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绘画创作中体现出艺术的基本品质

2015-03-19 02:49郑竹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题材色彩绘画

郑竹平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浅析如何在绘画创作中体现出艺术的基本品质

郑竹平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绘画创作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在校期间绘画创作综合能力和素养的体现。从基础造型能力、色彩实践能力、题材的选择、绘画创作观念、个人独特艺术语言五个方面对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途径。

绘画创作能力;色彩;作品;艺术

一、普通高校绘画专业学生绘画创作的现状

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已经落幕,围绕绘画创作的各种评论层出不穷。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届美术展览评论热潮在不断降温,但绘画创作还在继续。观看展览的高校2015届毕业生和在校的绘画专业的学生们带着热情,也在对自己的绘画创作进行反思。不久,很多艺术类院校就会公开举办大型毕业展览或者在重要刊物公开发表优秀学生创作的作品。学生的创作体现了该校绘画教学的办学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导教师的创作水平。全国各种展览中也不乏学生的作品,学生绘画创作思维和绘画手段表现出现灵活、多样化的趋势。

二、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绘画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关心绘画创作的质量问题,同时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更值得探讨。讨论这个问题可以上升到从艺术的基本品质出发,可能更有利于师生看清绘画创作中引发的一些问题。结合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入学知识结构和绘画认知水平,围绕艺术的自由性、时代性、创新性三方面的基本品质来展开讨论。满足艺术的这三方面的基本艺术品质,学生才能在自己的绘画生涯中创作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美术专业的学生究竟如何克服绘画创作的困难?如何在绘画创作中体现艺术的基本品质?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策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基础造型能力问题

现在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短期模式化训练的,甚至有很多学生学习绘画只是用来作为进入高校学习的一种途径。大学基础课程的重新学习,眼界的开阔,部分学生对绘画才真正的有所了解,增强了对绘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觉得创作离自己很远。其实,造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需要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长期训练,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效。

(1) 解决绘画创作的基础造型问题,要从心理上克服困难,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弱项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基础造型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学生面对绘画课程的学习相对吃力,从心理上对绘画创作有抵触的情绪。从国内外的现代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来看,基础造型能力在绘画创作中占据的不是主导地位。也就是说,造型能力有限并不代表就不能从事绘画创作。

(2) 在创作的时候,利用摄影、电脑处理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透稿,可以解决造型比例问题。

(3) 利用欣赏、临摹、分析自己感兴趣的知名画家作品,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发展。首先,欣赏并临摹知名画家的作品,选取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由于时代的原因,材料的限制,从大师作品中所能领会的是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核,而不能用大师的作品形式为模版,成为衡量创作作品的唯一标准。其次,作品的类型不要局限于具象的作品,也要涉猎意象和抽象的作品。师生共同讨论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的意义,分析作品的色调、构图等方面与具体人物环境的联系,分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身体动作、静物、景物等来体现的。

(4) 扩充知识面,深入交叉学科的学习,形成多角度看待基础造型能力强的具象作品的思维模式。具象作品已经成为历史,即使我们能达到大师一样的水平,那也只能算是复制,不能体现出艺术的创新性与时代性。

2.色彩实践能力问题

近年来,很多省份和高校艺考单独招生采取色彩默写,学生对自然界观察很少。对色彩的认识在题材上局限在高考的静物,大学之前的学习参考书籍也是与高考速成相关的色彩静物。甚至有的学生面对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时,依然沉浸在高考学习时模式化的条条框框里面,不去关注事物在自然界中所呈现的色彩变化。用“习惯”的默写方式来写生,这种“整齐划一”的模式严重影响了色彩实践练习。

色彩在作品中,调和观赏者的视觉感知,关系到画面氛围的渲染和营造。对于从高考走过来的学生,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色彩实践认识相对匮乏。中国传统审美观讲究 “取法自然”,西方绘画理念里也强调自然美的法则。虽然大学期间学生在不断接受色彩理论知识,但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起点,是对前期学习色彩思维模式的更新与拓展。

