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技术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

2015-03-19 02:49黄玉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大学生

黄玉玲

(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62332)

网络新技术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

黄玉玲

(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62332)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教育工作也深受网络影响,传统教育模式应有所改变。以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分析了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就应用现状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新技术;微博;论坛

互联网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网络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形成了较大影响,且逐渐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以及形成正确的三观、建设和谐校园大有裨益。但由于课程自身较为枯燥,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而网络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则有着广泛应用,与其生活已不可分割,因此可借助网络新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政教育和网络

国内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精神素质的培养有着莫大关联,从长远来看,对学生职业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凡意义,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网络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产物,打破了地域限制,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网络资源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且速度快,已成了多数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浏览新闻、阅读、下载资料、玩游戏、网购,使得学生的生活更丰富更快捷。但网络也具有虚拟性,且安全问题也应作为重点考虑[1]。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于上世纪60年代产生,我国1994年真正成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形势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一些转变,在内容上除了传统的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还增加了网络伦理、心理、国情、人文科学知识几方面的教育。同时对现实基础、教学环境、教育方式、学生所处地位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网络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论坛和博客

论坛是互联网上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用户可在上面发帖、聊天、讨论,信息传播面积广、速度快,且时效性强。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单纯理论知识传授的模式已逐步被淘汰,虽然电视、多媒体等也有应用,但多是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但学生的主动性依旧受到限制,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升。而在论坛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享,同时也能了解更多人的思考方式,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如2008年“3·14事件”,西藏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当天一群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行为令国人震惊。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天涯、猫扑、搜狐、网易等各大论坛连连发文对这些不法分子予以严厉的痛斥,同时也对受伤民众表示关心和同情。各高校内部BBS上也热闹非凡,大学生尽情抒发着心中的愤怒,而学校论坛管理员对一些不良贴进行删除,并将优秀帖子置顶,让学生在愤怒的同时能够保持清醒,而不能被怒火一时迷了心。同时管理员也发帖,或通过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观点,并以理性正面的观点加以指导,以免学生走入另一个极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对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显然效果要强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而且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在发布观点前搜集了大量资料,增加了对西藏地区的认识,与所学内容相联系,很容易掌握一系列有关知识[2]。

2010年“69圣战”同样如此,中国大量粉丝因韩国某明星在世博演艺中心发生踩踏事故,并对维护秩序的武警进行了暴力行为,惹起网民愤怒之后,一些黑客技术人员联合黑掉了韩国相关网站,双方展开了一场技术和言语之间的战斗。天涯、猫扑、人人、搜狐、新浪、百度等知名网站均有参与,成了战斗的主要场地。此次事件令很多高校大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崇拜明星、崇拜偶像并没有错,但粉丝们的行为和过度的偏激惹来一场激烈的口水战。很多学生在各个论坛攻击韩国明星时,对中国粉丝和韩国都毫不留情地谩骂甚至侮辱。不少理性网名也纷纷站出来表达着另一种看法,这件事可能关系到粉丝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他们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应该就事论事,若伤害到其他无辜人员,则已经偏离了初衷。在学校内部论坛上,管理人员就此问题发了一个名为“如何正确地认识追星问题”的帖子,显然,学生经过理性思考,已没有了最初时的偏激,虽然依旧为这件事愤怒,但融入了更全面的思考,观点也显得更成熟[3]。

博客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网络平台,主要是个人的网络日志。形式有所不同,但用途大同小异,学生可在新浪、网易、搜狐等博客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与好友联系互相评论,也可加入其他博客圈子。

(二)微博和微信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更新较快,论坛和博客等形式在当前依然有着很多用户,但社会逐渐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等技术迅速兴起,并很快被年轻人接受。微博可看做是博客的缩小版,与博客相比,微博更加快捷方便,用户可利用各种客户端建立个人社区,单贴字数多在140字以内,可随时分享信息和自身动态。2009年8月,国内新浪微博内测版开始,之后以可不思议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传播,其中以年轻人居多。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远远超过了以往多数网络技术[4]。

