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中微格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3-18 22:48万宝俊史雯静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微格操作技能医学生

肖 毅,万宝俊,史雯静,李 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医学生毕业后是否具备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师的必备条件,所以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是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一般是教师先进行操作理论讲授,然后播放录像或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学生随后分组自由练习[1]。还有是学生先预习临床操作理论知识和步骤,再看教师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操作。这种方法缺乏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有些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分组操作过程中甚至不动手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正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存在不足,我们在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引入微格教学,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临床技能培养的微格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操作技能的微格教学模式

1.1 事前的学习和研究

首先是让教师掌握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并让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小组,亲身体会微格教学的基本流程和精髓。

1.2 提供示范

通常在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的技能教学音像材料示范,可借卫生部已有的操作视听音像教材,或自己录制的操作视频,便于医学生对操作技能有较为直观的感知和理解。

1.3 确定培训技能项目和编写教案

每次训练只集中培训一项临床操作技能,便于医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教案要求说明所训练临床操作技能的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操作过程中哪些行为是该项操作技能评价的要素。

1.4 角色扮演

在微格课堂教学中,8~10名医学生为一个教学小组,轮流扮演操作者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实施,一名摄像人员负责视频拍摄(可由教师或学生担任)。根据所训练的临床操作项目的不同特点,一次医学生操作约为10~15分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1.5 反馈和评价

重放录像,让操作的医学生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扮演评价员角色的其他医学生一起评议,并将评价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

1.6 根据反馈重新进行临床操作

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和评价员集体的建设性意见修改,经准备后重新进行操作。重新操作后的反馈评价方法与上述评价方法相同。若第一次操作比较成功,则可不重新进行操作。

2 临床操作技能微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2.1 临床操作预习

事前通知,要求即将参加微格教学的学生通过理论、音像教材预习要学习的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基本操作步骤的认识和熟悉度。

2.2 确定评价要素点

根据具体操作的类型、特点确定评价的要素点。例如:一名学生点评操作时的医患沟通,一名学生点评操作时的部位选择,一名学生点评无菌操作,一名学生点评操作过程和步骤,一名学生点评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2.3 学生分组

根据操作评价要素点将学生分组,小组中一名学生负责操作,其余学生根据该学生的操作进行要素点的评价。如按上述评价要素点,每个小组应有6名学生,每组配备一名熟悉微格教学方法的临床教师。

2.4 操作和录像

学生在模拟教具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教师或学生负责使用DV进行录像,其余学生作为评价员负责观看并关注自己要评价的要素点。

2.5 观看录像回放和汇总点评意见

学生操作完毕,到另外一间教室观看自己操作的录像,其他负责各个要素点评价的学生按自己负责的点评环节提出点评意见(包括优、缺点),指导教师针对所有环节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由一名负责点评某一要素的学生记录和汇总大家的意见。

2.6 反馈点评意见

进行操作的学生看完录像回放后回到临床技能模拟教具培训教室,先对自身表现进行点评,说出优、缺点,然后再由汇总大家评价意见的学生从各个评价要素点进行逐条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新的点评意见。

2.7 进行循环

一名学生的操作和点评完成后,由组里其他学生按顺序进行操作,点评学生按顺序轮换点评环节,最后仍由一名负责点评的学生进行各要素点评价意见汇总和汇报。按此循环,直至组里每一名学生都完成操作和汇总点评。

2.8 根据反馈意见再次进行操作和考评

小组每一名学生都操作、点评完毕,学生根据自身及大家的反馈意见再进行一轮操作演示(若第一轮临床操作比较成功,则可不重新进行操作),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然后再次点评,是否较上一次操作有所改进。在所有学生培训结束后一周内根据已成型的临床技能考核表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评。

3 临床操作技能微格教学模式的优点

3.1 学生直观感受

以往单纯通过被人点评来纠正的方式,是一种间接的方式,容易让操作者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通过录像能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修正。

3.2 客观评价

由于发表意见时操作学生不在现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比较客观地反映问题,在点评别人的同时,也能发现自身不足。

3.3 促进学生团结

由一名学生汇总大家的点评意见,不会导致被点评学生对意见的逆反情绪,也不会对某一参评同学产生意见,有利于学生之间和谐氛围的产生,从而对临床操作技能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3.4 锻炼操作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

操作学生在周围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注视下进行操作演示,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克服这种紧张的过程,也是心理素质逐步增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提高。

3.5 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担任评价员的学生在表达意见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总结、归纳和表达能力。

3.6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观察过程中,增进了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了解,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3.7 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在反复的操作和根据反馈修正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达到使用微格教学法的目的。

4 临床操作技能微格教学模式的难点

4.1 师资力量

要求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每个教学小组必须配备一位临床指导教师,这在当前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比较困难。

4.2 教师素质

需要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临床医师担任指导教师,这样才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准确发现问题,对操作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强调。同时也要求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好由一位参加过微格教学法培训的教师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所有教师都掌握微格教学方法。

4.3 教学用具

对教学用具有一定要求,比如摄像机、模拟教具等。

4.4 教室设计

普通教室难以满足微格教学的要求,需要在操作教室旁配备一个空教室,以便评论学生不当着操作者面给出客观的建议,同时有利于操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观看自己操作录像的回放。

5 小结

微格教学出现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为其创始人,由于微格教学在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2,3],使得一些临床教师将微格教学法引入医学教育。该教学模式阶段目标明确,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教学模式能使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医学教育一直以教师讲、学生听方式为主。这种传统方法是被动式的,抹杀了学生的个性[4]。所以只有从培养学习精神开始,正确运用微格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抓住技能训练的本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激发其对临床操作技能学习的兴趣。

临床操作技能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使医学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是系统训练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5]。在微格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摄录材料,反思自身行为,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达到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临场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操作和根据反馈修正提高了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6]。所以微格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操作技能教学中大力推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微格操作技能医学生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微格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