谷山麓九柏园头,征地13亩,历时二年,颇具规模的医院建成。当瓯海医院竣工后,医院缺少医疗设备,黄溯初又将父冠圭公做九十大寿的寿仪3 700大洋捐了出来,作为购置医院医疗器械设备和添购西首楼房的资金。黄氏家人捐巨款创办瓯海医院,众人交口称颂其功德无量。正如董事长吴璧华在“创立瓯海医院缘起”碑文中所说:“非杨君玉生不辞辛劳,黄君溯初乔梓接济,岂能收此成效。”①碑文拓片现存温州市博物馆.可见这两位平阳籍的乡贤名士对瓯海医院创办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杨氏办院艰辛,筚路蓝缕,黄氏父子深明大义捐巨资,为兴办医院,美名留芳。民国十年,黄溯初又资助平阳张鋆(1890 – 1977年),鼓励他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次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黄溯初邀请他担任瓯海医院院长,延聘省内多位名医,医院名声大振。张鋆敖江人,少时聪颕,在乡绅陈仲贤资助下,15岁赴日本留学,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日本慈惠医专,归国从事卫生工作。张鋆从瓯海医院调离去大学任教授,后又二度赴美进修,为我国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黄溯初和张鋆两位乡贤,于2012年3月9日,入选为平阳县历史十大名人,以资昭彰。

(二)创办温州师范学校

民国十年(1921年),喜逢黄溯初之父冠圭公九十寿辰,嘱咐他将祝寿之费,为家乡平阳郑楼创办一所两级农村小学,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学校初办时场地五亩多,洋式平房八间,宿舍、厨房、厕所俱备,为万全郑楼周遭的一所新式农村小学。以后学校陆续扩大,添置教学设备,至民国十九年校舍已建成五十七间,场圃田园十三亩余,“造育蚕室,筑埘育鸡,辟场圃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②参见1933年9月省教育厅长陈布雷为之撰写的《平阳黄氏捐助校址记》, 此文被刻成石碑, 现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藏有仿制品.。校中栽种的无核蜜柑、花椰菜、羽衣甘蓝等,其树苗种子均从日本引进,为当时温州市场所未有。小学设备日臻完善,校图书馆有《万有文库》和《四部备要》等书籍,为浙南各小学所无。当时省督学冯克书来校视察后,向省教育厅建议:可将郑楼小学改建为农村师范学校。昔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孙诒让,继温州府中学堂创办之后,倡办温州师范学堂于市区四顾桥的校士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温州师范学堂校舍落成,调郭凤诰为师范学堂首任监督,徐陈冕为学监,晚清状元张謇题书校名。民国二年(1913年),温州师范学堂改称为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年),温州师范学校与温州中学合并,师范学校作为中学的师范部,金嵘轩任师范部主任。民国二十年(1931年)师范部被撤销,温州师范教育,曾一度空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陈布雷任浙江教育厅长时,拟在瓯海道(温、台、处三府)设置省立师范学校一所,但因经费缺乏,地址一时未定。黄溯初闻讯立即向省厅提出捐献黄氏创办的私立郑楼小学,将全部校舍、设备及场圃园地(30亩)等校产(约值三万数千银元)捐献来办温州师范学校。省教育厅接受捐赠,发文将郑楼小学改办为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以张謇原题书的“温州师范学校”③此碑现藏于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为校牌,委任王学素为首任校长,当年8月开始招收普师部、简易部新生各一班五十来人,又附设温师附小。为褒奖黄氏父子捐资兴学之盛举,教育部颁发甲字第118号一等奖状一件。是年9月,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陈布雷撰《平阳黄氏捐助校址记》②,记叙黄氏为家乡办学之盛事,勒碑记之,置诸壁间,以资表彰(是碑铜制嵌在学校办公室门首壁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校长王学素捐俸建筑“溯初亭”,是年8月,王学素被调离,继任校长徐芳田撰、许蟠云书《溯初亭记》(该碑记嵌在溯初亭墙壁)。瑞安书法家池志澂撰书溯初亭联云:“溯水潆洄小筑竟成千古秀;初基巩固深谋端赖百年人。”④此对联存于平阳郑楼温州师范学校溯初亭旧址, 现温州大学南校区溯初亭挂有复制品.溯初亭畔,小桥流水,作为校内览胜之地。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从开办至1954年迁至温州市区的三十年间,由于学校设备完善,教师悉心教学,学生学风蔚然,为我省培养师资数千人,给国家输送各方面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黄氏创办省立温州师范学校的同时,他还修建了郑楼“黄氏宗祠”位于学校与太阴宫之间河畔,作为学校民教馆,祠堂规模,气势恢弘,有国内名流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宗祠题书匾额、撰书楹联。黄溯初《郑楼宗祠题壁》诗云:“横阳平野此农村,水绕祠堂有远源;族本紫云分宋代,林生丹橘是家园。敬乡遗意存兴学,修祀同心默感恩;列祖精灵天上在,乞为霖雨润孤根”①参见: 黄溯初. 敬乡楼诗: 卷一: 七[M].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藏.。听说在“文革”破四旧中,原宗祠匾额和楹联等文物都遭毁坏,痛惜!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建校六十周年、六十五周年及七十周年,都有刊出黄溯初先生诞辰110周年、115周年及120周年纪念特刊。平阳万全是我的家乡,郑楼省立温师是我的母校,我曾写了几篇纪念文章。温州大学校史馆内有陈列黄溯初先生生平事迹和图片资料,来纪念他办学的业绩。但郑楼原温师校舍而今空着无人管,该应利用保护。

