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传播与应用的重要性

2015-03-19 02:49郑则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传统

郑则凌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传播与应用的重要性

郑则凌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通过对动画内涵和特征的重新诠释,引出动画发展的现状,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让动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让动画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而且为动画的发展拓展出了无限的空间。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这对今后的中国动画之路要如何继续走下去非常重要。

动画;传统文化;传承

一、动画的内涵与特征

动画艺术创作是对在具体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以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对故事的哲学理念以隐喻的方式进行的视觉表现。在此过程中,动画造型的设计以及如何对动画角色在创作时赋予有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又要做到将生命注入其中,将其升华为标志性的形象,这也是我们今后所需要努力的。美国有了“米老鼠”,日本有了“宫崎骏”,中国将会有什么呢?

有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浓厚的文化基奠,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变得尤为重要,并且不可缺少。动画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脑袋里的五彩的想象和美丽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让它成为现实中可以看到、可以听到的,就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在现在这个高科技的数字时代,动画也可以用数字动画来形容了,以目前的电脑技术,不仅能创作出如水墨动画、皮影动画、剪纸动画等这些中国传统流派的动画效果,而且连以前无法想象、无法实现的动画效果,在现在电脑技术无限发展的今天,也不再是不可触及的了。以现在的国情,动画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了。现在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让动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为动画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时期,而且为动画的发展拓展出了无限的空间。

动画这门艺术是为我们展示国家的文化精髓,动画创作就像是一个有着无数扇门的无比精彩的舞台,年年月月为我们演绎这不同的精彩文化故事,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乐趣,还了解了历史,吸收学习了文化,领悟了哲理,同时反省了自己。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一路走来,从1922年至今这九十几年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历程:

1922年到1945年,那时国外的“卡通片”进入到万氏兄弟的眼中,1922年《舒振东打字机》中国的第一部动画诞生了。在这一中国动画的幼儿时期,万氏兄弟创作了30多部的作品。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奠定了基础,他们将皮影、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动画中,提倡中国式幽默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动画指引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方向。

1946年到1956年,中国动画也进入到了少年时期,不断地发展壮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到苏联国家进行学习等。在这个阶段,动画艺术不负众望的创作出了我们80后这代人都还记忆犹新的优秀作品,如《神笔马良》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在这个富有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时期的,中国动画打响了在世界的第一炮。

1957年到1965年中国动画迎来了它的辉煌的成年时期。我们所熟悉的上海美术电影厂就是在1957年成立的。那时上海电影厂推崇“探究民族风之路”,从而诞生了印上我们“中国派”字样的动画,在木偶和长片动画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剪纸动画、水墨动画、折纸动画等类型。在这个时期创作了105部影片,这些沿着民族风格之路发展,蕴涵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国动画在世界的舞台上开始闪烁。这一时期为我们所熟悉且不能不提的两部影片,其一是水墨动画的代表《小蝌蚪找妈妈》;其二就是《大闹天宫》中国首部彩色动画长片,这部作品被世界所赞许,引起了轰动,一度成为中国动画达到世界的巅峰之作。

1966年到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爆发了一场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巨大创伤的十年动乱 “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各种限制,使中国动画人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中国动画的人才发展面临了匮乏的状况,让中国动画处于了停滞的状态。这也是中国动画发展一度不能崛起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这一阶段使得老一辈的艺术家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发生严重的断层。

1978年到1989年,中央提出走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的动画制作单位也发展到了20多家单位。而且此时的电视机进入到家庭中,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传播平台。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共创作了219部作品,《阿凡提》、《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那些被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都是我们80后儿时的回忆。

1990年起,中国动画市场开始向产业化发展转型。这是西方大量的优秀作品涌入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例如《美少女战士》等。中国的动画市场很快的被占领了,这个巨大的国际冲击就这样摆在了中国动画发展道路的前面。同时中国市场经济化的发展策略也对中国动画走市场化道路这一形式起到了一定的决定因素。原始的中国动画计划经济的模式在1995年被彻底打破了,中国动画必须自负盈亏。

中国动画发展至今,每个时期在不同发展背景的国情下,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认真了解和分析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才能清楚今后的中国动画之路要如何继续走下去。

三、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

从中国动画的历史进程来分析中国动画如何才能走向成功,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所谓中国动画,那就是要创作中国特色的动画,才能称得上中国动画。最能代表中国的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即中国的传统文化。动画只有蕴涵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才能成为一种代表其国家的视觉文化,才能凸显中国动画的独特风格与特有的魅力,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中国的动画。最后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文化中做到传承,达到真正的永流长。被世界称为“中国派”动画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在这点上就很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动画的形式传承发扬。现在,通过结合现代三维技术来实现水墨风格的动画越见成熟。

其次,就是要在适应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做到学习、消化、相交、转变、应用。实现适应现代数字科技时代下民族化的融合再生。从这点,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分析宫崎骏的作品,我们常常能够看到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千与千寻》整部故事是以日本特有的风格来塑造的环境氛围,但是在故事里面汤婆婆的角色塑造确是西方生存方式的一种典型代表。在故事里面同时还嵌入了中国元素“龙”文化的白龙角色。这种文化的交融让观众既有新鲜又熟悉的感觉。

最后,从美国动画《花木兰》以及日本人动画《七龙珠》,这两部动画故事分别对我国《木兰辞》和《西游记》进行了改编,到最后动画影片都大放异彩。从这两个成功例子可以总结出:“改变和创新的应用”是我们基于前两者后进一步发展的最后升华。

四、结语

经过时代的变化,现在人们的审美视觉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新科技来表达中国传统故事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观众人群,现在观众的眼光已经现代化、世界化了。如果没有新颖又具视觉冲击力的创作,就不能吸引观众注目的眼光。即使你的视觉冲击力很强烈,只要没有新颖的内容的呈现,还是不能让观众记住,只能达到一时的冲击过后就忘记。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再一层不变的进行讲述,而是要对它进行想象,融入、改变来产生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来展现。这就是我们今后要努力提升的方向。

[1]黄苏瑾.中国动画巨作的民族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陈瑛.动画的视觉传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方建国,王陪德,彭一.中外动画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095-4654(2015)06-0164-02

2015-03-06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社科研究项目(两岸职业教育专项)《基于闽台合作的民间艺术在当代动画创作中的传承路径研究》成果(批准号JAS14581)

J022

A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的动画梦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