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山区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03-18 19:18岳红妮赵海东胥继东
河北农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迁西县杂粮优质

岳红妮 赵海东 胥继东

2.唐山市林业局)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包括荞麦、燕麦、糜子、谷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杂粮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安全卫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作物、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养殖业的饲料源、贫困地区的经济源、传统的出口产品。迁西县地处燕山中段南麓,是典型的纯山区县,山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突出。但是迁西县特有的“围山转”开发模式,开发林下地38万亩,资源得天独厚。合理开发利用树下地大力发展小杂粮等特色种植,不仅可以实现农林互补,还可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迁西县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优势条件

1、自然环境优势。迁西县地处燕山中段南麓,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80毫米,无霜期183天,雨热同期。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夏季湿度偏高。区域间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分划明显,构成农业生产的多样性特点。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善于利用自然光热资源,耐旱耐瘠,抗灾避灾能力强。既可作为春旱救灾补种作物,又能适应丘陵山地,旱坡地生产条件差的生态环境。同时小杂粮种类多,播期长,种植方式多样,春播、夏播均可,正茬、复种皆宜,既可单种、又能间作,是提高当地土地、光能、水分、肥料利用率的理想作物,因此发展小杂粮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特色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我县拥有38万亩“围山转”资源,伴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落实,树下地面积逐年增加,生产小杂粮的自然资源丰富。

2、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迁西小杂粮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传统资源品种多,品质好,精、深加工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政府重视,扶持发展壮大了一批以胡子工贸有限公司、尚禾谷板栗有限公司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价值,稳定了价值链,培育出了10多个品牌,提高了科技含量。

3、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无公害农产品计划的实施,小杂粮的生产与加工逐步得到发展,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开始注重营养的全方位,无污染洁净的“自然”食物已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小杂粮作为新型食品资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我县建立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不仅是突出地方特色、培育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是通过轮作倒茬,实现用地与养地良性循环的有效措施,因此要随着市场产品变化的需求抢抓机遇,搞好开发,把小杂粮产业做大、做强,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

二、迁西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民虽有种植小杂粮的传统和习惯,但种植分散、管理粗放、品种老化、致使杂粮产品优质率低、商品率低。杂粮生产未能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栽培技术落后。多年来,由于农民认为小杂粮抗性强,耐干旱瘠薄,小杂粮的种植一直沿袭粗放管理、简单耕作的模式,农民播种以后,只是简单的除草、培垄,不进行施肥,防治病虫害,更谈不上进行合理密植,只是凭天收,广种薄收,低投入低产出。

2、新品种引进、选育滞后,经济效益差。新品种引进、选育滞后,种植的品种大多为本地品种,且同一品种多年种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不高,品质较差。生产用种多为农户自产自留或相互串换。小杂粮生产中至今尚未建立小杂粮良种繁殖基地,供种体系不健全,良种应用率较低。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不够,即耕作粗放,管理水平低,导致科技含量低,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3、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差,我县小杂粮生产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点多面广、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十分普遍。加之小杂粮的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区域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

4、产业化水平落后。产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我县食品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高技术含量的食品生产技术和包装技术,小杂粮加工仅停留在简单包装和初加工方面,市场上既没有满足膳食结构调整需要的大众小杂粮食品,也没有有利于膳食营养平衡的小杂粮营养食品,更没有进行防病、治病的保健品。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综合利用差,严重影响了小杂粮产业发展。

5、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一直以来,小杂粮的生产条件较为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杂粮一直没有项目经费,对生产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难以进行深入性的研究,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自始至终是空白,农民进行杂粮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抗风险度差。

三、迁西县小杂粮发展的规划及建议

1、加强优质小杂粮品种的引进推广。目前迁西县优质小杂粮品种仍较为缺乏,特别是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较少,因此必须加快优质、高产品种引进,加大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力度,这是促进小杂粮产业开发的首要措施。应从其它省、市、县、区引进适合本土种植的优质品种,并建立繁种基地和供种体系,发挥优质品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作用。

2、在重点乡镇建立小杂粮无公害生产基地。在全县建成5个万亩小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地内引进种植小杂粮优良品种、推广果粮间作、节水栽培、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技术,展示优良品种和配套适用技术的增产潜力,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杂粮生产25万亩。

3、加大产后开发力度,实现小杂粮加工增值。虽然我县是小杂粮生产大县,但由于对小杂粮产品加工利用研究甚少,加之缺乏适宜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所以我县小杂粮加工产品匮乏,不能满足市场对小杂粮食品的需求。因此,要把小杂粮的初、深加工同小杂粮生产紧密联系,因地制宜地开发小杂粮系列加工食品,努力将优质小杂粮产品变成各种各样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以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小杂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增加资金投入,制定小杂粮发展的配套措施。政府要更新观念,树立发展小杂粮的战略思想。制定有利于小杂粮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政府对小杂粮生产的补贴政策,尽快实现适度发展,规模生产。组建和发展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使其发展壮大,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市场。

猜你喜欢
迁西县杂粮优质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大爱无声情更浓——记河北省人大代表、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福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细粮VS杂粮
河北省迁西县靴脱崖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用行动诠释代表使命——记迁西县人大代表李贺军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