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娱乐化及伦理失范现象探究

2015-03-19 02:49李志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娱乐

李志强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媒体娱乐化及伦理失范现象探究

李志强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针对当前社会媒体娱乐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深入探讨了媒体娱乐化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产生的成因,透彻分析了媒体娱乐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批判分析媒体娱乐化的积极意义,总结了抑制媒体娱乐化的基本策略,最终使得媒体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媒体;娱乐;伦理失范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新闻传媒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媒介事件”促使社会各界对媒体公信力进行审慎的质疑。可以说,新闻伦理问题已不仅仅是新闻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是成为社会瞩目的对象,成为时下社会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在“娱乐之上”的新媒体时代,媒体娱乐正在演化成恶俗下流文化,给新闻媒体带上了一顶不诚信的帽子,严重损害了其他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也对我们当前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同时将新闻媒体带入到低俗审美的泥沼当中。

一、传媒娱乐化及其表现

(一)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媒体娱乐化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沈荟和吴飞的《点击电视传媒的娱乐化》。本文将从“新闻娱乐化”的概念出发,全面深入分析媒体娱乐化的内在涵义[1]。

“新闻娱乐化”比较倾向于软新闻或新闻软化。其主要特点就是降低正规新闻的占比,例如将一些名人琐事、日常生活事件、带有极端煽情性、新奇性的社会突发事件、犯罪事件、天灾人祸、体育竞技、小道信息等软性内容作为报道对象。在表现形式上,对新闻事件的故事情节着重突出,在新闻写作基础上融入各种生活化、人情味的元素,以突出贴近性,并逐渐演化为过度追求新闻事件本身的趣味性和情节性,力求通过突出事件过程的跌宕起伏、煽情刺激来吸引受众,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风格路线[2]。

(二)表现载体

这些年来,传媒界又向娱乐化靠近的趋势,娱乐化新闻不断涌现。本文接下来将举几个例子来分析娱乐化具体内涵。

首先,电视媒体娱乐化。在一些比较严肃性的新闻中融入娱乐元素,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媒体的惯用手法,采用娱乐化的方式播放严肃性新闻报道,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湖南卫视的《晚间播报》、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等节目。这类节目同传统新闻节目相比具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吸引了大量忠实观众,节目主持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本正经,而是充分运用各种诙谐、幽默的方式与观众互动,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好,节目收视率随之不断提高。

其次,广播媒体娱乐化。近年来,一些文艺、交通广播电台也在逐渐向娱乐化方向靠拢,许多地方电台都推出了娱乐化节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湖南的《娱乐双响炮》、江苏的《快乐无极限》、浙江的《铿锵新闻秀》等节目,这些节目自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追捧,而这与其走娱乐化路线是分不开的。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发布社会新闻,在诙谐幽默的环境中表达社会观点,通过将新闻故事化、娱乐化,借助各种特效技术和工具营造浓厚的娱乐化氛围,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节目体验[3]。

最后,网络媒体娱乐化。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多数网民上网主要目的是搜集社会信息,其次是消磨时间,而网络游戏是网络娱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我国拥有上千万网游玩家就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巨大魅力。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收看各种娱乐节目、查阅新闻、发布个人观点等。

另外,从媒体娱乐化内容来看,各地方电视台都在想尽办法发掘娱乐题材来突出节目的新颖性和新鲜感,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的《非常100》;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等等。娱乐节目在不同的背景文化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属性,是电视频道继新闻立台之后的新起点。

二、媒体娱乐化带来的伦理失范

(一)对传媒人文主义精神的淡化

目前,媒体娱乐关于人文精神的表达可以说是中庸的、不温不火的,这是因为现代传媒表现的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对人文精神考虑不深入,从而导致传播理念趋向于肤浅。例如,在许多媒体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歧视性的词汇,例如打工仔、摆摊妹、三陪女、二奶、小三等一些带有明显歧视性的词语等,在新闻媒体的“示范”下,这类词语竟成为大众性语言。另外,媒体对一些社会群体附加了妖魔化的元素,例如对打工仔、失学少年等弱势群体采用大篇幅的负面报道,将一些个体性不良行为强加在某个社会群体身上,这其实是一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性行为[4]。

在开展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新闻媒体要站在社会弱势群体一方,为他们表达利益诉求充当“传声筒”。因此,新闻报道要体现人文素养,要将科学精神、道义精神和理性精神融入新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立足于竞争不败之地。只有传媒成为人文关怀的旗帜,才能够找到其本来的定位和出发点,才能够树立自身的权威,才能够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

(二)错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

媒体娱乐主要观众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长期,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传媒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了解社会的便捷途径。青少年生活中一个充满大众媒介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受到报纸、电视、网络上的新闻内容影响[5]。