大学期间应多开展生态式写生课程,多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观察不同光线、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用画笔记录对大自然的感悟。回到课堂上要进行反思,临摹分析名家优秀作品的色彩,再次带着敏锐观察力回到自然中体会新的感受。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写生过程中能源源不断地积累大量的色彩知识用于绘画创作。写生感悟有利于促进色彩课程的学习,增强对画面色调的控制能力,形成独到的色彩实践认识。甚至色彩写生也可以当成绘画创作,正所谓“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只要尊崇自然规律,用自己的感悟表现自然,便可“着手成春”,达到绘画创作的目的。

3.绘画创作题材的选择

(1)明确绘画创作题材类型,从国内外的展览和名家作品来看,常见的题材有日常生活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民族题材、民间传统文化题材等类型。关注地方文化、地方社会风貌、地方人民的生活状态,包括最为熟悉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美术题材,美无处不在,需要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2)创作的题材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自己的生活感悟密切相关的题材,情之深、感之切,作品才能具有感染力。深入了解自身兴趣所在,对相关文化与艺术进行交流与探讨。

(3)分析相关题材的名家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创作风格来源,结合自己创作题材的选择进行比较分析,避免题材的概念化。

4.绘画创作观念问题

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之后,世界艺坛的很多画家向风格化发展,绘画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画强调绘画性、表现性、观念性。摄影出现之后的一百年里各种流派、各种思潮齐头并进,各种不同创作观念冲击着绘画创作思维模式。如何表现客观对象,如何更好地将古典绘画大师写实理性精神体现在创作中。

(1)要求从观念与思维上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即便是处在观摩大型展览机会较少的边远城市,依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了解新的信息。法国画家巴尔蒂斯是20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他一生都尊崇西方传统的理性精神,不断地从传统写实绘画中汲取精华来丰富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作品用早期文艺复兴的思想诠释他所处时代人的内在精神神秘性,最终在各种思潮活跃的年代里呈现出不一样的写实经典。

(2)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进对艺术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黑格尔在《美学》中就阐述了绘画大师的作品之所被称为是大师的作品,它不是外在形式的感性美,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所灌注出来的鲜活灵动的“生气”。基础造型能力有限时要选择独特的观念融入绘画创作,也就是说要适当转变惯有创作观念和思维模式。不能停留在对大师作品外在形式模仿的阶段止步不前,需要不断延伸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来补充创作作品的精神内涵。

5.个人独特视觉语言的激发,更能体现艺术的自由性

(1)对个体差异性的认识。人们融入社会群体的同时,本身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处在相同时代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身体素质等等,所有不同就决定了我们拥有自身独特的一面。从学画画第一天开始,每个人都会发现在画室里,每个人画出的作品都是明显带有个人“印记”,很快大家都能一眼分辨每张作品的对应作者。即便是临摹大师作品,不管有多么接近原作,在笔触、色调、 画面层次等方面的表达都带有明显的个人“印记”在里面。再来看历史上的中外大师们,作品中都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独特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在文物鉴定里关于名家作品鉴定中,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需要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分析作品,凭借对某个画家独特绘画语言的深入了解来辨别作品真伪。

(2)综合材料的运用。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每个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都呈现出不同角度的个性化语言。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多尝试综合材料的运用。因为综合材料语言很宽泛,对创作者来说,利用综合材料能更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有利于促进各种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化语言的表达。

三、总结

绘画创作在提升绘画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迎难而上,通过反复实验,找到属于自己创作的材料和适当的环境,将绘画创作落到实处。将绘画创作的学习融入到自身的生活当中,用纸笔或者摄影时刻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勤练习、勤思考,利用个人独特的绘画语言,突显作品的精神感染力,创作出更多具有精神内涵的作品。

[1]黄超成.绘画创作思路步骤[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2095-4654(2015)06-0166-03

2015-03-07

J042

A

猜你喜欢
题材色彩绘画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神奇的色彩(上)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