就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在当前新环境中,利用各种平台都应该能够开展。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思政教师博客、校园社区等载体显得有些落后,微博一跃成了应用最多的新载体。教学管理者也应跟紧时代潮流,把握学生当下兴趣爱好,对微博这一形式充分利用。高校办公室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开设有微博账号,学生添加关注后可随时随地了解教学情况,接受教育;同时工作人员也可关注学生,通过互相关注、互相评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对某些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推荐,让更多的人学习。例如在这几年的两会期间,由于每日都有大量的报告工作和商讨内容,学生不可能全部了解,而在众多内容中挑选一些自己关系的,或是当前社会比较关心的话题难度很大。有了微博这一工具,现场记者在采访期间便可将内容进行总结,发到微博上,很快便传遍整个网络。对一些民生问题、社会焦点,如房价高涨、官员贪污等,都有专门的话题讨论区和评论区,学生完全可以在此发表观点。此外,微博也是创造网络语和网络语流行的平台,多数大学生对一些新生事物有着浓厚兴趣,且很容易接受。某高校思政教师利用网络流行语提醒学生上课不要迟到,并将课程安排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在微博上发布,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粉丝。而在课后,该教师还时不时地在微博上将教学内容和事实相联系,通过网络性的语言发表,学生看到后很感兴趣,且也获得了实时信息,并在无形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当前微时代,除了微博,微信也是在大学生之间特别流行的一种工具,具有公共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截至2013年11月,我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亿人。与微博一样,该技术也可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三、网络新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的挑战

前面已提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开放性、虚拟性和管理滞后性。例如在网上姓名、性别、地址等信息都可能是虚假信息,不少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往往会被网络欺骗,身心遭受重大伤害。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也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且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西方文化思想的涌入,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短时间内很难平衡,以至于不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扭曲,甚至政治观念薄弱,一味地模仿西方,民族意识不断弱化。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在上世纪70、80年代培养了众多高级知识分子,而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加上网络上娱乐元素增多,学术界受到严重冲击,以至于学生整体素质受到明显影响。此外,传统媒体多是在对信息进行多次过滤后才传播,而网络则很难控制,以至于很多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着校园文化,极易对学生形成误导。而过度地依赖网络使得学生变得很“宅”,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下降。

(二)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挑战

网络缩短了世界距离,在复杂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超民族主义”、“全球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国家意识变得薄弱,反而对西方民族关注更多。同时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对学生影响甚大,而诸如法西斯主义、种族歧视、功利主义等思想极易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构成一定的威胁。除了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下也受到很大伤害。

(三)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需要更新,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要转变,顺应时代,熟练掌握当前流行的网络技术,能够将其与教学完美结合。除了综合素质,网络新技术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和自身职位也形成了很大挑战。

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新技术

从前面分析中我们可知,网络新技术在今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继续应用,而且要正确的应用。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应逐一解决,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我国政治教育的进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大学生。如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净化校园网络等。以微博为例,建立“微博班级”,微博开展一些同学喜闻乐见、贴近学生内心、活泼健康向上的主题讨论会;以红色社团为先导,其他学生社团为基础,建设微博“社团社区”,互相分享资源,交流信息;开设红色微博账号,发表“红段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和谐正能量。例如可以开通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微博,进行红色教育传统模式的改革,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加强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让思政辅导员提高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学习网络语言,与90后大学生的语言动态保持一致。要求辅导员开通工作微博账户,“关注”学生的微博,并进行有效的舆情监控[5]。

[1]赵璐.网络新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以微博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为例[J].时代教育,2014,20(11):86.

[2]倪娟.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职业时空,2013,25(5):187~188.

[3]向玥悦.探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9):109~110.

[4]张婉娟.网络与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结合探讨[J].时代教育,2011,24(6):165~167.

[5]沈尧.高校网络社区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及研究[J].教育观察旬刊,2013,22(1):132~133.

2095-4654(2015)06-0108-00

2015-02-27

G641

A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