(三)辑录刻印《敬乡楼丛书》

黄溯初先生阅览群书,知识渊博,爱好购书和藏书,特别是乡邦史籍的收藏。他留学日本时购买的书籍和归国三十年中搜集收藏乡贤先哲遗书共有四百余种。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后,其上海闸北的房屋遭受战火焚毁,幸好他在事前已将大部分藏书(四十箱)运回温州,不然,在上海的全部藏书无存了。黄溯初家藏书籍宏富,在温州朔门家建造“敬乡楼”以贮之,刘景晨(贞晦)撰《敬乡楼图记》,刘绍宽(次饶)作《题溯初敬乡楼图》诗,以志纪念。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间,黄公先后敦聘温州刘景晨和平阳刘绍宽二刘先生到上海寓所,他俩才学睿智,古文功底深厚,将自宋元至明清的黄家收藏先哲乡贤的椠本,及诸家未付梓的遗书进行校勘,辑录刻印《敬乡楼丛书》。其《丛书》“编辑之例意在表徴”,“凡所刊书必须世无刊本,或刊后再佚不复流传者,或刊本虽存而中多阙佚者,始为校勘付印”②参见: 刘绍宽. 敬乡楼丛书三辑序[M]. 温州市图书馆藏.。各书版本之鉴别,讹字衍文之订正,查核校阅之专心,搜集校勘之勤苦,非常人所能及。

《敬乡楼丛书》③《敬乡楼丛书》由黄溯初先生出资, 刘景晨、刘绍宽校勘, 辑录刻印, 现藏于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共四辑,计38种78册289卷,装帧讲究。第一辑10种18册,民国十七年十二月辑成付梓,有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南宋徐照《芳兰轩集》、徐玑《二微亭集》、元陈高《不系舟渔集》、明李维樾《谏垣奏议》,还有晚清宋恕《六斋卑议》等;第二辑8种22册,有宋戴溪《春秋讲义》、宋蔡幼学《育徳堂外巻(制)》、淸孙锵鸣《陈文节公年谱》等;第三辑10种20册,有宋周行己《浮沚集》、元史伯璿《四书管窥》和《管窥外篇》、明黄淮《介庵集》和《省愆集》、淸黄体芳《江南徵书文牍》等;第四辑10种18册,有明周旋《畏庵集》、明章纶《章恭毅公集》和《困志集》、明王瓒《瓯滨摘稿》、明张璁《张文忠公集》、明王叔果《半山藏稿》等。黄溯初自题《敬乡楼丛书》诗云:“南宋文章称永嘉,乡贤遗著有英华。编成丛刻堪珍重,安得人人书满家。”④参见: 刘景晨, 刘绍宽. 敬乡楼丛书[M].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藏.还在丛书中有的文集上加“跋”。黄公出资刻印《敬乡楼丛书》,分赠国内外大图书馆收藏,赠送温州籀园图书馆、瑞安玉海藏书楼和温师、温中等校收藏,玉海楼里的《敬乡楼丛书》至今仍完善珍藏着。民国卅六年(1947年)十月,其家属黄夫人和哲嗣黄达权等遵照先生遗嘱,将家藏全部书籍三十八箱共计六千四百四十六册(每书册盖上捐赠钤记)捐赠给温州籀园图书馆收藏,馆长梅雨清于十月十六日复公函给黄氏捐赠藏书表示致谢,并作黄公溯初先生事略。同时,《温州日报》等地方报,都报道黄氏“敬乡楼”捐赠全部书籍给籀园图书馆的信息。

黄溯初先生喜爱赋诗,关心国内时事,友人往来,名胜纪行,怀述书感,悼念挽诗等,常以诗记事,其诗很有史料价值。后将其诗整理编辑为《敬乡楼诗》①《敬乡楼诗》现藏于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三卷,卷一初学集153首,卷二小滨集170首,卷三香岛集131首,共计诗454首。好友刘道铿(寄园)作《敬乡楼诗》序,永嘉挚友徐陈冕(寄庼)作诗集跋,至友名士陈敬第(叔通)撰《永嘉黄君群传》,友人叶景葵为《敬乡楼诗》封面题签,聘请上海顾廷龙为诗集校正楷书,书法精美,诸友人为《敬乡楼诗》集,增添光彩,蓬荜生辉。民国三十六年五月《敬乡楼诗》印成后,分赠给国内一些团体和友人,留作纪念。

