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的节目特色及发展建议

2015-03-18 19:16樊海峰郭忠云
传媒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奔跑吧兄弟年龄层兄弟

文/樊海峰 郭忠云

《奔跑吧兄弟》的节目特色及发展建议

文/樊海峰 郭忠云

“撕名牌”“奔跑家族”这些词伴随着大型户外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开播迅速在全国走红,同时这种将体育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的节目形式一时间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跑男”第一季的余温还未退却之时,第二季就在受众的千呼万唤中火热开跑。尽管不断攀升的收视率难掩节目播出后凸显的一些问题,但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奔跑吧兄弟》节目组都通过精心的策划将富有创意的环节设置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场景和文化融入到游戏中,为促进我国该类节目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参考。

《奔跑吧兄弟》的节目特色

互动性加强了节目与受众的黏性。传统的体育节目一般都是由专业场地、专业人员和固定规则组成的,再加上竞技性强,注重比赛成绩,让受众在观看比赛时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使得受众难于同节目产生共鸣,这就拉远了受众与体育节目的距离。但是《奔跑吧兄弟》等体育娱乐节目通过较好的互动性加强了节目与受众的交流,鼓励受众积极地参与其中。比如在第二季第二集中,节目组将比赛的场地放在了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宋城”,节目组并没有将游客和商铺老板排除在外,而是让明星与游客、商家携手完成游戏,这类现象在第一季有学校参与的节目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大学生同明星嘉宾共同参与制作节目,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黏性。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递者。在《奔跑吧兄弟》开播后,节目组就在贴吧、论坛、微博以及微信等媒体公众平台上积极与受众互动,借助媒体平台多渠道的良好互动,使得受众成为节目的宣传者,利用他们的口碑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同时,节目组向受众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让受众为节目的环节进行策划与创新。这种方式让受众不再只是旁观者,更成为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第二季节目开播后,节目组就开通多种途径接受受众对节目的“吐槽”与建议,借助这些媒体平台让节目成为受众能够积极参与的“大舞台”。

多渠道的传播样式促使节目广泛传播。媒体的传播不再仅仅依靠有线电视这种单一的形式进行传播,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也为电视节目打开新的宣传渠道。在过去电视节目只能依靠有线电视,但是对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硬性需求使得有线电视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无线网络作为现代媒体的新技术弥补了不足,也是《奔跑吧兄弟》节目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的条件。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再加上移动终端在我国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得电视节目不在固守传统的市场,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并在移动设备观看节目的形式成为受众的新宠,而各种电视节目也从版权分销中盈利不少。《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开始就与芒果TV、优酷、爱奇艺等多家网络视频平台签订了合约,借助这些网络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不仅加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更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与传播力。节目组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成为人们获取资讯、接收信息、收看各种视频节目重要的渠道之一。节目组抓住这种趋势,充分利用手机APP对节目进行广泛宣传,并适时推出官方授权的衍生手机游戏《奔跑吧兄弟:我是车神》,不俗的下载量在为节目积攒人气的同时打开了手机游戏的市场,而且通过节目的周边产品提高了自身的口碑与知名度,配合节目的宣传为节目IP的产业链拓展提供更多的方式。

文化产品的输出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奔跑吧兄弟》是引进韩国热播节目《Running Man》的版权。《Running Man》是一档极具品牌号召力、内容趣味性和思想积极向上的节目,浙江卫视团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韩国制作团队精心打造出《奔跑吧兄弟》,而节目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两国媒体人的共同努力。通过文化产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壁垒,借助媒体无形的“手”,受众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优秀的电视节目。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的火热“开跑”和超高的收视率也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了该类节目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输出的希望。

《奔跑吧兄弟》存在的问题

《奔跑吧兄弟》虽然得到了受众极大的关注,在收视率以及广告赞助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节目原创性不足的同时娱乐性过强。《奔跑吧兄弟》从节目的形式、环节、规则都与韩国节目《Running Man》的相似度很大,但并没有最大程度地吸收到原版权节目的精华。我国大型户外运动真人秀节目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以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创造性,所以尽可能多向韩国及国外优秀原创学习,这并无可厚非。所以很多看过韩国节目《Running Man》的受众都觉得《奔跑吧兄弟》节目绝大部分是在照搬照抄,过多的模仿也成为节目的软肋。其实,从第一季开始直到第二季的第二集,我们还是很少看到该节目纯粹原创的环节设置,也很难真正看到节目中让人“砰然”的创意环节,更多存在的是一些噱头的填充和堆积,虽然节目是有着很高的收视率、很高的人气支持,但是节目原创性不足,以及并未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节目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其实是节目组更应开动脑筋思考的重要的问题。除此之外,作为一档体育类娱乐节目,节目中的娱乐性完全占据了主体地位,而凸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内容却不够。受众在观看节目时更多关注的是明星嘉宾的耍宝逗乐,而忽视了这些嘉宾在节目中倡导的团结互助、全民健身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内容,这些问题也应该受到重视并加以改进。

节目针对的年龄层过于年轻化。在韩国,《Running Man》的受众涵盖各种年龄层,但是在《奔跑吧兄弟》中,主要的宣传对象为年轻人。《奔跑吧兄弟》的观看者主要以少年和青年为主,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的反响不大,这对于节目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够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节目在策划时选用嘉宾的年龄层主要偏重年轻化,邓超、李晨、杨颖等人的“粉丝”群年龄都较为年轻。相反在韩国的节目中嘉宾的选择更适应各个年龄层的需求,比如在中老年受众群中有很大知名度的著名主持人刘在石,在其明星效应的带动下受众年龄范围不再局限于青少年,以及还有比刘在石年长的池石镇也在节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第二集为止,《奔跑吧兄弟》邀请的嘉宾都没有中老年嘉宾,这一点与韩国原版节目是不同的。完全忽略广泛年龄层的实际需求,过分讨好年轻一代的做法现在看来是顾此失彼的。

对《奔跑吧兄弟》的三点建议

尽管《奔跑吧兄弟》还处于发展探索的初期,更多的是在模仿与引进国外发展成熟的节目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媒体的宣传推广下,《奔跑吧兄弟》继第一季后第二季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狂潮。但笔者认为,节目要在全力学习国外优秀节目精华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并积极地利用多种媒体宣传自身,借助媒体的平台优势不断创新节目的环节与形式,为节目的持续精彩贡献力量。为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节目内容。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是韩国节目不具备的。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一点,每期的节目不仅要展现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节目环节的设置有机融入到一起,让受众不仅是看景、看“戏”,更要达到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二是大力传播“全民健身”的理念以及扩大节目受众群。好的节目是具有寓教于乐功能的,《奔跑吧兄弟》更是要具备这样的功能。现阶段,健康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节目应该在不知不觉中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传输给受众。而且,好的节目是需要大范围的受众层的,为了节目未来持续良好的发展及“走出去”,节目组应该在这个方面多下工夫。

三是加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时加入社会热点元素。好的节目不仅要紧扣时代脉搏,更要紧紧抓住社会热点现象,让受众能迅速融入情境当中,引发共鸣。

石家庄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奔跑吧兄弟年龄层兄弟
探究不同年龄层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电影宣传方式新探究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奔跑吧兄弟》:携手公益一起奔跑
中国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及差异分析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