在国内地方娱乐性节目中,总是会看到一些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打扮古怪主持人和一群玩世不恭的嘉宾,他们在节目中大讲荤段子、曝黄色新闻、用各种模糊的词汇来寻找笑点。这几年来,国内许多地方电台掀起了一股“选秀造星”热潮,这种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误导其价值观、奋斗观,产生“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思想观念;二是狂人的“追星”行为给予了过度肯定,给青少年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

不难想象,青少年都喜欢观看这类电视节目,崇拜节目中追捧的明星偶像,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他们只看到明星耀眼的光环,却不知道其成名背后的努力和巨大付出,过于功利性的娱乐节目让青少年形成了一种“快速成功”的功利主义思想,而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三)文化智力在娱乐中衰退

“电视文化”的崛起和发展,无形中将口语时代人们的记忆力和文字思维洗刷的干干净净,视频、图片逐渐取代了文字,人们对文字的理性思维也日益消失。当我们在电视机面前获取幽默的同时,真正的快乐却渐行渐远;当我们在电视面前发泄情感时,真正的理性却与我们背道而驰;当我们被电视内容深深吸引时,我们与周围的人和事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当娱乐填满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理性思维就失去了最后的生存空间[6]。

进入到媒体娱乐化时代之后,各种各样的炒作和小道新闻充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对话和思考与我们渐行渐远。波兹曼在一个公开采访节目中这样说道:我们的智力正在不断流逝,而这又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7]。

三、抑制媒体娱乐化的途径探讨

(一)从政府的角度出发

政府是社会管理者,承担着“守夜人”的职责,面对新媒体的无序发展,必须要主动出击,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引导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避免社会传媒在不受规制的情况下导致社会伦理沦丧。此外,政府要利用各种社会媒体资源做好宣传工作,采用教育手段来感化公众,从思想价值重构角度来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保证新媒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体而言,政府要履行社会管理职责,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措施,不断提高对传媒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健康的新闻媒体有利于促使政府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良性互动发展,为壮大新媒体产业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二)从受众角度出发

当前,重复生产、批量生产是现代新闻媒体行业主要特征之一,从当下国内各地方台推出各种惊人相似的选秀节目就可见一斑。例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牵手吧》,东方卫视的《非常6+1》,以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这类节目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因此,必须要合理控制新闻媒体娱乐化的无序发展势头,为受众提供主动选择传媒内容的渠道。齐金蓉曾经说过,一国国民素质直接决定了该国“媒体综合症”的严重程度,本文认为,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媒体娱乐“病症”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引导、强化新媒体自律体系

当前,要大力培养和提高新媒体行业的道德水平以及自律能力,提高新媒体行业从业道德和素质门槛,切实发挥媒介行业自我约束和完善的作用。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新媒体行业监管制度,培育行业自我约束力量,增强行业从业者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新媒体道德评价体系,实行行业评议制度和末位淘汰制。例如成立行业自发性道德评价组织,定期公布行业道德评议结果,举办形式多样化的传媒伦理道德评议活动等。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监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坚决与各种违法行业道德的行为做斗争。

(四)加强新媒体法制建设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行业不断曝出各种伦理问题,以及新媒体媒介伦理的快速发展,如何健全和完善新媒体伦理体系已成为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在推进新媒体法律法规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经验和方法,在结合本国媒体法律建设实际基础上,不断创新新媒体法律机制和伦理规范,督促媒体企业更好的履行自身社会职责;另一方面,“开展法制建设,不仅要加强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和规制,更是要高度重视依法治理理念的培育和教育,让所有被监管者自觉形成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这是开展新媒体行业法制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

四、小结

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一阵见血的剖析,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不是因为思考被欢笑取代,而是我们不知道何时笑、何时思考。进入到媒体娱乐化时代后,我们似乎连痛苦的感觉都没有了,因为我们早已没有思考的习惯,无法很好的回答“为什么笑”,“怎么思考”,这样的问题。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警惕媒体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后会沦落到何种地步,媒体主要职责是“传播社会文明,促进人文素养提高”。现代媒体要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将利益放在次要地位,用娱乐的方式提高传播效率,只有这样,媒体才不会沦落为大众娱乐的工具。

[1]吴飞,沈荟.新闻娱乐化的三维分析——传媒批判力[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董天策,章琴丽.“网络公关”为何成为不正当竞争手段[J].当代传播,2011,(3):45~47.

[3]麦克唐纳.大众文化理论[M].科伦科自由出版社,1957.

[4]梅琼林.谈大众传媒的娱乐化现象[J].新东方新领导,2005,(4):55~58.

[5]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3):77~79.

[7]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095-4654(2015)06-0091-03

2015-03-15

J60;B82-05

A

猜你喜欢
娱乐
再见了,手机娱乐
星辉娱乐
星辉娱乐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鸡年娱乐话斗鸡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