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盈余目标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2015-03-19 02:49林颖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盈余利润模型

林颖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基于盈余目标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林颖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特性等相关知识,并总结了对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现状,然后进行了数据选择与模型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有基于盈余目标进行利润平滑的行为,发现不同组别之间盈余平滑行为存在差异。为优化盈余管理,应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制度,健全上市公司外部与之相关的制度,提高财务员的综合素质,对现行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聘任制度进行改革。

盈余目标;盈余管理;琼斯模型

一、盈余管理简介

1.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管理者经过国家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允许下,通过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来修饰财务信息数据,达到管理者目的兴起过程的总称,因此盈余管理是合法的,是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盈余管理能够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它与财务舞弊完全不同,财务舞弊是利用非法手段更改数据,必须把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区别开来。[1]

2.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

(1)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企业使用者难以正确评判企业的会计政策,有必要进行盈余管理。

(2)会计准则具有不完全性以及可选择性。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也很复杂,政府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会计处理的细则没做到具体的规定,另外,会计的政策与具体实施之间有一定的滞后,很多事项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找出适合的方法,因此盈余管理无法避免。

3.盈余管理的特性

盈余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合法性。普遍性体现在管理者有报告特殊结果的动机和会计数据不一定绝对真实。合法性体现在管理者采取的政策和方法是在会计准则允许下进行。

4.盈余管理动机

(1)发行新股。发行股票可以筹集大量资金,但由于无法达到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为了可以发行股票,管理者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确保公司可以三年盈利。

(2)配股。上市公司为了通过配股融资,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业绩,进而提高股价。

(3)避免特别处理。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则面临被特别处理,若在规定期限内无法扭亏为盈,将被终止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收到特别处理,防止连亏,便进行盈余管理;管理者报酬和奖励。

(4)其他契约的推动。

债权人在签订债务契约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防止经理层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比如增加举债的规模,可能会对某些财务比率进行限定,企业为了得到债权人的贷款,降低违约风险,会进行盈余管理。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运用的主要手段

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虽然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制,但是盈余管理最易行的手段仍然是会计主观选择,主要通过变更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变更存货等。

2.利用确认收入来进行盈余管理

按照往常惯例,在交易完成以后再进行记录收入,但很多企业会提前确认收入,这么做就是为了虚增会计盈余。与提前确认相反,一些企业会推迟确认收入,把本期的收入计入下一期来确认,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本期收益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这样会平滑企业利益,使收入稳定上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创造收入事项,人为制造经济业务。

3.利用确认与计量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费用资本化,如有些公司先把钱用了,项目也办好了,但把竣工时间作为资本化结束的时间,有些公司在固定资产上暂时不提折旧等来做到利息费用资本化;一些上市公司从销售收入中预先提出研发费用,有一些公司研发部门分离出去,使其研发费用资本化。还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或潜亏挂账等来达到盈余管理。[2]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侧重在盈余管理的有用性以及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陈小悦、顾斌和陈晓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样本量大,从1994到1997年,包括沪市、深市261家上市公司的七百六十四家数据,并且在报酬率检验中,未预期盈余的解释程度等于3.54%。

陆宇峰分析了市盈率以及净资产倍率的性质,而且重点考察了每股净资产和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大多数年份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魏刚和蒋义宏以1993年到1997年的EPS和ROE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的确存在利润操纵现象。

沈烈指出应强化资产负债表观念并淡化利润表观念依此来削弱盈余管理的根基。

杜玉红认为规范盈余管理的根本举措应是德治,只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对抗各种诱惑。

2.国外研究现状

Pourciau运用1985-1988年的数据,选取的数据是总经理变更的公司,得出总经理在变更前一年没有利用可控性应急项目操纵盈余,新上任的总经理会在当年调减当年盈余,并在后一年用摊销项目以及应急项目调增公司的盈余。

布朗先生研究得出,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测会进行盈余管理,这种情况是为了避免公司的盈余比分析师预测的数据低。

Rozeff经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经理层会在本公司股价下跌时卖出其持有的股份,在股价上升时再买进依此来操控应计项目获得私人信息在交易股票时获得利益。[3]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处理

1.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大多数的分析都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以及分布直方图来对几年的ROE的分布进行观察,然后运用秩相关性检验、K-W单样本正态分布检验,来验证盈余管理的存在以及表现形式。[4]