三、英声动瓯越 桑梓留芳名

抗日战争期间,黄溯初先生为国抗战而操劳,常在上海、香港、湘桂与重庆等地之间而奔波,辛劳过度,不幸于1945年4月26日病逝于重庆,享寿六十有三。当地《大公报》《中央日报》《新闻时报》等刊登讣告、特讯,噩耗传到全国各地,重庆、上海、温州等地各界知名亲友纷纷给其家属发来唁电、联额、诔辞、挽诗、赙仪,各地分别举行追悼大会或小型悼念会。重庆国家领导人和好友的唁电、哀辞中有国府主席蒋中正“德音孔昭”(又送赙仪三十万元)、友人邵力子“老成凋谢”、张竹平“望重山斗”和许世英、陈布雷等友人的哀辞。温州生前亲朋至友闻讯,悲恸不已,分别在瓯海医院和郑楼温州师范学校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表示深切哀悼!1947年9月,黄氏家属哲嗣将黄公灵柩运抵上海,安葬于虹桥公墓。嗣后,其家属搜集整理挽诗、挽联、祭文等编辑刻印为《敬乡楼哀挽录》②《敬乡楼哀挽录》现藏于温州市图书馆.,分赠有关单位和亲戚朋友留作纪念。《哀挽录》中有陈叔通、刘放园、陈守庸、谢侠逊、张云雷、郑曼青、徐寄庼、孙科、黄炎培、俞颂华等多位好友的挽诗,对他一生爱国爱乡,鞠躬尽瘁,作了很高的评价,正如好友陈叔通(敬第)《挽溯初》诗云:“卅五年来国三变,惟君无役不从公。平生艰瘁宁偿志,依旧清贫不计功。凡属朋交俱腹痛,纵然客死亦心雄。漫言收骨湘犹在,何以家为恨未终③参见: 佚名. 敬乡楼哀挽录[M]. 现藏于温州市图书馆.。还有褚辅成、徐寄庼、陈铭枢、姚琮、陈布雷、吴百亨、洪彦远、余森文、林镜平、金嵘轩等诸多友人乡谊和温师学校师生的联额诔语。浙江旅渝同乡会褚辅成等和浙江温属六县旅渝同乡会长姚琮等公祭黄公溯初。姚琮挽联云:“高行抏渊骞每向清风怀叔度;英声动瓯越常从奇节仰南雷。”③金嵘轩挽联云:“兴学具热情六邑弦歌怀旧迹;招魂赋楚些一江烟水哭乡贤。”③以上这些友人的祭文、悼辞和挽诗,深切地表达了他们与黄群之间的深情厚谊。

2015年4月,是黄溯初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溯初先生作为桑梓英贤,深受温州人民崇敬钦仰,为纪念他一生爱国爱乡所作的重大业绩和贡献,笔者特作此文。贤人已仙逝,乡里留芳名,业绩不朽,风范长存!

(作者 陈之川 原名陈仪 原省立温师普师部20世纪40年代校友)

(编辑:朱青海)

Patriotic and Reverencing Town ship, Leaving a Reputation in Historical Records—— Missing Mr Huang Suchu, a County Sage’s Achievements

CHEN Zhichuan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The Third High School of Ruian City, Wenzhou, China3252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Mr. Huang Qun (styled himself Suchu) who was born in 1883. The year 2015 witnesses the seventieth anniversary of his death. Zhenglou of Pingyang County is his ancestral home. As a sage of modern Wenzhou, who loves both his country and his hometowm, he is rated as one of top ten celebrities in the history of Pingyang County. After Zhejiang Province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in the revolutionhe of 1911, he was made the representative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joi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in Hankou. After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he was elected the first session Congressman. Huang Qun raised fund and established The China Times in Shanghai after Yuan Shih-kai proclaimed emperor.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Huang Suchu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warv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which happened in the event of Gaotao to shock the whole world. As a village celebrity, he founded Ouhai Hospital (now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s well as Wenzhou Normal School. He also compiled Collection of Jingxiang Library and Poetry of Jingxiang Library. He died of an illness in Chongqing on April 26, 1945.

Key words:Pingyang; Huang Suchu; Ouhai Hospital; Wenzhou Normal School; “Collection of Jingxiang Library”

作者简介:陈之川(1928- ),男,浙江平阳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收稿日期:2015-03-25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5.012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5-0068-06

猜你喜欢
平阳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Ear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fed on iod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虎园观虎
Masterpieces 佳作
泥火交融见初心 入窑淬炼现珍品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简述平阳木版年画体裁
平阳霉素注射及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