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模块式系科一体化实验教学探究

2015-03-17 22:03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血液学实验室实验教学

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广东广州510182)

临床血液学检验模块式系科一体化实验教学探究

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广东广州510182)

探讨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模块式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实验资源,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功能模块的实际操作课程,提高临床工作的适应性,解决教育界在人才培养中学用脱节问题,突破学生从教学实验向临床实验转化的思维障碍,从整体上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毕业生搭建新的平台。

临床血液学检验;模块式教学;系科一体化;实验教学

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由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的临床医学分支学科,该领域已经实现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仪器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渗透到生物医学中。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高级人才,是新时期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新目标,每个教师都应不断努力探索相应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本教研室依据临床血液学检验实践教学的特点,从临床需要出发,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和社会实际需求,借助系科合作优势互补的交流平台,设计出具有不同教学目的和方法的独立教学模块,使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突破传统实验课单一项目检测和临床意义掌握的局限性,从更高层次上分析实验结果,更好地适应现代检验海量信息的需要。

1 临床血液学检验传统实验教学

目前,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1],以实验指导为蓝本、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所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处于被灌输状态。教师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甚至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逐一排除,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或实验指导中的实验步骤操作,不关注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只是初步掌握操作方法而已,更谈不上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单一的模仿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和扩充性,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其结果是学生难以适应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临床工作需要。因此,改革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迫在眉睫。

2 构建临床血液学检验模块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欧美国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模块式系科合作一体化教学是比较盛行的一种动态式的教学方式[2]。它将若干专题性小课形成知识单元模块,并围绕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大量渗透社会实际需求,体现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想。为顺应医学检验教育的新形势,可尝试模块式系科合作一体化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扩展技能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而该模式目前国内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停留于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上,甚至仅是学科内容的简单筛选。针对传统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重验证、轻探索”及实验项目单一分散的现状,对实验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使之成为可行的教学模块,从而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修正,使学生从横向进行综合分析,培养临床实验室思维,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验室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科结构和特点,构建模块式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视野,

3 临床血液学检验模块式系科一体化实验教学内容

3.1 建立“系部—医院”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开放“系部—医院”实验室的一体化科研平台,构建重要而关键的模块化“学校—医院”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大量引入社会需求内容,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训,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临床实验室工作要求,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实现教学实验向临床实验思维的顺利转化,借助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合作,教学中大量渗透社会实际需求内容,体现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想。

3.2 实验模块的构建和组合

在参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对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要求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整合[3]。分为5个模块:将血凝仪、血液流变仪、电泳分析仪和实验室常用仪器整合为“基本仪器器材的使用”模块;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和外周血细胞形态纳入“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模块;依据此原则整合,依次形成“红细胞疾病及实验室分析”“白细胞疾病及实验室分析”“止血凝血机制、疾病及实验室分析”等实验课程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按照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自主设计每个模块中包含的实验技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在完成系列实验后及时消化,并形成文字性的报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实验技能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扩充性,使学生在与临床实验室更为接近的情境下进行检验专业的实验技能训练,为将来的临床工作积累深厚的专业技能底蕴。

3.3 模块式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淡化以学科为中心的界限,围绕技能训练这个主题,将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规范和技能认证融入课程建设中,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师提出的知识点或热点问题,渗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元素,学生通过文献的查阅,结合临床需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拟步骤和选用仪器设备,参与实验设计,最后形成文字综述,有效梳理知识体系,促进课程间的融合交汇。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教件、网络课件、教师示范性教学、讲座、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的氛围中体验主体效应。

3.4 制定模块式实验考核标准

经教研室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方案,主要涵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层面。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以综合应用能力为判定准则,将实验课程体系分割为若干独立的知识单元,适当渗入干扰因素,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大胆的分析推理,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究性思维,并形成简明扼要的文字综述。期末实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主要从3方面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1)基础实验模块的操作能力考核。(2)综合性实验模块的考核:规定时间内对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信息处理,形成实验诊断流程,并汇聚成综合性的临床诊断分析。(3)设计性实验模块的考核:围绕临床病例诊断进一步完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选择、设计、准备、操作、质量控制和干扰因素的排除,并分析实验数据。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临床思维能力,强化实验设计能力,凸显实验室诊断技术在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逆向研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4 模块式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其作用不可低估。本教研室以知识点为依据,突破传统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结构,重新整合和分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及内容,构建包含多种实验项目的功能性实验模块,形成项目内容体系完整的综合性教学模块。通过融合性的实验课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大量引入社会实际需求内容,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训,为医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临床实验室工作要求,实现教学实验向临床实验思维的顺利转化,从而提高其岗位适应性与就业能力。模块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了课程的“自我封闭”和传统教学思想、方法的束缚,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新技术新方法参与、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完整教学体系,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1]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以综合性实验为载体的形态学教改实验[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63-564.

[2]赵金祥.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44-46.

[3]李川,张银龙,罗红艳,等.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2009,25(18):162-164.

G420

A

1671-1246(2015)01-0096-02

猜你喜欢
血液学实验室实验教学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