西方实证会计研究主要用可控应计利润来测量企业的盈余操控程度。企业的盈利分为现金净流量和总体应计利润,由于现金流量难以操控,因此一般假定盈余操控只计应计利润,但总体应计利润并不是都能操控,只有可控应计利润才能成为盈余管理,可控应计利润的大小程度就代表企业的盈余操控的程度,得出

TA=Earning-CFO DA=TA-NDA

其中Earning代表盈利,CFO代表现金净流量,NDA代表非可控应计利润,TA代表应计利润总量,DA代表可控应计利润。

国外用希利模型、琼斯模型、迪安吉洛模型和行业模型来度量可控应计利润,琼斯模型释放了非可控应计利润在各个考察期间保持不变的假定,利用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或者足够大的容量的行业配对样本,运用统计工具来计量可控应计利润,是比较精确的模型。

2.修正的琼斯模型

笔者采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控制年度差异,增加年虚拟变量,琼斯模型如下:

TAjn/Ajn-1=at(1/Ajn-1)+β1n[(△REVjn-△RECjn)/Ain-1]+β2n(△PPEjn/Ajn-1)+β3ny2005+β4ny2006+ejn

(1)

TAjn=NIjn-CFOjn

(2)

在上面式子中,TAjn是公司j第n年中总应计利润,△REVjn是公司j第n年的收入减去第n-1年的收入,PPEjn是公司j第n年的固定资产原值,Ajn-1是公司j第n-1年的总资产,ejn是修正的琼斯模型的残差项,NIjn公司j第年净利润,CFOjn为公司j第n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y为取得虚拟变量。

3.数据选择

数据来源为CSMAR数据库,在处理时筛选了特殊性质的行业,并把刚上市的公司排除在外,还消除了异常值的影响。最后得出沪市、深市3年2 824个样本。根据以往的研究,当-0.3

五、基于盈余目标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把各组公司分解为两种性质的样本公司,分别为满足T1、T2和不满足T1、T2,然后检验各组ejn,结果得出,UME

1.基于T1的盈余管理特征

通过研究得出,UME

2.基于T2的盈余管理特征

当UME小于T2时,除亏损组外其他组均存在显著正向盈余,只是在程度上不同,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高业绩组正向盈余比其他组高,整体组显著性差异不明显,当UME大于等于T2时,各组都有显著负向盈余管理,程度上也不同,在0.1的水平下,高业绩组的负向盈余管理比其他组都弱。

3.研究结论

上市公司有基于盈余目标进行利润平滑的行为,但是,不同组别之间盈余平滑行为存在差异,低于盈余目标时,高业绩公司有强的正向盈余管理,高于盈余目标时,存在弱的负向盈余管理,因此导致高业绩组有系统性正向盈余管理,正常组和整体组公司在整体上不存在系统性盈余管理,基本上盈余平滑属于普遍现象。

六、建议

1.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制度。要强化独立董事的职能,董事可以制衡公司的管理层,可以发现公司运用的危险信号,警告公司的不当行为,其次要对监事会的独立性进行加强,成立外部监事制度,进行信息披露,逐步完善监事会体系,最后,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2.健全上市公司外部与之相关的制度,完善会计准则建设,会计准则制定的主旨是压缩会计准则余下的自由空间,需要把注册会计师制度进行完善,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对于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进行修改。

3.提高财务员的综合素质,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要理解某些会计理论带来的后果与影响,把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区别开来,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也应该对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准确向外界提供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

4.对现行的公司管理者报酬、聘任制度进行改革,现行大部分企业的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计算,容易发生应急项目管理,因此在业绩评价指标上要进行改革,另外,在聘任干部时,注重全方面考核,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经理的利润操纵进行减少。

[1]魏明海.盈利管理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05~122.

[2]张鸣,刘华.对盈余管理的理性思考[J].上海会计,2000,(8):9~10.

[3]付强,李洁.探究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6,(4):155~156.

[4]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J].会计研究,2003,(4):91~92.

[5]陈华.浅析盈余管理成因及其对策[J].事业会计,200,(2):53~55.

2095-4654(2015)06-0052-03

2015-03-14

F224.5

A

猜你喜欢
盈余利润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观念新 利润丰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