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2015-03-19 02:49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政治大学生

董 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浅析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董 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随着新媒体高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由于大学生主体的特殊性及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理性与非理性、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的现象。因此,可以从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沟通回应平台、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监管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兴起,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快途径。网络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也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形式,这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和探索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1]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他们年轻有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正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发展和影响国家政策的首选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生活会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就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网络政治参与将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专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大学生,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政治信息网上发布、网上选举、网上利益表达、网上评论、网上讨论、网上民意调查、网上信访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意识和行为。[2]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极高。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校园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校园和社会政治稳定

社会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社会目标,是公民的各种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保障,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曾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3]可见,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创造一个稳定安宁的校园环境,对保证政治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定推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只有在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地发展,要保持动态有序的政治参与稳定,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平台,高校大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如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难于展开,就难以建立有效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极大可能影响到政治稳定。

(二)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合理利益诉求

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高速发展,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转变,而且任何一种利益结构都客观存在一定的利益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时协调大学生与学校、社会利益冲突,使大学生的愿望、意见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助于信息自下而上的传递,化解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和意识,调动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把想法和观点反映给学校和政府。学校和政府也能够提供沟通平台解决学生各种诉求,从而协调学生与学校间的矛盾,增强大学生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

(三)有利于体现政治决策民主化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大学生想表达意愿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大学生利益诉求上升,与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政府和学校在政治决策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意愿,使决策能够真正反映大学生意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表达民众意愿的功能,正确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积极建言献策,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传达给政府和学校,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并施加影响,从而使政府和学校的工作目标更符合大学生的意愿,体现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避免决策的失误和片面,促进大学生与学校和政府积极合作,实现政治决策目标、程序、方式的民主化。

三、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大学生在青年中占比较大的比重,在参政主体方面有着特殊性,互联网本身又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致使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有序性与无序性、理性与非理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现象。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与无序性

在我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大部分是大学生,他们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是一股强大的青年中坚政治力量。作为思想活跃、充满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教养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他们的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而且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在关注社会时政热点要闻时有着较高政治参与的敏锐度和政治嗅觉。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保持着积极、稳定、健康的态势,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遵从政治参与规则意识。因此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出有序性的现象。但是由于网络虚拟性、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等特性,比起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更具有即时性、公共性和通联性,致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控性不强。加之大学生之间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就很难避免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随心所欲”的现象,致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理性与非理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知识学习与积累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及大学环境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网络政治参与方面与其他社会阶层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待政治问题是不一样的。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极积性和政治热情,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更具有理性。但大学生毕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未成熟阶段,意志还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左右,从而缺乏理性思考盲目跟从。网络的开放性和即时性使大学生容易了解到外界的负面信息,加之不法分子颠倒黑白是非,从而导致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做出偏激和非理性的行为,给社会和校园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也充满信心,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大学生主动关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如当前“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航事件”等进展情况,并通过网络参与评论、发表看法。很多大学生将个人锻炼与政治追求紧密连在一起,通过网络的形式参与政治,主动融入到社会政治活动中。与之相反,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参与的网络投票、网上评教、网络选举等活动都是出于学校安排,参与网络政治活动是硬任务,所以政治参与随时性,没意识到这是自己享有的权利。甚至一些大学生盲目跟风,看别人网络上关注什么自己就关注什么,网络政治参与方面处于被动的现象。

四、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2013年9月“两高”通过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关于信息网络法律解释》),第五条明确规定对虚假信息在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将关系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及维护校园、社会稳定等问题。

(一)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可能是政治文化变革的重要源泉,它将会使人们变得适合于新的政治社会和政治行为模式的进程。”[4]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育,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着极其意义。首先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分析能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能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网络信息,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加以甄别和分析,这对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应引导学生对当前我国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政治主体能力及健全的人格。其次要普及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如《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相关网络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关于信息网络法律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以及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等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都要定罪处罚。还对网络信息转发次数、浏览次数作为量刑标准做了解释。因此高校提高大学生网络知识,增强个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政治主体能力。最后,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还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应该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比如从大学校园BBS、微博、贴吧、论坛等开始,通过网络舆论、网络评论、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等网络政治参与形式逐步发展。

(二)健全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沟通回应平台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参政意见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答与回应,要形成高效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回应机制”。[5]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并试图影响政治过程,因此,政府和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给予回应。如果大学生通过网络政治的行为得不到重视或回应的话,他们可能会用极端的方式或手段表达诉求,从而给高校的维稳工作及社会稳定带来威胁。因此,要建立和健全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沟通和回应平台,加强沟通平台和人员队伍建设,并与大学生之间保持即时性的通话,积极化解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通过沟通协调,既能合理的解决疑惑又能参与政治表达诉求,消除误解,增进信任,又有利于政府和高校的公信力。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监管

当前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监管松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将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监管已义不容辞。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监管,可以避免造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现象。首先,应该制定大学生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管理、操作程序、参与方式等方面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和引导,保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权,调动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极积性和主动性,避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不理性和无序性。其次,在保证大学生合法的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和监督。网络能够使大学生很轻易地了解各种政治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操控大学生进行违法行为,达到不法分子的目的。比如培养高素质专业网络监管队伍、实行政治参与网络实名制及安装网络监测软件等。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进行犯罪活动,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促进校园稳定及社会和谐。

[1]聂运麟.政治现代化与政治稳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64.

[2]赵雪芬,王洪顺.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党史博采,2007,(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会,1993.284.

[4]袁峰.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3.

[5]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J].忻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

2095-4654(2015)06-0064-03

2015-02-05

G641

A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政治大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大学生之歌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